•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語文能力之分析研究—以 SNELS 資料庫為例」之情形,

試圖瞭解「語文理解能力」與「語文表達能力」在不同背景下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相關情形,

運用「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SNELS)」所釋放 98 學年度之學前五歲組資料進行分析。

本章共分成五節,首先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據此提出具體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界定重 要名詞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在職場十八年的工作經驗而言,學前特殊需求幼兒逐年有增加的趨勢,根據教育部

特殊教育通報網公告 2015 年有 13637 人,2016 年為 14127 人,2017 年增加至 16614 人(教育部,

2017),研究者觀察到幾個大環境的變化,其中家長愈能有開明的心態,在經過老師多次說明建 議後,深切了解幼兒在學的學習狀況,進而主動願意接受評估鑑定,適時接受學校特教資源輔導;

政府機關更積極願意投入心力在特殊教育,訂定特殊教育相關政策,保障特殊孩童及家長權益(教 育部,1984);再者醫療機構、坊間診所也開設許多治療項目,例如:兒童身心科、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減輕障礙程度的課程;公共媒體報導、社會大眾關心,還有許多相關書籍 紛紛出版,願意用正向態度關注與討論,使整個大環境觀念的改變,讓學前特殊需求幼兒愈來愈 多被確定發掘出來,而接受鑑定安置的趨勢,近年來已達到班班皆有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個案,

每班還可能有多達數個,甚至還可能有幾位接近臨界點的幼兒,需要持續的觀察做進一步輔導的 個案;研究者在職場教學工作中,發現特殊需求幼兒因其在認知、語言、動作、社會適應、生理 方面的發展較同年齡落後,若能促使教育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教學,便能有效提昇各項基本能力;

現今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採全融合教育,這些都導致有愈來愈多的學前特殊需求幼兒需要教師特 別的看顧與教導。

學前特殊需求幼兒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研究者以民國 87 年在職場上,班級中幾乎無學前特 殊需求幼兒的個案到如今現在的情況加以分析:班級經營的穩定、授課內容的調整、同儕之間的 互動、特教專業的知能、親師溝通的技巧等等轉變狀況,對普幼老師和特教老師而言,勢必面臨 全新的挑戰,而這些狀況其實都關係著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班級的學習狀況、認知能力、溝通表 達、人際互動、情緒管理等,也將影響未來入學的準備能力和幼小銜接。

語文能力一直是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將會成為未來在閱讀、書寫、學習上的重要影

2

響因素,是幼兒階段要培養重要的能力之一,但也是學前特殊需求幼兒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楊 志堅、蘇啟明、沈文娟,2006)。為了能更融入普通班級的學習環境,研究者以為提升語文能力 最為重要,主要是因為許多情緒、行為、人際互動問題常源自於語言與溝通能力的困難;認知能 力也常因為語言理解與表達的障礙而遭遇學習上的挫折,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評量方式,有觀察 記錄能力、操作物件能力、實做作品能力、口語陳述能力、互動討論能力等方式,綜觀這些評量 方式大都經由老師引導,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語文理解後,藉著操弄教具或語文表達出具體的學 習成果。由此可知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理解與語文表達能力和學習成果息息相關。

研究者以職場場域的現況來說明,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若愈能理解老師或同儕的語言,就愈能 在表達時,正確無誤的傳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欲所想所做,老師愈能給予適時的引導及幫助,並與 同儕較多良性互動,如此一來,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經由能說、敢說,多說,增加練習機會,漸漸 能字句清晰、敘述完整、說話有連貫等語言表達特徵;若再加深語文能力,例如:和同學輪流對 話、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能看圖說故事、指認或認讀簡單國字等能力,相信此能力一經提升,

必會對其他學習方面也有所改善,此一良善循環必能帶動學前特殊需求幼兒長足的進步。許多實 證發現語文能力好的孩童,學習其他非語文類的課程,表現能力呈高度相關(吳佩娟,2009)。

因此幫助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語文發展的關鍵階段,給予適當的刺激引導與方法策略,在各方 面將能得到益處,語文理解和表達能力在介入教學後能有效的提升,對於認知學習能力和社會互 動能力也都能有效的提升。

錡寶香(1998,2000)認為:聽、說語言的能力發展在閱讀能力之前,兒童的各項語言能力 及閱讀能力的建立與發展植基於學童之聽覺語言能力,聽覺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礎,閱讀理 解乃是識字與聽覺理解的產物,書寫語言的閱讀最後仍需根植於口語語言所建立的聽覺系統之運 作。研究者認為應以全面完整的角度來探討語文理解和語文表達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為表裡的關 係,才得以窺見全貌,本論文即是以性別、安置型態、障礙類別、障礙影響程度、特教方式適合 度、老師在一個月內了解學生、IEP 需求、一般幼兒與特殊需求幼兒的相處、老師製造孩子間的 互動、此班上課適合度、園所協助充足度等十一個背景變項來探討對語文能力之影響情形。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2017 年的統計,學前階段的特殊需求幼兒共 16614 人,安置在 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和普通班者有 14862 人,接受融合教育者佔有 89.4%,顯示目前近九成以融合 教育為主要的安置型態。然而,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學前普通班,因不同背景因素的情形下,是 否會造成「語文理解能力」與「語文表達能力」的表現差異?以及「語文理解能力」與「語文表 達能力」之間的關聯性,此為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 5 歲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理解能力之表現差異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 5 歲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表達能力之表現差異情形。

三、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理解能力」與「語文表達能力」間之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以上的研究動機和本研究目的,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問題如下:

壹、 語文理解方面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一、不同性別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安置型態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理解差異情形為何?

三、障礙對各方面表現的影響程度高低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四、特教方式對孩子的適合度高低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五、老師能否在一個月內了解學生的能力和狀況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六、特殊需求幼兒是否有 IEP 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七、特殊需求幼兒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情形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八、教師製造孩子間的互動情形多寡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九、孩子在此班上課的適合度高低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十、園所給教學協助的充足度高低對語文理解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貳、 語文表達方面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在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一、不同性別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安置型態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三、障礙對各方面表現的影響程度高低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四、特教方式對孩子的適合度高低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五、老師能否在一個月內了解學生的能力和狀況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六、特殊需求幼兒是否有 IEP 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4

七、特殊需求幼兒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情形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八、教師製造孩子間的互動情形多寡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九、孩子在此班上課的適合度高低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十、園所給教學協助的充足度高低對語文表達能力差異情形為何?

参、特殊需求幼兒的語文理解能力與語文表達能力間之相關情形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學前普通和特教老師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語文能力之研究-以 SNELS 資料庫為例」

為題進行研究,將本研究所涉及之主要名詞涵義,詮釋界定如下,包括:學前特殊需求幼兒、學 前特教教師、語文理解、語文表達、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壹、 學前特殊需求幼兒

本研究所稱之學前特殊需求幼兒係指 98 學年度參與 SNELS 資料庫之五歲特殊幼兒,此資 料庫是以特教通報網的母群進行抽樣,分別為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肢體障 礙、語言障礙、情緒障礙、身體病弱、聽覺障礙、視覺障礙、其他障礙,合計 11 類障礙類別。

分類之依據,利於統計分析。

貳、 學前特教教師

SNELS資料庫為避免各層樣本數過少,加權後會導致有效樣本與母群的分布結構失真,故 對原始資料進行以下處理:

因安置於「特殊學校」、「身障機構」和「在家教育」的樣本數少,故將原區分為「普通班」、

「資源班」、「特教班」、「特殊學校」、「身障機構」、「在家教育」和「床邊教學」等七類 之教育安置型態,將「特殊學校」、「身障機構」及「在家教育」和「床邊教學」四類合併為「特 校機構」一類,最後得「普通班」、「資源班」、「特教班」和「特校機構」四類安置型態。

「資源班」、「特教班」、「特殊學校」、「身障機構」、「在家教育」和「床邊教學」等七類 之教育安置型態,將「特殊學校」、「身障機構」及「在家教育」和「床邊教學」四類合併為「特 校機構」一類,最後得「普通班」、「資源班」、「特教班」和「特校機構」四類安置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