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析,而對於其他產業機械產業或有忽略。

4. 本研究自個案公司所得到的資料,為維護個案公司的發展與整體上的保密考 量,對於部分資料的取得會有所困難或保留。

第三節 建議

在面對全球化日趨明顯且國際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優勢高度依 賴企業本身所能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極度依賴為數眾多的外在資源的整合,故本研 究除了對於相關資源的提供與運用作出概略的建議之外,並且對於有興趣的後續研究 者,亦可參酌企業的內部條件與外在環境的整合程度與其可能的影響,做為進一步深 入研究的探討方向:

1. 國內塑膠機械產業業者大都為中小規模企業,在產品開發的能力、經 費以及人才等因素多有不足或限制,業者宜善加應用政府的研發資源 及獎勵措施。

2. 工業技術研究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及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等政府所屬的法人團體,宜加強產、學、研的相關合作規模,共同研 究開發新世代的高性能機械設備。

3. 企業應加強系統整合的能力,善加利用國內數位控制產業發展上的利 基,強化機械設備的數控性能,建立產品在市場上的差異化,以拉大 與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優勢距離。

4. 產業同業間應積極進行策略聯盟,共同擴大國內塑膠機械的產業規 模,在國際市場上建立 MIT 的優勢形象,爭取國際行銷上的利基。

5. 配合 3C 產業未來發展的相關產品,包括 LED、LCD 光電事業及半導 體等產業相關等設備需求,增加技術的應用層面,協助國內塑膠機械 產業,擴大應用範圍及產業升級的挑戰。

6. 面對中國及新興國家的競爭威脅,國內業者在產品上應當持續地創新 開發,向上提升產品的品質、性能等級,並且充分掌握核心技術的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勢,邁向國際市場高階品牌的形象。

7. 分散並且深耕國際市場,積極開發中國大陸及美國以外的新興市場,

以降低對於單獨市場的依存度。

塑膠機械產業在營運與產品上日新月異的應用模式,之於塑膠機械產業業者的發 展上,及對該產業的生產製造與市場行銷規模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做進一步的研究探 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1. 經濟部統計處,經濟部工業產品分類(第 14 次修訂),民國 95 年 8 月

2. 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民國機械工業年鑑(1995),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1996 年 7 月

3.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文化出版,2005 年。

4. 司徒達賢,管理學的新世界,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5 年。

5. 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臉譜文化出版,1998 年。

6. 李易諭、楊忠銘、林志宏譯,William J. Stevenson 原著,作業管理精簡版(八版),

麥格羅希爾,2006 年。

7. 高登第、李明軒譯,Michael E.Porter 原著,競爭論,天下文化出版社,2002 年。

8. 溫金豐,組織理論與管理,學貫行銷,2006 年。

9. 于卓民,國際企業:環境與管理,華泰文化,2005 年。

10. 呂美女譯,大前研一 原著,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6 年。

11. 許 是 祥譯 , Peter Drucker( 彼 得 杜 拉 克 ) 原 著 , 有 效 的 管理 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1992 (原版 1966)年。

12. 李誠,人力資源管理的 12 堂課,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年。

13. 黃秀媛譯,Robert Slater 著,沃爾瑪王朝,天下文化出版社,2004 年。

14. 張殿文,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天下文化出版社,2005 年。

15. 李芳齡譯,Liker, Jeffrey K.著,豐田模式:精實標竿企業的 14 大管理原則,麥格 羅希爾,2004 年。

16. 李芳齡譯,Liker, Jeffrey K. & Meier, David 著,豐田人才精實模式,麥格羅希爾,

2007 年。

17. 朱博湧,藍海策略台灣版,天下文化出版社,2006 年。

18. 蘇拾忠,如何策略規劃,遠流出版公司,1991 年。

19. 林明杰,<高階管理與策略二(策略)>上課講義,政大 EMBA,2008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周旭華譯,Michael E. Porter 原著,競爭策略,天下文化出版社,1997 年。

21. 周旭華譯,Michael E. Porter 原著,競爭策略分析: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天 下遠見出版公司,1998 年。

22. 李明軒、邱美如譯,Michael E. Porter 原著,競爭優勢,天下文化出版社,1999 年。

23. 張逸民,策略管理:分析架構與實例,華泰文化,2008 年。

24. 李芳齡譯,Anita M. McGahan 原著,創新的軌跡:產業演變與企業策略,天下財 經出版社,2007 年。

25. 林清河,策略管理,科學發展 399 期,2006 年。

26.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翰蘆圖書出版,

2004 年。

27. 張務華譯,長田貴仁原著,SONY 復活經營學,高寶國際,2007 年。

28. 江裕真譯,丹羽宇一郎與御手洗富士夫原著,經營者的思考:讓自己成為企業存 在的理由,商周出版,2008 年。

29. 陳琇玲、陳昌儀譯,Fuller, Mark B. and John C. Beck 原著,大力士翩翩起舞:日 本經濟再起的關鍵力量,麥格羅希爾,2006 年。

貳、英文部分

1. Brandenburger, A. and Nalebuff, B. (1996). Co-opetition, New York: Doubleday.

2. Grant, R. M. (2002).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4th ed. Malden, MA:Blackwell.

3. Michael E. Porter(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ion.

4. William J. Stevenson (2005), Operations Management,8th ed. McGraw-Hill., 5. Weihrich, H. ,1982, “The TOWS Matrix – 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April.

6. Berk, Jonathan and Peter, DeMarzo (2007), Coporate Finance 1st ed., Pearson/Addison Wesle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 Philip Kotler and Kevin Lane Keller (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4th ed., Pearson/Addison Wesley.

8. Robert Gordon (2006), Macroeconomics, Tenth Edition, Pearson/Addison Wesley.

9. Stevenson, William J. (2007), Operations Management, 9th Edition, McGraw-Hill.

10. Blocher, Edward; Stout, David; Cokins, Gary; Chen, Kung (2008), Cost Management:

A Strategic Emphasis, 4th ed., McGraw-Hill.

11. Goldratt, E. M. (1990.), Theory Of Constraints, MA: North River Press Inc.

12. Charles Hill and Gareth Jones (2007),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7th ed.,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HMH).

13. Robert S. Pindyck and Daniel L. Rubinfeld (2004), Microeconomics 6th ed., McGraw-Hill.

14. Daft, Richard L. and Tung-Hsuan Wan (2007),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A Modern Introduction, Thomson.

15. Fuller, Mark B. and John C. Beck (2006), Japan's Business Renaissance: How the World's Greatest Economy Revived, Renewed, and Reinvented Itself, McGraw Hill.

16. Kotter, John P., and Dan S. Cohen (2002), The Heart of Change: Real-Life Stories of How People Change Their Organization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7. Sull, Donald N. (2003), Revival of the Fittest: Why Good Companies Go Bad and How Great Managers Remake The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附錄:訪談紀錄

針對下列的議題,對研究標的百塑企業公司的經營者胡先生進行深度訪談,及訪 談談話內容紀錄如下:

1. 請閣下先就貴公司的經營理念以及願景如何予以說明?

成為業界裡最好的企業,從冷門產品線出發,避開紅海的市場,以 專注、誠信、創新、互利的理念來經營企業,所謂最好的企業就是有發 展會賺錢,能照顧員工、股東,會合理的為客戶著想,也對社會有所貢 獻的企業;因此要專注本業、誠信經營,持續精進研發新產品,利他利 我的態度做為對待客戶的原則。

2. 貴公司的產品線於塑膠機械產業方面是屬於頗具有廣度與深度,請問這是 屬於營運策略所使然、或者是市場導向的結果?

這是營運策略+市場導向共同造就而出的結果;策略是因為在創立 初期資本額有限的情況之下,選擇技術創新較高的產品「立式射出機」

為進入產業的商品發展,少量多樣、技術不斷的需要創新成為專業而專 家的形象與型態,而客戶的依賴度日深、營運逐年穩定成長,且受金融 海嘯影響是同業中最為輕微的;在多樣化的應用特性上,是用於各類產 業的產品領域中相當廣泛,在某種專業領域理成為世界使用罪被為稱讚 的設備(例如高爾夫球成型射出機),幾乎是全世界需求市場的 90%的 客戶群,這是策略加上市場變化的結果。

3. 貴公司的產品以客製化為主,請問在發展規模經濟方面是否會面臨作業瓶 頸限制?而這作業瓶頸限制又是哪些?請問閣下的因應措施又是為何?或 是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朝規模經濟方向發展(規模經濟根本不是策略目標)?

一般而言,一個企業的發展總是有其階段性的,我們從客製化產品 出發,當然會面臨到許多的困難與瓶頸,困難之處諸如技術人員(研發、

設計)的引進與養成就是非常困難的;而作業的瓶頸更大,不館生產作 業每一筆訂單都是不同的變化,造成生產過程中備料與作業的一貫性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非常大的挑戰,也是營運擴充的瓶頸,但這同時也造就了作業系統的靈 活性;這些瓶頸也成為影響企業在營運上的特性,還是可以有方法與能 力改善的,只要透過深入地記錄、分析、與檢討等持續的執行,定能成 為作業順暢的特色企業模式,如果達成將會是產業中世界上最具有彈性 的設備製造廠,將對手拋到老遠擴大與對手的差異距離,也可以說可能 會沒有對手;所謂規模經濟,說到量產規模是所有經營的理想與目標,

但是企業本身條件受到資本的限制,就要選擇其優先順序,將來的有朝 一日一定會朝量化生產的規模經濟營運路線發去實踐的,「資能力足夠 強時」,將增加量產類產品的營運發展,成為營運全方位的企業。

4. 由於產品上的特色---少量多樣客製性,是否在貴公司發展國際化的策略上 產生正、負兩面某種程度的限制影響?煩請閣下說明。

行銷國際化的企業首重其「好」、「便宜」的市場商品,而機器設備 產品的行銷國際化更是取決定地區發展特色;所以國際化的能量在企業 選擇營業產品內容時,就已決定大半了,比如消費性商品要國際化最容 易,家庭用品國際化次之,商業用品則更為次之,工業設備用品則最為 困難;而國際化也有當地設發貨倉庫行銷據點者,或為當地化生產者,… 等等,對於機械設備製造業而言,是「量」造成困難的,包括市場需求 量、人才之養成或多或取得等等,…;國際化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依社 會型態環境而有所不同,就像美國、日本、中國的企業,對國際行銷的 需求就不是很重要的,而對於台灣的企業而言,動則有 75% 以上的外 銷比例,其非國際化營運結果,而是在台灣本地產品胃納量不足,且台 灣產品具有「好」、「便宜」的特色,及企業分工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早 期透過貿易公司,然後到海外參展、廣告等等方式,以拓展海外市場,

但是產品大量外銷並非就是國際化企業,而是必須直接在當地設立行 銷、服務、製造據點,也就是在地化才能算是國際化企業;少量多樣在

但是產品大量外銷並非就是國際化企業,而是必須直接在當地設立行 銷、服務、製造據點,也就是在地化才能算是國際化企業;少量多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