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依據文獻、研究結果和過程中的發現,提出以下的建議,作為現場教學教師 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參考。

一、對現場教學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指出班級重複共讀的策略對於幼兒在故事理解和識字能力上優於一般班級的 共讀。也意謂著要如何將重複共讀的策略融入於一般的共讀中,使得幼兒在語文能力上 能更具有發展性,是值得現場教學教師深究的。以下是研究者對現場教學者的建議:

(一)現場教學教師宜增進提問和帶領討論的能力,以利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在本研究的前導研究過程中,即發現教師的提問技巧和帶領討論能力的優劣已成為 影響故事理解成效的重要關鍵。所以在正式的施測過程中便先設計好提問單,而不是毫 無準備,想到什麼便進行提問。有了提問單不僅可依據不同層次閱讀理解的問題來設 計,幼兒也才不會侷限在表面的理解而無法得知文本真正要傳達的核心意義。雖然有了 提問單可以協助教師在提問時不致於毫無章法,但在技巧上仍有許多需注意的地方。例 如:在提問的過程中總是企盼每位幼兒都能有均等的機會可以回答教師的提問,事實上 要做到全班參與是有其困難度,但若能克服這個難度,在每次共讀後把此次已發表過幼 兒的姓名加以註記,等下一次共讀時盡量提供機會給未回應的孩子。讓更多的幼兒可以 藉由問題的回答,來理解故事的內容,進而對幼兒的口語能力也有提升的作用。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在做提問討論時,幼兒容易退縮不說話、發言過多、

或是發表內容偏離主題等現象。所以教師在面對這些偶發事件,一定要及時的處理,才 能讓討論可以順暢的進行。有了優質的討論活動,才能澄清幼兒對文本內容的想法和認 知,以增進對故事的理解能力。

(二)教師在識字策略宜多元的運用,才能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識字能力

前導研究訪問過公私立幼兒園的教師在實施識字教學時,最常用的策略便是使用

「識字卡」來進行認字活動,但卻普遍認為效果有限。然而在本研究班級重複共讀識字 的策略,是從共讀的繪本裏選出目標字,再利用指讀和文字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識字,其 成效在本研究兩組幼兒「識字測驗」呈現顯著差異便可一窺端倪。所以鼓勵現場教師靈 活運用有效的識字策略,才能真正提升幼兒的識字能力。

(三)實施班級重複共讀後宜再做延伸活動,以拓展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

繪本透過重複共讀後,對故事的架構和文意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因而教師能夠藉此 再延伸其他相關的活動,對幼兒能力的開展有莫大的助益。前導研究時便試著以戲劇的 方式來做故事的呈現,結果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看見幼兒的創造思考、溝通協調、團體 合作以及勇於表現等的各種能力。所以共讀後的延伸活動,有其必要性,值得現場教師 參考之。

二、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以不同研究對象來探討幼兒之故事理解和識字能力

本研究是以滿五足歲一般幼兒為研究對象,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擴至不同家庭社經背 景、年齡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為研究範圍。探討班級重複共讀的實施對於不同背景 變項的幼兒是否和本研究有相同的結果,亦或有其他不同的發現,使班級重複共讀的研 究能更具有週延性。

(二)比較班級重複共讀介入的時間對於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的實驗共進行六週,研究結果在故事理解能力測驗的「重述故事意念評量」

並未達顯著差異。因而在第四章第五節的綜合討論中有提及,此評量工具會因幼兒個別 差異而影響評量的結果。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比較長時間實施班級重複共讀和短期的 實施在重述故事的評量得分是否會有所改變,以便更進一步驗證,實施時間的長短是不 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三)發展班級重複共讀相關的研究

國內對於幼兒園實施班級重複共讀的相關研究僅數篇,更遑論探討對故事理解和識

字的影響。建議未來能夠多投入此方面的實徵研究,並且擴大範圍去深究實施班級重複 共讀除了對上述兩種能力產生影響外,在幼兒的提問、回應等能力是否有相同的結果。

讓班級重複共讀的優點成為協助幼兒提升語文能力的利器,並廣泛被教保人員所運用,

進一步啟迪幼兒喜愛閱讀的心,引導孩子進入美麗的閱讀世界,看見未來的美好。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方秋雅(2010)。嬰幼兒的讀寫發展-0~8歲的反省式語文教學(原作者:Jeanne M.Machado)。臺北:華騰文化。

方淑貞(2010)。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第二版)。臺北:心理。

王心怡(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南。

王怡靜(2008)。 幼稚園實施分享閱讀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 育行政學系,屏東。

王惠瑩(2007)。弱勢地區幼兒識字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臺東。

王瓊珠(1992)。國小六年級閱讀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認知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

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 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6。

谷瑞勉(2010)。幼兒文學與教學。臺北:心理。

成怡夏(2012)。培養深度閱讀力從小開始。學前教育,35(8),19-21。

何文君(2006)。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 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北。

吳宜貞、戴麗觀(2007)。重複聆聽、故事難度和識字能力對聽力理解的影響。教育心 理學報,38(3),251-270。

吳姿蒨(2007)。故事結構與理解能力對國小學童之閱讀理解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

吳敏而(2009)。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天衛文化。

李長燦(2011 年 4 月)。與幼兒共讀圖畫書之歷程與省思。「變‧不變-教保興革與傳承 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

李燕妮(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臺南。

沙永玲、麥奇美、麥倩宜(譯)(2002)。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原作者:Jim Trelease)。臺北,天衛文化。

沈欣怡、蘇宜芬(2011)

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 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337-356。

林文韵(2006)。可預測書的理論基礎與運用。教育研究月刊,142,125-137。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依曄(2008)。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

林宛儒(2013)。臺中市入學前高識字與低識字幼兒的聲韻覺識、視知覺和注音符號能 力(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中。

林玟慧(1995)。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中閱讀障礙學生閱讀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北。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心理。

林莉鈺(2008)。分享式閱讀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學系,新竹。

林貴香(2011)。幼小共讀歷程之研究-以小六為共讀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南。

林翠玲(2007)。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及閱讀理解

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

林語蓁(2011)。圖畫書融入閱讀教學對幼兒閱讀動機及識字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學系,臺北。

邱方晞、陳儒晰(2008,5月)。到家說故事服務對增進弱勢家庭幼兒語文能力之研究。

「2008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美和技術學院。

邱皓青(2013)。幼兒園實施幼兒說故事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中。

施淑芬(2010)。以師生共讀方案提升幼兒語言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北。

施惠玲(2000)。認字困難兒童之認字教學--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東師範 學院教育學系,臺東。

柯佩岑(2010)。國小一年級原住民兒童敘事能力研究:以重述故事結構分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語言治療學系,臺北。

柯華威、游婷雅(譯)(2001)。(原作者:M.S. Burns, P. Griffin, & C. E.Snow, NRC)。

踏出閱讀的第一步。臺北:信誼。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7)。台灣四年級學生參加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結果專題報導。國科會網站。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asp?add_year=2007&tid=56#top 2013/04/10查閱 柯華葳(2009)。教出閱讀力2:培養Super小讀者。臺北:天下雜誌。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作者:Goodman, K. S.)。臺北:心理。

洪采菱(2008)。廣泛閱讀與重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識字能力、口語閱讀流 暢力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 系,屏東。

洪阿幼(2010)。以重複閱讀繪本的窗開啟幼兒中文識字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臺東。

洪儷瑜、王瓊珠(2010)。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心理。

洪蘭(2013)。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閱讀。學前教育雜誌,36(1),6-7。

洪蘭(2013)。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閱讀。學前教育雜誌,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