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果,於青少年菸害防制與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以下建 議:

一、青少年菸害防制之建議

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提出以下青少年菸害防制之建議,第一項為 拒菸與戒菸教育,第二項為落實菸害防制執法。

(一)拒菸與戒菸教育

此部份分為個人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與社會層面等四個層 面來說明。

1、 個人層面

研究調查第一次吸菸年齡層以 12-13 歲為第一次吸菸主要年齡 層,且桃園縣國民小學已提早於國小四年級起,施行拒菸及戒菸教材 教育,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此教材具有吸菸行為意向之高度顯著預測 力。此時期吸菸之學生,多數人菸癮較成人低,故先試著瞭解吸菸原 因與問題、家庭背景等因素,再加以輔導與介入,提供正確戒菸方式,

人際間活動與影響力也列為重要考量,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另於 7 歲前亦為第一次吸菸年齡層高峰,該年齡多為幼兒園時期 之兒童,此時兒童對於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對於師長與家長管教遵從 性較高,建議拒菸教育應於提早規劃與施行,進而延伸至家庭。

2、家庭層面

親子關係好對於菸害知識與吸菸態度有顯著相關,家人有吸菸情 況與家庭二手菸暴露者比例不算低,零用錢多寡也會影響吸菸行為。

目前社會生活型態不斷轉變,多數人未學習過所謂親職教育,在職場 上,發現許多父母親對於已經就讀國中生之子女,關愛程度與親子關

135

係減弱,以及在多數學生之物質生活不匱乏,無論是打工或家人提供 之零用錢,家庭之教養者應教導如何正確使用金錢,及如何提升民眾 菸害對於居家影響之觀念,根據社會認知理論的觀點,父母親、兄弟 姐妹以及朋友都是青少年觀察和模仿的對象(李蘭、晏涵文、陳富莉、

陸玿玲、吳文琪、江宜珍,2010),影響青少年對於未來吸菸行為,

需要政府審慎思考讓菸害防制觀念滲入家庭也是重要做為,且家庭成 員不應認為菸害教育是學校應負之責,家庭才是扮演重要關鍵角色。

3、學校層面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同學或好朋友吸菸與否、拒菸與戒菸教育及 一年中曾教導菸害防制相關課程與吸菸行為意向之有顯著性。學校早 已為全面禁菸場所,但是落實度仍值得深思,由其是學校學務處教師 與導師在處理重複不斷的吸菸學生問題,如以校規懲處其效益有限,

但另一隱憂為教職員吸菸問題,學生之間其實都會知道,且質疑在學 校吸菸之正當性錯誤見解,如何真正落實學校全面禁菸有賴於主管是 否能展現出魄力與行動力。以及教師是否有菸害防制之正確認知與有 趣且吸引學生之教學方式,也可能影響學生對菸害防制之認知與教育 品質。目前,學校可依據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將菸害防制列為必要推 廣項目,應用有效策略改善學生吸菸問題及引導家庭重視學生吸菸問 題。根據研究結果,曾經吸菸者多數有戒菸經驗,所以在學校相關單 位應提供戒菸管道與需求連結,活用社會戒菸資源如衛生單位、董氏 基金會、戒菸中心、鄰近醫療院所與藥局等協助有效執行戒菸策略。

另外,同儕間多數人是不吸菸的,學校可建立同儕間互助模式協 助輔導學生戒菸與嘗試吸菸,甚至以獎勵機制、公開表揚方式、運用 小天使與選拔賽或以班級為單位等方式,鼓勵與強化學生間的戒菸行 為。

136

4、社會層面

目前國內一包菸品價格平均50-70元不等,與國際相較相對便宜,

為瞭解現今國中生對於菸價看法,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學生表示菸價 太便宜,其中認為應該要賣到超過301元/包以上高達135人,且先前文 獻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提高菸價不僅可增加稅收並減少吸菸率,

因此,建議政府依菸害防制法落實每兩年進行菸價調整。

菸品供應商不應以利益為考量,販售菸品予未滿18歲之青少年,

使得學生在身心狀態未完全發展下接觸菸品,導致疾病上身,良心事 業要依法才能長久經營。

(二)落實菸害防制執法

雖然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已於2009年施行,但研究對象調查結果第 一次吸菸地方多以自己家中與公共場所為最多,給菸對象以朋友為 主、買菸場所多為雜貨店或傳統商店。除了家中與學校,最常聞到菸 味依序為馬路邊或街上,其次為玩樂場所(如網咖、電動遊戲場、夜 店)。最需要落實禁菸規定場所仍以馬路邊或街上為首,其次為用餐 區(包含餐廳室內、外)顯示菸害防制法執法上更需要落實,但有礙 於衛生機關之衛生稽查員人數有限,且面對龐大的菸害防制業務需 求,實際執行稽查時有需多的蒐證限制及人力單薄,因此,建議應增 加衛生稽查員配額或有替代之賦權之值法人員協助此,要能有效落實 菸害防制業務。以及菸害防制新法後可見多數人在路邊吸菸場景,也 似乎也反映民眾對於室內不吸菸意識抬頭,但造成更多人吸到環境二 手菸,未來政府於修正法令時,應參考其他國家做為,對於吸菸場所 應也要重新思考。

137

二、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代表桃園縣八所國民中學學生之吸菸行為,依照目前行 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國中至成人吸菸行為調查,但幼兒園與國 小階段並無許多相關研究,未來研究時建議可將對象延伸不同年齡 層,或者擴展至全縣執行調查,以確認研究對象間之差異性。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自陳性問卷,所測得吸菸行為及其相關變項僅限於研究 工作所涵蓋範圍,且答題者可能於施測時有所保留或不真實回答,進 而影響研究結果。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橫斷式調查,無法推論變項間的因果關係,且各區域及 文化有差異,及考量時間、經費、人力與物力有限情況下,未來可擴 大不同地區全面進行長期追蹤研究比較,使研究結果更具代表性與推 動菸害防制實務工作參考。

138

13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主編(2003)。健康促進學校工作指引。台北:

行政院衛生署。

王建楠、吳重達(2006)。青少年之身心發展及行為表現。基層醫學,

21(11)

,326-332。

王郁芳(2004)。台北縣某完全中學國中生拒菸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 文玲、王 琪珍、董 旭英、彭 若瑄(2007)。從 Pe nde r 健 康 促 進 模式 探討 青少 年避 二手 菸行 為之 研究 。實 證護 理, 3

( 4), 280-288。

王家甄、嚴雅音、林碧莉、彭武德、黃曉靈(2010)。國中生吸菸行 為之相關因素探討:以台中縣為例。Taiwan Journal of Oral

Medicine Sciences,26(2),135-149。

王毓莉(2005)。政府運用“置入性行銷”從事菸害防制工作之初探性研 究。中華傳播學刊,8,115 -159 。

內政部(2012 年 8 月 8 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台北市:

內政部。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白瑞聰(2008)。國中生吸菸行為之研究--社會生態學模式之應用(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台灣健康促進學校(2010)。關於 HPS。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台灣健康促進學校網站」: http://hpshome.giee.ntnu.edu.tw/Default.aspx

140

行政院衛生署(2008 年 2 月 22 日)。戒菸教育實施辦法。台北市:行 政院衛生署。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14 行政院衛生署(2009 年 1 月 23 日)。菸害防制法。台北市:行政院衛

生署。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21.32.3 4.37

行政院衛生署(2012 年 3 月 29 日)。100 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 結果。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行政院 衛生署網站」: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 evel_no=1&doc_no=84115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國中學生吸菸行為調查。台北市:

行政院衛生署。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國民健康指標互動查 詢網站」:http://olap.bhp.doh.gov.tw/index.aspx.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3 年 1 月 20 日)。台灣菸害防制年報

2010。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行政院衛生署菸品成分資料網(2011 年 12 月 20 日)。菸品資料查詢。

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2013 年 1 月 20 日,取自「行政院衛生 署國民健康局網站」:

http://tobacco-information.bhp.doh.gov.tw/ch_search_list.aspx

李家銘、馬瑞杉、余德成、陳昇鴻 2007)。抽淡菸且認知淡菸較不影 響健康者是否吸得更深或吸入肺中。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6(5),

409-418。

李家銘、王惠正、陳昇鴻(2009)。影響淡菸吸菸決策因素之研究。

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5(1),1-9。

141

李家銘、葉春淵、黃琮琪(2004)。菸價要調漲多少?菸品健康福利 捐課徵對香菸癮享。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8(1),1-35。

李家銘、黃美雲、陳孟谷、黃啟瑞、黃琮琪(2009 年 5 月)。菸害防制 因素與國中青少年菸品使用: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實證分析。紀雪 雲(主持人),健康照護。健康產業科技與管理研討會,台灣科技 大學國際大樓。

李筱惠(2006),臺北縣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宜芸(2010)。隔代教養與父母教養對鄉村青少年早期階段成癮物質 使用態度影響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李蘭、孫亦君、翁慧卿(1998)。台北市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之預測因 子。醫學教育,2(4),54-62。

李蘭(2006)。兒童與青少年之健康行為。臺大校友雙月刊,44, 16-20。

李蘭、晏涵文、陳富莉、陸玿玲、吳文琪、江宜珍(2010)。健康行為 與健康教育。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景美、苗迺芳、林宜蕙、廖信榮、李淑卿、龍芝寧、顏麗娟、林世 華、周怡汝(2005)。閃亮的青春-推動臺北市無菸校園計畫。學 校衛生,46,117 -137 。

李蘭、晏涵文、高松景(2005)。營造無菸校園:一個健康促進學校計

李蘭、晏涵文、高松景(2005)。營造無菸校園:一個健康促進學校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