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與本研究相關之名詞解釋如下:

一、國中學生

指 101 年度第一學期桃園縣就讀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包含完全 中學)。

二、背景因素

參考國內外文獻,針對研究對象屬性,將背景因素含括四大部分,

包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與社會因素等,以下分別說明:

(一)個人因素

包含性別、年級、憂鬱程度、學業成績與吸菸狀況(含吸菸經驗、

第一次吸菸年齡、第一次吸菸地方、第一次給菸人物、第一次吸菸原 因、一個月內每日平均吸菸支數、最常吸菸地方、嘗試其他菸品、是 否想戒菸、戒菸次數與戒菸原因)等。

(二)家庭因素

包含父母親教育狀況、家庭教養方式、家庭互動(含家庭結構與 親子關係)、家人吸菸狀況(含家人有無吸菸與一週內吸菸天數)與 一個月零用錢等。

(三)學校因素

包含同儕吸菸狀況、學校禁菸規範、菸害教育(含桃園縣國小互 動式拒菸及戒菸教育印象、一年內曾教導菸害防制相關課程)與無菸 校園(含有人在面前吸菸、學校內最常聞到菸味處、菸害防制相關活 動)等。

(四)社會因素

包含菸品可近性(含如何取得菸品、最常買菸地方、未成年買菸

8

便利性)、菸品廣告行銷、菸品價格看法、菸害防制法(含室內禁菸 場所與罰則、販售菸品予未滿18歲罰則及未成年吸菸需處戒菸教育)、

反菸資訊獲得(含大眾傳播媒體反菸資訊及反菸資訊提供者)與無菸 環境(含學校與家中之外最常聞到菸味的環境及最需要落實禁菸的環 境)。

三、菸害知識

參考國內近年研究論文數篇,研究對象在研究者自編問卷中所提 及之菸害知識的認知情況瞭解程度,包含吸菸對生理立即影響、長期 影響、對他人影響與菸害防制法措施等,其得分越高,表示菸害知識 愈好。

四、吸菸態度

參考國內近年研究論文數篇,研究對象在研究者自編問卷中所提 及之吸菸相關信念的贊同程度,包含個人對吸菸的想法、人際互動影 響、拒絕菸品態度、禁菸認同度等,其得分越高,表示不同意吸菸所 帶來的影響,愈不會吸菸。

五、拒菸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為 Bandura(1986)提出的概念,指一個人針對特定 行為評估自己有多少信心和把握可完成它。此參考國內近年研究論文 數篇,研究者自編問卷中所提及之研究對象對自己在不同情境下拒絕 菸品的把握度,其得分越高,表示拒絕菸品的自我效能愈好。

六、吸菸行為意向

行為意向被假設為一種積極的動機,導致個人從事某種行為時會 有堅強的意願嘗試進行某種行為,此參考國內近年研究論文數篇,研 究者自編問卷中所提及之研究對象自我評估未來不吸菸的意願與可能 性,其得分越高,表示愈不可能吸菸。

9

七、桃園縣國民小學互動式拒菸與戒菸教材

為使菸害教育向下扎根,桃園縣政府衛生局與國內學者針對菸害 教材分析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本之內容,編製成四、五、六年級之 互動式拒菸及戒菸教材,以補充小學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本菸害防 制不足之部份。本套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為健康信念模式與社會認知 理論,四年級加強菸害知識、五年級強化拒菸價值澄清、態度及拒吸 菸技能、六年級提升拒吸二手菸技能及行動,透過遊戲、動畫互動的 方式,以期孩童能在尚未嘗試吸菸前或未成癮前,就能瞭解菸品和二 手菸所造成的危害,並建立正向拒菸態度與不吸菸的信念,營造健康 的生活型態(陳富莉,200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