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本節將分別對公民教師、政治漫畫家、教材編 輯者、學校行政單位提出一些個人對教育實務的建議,並且提供對未來研究的 建議。

壹、對教育實務的建議

一、對公民教師的建議

(一)培養每日蒐集與教材相關的政治漫畫之好習慣

縱使報紙、雜誌及網路上政治漫畫很多,但是並非每一張政治漫畫都適合 融入課堂教學使用,如第四章第一節所述,除了必須要與公民科教材相關、國 中生能理解的政治漫畫之外,漫畫中亦不能潛藏負面潛在課程的圖像或文字

(如:性暗示),因此,確實必須花費一些時間尋找適切的政治漫畫。倘若有意 從事政治漫畫融入教學之研究者,能養成每日關注各大報、雜誌或網路上的政 治漫畫的好習慣,並且有耐心的蒐集與分類整理,將可節省許多尋找的時間與 體力。

(二)組成教學團隊共同開發教材、學習單與教學簡報(PPT)

一個人單打獨鬥,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體力蒐集資料、開發教材與設 計學習單及教學簡報,久而久之,創新教學的熱情會逐漸消退,如果可以與校 內公民科教師或同好者組成教學團隊共同開發與設計,並隨時將自己蒐集與教 材相關的資料和公民科教師及同好者資源分享,不僅可以增進校內公民科教師 團隊的教學創新,亦可強化教師的凝聚力,精進與創新教學的熱情才能持之以 恆。

(三)政治漫畫的選擇

政治漫畫的選擇除了必須內容切合課程需要、所描述或隱喻的政治事件必 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漫畫本身無不適宜畫面之外,尚且需考量政治漫畫本身 隱含的黨派色彩,避免過度使用評論某一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漫畫,儘量在各單 元平均分配評論不同政黨的漫畫。

(四)學習單的討論與寫作

由於學習單的分組討論與寫作必須花費比較多時間,但是學生又喜歡分組

討論卻不喜歡寫學習單,然而,教學過程中提供適度複雜的情境讓學生實際體 驗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研究者建議一學期只要實施三次的分組討論及學習 單寫作即可,避免對學生造成疲勞轟炸。

二、對政治漫畫家的建議

(一)多畫一些國中生看得懂的政治漫畫

如果政治漫畫圖像本身提供的線索太少,會阻礙國中學生對政治漫畫的解 讀;另外,政治漫畫中的文字如果超出學生的理解範圍,也會影響學生對政治 漫畫象徵意義的解讀。因此,建議政治漫畫家可以多畫一些國中學生看得懂的 政治漫畫。

三、對教材編輯者的建議

本研究證實多數(84%)學生喜歡政治漫畫,因此課程內容編輯或作業設 計時,可以適度的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政治漫畫,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供學生反省思考的機會。因為一幅好的漫畫,可以簡化 課本內容繁雜的文字敘述,達到以圖釋文及圖文結合的效果,使政治教學中抽 象的名詞或原則更具體化、圖像化,並且發人深省、提供課堂中幽默的調劑。

因此,本研究實施結果可以提供國中課本的民間出版社將來編輯之參考。

同時,我國高中公民與社會南一版的課本,也於每一課的課前引導中結合 一幅CoCo 所繪的四格漫畫(請參見附錄七),不僅可以美化課本的編排版面,

也可以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此外,中國大陸也早在「新編高中思 想政治試驗教材」中結合31 幅漫畫。是故,高中的民間編輯者能做,而國中的 民間編輯者應該也是可以嘗試。

四、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擴充教學設備

學校應擴充教學設備,提供各班教室有電腦與單槍的教學設備,將有利於 教師的教學。另外,學校應購置可以投影A4 全紙的實物投影機,讓學生的學習 單內容也可以在教室中直接呈現給全班學生欣賞,將可強化學生認真寫作及學 習分享的動機。

(二)協助教師籌組教學研發團隊

如果學校行政單位能設置學校各科教學研發團隊,並給予一些誘因,如:

給予研發者適度的減課,讓教學研發者可以更有時間從事創新教學的教案設 計、學習單研發及教學媒體的製作,並且於校內資源共享,將可嘉惠其他同科 老師,也讓有意願研發者有持續研發教學材料的動力。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可以嘗試在高中、大學做相關研究

由於本研究只針對國中學生做研究,若能在高中或大學做相關的研究,將 可提供更周全的研究成果。

二、可以嘗試做量化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途徑是行動研究,在研究性質上比較偏向質性研究為 主,量化研究為輔。建議未來有意做此相關研究者,可嘗試做全國性的國中生 之政治漫畫解讀能力的量化研究。

三、可以嘗試做政治漫畫媒體識讀教育的研究

不同漫畫家對同一件政治議題所創作的政治漫畫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 且不同報社刊登的政治漫畫意識型態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建議未來有意從事 政治漫畫的研究者,可以嘗試結合政治漫畫作媒體識讀教育或意識形態的研究。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丰子愷(1976)。丰子愷論藝術。台北:丹青圖書公司。

王錦雀(2007)。提升媒體公民素養的的課程設計範例。載於劉阿榮等主編,兩 岸四地的公民教育(頁165-201)。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Ⅰ)。台北:

錦鏽。

中國台灣網,2008 年 7 月 25 日,取自 http://big5.chinataiwan.org/tp/mhtw/zhzhmh/。

打開林鑫豐富之旅部落格,2008 年 7 月 25 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linsing0527。

古采艷(1997)。臺灣漫畫工業產製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觀點。國立中正大學 電訊傳播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白佳麒(2005)。媒體素養融入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與課 程發展芻議。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翀(2008,10 月 20 日)。時代的匕首 政治漫畫 200 年。聯合報,A11 版。

呂亞力(2001)。政治學。台北:三民。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志怡(2002)。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形象之政治漫畫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2

(1),65-80。

吳宗立(2002)。社會學習領域之批判思考教學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論文集,7,134-150。

吳意千(1988,8 月 21 日)。台灣漫畫家系列:從批判政治到反映社會--黃永楠

(CoCo)。自立早報,15 版。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李祖舜(2008,10 月 18 日)。政治漫畫的威力。聯合報,A19 版。

李曉媛(2003)。媒體素養融入國小高年級社會科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教育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群流。

林文義(1985)。沒有開放社會就沒有政治漫畫。中國論壇,20(9),48-49。

青禾(1982)。漫畫藝術導論。台北:黎明文化。

官鴻志(1988)。魚夫:用漫畫突破政治禁忌。人間月刊,35,93-102。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洪德霖(1994)。臺灣漫畫 40 年初探。台北:時報文化。

洪德麟(1996,7 月 18 日)。政治漫畫家 絕招討生活。中國時報,18 版。

南方朔(2001)。當媒體淪為宣傳機器政治漫畫成為最後的良心。新新聞,736,

106-108。

侯淑嫣(200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學 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高惠宇(1977,10 月 3 日)。美著名政治漫畫家勞瑞訪華 強調把握人性的尊嚴 故能從心所欲不踰矩。聯合報,2 版。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2008 年 10 月 25 日,取 自http://www.edu.tw/eje/index.aspx。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2008 年 10 月 25 日,取自http://www.edu.tw/eje/index.aspx。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荻卿(2000)。批判思考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之實驗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陸輝(2006)。民意與政治傳播。載於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下)(37-66),

台北:五南。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評析與建議。人文及社會學 科教學通訊,13(3),25-44。

康照祥(2005)。媒體識讀,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秀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訓育

學報,11,39-52。

張盈堃(2000)。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的教育實踐。教育與社會研究,創刊 號,25-58。

程之行(摘譯)(1970)。A Gayle Waldrop 著。政治漫畫今昔觀。報學,4(5),

126-130。

詹志禹(2002)。主題軸。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 學策略(22-52)。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永楠(1989)。CoCo 政治漫畫 1988~1989,台北市:時報。

黃永楠(2008)。新聞魔法--政治漫畫。2009 年 11 月 2 日,取自 http://tw.nextmedia.com/index/search。

黃茅(1973)。漫畫藝術講話。台北:商務印書館。

黃怡婷(2000)。黑白漫畫版面編排與閱讀性之探討。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1,

85-92。

黃瑞秋(2008)。國民小學政治社會化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桃園縣 國小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馮德政(2000)。談漫畫與高中思想政治試驗教材。江西教育,6,19-20。

湯德臣(1959)。漫談美國政治漫畫。報學,2(4),74-76。

彭懷恩(2006)。政治學:全球化時代的觀點。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7)。政治傳播:理論與實踐。台北:風雲論壇。

楊照(1993,6 月 4 日)。痞仔島與荒謬記事—評台灣的政治漫畫。中國時報,

32 版。

楊孟瑜(1988)。臺灣漫畫的連環畫。遠見雜誌,29,158-164。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考教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歐陽瑜(1991)。我國日報政治漫畫的內容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編輯部(1988)。解嚴後的傳播亮星政治漫畫。遠見雜誌,29,頁 148-155。

編輯部(1988)。漫畫臺灣。遠見雜誌,29,頁 156-157。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

質的研究方法,307-326。高雄:麗文文化。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分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教育社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