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作為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儲備教師 與實習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作為參考。

一、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75

(一)提供組成教甄讀書會之相關資訊

成立就業輔導處,提供修習教育學程者對於教師甄選相關考情外,另可建議 學生成立教甄讀書會,給予其長程規畫表、制度、規範等資訊,節省成立之初的 磨合時間。

(二)透過上位者全程帶領,組成小型教甄讀書會

協調教育實習課程之教師分組全程帶領小型教甄讀書會,上位者的全程帶領 既可從中了解成員需求加以協調處理外,還能給予適度的壓力督促其任務完成度。

(三)開設培訓帶領人及團討技巧之相關課程

成功的帶領人可以讓教甄讀書會之運作發揮最大效益,因此,培訓帶領人有 其必要性,另外,透過團討技巧的課程訓練,使成員們獲得豐富的資訊外並能更 有效率的進行運作。

(四)辦理模擬教師甄選

藉由模擬的教師甄選,可透過專業評審的觀摩與建議,提供學生掌握更具體 之教師甄選要點,並給予模擬實戰體驗,使其充分感受實際教師甄選之情境且盡 力克服之。

(五)辦理成功案例講座

邀請教師甄選之成功案例返校分享其實戰經驗與努力過程,其不僅可增強對 學生參與教師甄選之決心,並能參考其成功經驗加以複製精進,適時鼓勵學生,

避免怠惰。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一)協助實習教師成立教甄讀書會

建立實習教師團隊,提供場地、教具等資源,並鼓勵其成立教甄讀書會,有 計畫性準備教師甄選。

(二)提供模擬口試、試教之專業評審人員

正式教師甄選之評審委員大多來自學校校長、主任、優秀教師等,因此,學 校行政單位如能集結校內之優秀人員擔任評審,可使教甄讀書會成員更能掌握教 師甄選之要點。

(三)透過上位者帶領與陪伴

學校行政人員可帶頭主導教甄讀書會運作,除了可增加成員對教甄讀書會之 重視性外,還可以較有效約束成員。透過長時間的帶領與陪伴可更加凝聚成員的 心。

(四)辦理績優教師之講座分享

成功案例的分享可激勵成員對教師甄選的決心,並且可參考成功者之應試技 巧來掌握教甄甄選之要點,加以精進。

(五)分享最新教材教法研習資訊

時代變遷,教材教法也持續在更新,在第一線的教師應該預先熟知此方面的 相關資訊,因此,透過學校行政單位的推廣,可以讓教甄讀書會成員掌握教育議

76

題,對其正式甄選有很大助益。

三、對儲備教師、實習教師的建議 (一)篩選教甄讀書會成員

教甄讀書會實為特定目標所組成,加上成員皆為成年人,獎懲制度無法產生 多大效用,因此,成員之自律性相當重要,其牽一髮而動全身,透過初始的篩選 制度,可讓成員們更加重視教甄讀書會外,成員們的積極度對教甄讀書會之團體 動力影響深遠。

(二)嚴格落實教甄讀書會規範

教甄讀書會之規範在成立之初就應先訂定完成,讓成員們皆有共識,並且,

如有成員未遵守該如何處理,都應事先規範,避免往後影響整體讀書會之成效。

(三)尋求非放任型之帶領人

教甄讀書會實為準備教師甄選而組成,帶領人就顯得相當重要,其為讀書會 成敗之關鍵因素,不僅得以身作則外,還要能確讀督促成員進度,另外,了解成 員需求與之打好關係,並且營造良好的氣氛,促成教甄讀書會之最大效益。

(四)鼓勵報名正式教師甄選或代理代課甄選

無論是代理代課甄選或各縣市正式教師甄選均對準備教師甄選有幫助,透過 實戰的經驗來掌握甄選要點,並加以改善,亦可協助其他成員準備之。

(五)針對成員特性給予適度建議

教甄讀書會之成員皆為成年人,因此,能夠確實按表操課實有其難處,因此,

帶領人或成員們可多觀察成員之特性,給予適度的鼓勵與建言,相信會比採硬性 手段來得更有效果。

(六)分配成員職務並採輪流制

教甄讀書會之職務包括了協助者、主導者、督促者……等,成員們與之接觸 的程度不一,透過輪流的制度,可讓成員間彼此互動更加緊密外,還可以體會擔 任此職務之難處,將心比心,讓凝聚力更為強大。

四、未來研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採用訪談方式,以六位大高雄地區參與教甄讀書會之儲備教師作 為研究對象,僅透過儲備教師口述,並未實際觀察與參與其運作情況與成員之反 應,例如:教甄讀書會之整體運作紀錄、成員的學習狀況與想法、帶領校長之想 法等等,本研究建議未來有心從事該研究之人員,可以增設上述之研究對象,或 以其他初任儲備教師、實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了解其他人員對教甄讀書 會之看法,進而也可將研究對象擴及全國各地區,以瞭解各縣市實習教師與初任 儲備教師對於教甄讀書會所持之見解與理念,和對於教甄讀書會未來發展之藍圖 規劃,拓展該研究對象之面向,使研究更加完善。

77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為個案研究方法,透過訪談之研究方式,缺乏量化客觀的研 究資料,因此,建議未來參與教甄讀書會相關研究者,可透過教甄讀書會現場觀 察,並輔以量化研究,使研究資料趨於完備。

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四版。台北市:五南。

李玉惠(2001)。從團體動力談學校行政領導的的革新。學校行政雙月刊,11,

51-64。

何青蓉(1999)。國內讀書會發展概況與其現象分析。文化視窗,13,6-13。

何淑晃(1986)。團體動力-團體凝聚力的探討。輔導月刊,23(1),32-39。

林美琴(1997)。讀書會發展的困境與解決方法。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1), 32-37。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研 究方法,239-261。

林海清(1993)。台灣省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甄選制度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

16,175-222。

林振春(1998)。求知的心路歷程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42,42-45。

林振春(1998)。讀書會與學習三態。社教雙月刊,42,37-39。

林振春(2001)。全民閱讀與讀書會。社教雙月刊,77,52-56。

邱天助(1995)。台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武文瑛(1999)。瑞典讀書會—我國推動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之借鏡。北縣成教,

13,8-15。

馬傳鎮(1982)。團體動力學。警叢學刊,13(2),81-92。

駱芳美(1984)。從凝聚力的詮釋談凝聚力在團體動力的角色。輔導月刊,20(2),

1-9。

蘇怡芬(1996)。團體動力學及其在班級教學上之應用。高市文教,57,53-56。

吳定(1990)。行政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郁文(1998)。團體動力—群體動力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桂冠。

何長珠(1997)。心理團體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台北:五南。

林美琴(1998)。讀冊做伙行-讀書會完全手冊。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林欽榮(1993)。組織行為(二版)。台北:前程。

夏林清(1994)。大團體動力。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郝繼龍(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開明。

徐西森(1997)。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台北:心理。

高敬文(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張金鑑(1992)。人事行政學。台北:三民。

79

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

許士軍(1985)。管理學。台北:東華。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 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黃惠惠(1998)。團體輔導工作概論。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傅肅良(1990)。人事管理。台北:三民。

葉重新(200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楊極東(1992)。團體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劉玉玲(2001)。組織行為。台北:新文京。

潘正德(2001)。團體動力學(二版一刷)。台北:心理。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鄭瑞澤(1968)。學級團體的心理:其基本理論與技術。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蔡樹培(1994)。人群關係與組織管理,台北:五南。

盧瑞陽(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台北:華泰。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6)。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高橋(1985)。社會學。台北:巨流。

王秋絨、林振春(1992)。團體輔導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2009);Robert K. Yin 著: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台北:

五南。

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遠流圖書。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編著(1988)。社會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余凱成、徐昶、錢冰鴻、盧盛忠(1997)。組織行為學—理論與實務。台北:五 南。

林怡君(2008)。外籍配偶來台生活適應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 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6NTTTC576015)

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88NTTTC576010)

王淑芬(2009)。國小學童知覺教師教學領導與班級團體動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方姿雅(2009)。儲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江志正(2000)。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吳福春(2003)。國中教師甄試相關問題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

李慶宗(2002)。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

80

呂祥義(2003)。我國小學教師甄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南投。

余政峰(1999)。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

余政峰(1999)。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