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團體動力對教師甄選讀書會的影響,本章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研 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民國 83 年公布施行「師資培育法」,其法規大大修改了我們的師資培育制度,

造成合格教師數量大增,供過於求,而其因素主要為除師範院校外,各大專院校 師培中心均可培育師資。另外,近年來隨著婦女晚婚、社會價值觀改變、經濟壓 力、高學歷化的女性、生一胎的高齡產婦……等造成的「少子化現象」(鄭毓霖,

2004),也使得學校大量縮班、各地方教育局紛紛開始控管教師員額編制,因此,

正式教師缺額大幅減少,而造成許多合格教師無法就職的狀況,甚至每到七月教 師甄選的考季就看見新聞報導著所謂的「流浪教師現象」。

而研究者本身是一個「資深的」「流浪教師」,從民國 91 年 6 月實習結束後,

便開始了長達八、九年的代理教師歷程。從一開始在茫然與慌亂中奔波於台灣各 地迎戰教師甄選,到「萬年代理的假象安逸」,接著返鄉轉業適應不良後,再度步 上代理教師之路,一路走來,其中的辛酸非外人所能體會。也因如此,更能同理 在師資培育開放與少子化衝擊下的儲備教師面對準備教師甄選的徬徨與恐懼。

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之下,研究者參與了代理學校校長成立的教師甄選讀書 會,那一年讀書會頗具成效。其成員共 12 人,其中 2 位分別考上高雄市國小正式 教師及台北市正式英語教師,1 位通過國北師附小初試、2 位通過東師附小初試、

1 位通過政大附小初試、1 位通過私立小學初試。因為有了這樣的經驗後,深深覺 得發展教師甄選讀書會是準備教師甄選的可行之路,不免也是提供現在或未來的 儲備教師們一個迎戰教師甄選的好方向。雖然,國內許多研究指出讀書會這樣的 學習方式有其正面影響(何青蓉,1999;邱天助,1995;林振春,1998;武文瑛,

1999;陳柏年,2000;費陪弟,1997),但大多偏向企業、社區、學童讀書會的研 究,很少有研究是針對教師甄選的讀書會,因此,研究者想要更深入的探討有關 教師甄選讀書會這方面的情形,充實教師甄選讀書會相關實務的研究。同時,研 究者欲想深入分析教師甄選讀書會中其團體動力之因素。

回想起民國 100 年 9 月,研究者代理學校的校長主動積極成立教師甄選讀書 會,一心想要幫助和研究者一樣身分的儲備教師準備教師甄選。在教師甄選讀書 會準備成立之前,校長不僅面試了眾多的考生、與他們詳談、再三確認考生們對 準備教師甄選的堅持,我想校長這樣的「一對一面談」是可見其用意的,教甄讀

1

書會成員們對教師甄選的動機是會影響其對教甄讀書會運作的堅持度,其也關係 著教甄讀書會運作中所產生的團體動力,因此,研究者想要深入探討成員們參與 教師甄選的動機,除了為了準備教師甄選這個目標外,是否還有其他內外在因素 支持著他對教師甄選讀書會的堅持度。

讀書會正式運作初期,成員們先參考學姐們讀書會的運作模式再共同出討論 出本身讀書會的運作模式,雖然因此有了共識的運作模式,但在運作時團員間仍 常覺得有其不妥之處,卻又一直無法探究出滿意的讀書會模式,因此,經由運作 模式不停修正的歷程中,讓研究者不禁想探討,怎樣才是有效的讀書會運作模式。

期望藉由教師甄選讀書會成員們的實務經驗,再配合相關「有效讀書會」及「團 體動力」的文獻資料來提出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教師甄選讀書會運作模式,給予現 在或未來的儲備教師們一個參考模式運用。

讀書會在各方面的運作過程如下:

在筆試準備方面,依照之前團員們共識的進度進行著,但在這其中,卻發現 有幾次的討論過程是相當沒有效率的,有時是成員跳脫主題在聊天,有時是成員 未完成當次的進度無法進行討論,久而久之,反而變成一個形式化的讀書會,成 員間的凝聚力似乎也散了許多。

而在口試方面,成員藉由團體討論的方式來討論口試的模擬試題,但運作幾 次後卻發現,討論的內容卻是大同小異的,最後又會流於形式,甚至,漸漸把準 備口試的部分都不執行了。

另外,在試教的運作方面,本來一個月運作一次,但成員大都不太願意面對 這個部分,最後變成只有當校長協助指導時才進行模擬試教,因此,大大的減少 了試教練習的部分。這樣鬆散的讀書會也讓人憂心忡忡。

因此,研究者想要更深入探討讀書會運作期間可能所遭遇到的困境,其與團 體動力因素之關係,用來改善遭遇之困境,期望更能達到讀書會的正面功效。

讀書會是一個非正式的學習團體,可以充分展現學習者的自主、自助、自由 和自願,透過閱讀共同材料,討論與分享心得與觀點,新的知識交流,生活智慧 的累積,激盪出多元化的思考,擴展生命的寬度(葉秀琴,民 88),因此,成員間如 果沒有一定的目標或共識,其對讀書會是一大殺傷力,不僅影響了成員間的團體 動力,甚至會使讀書會易流於形式化,失去了成立讀書會的意義,也抹煞了校長 的好意。

而在讀書會運作的尾聲,研究者發現,在愈接近教師甄選的考季時,讀書會 的運作更有其困難度的,在那時刻,成員們變成矛盾的雙重身分,既是讀書會夥 伴也是教師甄選的敵人,如何能真正互相協助是有其困難度的。未通過初試的成 員,因其期望在下一次的筆試中能夠脫穎而出,無法確實協助其他成員,而通過 初試的成員大多只能採單打獨鬥或小團體式模式迎戰下一關,讓讀書會降低了團 隊的力量,在教師甄選的最後關頭失去了該有的功效,甚為可惜,因此,讓研究 者不禁想團體動力學是讀書會能持續運作與發展的關鍵,其影響讀書會的因素有

2

哪些,可給予現在或未來的儲備教師們具體的參考,避免無法互助的情況再發生,

能夠確實達到讀書會團隊學習的成效。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提出以下的研究目的:

(一)分析教師甄選讀書會在團體動力規範層面之因素。

(二)探討教師甄甄讀書會在團體動力凝聚力層面之因素。

(三)分析教師甄選讀書會在團體動力溝通層面之因素。

(四)瞭解教甄讀書會整體運作之困境與收穫。

(五)歸納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具體的建議,提供有興趣籌組教師甄選讀書 會之規劃和後續研究上的參考。

二、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的待答問題,作為蒐集資料與分析討論的依 據:

(一)教師甄選讀書會在團體動力規範層面之因素為何?

(二)教師甄選讀書會在團體動力凝聚力層面之因素為何?

(三)教師甄選讀書會在團體動力溝通層面之因素為何?

(四)教師甄選讀書會運作的困境與收穫為何?

(五)對教師甄選讀書會的具體建議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式,研究資料的蒐集包括了文獻探討、半結構式訪談、

及內容分析,並將之進行研究與調查。研究過程中基於研究者之人力、經費、時 間,無法涵蓋所有地區及對象,茲將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深入探討教師甄選讀書會,基於研究者之便利因素,研究對象僅限 於高雄地區參與教師甄選讀書會之成員,採立意取樣,從研究者自身參與過的教 師甄選讀書會中挑選六名讀書會成員,其中四名已通過教師甄選,另兩名則未通 過教師甄選。

另外,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讀書會之成員,並且配合讀 書會運作之相關文件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團體動力對教師甄選讀書會的影響,並 提出結論與建議。

3

二、研究限制

就研究結果而言,本研究僅針對六位「為教師甄選作準備讀書會」之成員進 行訪談,強調研究的過程與情境脈絡,雖可得研究結果,可供其他相關性讀書會 發展上的參考,但其作普遍推論有其困難性,不適用於所有讀書會,且所蒐集的 資料不宜作為測試理論之依據。

就研究內容而言,團體動力的內涵多而雜,本研究中探討的層面有其限制,

無法深入探討所有團體動力的因素。再者,為保護參與本研究相關人士的隱私,

在本研究出現的教師均採化名。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根據文獻探討來擬定訪談大綱有 其思考侷限性,加上訪談時間的限制,受訪談者回答廣度有限,無法顧及每一層 面。再者,研究者可能主觀論定訪談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有其需克服之層面,因 此,研究者會配合讀書會之相關文件及其訪談過程中的註解來綜合討論,力求本 研究的嚴謹度。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讀書會

依據中華民國成人教育會編印(1995)成人教育辭典之定義,讀書會或學習 圈,係指一群人有計畫的學習一個主題或問題,以定期聚會的方式進行。

本研究所指的「為教師甄選作準備的讀書會」係指國小儲備教師針對教師甄 選制度的考試項目,以閱讀考本、試題分析、對話、討論與分享等方式,採定期

本研究所指的「為教師甄選作準備的讀書會」係指國小儲備教師針對教師甄 選制度的考試項目,以閱讀考本、試題分析、對話、討論與分享等方式,採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