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由於本研究尚屬初探性研究,因此,在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方面仍有不足之處,

期能透過本研究引發日後進一步探討的方向。本節旨在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建 議,以提供相關機構、人員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 對中山大學碩士在職學生及有意進修者的建議

(一) 了解自己目前在學習、工作與家庭狀況及角色責任

研究發現碩士在職學生確實有時間衝突的存在,其衝突會受到個人背景變項影 響,以致學習、工作與家庭各個層面時間衝突強度不一,生活作息的時間配置與就讀 得失因而有異,碩士在職生可藉由本研究發現,分析個人目前的學習進度、工作安排 與家庭狀況,因負擔的角色責任可能面臨的時間衝突情況,以量力而為的心態將時間 做有效的配置。

(二) 視運動時間為必要時間,而非休閒時間

研究發現,碩士在職生在就讀得失上以「休閒時間」損失最多,其中在運動時間 較缺乏的樣本群相對在個人健康得失上得分較低,即損失較大,如女性、31~35 歲年 齡別..等,時間衝突愈顯著者愈容易忽略運動的重要性,文獻探討中曾提及「回流教 育」是所有強迫或義務教育後的一種綜合性教育策略,其主要特徵在於是一種輪替的 方式,將教育分配到人生的全程中,並與其他工作、休閒及退休等活動交互進行。」

(CERI, 1975),因此學習、工作、家庭與休閒生活均衡是必要的。透過適當的運動,

可解決碩士在職生休閒時間不足與增強身體健康的作用,因此應將運動時間視為生活 必要時間而非休閒時間。

(三) 調整或改進時間配置與管理技巧,提升時間效率

掌握時間和效率,以有效解決時間衝突問題,是碩士在職生普遍需要思考的問 題,在職生可參考本研究發現,如每週上課天數與時間衝突有顯著差異,運用適當課 程安排縮減上課天數,以節省通學花費時間,藉由調整或改進時間配置與管理方向,

降低時間衝突程度。

(四) 尋求家庭、學校、組織與社會支持

研究中發現,碩士在職生配偶無工作者在工作投入與個人身體健康二方面顯著較 不受影響,可見家人支持協助的重要性,除了家庭周遭親人的支持以外,在職學生亦 需要主管、同事的支持與協助;並需要指導教授、同儕的協助與體諒,以成功度過研 究生生涯,另外,經濟上許可的在職生,亦可以委託專業人員或企業分擔家務或育兒 方面的負擔。

(五) 建立良好的互助系統,增進學習效率

經分析發現,每週上課時間與家庭時間得失、工作時間得失、個人健康得失、休 閒時間得失有顯著負相關,增加上課時間對在職生各方面的影響損失愈多,因此提升 學習效率將有助於學習投入時間的有效運用。

本研究建議碩士在職學生可以自行建立良好的學習支援系統,以相互交換學習經 驗與提供支持協助。例如自組學習小組,與教授、學長的交流研討、彼此鼓勵或分享 生活經驗,以協助碩士在職學生於學習環境中獲得更多支持的機會。

(六) 碩士學分班可提供學習適應時間衝突的機會

從各碩士在職班別比較時間配置可發現,碩士學分班在時間衝突上最低,每週上 課平均時數最少,然修得學分數可於考取研究所後酌予採認。對於有心返校進修研究 所的在職人士,但顧慮因此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研究者建議先行報考碩士學分班,

有利於學習環境的認識與瞭解時間衝突的壓力,

二. 對學校單位及企業主的建議

(一) 學校課程與企業內部訓練的相互採認可能性

本研究與文獻探討中皆發現,碩士在職生請公假者因工作產生的時間衝突比不需 請假或請事假者顯著較小,可見在職生服務單位的支持與否有重要的影響力。對企業 而言,因應知識不斷的快速累積,必須更重視人力資源的訓練以提升競爭力,有鑑於 此,學校課程若能與企業教育訓練課程相互採認,將有效減少碩士在職生時間衝突的 壓力,至於制度設計、課程與實務的差距,研究者認為都是可透過努力加以解決的。

(二) 更彈性的上課時間與方式

為提供在職人士回學校繼續修讀大學或研究所階段課程機會,教育部於1999 年 規劃回流教育政策時,「上課時間、修業年限均依在職生之需求彈性規劃」即為具體 方案之一,從研究中發現,碩士在職學生確有時間衝突的存在,因個人不同背景在時 間的配置與取捨上有顯著差異,在此建議學校或學院、系所,應能接受在職學生難以 全心投入學業之困境,能安排彈性的上課時間,或更彈性的教學方式,如遠距教學的 施行等;若能提供方案,協助在職生效處理多重角色造成的時間困擾,回流教育的美 意則更能彰顯,教育的成效更加良好。

(三) 協助碩士在職學生建立學習互助網絡

回流教育是一項趨勢,碩士在職學生除了學業之外,必須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

在此建議學校單位應該多瞭解在職學生的期待、提醒學生可用資源,另一方面,依本 研究統計,碩士在職生平均工作年資以6~10 年居多,豐富的社會經驗與理論基礎扎 實的一般碩士生正可相得益彰,校方應鼓勵學生之間建立互助的網絡,使在職學生的 學習過程更加容易。

三.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中關於時間配置的調查,多以政府單位或大量人力投入方可獲取,本研 究因礙於有限的時間與人力,只能針對中山大學在職生的部份作息時間予以探討,為 使研究更為完備,以下將針對未來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建議:

(一) 加入更完整的作息時間,發展加總時間為24小時的問卷

本研究為顧及問卷調查施行難易度,只對家務、育兒等與學習相關的部份作息時 間進行探討,因此有加總不等於24 小時之缺憾,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欲探討碩 士在職學生時間配置情形時,可依平日、週六、週日區分,並將全日24 小時活動予 以完整探討,方能整理出符合在職學生時間運用的實際情況,彌補本研究不足之處。

(二) 擴大研究對象,不限本校碩士在職生

依文獻探討,居住地區為影響時間運用的變項之一,未來研究者可對不同縣市或 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進行比較,以反映台灣地區碩士在職生在時間運用上的差異。

(三) 深入研究碩士在職生與企業對課程安排的期待

在研究內容上,除時間配置研究外,可另外探討碩士在職生為降低時間衝突,對 課程時間,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等的期待;亦可發展出企業訓練課程的需求探討,以 尋求企業內部訓練與學校課程的相互採認的可能性。

(四) 採用縱貫性研究,探討時間配置的情況與時間衝突的調適

由於本研究採一次性的問卷調查,在探討碩士在職學生時間配置與衝突衝突上,

較難明瞭其在面對衝突時其調適的過程。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用縱貫式研究,探 討一段時間內(如一個學期)的衝突與調適狀況,設計多階段(例如: 第一學期初期、

中期,以及期末三階段)的問卷調查或訪談,以瞭解其衝突的調適情形。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東大。

王如哲 主持 2000,大學辦理二年制及研究生在職進修專班

(

含其他國家相關資料蒐 集

)

即先修制度實施結果期末結案報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王鳳生,2003,「家庭、時間配置與消費行為」,管理經濟學課堂講義,第三章。

古永嘉 著,Donald R. Cooper & C. William Emory 著,1997,企業研究方法,台北:

華泰。

朱美玲,1994,「在職護理學位班學生壓力及調適之探討」,台北:國立陽明醫學院公 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編,1994,中華民國八十三年臺灣地區時間運用調查報告,臺北:行政 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編,200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休閒生 活與時間運用,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域數位科技。

吳惠林 主持,1997.7,從時間配置論兩性薪資差異,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林傑斌、劉明德,2003,SPSS10.0與統計模式建構,台北:文魁資訊。

邱彙傑,2004,Office 2003 論文寫作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施堯啟,2001,「工作與家庭

夫妻時間配置互動分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 利系碩士論文。

柴松林,1991,「社會變遷與人類休閒生活的趨勢」,休閒與大眾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張清溪,1983,「台北婦孺時間之時間用途分析」,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12 期:

141-206。

陳怡華,1999,「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參與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以 台北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賀桂芬,2004,「全球百大

MBA

排名揭曉-哪家

MBA

最值錢」,商業周刊,851 期:

92-97。

黃明娟,1994,「大學成人學生與傳統學生教學型態偏好比較研究」,台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明煜,2003,「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義: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茂源,1995,「台灣地區受僱者時間配置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碩士論文。

黃富順,2004,「社會變遷中 終身學習典範的形塑」,成人教育學刊,77 期:2-11。

楊昆城,1998,「台灣小家庭時間運用之決策」,臺北:淡江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

楊昆城,1998,「台灣小家庭時間運用之決策」,臺北:淡江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