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茲根據研究發現及研究結論提出本研究建議,以提供相關人員、單位 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壹、未來研究者

一、網站平台

以 xoops 作為社群互動的網站平台是可行的,而研究者安裝時的版本 是 2.03 並已升級至 2.05,但因安全性及功能的考量其版本會不斷的更新,

建議後續的使用者應使用最新的版本安裝。而 xoops 是以 php 程式語言開 發,若使用者熟悉 php 程式的撰寫,可修改 xoops 網站平台的模組而讓平 台更符合自己的需要。

二、網站維護人員

未來研究若人力充足,應該成立較為完善的網站工作小組,包含網站 系統維護小組、站務維護小組、美工小組、電子報編輯小組,分工合作將 可讓整個社群運作更順利。

三、社群的性質

本研究所探討的社群是偏向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行動研究網路社 群,其他領域的教師社群也可作為後續研究的參考,本研究所探討的時期 尚屬於國科會計畫的前兩年試探期,社群成員的人數並不多,在未來推廣 期社群成員將更多,也可繼續作延伸探討。

本研究社群成員,全部未經過篩選機制來選擇,未來的研究也可以繼

續探討當社群成員經過篩選後之情形。

四、社群的運作

社群的運作雖然並不一定需要實體活動的配合,但本研究發現實體活 動確實可以增加社群成員的信任與情誼,對虛擬社群的“韌性”

(“Robustness”)有所提升,未來社群經營者可適當運用實體活動作為 社群經營的策略。

貳、行政教育機關

以網路專業社群配合實體的研習,進行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可行的,教 育行政機關應結合師資培育機構、或專家學者共同建立有利教師專業成長 的社群,並以具體措施鼓勵教師參與,如網路研習課程的認證等,讓來至 各地的教師可以透過網路,交換彼此的心得經驗,並逐漸累積成果,以增 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孟邦(民 90)。虛擬社群管理、社群績效、與獲利模式關係之探討。國 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立行、饒見維(民 81)。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 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83-209。台北:師大書苑。

王鴻(民 91)。快速架站寶典 xoops 架站機。台北市:上奇科技。 育學刊,17,45-64。

林昌榮、徐楊順、黃惠蓉(民 90)。組織員工知識分享之初探。研習論壇,

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42。

張基成、楊昭儀(民 88)。企業教育訓練人員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規 劃與建立。就業與訓練,17(3),78-88。

孫志麟(民 92)。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教育部(民 89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學通訊,13(3),120-134。

陳美玉(民 91)。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市:學富文化。 雙月刊,39(3),15-27。

楊子江、王美音譯(民 86)。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

貳、英文部分

Alavi, M. & Leidner, D. E. (2001).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 MIS Quarterly, 25(1), 107-133.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2000). Zukai Knowledge Management.

Tokyo: Toyo Keizai.

Beckman, T. (1997). Implement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10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ederal quality.

Bullough, R. V., & Gitlin, A. D. (1991). Educative commun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In B. Tabachnich & K.

Zeichner(Eds.),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pp.35-55).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Duke, D. L. (1990) .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Erffmeyer, E.S., & Martray, C. R. (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300.

Farquhar, J. D., McGinty, B., & Kotcho, C. (1996). The interest as a tool for the socual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Processings of the 1996 Nation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ndianapolis: AECT.

Hagel, J., & Armstrong, A. G. (1997). Net gain: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Hansen, M. T., Nohria, N., & Tierney, T. (1999).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7(2): 106-116.

Hargreaves, D. H. (1999). The knowledge-creaing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47(2), 122-144.

Hendri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 91-100.

Horton, F. W. (1979).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cept and cases.

Cleveland Ohio: Association for Systems Management.

Inkpen, A. C., & Dinur, A. (1998).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Organization Science, 9(4): 454-468.

Laurie, J. (1997).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raining &

Development, 27(4), 66-77.

Liebowitz, J. (1999).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New York: CRC Press.

Liff, A. (1998). Fostering on-line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ty. Association Management, 50(9), 33-38.

Louis, K. S., Marks, H. M. & Kruse, S. (1996).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3(4), 757-798.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heingold, H. (1993),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Romm, C., Pliskin, N., & Clarke, R. (1997).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toward an integrative three phas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7(4), 261-270.

Scribner, P. J., Cockrell, S. K., Cockrell, H. D., & Valentine, W. J. (1999).

Creating professional communities in schools throug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 evaluation of a school improvement proces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5(1), 130-160.

Senge, P. (1997). 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 14(11), 17-20.

Tapscott, D., Lowy, A. & Ticoll, D. (1998). Blueprint to the digital economy:

creating wealthin the era of E-busi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Tindill, A. S., & Coplin, L. (1989). A rationale evaluating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Canada, 29(1), 16-23.

Wiig, K. M.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s integrative elements. New York: CRC Press .

Williams, R., & Cothrel, J. (2000). Four smart ways to run online commun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1(4), 81-91.

附錄一 國小教師行動研究方法與實務研習問卷調查 國小教師行動研究方法與實務研習 問卷調查

壹、 基本資料 (請在 內填入適當之選項)

1. 性別:(1)男(2)女

2. 年齡:(1)20~未滿 30 歲(2)30~未滿 40 歲(3)40~未滿 50 歲(4)50 歲 以上(5) 其他

3. 服務年資: 年

4. 最高學歷:(1)專科(2)一般大學非教育系畢業(3)師大、師院或大學 教育學系畢業 (4) 師資班或教育學程結業(5) 研究所四十學分 班(6)碩士(7)其他

5. 職務:(1)科任教師(2)級任教師(3)教師兼組長(4) 教師兼主任(5) 其 他

6. 學校地理區域: 縣(市)

各位親愛的先進:您好!

非常感謝各位伙伴參加寒假的行動研究營,有您的參加讓我們的信心更 堅定,為了讓以後的課程和網站能夠符合大家的需求並提供您一些協助,以 下的問卷共有兩部分(課程、網站)煩請您儘量撥冗填寫,並直接回覆給寄 信者,填寫的資料我們一定為您保密,謝謝。敬頌

教棋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 行動研習小組 敬啟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7. 學校所在地:(1)都市(含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2)鄉鎮(3)偏 遠地區(含山地、離島地區)(4) 其他

8. 學校規模:(1)12 班以下(含 12 班)(2)13~36 班(3)37~72 班(4)73 班以上

貳、 問卷內容 1 (選擇合乎您意見的選項打ˇ)

向 題

號 問題

非常同意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對本次研習的課程設計內容滿意。

2 研習課程的內容難易適中。

3 研習的課程內容能符合我做行動研究的需要。

4 對於研習的講師安排滿意。

5 研習課程提供的實務經驗符合我的需要。

6 研習課程提供的理論知識符合我的需要。

7 參加研習之後我對行動研究更有興趣。

8 參加行動研究研習課程讓我覺得很有幫助。

9 經過研習之後,我已經可以擬定行動研究計畫了。

10 對於研習授課講師上課的方式滿意。

11 我還會繼續參加以後相關的研習活動。

一、行動研究研習活動

12 此次研習活動讓我更有信心做行動研究了。

13 教師透過「教師即研究者」的行動研究,可以提升專業 素養。

14 進行行動研究將有助於教師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

15 行動研究結果的公開發表沒有特殊的形式。

16 行動研究提供了教師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解決教師教學所遭

遇的問題。

17 進行行動研究需要來自學校同仁或外來研究者的引導。

18 行動研究可以彌補教育研究與教學實際的鴻溝。

19 在行動研究中教師就是研究者,負責研究的設計與執 行。

20 教師行動研究不需要嚴格的研究方法學訓練。

21 教師進行行動研究應該將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將研 究結果發表出來。

二、行動研究的認知

22 教師行動研究可以增進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了解。

23 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的資料對我做行動研究有幫助。

24 網站的操作介面容易。

25 瀏覽過這個網站,會激勵我更想研究我的研究主題 26 網站的版面設計美觀。

27 網站上有關行動研究的資料充實。

28 網站上討論區的互動介面良好。

29 我會主動找討論區的相關主題參與討論。

三、行動研究網絡

30 如果有資源,我願意將它提供在網站上供大家參考。

參、 問卷內容 2 (選擇合乎您意見的選項打ˇ,可複選)

□ 行動研究的目的 □ 行動研究的背景

答:

11. 我希望網站再增加哪些主題?

答:

12. 對於我們的網站您有何建議?

答:

※ 問卷到此結束,非常謝謝您的熱心幫忙 ※

附錄二 網路問卷

網路問卷

附錄三 第一次訪談大綱

93.9.13 訪談大綱:

一、您常使用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嗎?

是(你為何會常上網?)

否(可以談一下您不常使用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的原因嗎?)

二、您上網時較常運用網站上的哪些內容?

精華區 討論區 檔案下載 新聞區

精華文章……….

三、您在使用教師行動研究網時,是否遭遇到困難?

是(遭遇的困難有哪些?) 否

四、您覺得網站對於您在做研究或教學上有哪些幫助或收穫?

五、您對於網站內容有什麼建議?

六、您對於網站的經營方式或其他方面有什麼建議?

七、你曾經上網與人互動嗎?

是(吸引你想要與人互動的因素是什麼?)

否(可以談一下您為何沒有與人互動的原因嗎?)

附錄四 第二次訪談大綱

一、您發現我們的網站已經作修改了嗎?修改後您覺得如何?

二、您經常使用我們的網站嗎?

是(你為何會常上網?)

否(可以談一下您不常使用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的原因嗎?)

三、您上網時較常運用網站上的哪些內容?

精華區 討論區 檔案下載 新聞區

精華文章……….

四、您在使用教師行動研究網時,是否遭遇到困難?

是(遭遇的困難有哪些?) 否

五、您覺得網站對於您在做研究或教學上有哪些幫助或收穫?

六、您對於網站內容有什麼建議?

七、您擔任知識管理師如何經營小組的運作?

八小組運作時是否遭遇哪些困難?

九、你曾經上網與人互動嗎?

是(吸引你想要與人互動的因素是什麼?)

否(可以談一下您為何沒有與人互動的原因嗎?)

附錄五 第三次訪談大綱

一、您發現我們的網站已經作修改了嗎?修改後您覺得如何?

二、您經常使用我們的網站嗎?

是(你為何會常上網?)

否(可以談一下您不常使用科學教師行動研究網的原因嗎?)

三、您上網時較常運用網站上的哪些內容?

精華區 討論區 檔案下載 新聞區

精華文章……….

四、您在使用教師行動研究網時,是否遭遇到困難?

是(遭遇的困難有哪些?) 否

五、您覺得網站對於您在做研究或教學上有哪些幫助或收穫?

六、您對於網站內容有什麼建議?

七、您擔任知識管理師如何經營小組的運作?

八小組運作時是否遭遇哪些困難?

九、你曾經上網與人互動嗎?

是(吸引你想要與人互動的因素是什麼?)

否(可以談一下您為何沒有與人互動的原因嗎?)

附錄六 網站流量統計表

附錄七 科學教師行動

研究

網電子報

2005.5.11 電子報

各位親愛的伙伴大家好:

940507 研習相片 1 (2005-05-08)

客家桐花祭新聞稿-確稿.doc

24.5 Kb 27.04.2005 21:39

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2005 客家桐花祭 新聞 稿 主題:戀桐花•思客家∼在太平【傳 送人:xju803】

2005 太平客家桐花祭.doc

24 Kb 27.04.2005 21:39

2005 太平客家桐花祭 【傳送人:xju803】

敬祝大家 教學愉快,事事順心 ! 電子報需要您的稿件,歡迎投稿!

敬祝大家 教學愉快,事事順心 ! 電子報需要您的稿件,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