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臺灣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於 1999 年開始實施,並自 2005 年開始推動指標評分和案例分級制度。我國的 EEWH 綠建築 評估系統其整體架構是依「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4 大範疇所建立,並係由各指標評估項目和效益計算公式所組成的綠 建築效益評估系統,經由各指標的效益評估公式計算後,綠建築申

請案例會得到各指標的設計值,並將此設計值與各指標的基準值進 行相比,通過基準值檢驗之指標才算合格,方才進入評分系統的得 分計算,同時藉由其得分給予對應等級之判定。

依據本研究針對各年度評估手冊版本的架構比對可以發現,我 國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其分級獎勵界線是透過「對數常態 分佈」所訂定,且其分級具有「低得分容易、高得分難」之特性,

而各指標的計分法乃建立於各指標得分為常態分佈之假設,以基準 合格值為平均值,各指標最高得分為四倍標準差之常態分佈,故所 有得分均可依原有設計值與基準值之變距,以高於平均值的常態分 佈概率,來換算分級評估之得分。而本研究研究結果也發現,2005 年版及 2007 年版的整體分級評估架構,無論是在指標的得分權重、

配分上限、計算常數及分級得分範圍等,2 者完全相同,但 2009 年 版與 2012 年版的內容則有明顯的改變,尤其在各指標的得分權重與 外殼節能的得分權重變化最為顯著。

而透過不同評估手冊版本的通過案例分析結果顯示,其申請的 指標項目、指標數量與建築基地面積與綠建築標章的等級具有一定 的關聯性,另也經由通過案例的指標平均得分及與高等級綠建築分 級的低標分數比對分析果發現,其各項指標在得分的難易度上也存 有一定的差異性,然平均值的處理方式雖可呈現系列數據的綜合平 均結果,但仍無法避免極端數據所造成的影響,建議後續相關檢討 應改以中位數或眾數的處理方式,方能獲得合理的數列分布結果。

以下針對本次研究彙整分析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如下,以供後 續研究及綠建築評估手冊修訂之參考。

建議一

「照明節能」指標應進一步探討其合理性: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由於我國綠建築標章有門檻指標的設定,雖自 2012 年版本手冊 開始已取消 4 項門檻指標的要求,但仍將「日常節能」指標保留作 為門檻指標的規定。而該指標在綠建築標章評估內則更進一步將其 依據建築物實際耗能的情形,分成「外殼節能」、「空調節能」及「照 明節能」3 項分項指標並個別給予得分權重。由第二章分析可以發 現這 3 項分項指標的得分權重,在 2005 年版及 2007 年版的評估手 冊中其無論配分上限、計算常數及分級得分範圍等,2 者完全相同,

但 2009 年版與 2012 年版的內容則有明顯的改變。

另經由前面案例分析可以瞭解,不論何種版本的評估手冊雖然 在指標配分上此「外殼節能」、「空調節能」及「照明節能」3 項與 節能有關的指標分數佔比極高,但要取得高分並不容易。同時在第 三章依據版本分別進行案例分析時也發現,整體而言「照明節能」

這項分項指標的案例平均得分,在 2005 年版及 2007 年版本其案例 整體得分趨勢為低於平均值,但自 2009 年版本開始已逐步變成以平 均值為中心的對稱方式呈現,而在 2012 年版本更出現了整體案例得 分是高於平均值。會呈現這樣的改變,初步研判可能是指標在設計 上只訂立了上限並無相關下限的規定,因此現階段僅能針對設置照 明裝置過多致使空間照度過亮並造成耗能的案例進行規範,若照明 裝置設置不足所造成的照度不夠的案例反而會取得高分。因此未將 照明品質列入設計要求,勢必產生為達節能並獲取高分而需犧牲照 明品質的情況不斷發生。

建議二

擴大綠建築獎勵誘因,提升建築品質: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1999 年綠建築標章評估制度建立之初為分項評估,且各分項之 間並無綜合評估機制,及無優劣評價之別,為提昇國內綠建築水準,

並與國際綠建築接軌,激發民間企業競相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於 2005 年增訂完成「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並於 2007 年正式實施,

而該分級評估制度除與國際趨勢同步,也是提升綠建築水準的有效 策略。

經由前述案例統計分析發現,整體而言不論哪一版的評估手冊 版本或基地面積大小如何,其綠建築等級之分佈趨勢,均仍以「合 格級」通過案例為大宗。但在「民間」案例部分,其取得「銀級」

以上高等級之案例則明顯提高,其案件數約佔一半,除了顯示高等 級的綠建築分級制度對民間企業形象的型塑有幫助外,其似乎與近 年政府透過高等級綠建築標章給予相關的獎勵誘因政策有關,然現 階段獎勵多著重於容積獎勵除可能因容積增加造成的環境衝擊外,

這樣的獎勵似乎無法有效落實於一般民眾,反淪為建商生財的工 具,有損該制度建立之意義,建議應進一步擴大獎勵層面。

附錄一 期中會議記錄及處理情形

2.除了分析既有綠建築標章案例之特性外

指標計算方式的改變,也會影響指標的選

建議納入後續研究辦理。 之分級得分,透過案例得分平 均值之變化趨勢,並與法規、

得分計算變革等關聯性,進行 分析探討,以供後續制度修訂 之參考。至有關部分委員所提 各指標常採用之細項手法統計 及部分手冊需修訂等部分,將 規劃納入後續研究辦理。

附錄二 期末會議記錄及處理情形

化與量化分析,可供後續施政及設計、施

定大喬木必須 4m2、中喬木 2.5 m2及小喬

2.本文中資料分析相當完整,未來是否能考

台灣省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王總幹事榮吉)

1.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方法與建議事項,均 符合預期成果。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蘇研究員梓靖)

1.本研究成果相當重要,成果具體。

2.照明節能指標確有檢討之必要,可針對照 明密度調整。

3.未來可參考新加坡 Green Mark 的方式,進 行綠建築與非綠建築的耗能數據實際統計 比較,以供政策制訂之參考。

主席

1.有關部分案例取得較少指標但綠建築等 級較高的原因,建議可後續進一步評估研 究。

估算,因此即便取得候選綠建 築證書無申請綠建築標章,因 該設計已納入故仍有此節能成 效。

1.謝謝委員肯定。

1.謝謝委員肯定。

2.謝謝委員指正,將規劃納入後續 研究辦理。

3.謝謝委員指正,將規劃納入後續 研究辦理。

1.謝謝委員指正,將規劃納入後 續研究辦理。

參考書目

1. 林政賢,綠建築評估指標適用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 93 年 6 月。

2. 張芸翠,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評分合理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101 年 7 月。

3.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5 年更新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民國 94 年 7 月。

4.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7 年更新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民國 96 年 1 月。

5.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9 年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 99 年 1 月。

6. 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2012 年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 國 101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