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介紹

第二節 評估架構

臺灣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於 1999 年開始實施,並自 2005 年開始推動指標評分和案例分級制度。EEWH 綠建築評估系統 的整體架構是依「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4 大範疇所 建立,然而隨著時代的需求,EEWH 的評估指標架構也有所不同(如 表 2-2 所示),自 1999 年的 7 大指標至 2003 年以後的 9 大指標,其 評估項目亦有差異。「生物多樣性指標」為 2003 年納入綠建築評估 系統,其評估項目包含:「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植物多樣性」

和「土壤生態」等 4 項,並於 2007 年新增「照明光害」及於 2009 年增加「生物移動障礙」等評估項目。而「綠化量指標」則是在 2009 年自原有的「生態複層」、「喬木」、「灌木」、「多年生蔓藤」、「草花 花圃、自然野草地、草坪」等 5 個項目,另將「老樹保留」項目增 加納入成為 6 個評估項目。此外在「基地保水指標」部份則是自「常 用保水設計」陸續新增「特殊保水設計」和「其它保水設計」;另在

「日常節能指標」部分則維持「建築外殼」、「空調系統」與「照明 節能」等 3 個評估項目,並未有所調整。但在「CO2減量指標」部 分,於 2005 年起自原有的「形狀係數」、「輕量化係數」、「非金屬建 材使用率」另增加「耐久化係數」,並於 2012 年版又新增了「是否 為舊建築物再利用案」之評估項目;至「廢棄物減量指標」則同樣 維持「工程不平衡土方比例」、「施工廢棄物比例」、「拆除廢棄物比 例」與「施工空氣污染比例」等 4 個項目。「室內環境指標」則係與

「生物多樣性指標」同時於 2003 年納入 9 大指標中,其評估項目含 有:「音環境」、「光環境」、「通風換氣」和「室內建材裝修」,至「水 資源指標」及「污水垃圾改善指標」則分別維持「省水設備」、「自 來水替代率」與「污水」、「垃圾」2 項評估項目。

由上述比較可以明顯瞭解,各版本評分系統的架構都相同,均 為 4 大指標群及 9 大指標,且其評分項目則可分成「生物多樣性」、

表 2-2 臺灣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內容比較

資料來源:林子平教授,2015。

「綠化量」、「基地保水」、「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

「CO2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及「污水垃

圾改善」等11個評分指標(如表2-2),並自2005年版之綠建築評估 手冊開始推動綠建築分級評估,而各指標的計分法乃建立於各指標 得分為常態分佈之假設,亦即以基準合格值為平均值,各指標最高 得分為四倍標準差之常態分佈,故所有得分均可依原有設計值與基 準值之變距Ri,以高於平均值的常態分佈概率,來換算分級評估之 得分RSi,其得分可表示為

RSi=a×Ri+c 且 0≦RSi≦b (2-1)

其中

i:為 11 項評分指標參數。

Ri:為各指標的得分變距。

a:為合格變距 Ri之得分權重,詳表 2-3 及 2-4 所示。

b:為各指標的配分上限,詳表 2-5 所示。。

c:為各指標計算的常數,詳表 2-6 所示。。

表 2-3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指標得分權重比較

表 2-4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外殼節能指標得分權重比較

表 2-5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指標配分上限比較

表 2-6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指標計算常數比較

而分級評估系統對於各指標之加權評分,係參酌國際其他評估 系統分級權重與我國國情,並經由國內專家問卷採取(1)效法國際 系統以「節能」與「室內環境」2 指標為最重要之主軸、(2)以建 築設計影響權重、(3)以營建成本影響權重、(4)免評估項目排除 於權重計算之外以及(5)所有建築類型採單一權重配分等 5 原則訂 定各指標之權重比例。至相關評估手冊版本指標群的權重配分詳如 表 2-7 所示。

由於我國的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其分級具有「低得分容 易、高得分難」之特性,因此其分級獎勵界線是透過「對數常態分 佈」所訂定(如圖 2-2)。亦即以對數常態分佈圖之概率比例劃定 5

表 2-7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指標群權重配分比較

圖 2-2 我國綠建築分級評估系統圖

個概率區間為分級獎勵標準,並將得分概率 95%以上訂為「鑽石 級」、80%~95%為「黃金級」、60%~80%為「銀級」、30%~60%為

「銅級」以及 30%以下訂為「合格級」,相關評估手冊版本之分級 得分範圍詳如表 2-8 所示。

表 2-8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分級得分範圍比較

由上述針對歷年相關評估手冊分級評估系統之資料彙整可以發 現,2005 年版及 2007 年版的整體分級評估架構,無論是在指標的 得分權重、配分上限、計算常數及分級得分範圍等,均完全相同,

但 2009 年版與 2012 年版的內容則有明顯的改變,尤其在各指標的 得分權重與外殼節能的得分權重變化最為顯著(如圖 2-3 及圖 2-4)。

圖 2-3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各指標得分權重圖

圖 2-4 綠建築評估手冊版本之外殼節能指標得分權重圖 由圖 2-3 及圖 2-4 可以發現,從 2007 年版 到 2009 年版,得分 權重提高指標有生態指標群的「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 水」及「空調節能」等指標,亦即這些指標在 2009 年版得分會較 2007 年版來得容易。另在得分權重降低部分的指標有「外殼節能」、

「照明節能」以及減廢指標群的「CO2 減量」、「廢棄物減量」與「室 內環境」等指標,這些指標在 2009 年版得分則較 2007 年版來得困

0 5 10 15 20 25

生物多樣性 綠化量 基地保水 空調節能 照明節能 CO2減量 廢棄物減量 室內環境 水資源 污水垃圾改善

得分權重

指標名稱

2005 2007 2009 2012

0 5 10 15 20 25 30 35

辦公類 百貨類 醫院類 旅館類 學校類 大型空間類 其他類 住宿類

得分權重

建築類別

2005 2007 2009 2012

難。此外在 2012 年版部分,其與前一版 2009 年版相比,得分權重 提高的指標有生態指標群的「外殼節能」、「空調節能」、「照明節能」、

「室內環境」、「水資源」及「污水垃圾改善」等指標,顯示這些指 標在 2012 年版得分會較 2009 年版來得容易,但「基地保水」指標 則得分權重降低,亦即該指標在 2012 年版得分會較 2009 年版來得 困難。但整體來看 2012 年版的得分權重仍較 2007 年版來得高。

另外在各版本指標得分底分(亦即指標計算常數)部分,2005 年版及 2007 年版其各指標得分底分均為 2 分,但從 2009 年版開 始其各指標得分底分改為 1.5 分(詳如表 2-6 所示)。由於 2005 年 版至 2009 年版的分級標準均相同(詳表 2-8),因此 2009 年版該數 值變低,總體而言將使得 2009 年版在分級評估部分的難度提高,

此外 2012 年版的分級又再度調高,換言之採用 2012 年版的案例,

理論上在分級評估部分要取得較高等級則困難度將更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