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針對問卷調查之結果,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

一、對有關教育人員的建議

(一)家長應時時關注學童閱讀漫畫的情形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的情形相當普遍,但閱讀時家長通常都不參 與,可見漫畫在大多數家長的心中,仍未將漫畫視為主流的閱讀文本。從諸多調 查中,可知漫畫閱讀已成為青少年普遍的閱讀活動,甚至和電玩、動畫……等相 關產業結合,儼然成為青少年崇尚的次文化。然而,漫畫題材並非一貫闡述良善 道德,政府雖已訂定漫畫分級制的規範,但學童若有心取得限制級的漫畫,也並 非困難。而且,在本研究中,漫畫閱讀經驗與閱讀頻率影響其所重視的英雄概念,

也就是說,閱讀漫畫確實對學童產生學習典範的影響,如果家長未針對漫畫內容 把關,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品德教育課程中應提供學童良好的學習典範

學童心目中的英雄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在本層面中品德佔有相當重要的 比例。由此可見,品德典範教育的重要性不在其他領域課程之下,然而目前於教 育現場推行的品德典範教育課程,普遍在其他領域課程時數的擠壓之下,常成為 道德勸說,教育工作者不可不慎。

學童的崇拜對象反映其所重視的英雄概念,而家人和師長是最主要的崇拜對 象。以身教觀點來看,成人所展現的道德觀念和成就都是學童的學習範本,因此 在品德教育中,提供參考典範才是更重要的。

78

二、對未來研究人員的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對象僅以臺東縣的高年級學生為樣本,可能無法推論其它高年級學生 是否如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擴大範圍,針對 臺灣其它學校的高年級學生進行 研究,比較其差異情形。亦或者可以加入不同學段的調查,了解不同年段對英雄 概念的看法。

(二)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工具僅以研究者自編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與英雄概 念問卷調查,未來可以搭配不同的工具使用,如 閱讀動機量表等,可更進一步對 閱讀行為與使用動機做深入的探討。此外本研究工具所要測得的因素較多,但考 量學生填寫時間過長易導致學生亂填或疲憊現象,故所設計題目並不多,無法全 面完整的解釋該因素,未來可以增加題目,以提升該因素的解釋量。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由於時間與人力有限,只採問卷調查法測量學生的漫畫閱讀行為與英 雄概念,無法知道個別學生細微的差異性,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採用質性 研究方式深入了解,進而更清楚學童的漫畫閱讀行為與英雄概念。

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1991)。中國大百科美術分冊。臺北市:錦繡。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97)。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臺北市:臺 灣商務印書館。

尹立(2005)。英雄的認知與英雄崇拜。檢索日期:2009 年 7 月 20 日,取自:

http://yinlih.com/2005/01/blog-post_18.html

王志弘、許妍飛譯(2006)。Richard Jenkins著。社會認同。臺北縣:巨流出版。

古采豔(1997)。臺灣漫畫工業產製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電訊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朱侃如、徐慎恕、龔卓軍譯(2000)。Carol S. Pearson 著。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 型。臺北縣:立緒文化。

朱侃如譯(1997)。Joseph Campbell 著。千面英雄。臺北縣:立緒文化。

朱龍祥(1996)。流行音樂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高雄醫學院行為科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何欣譯(1979)。Carlyle Thomas 著。英雄與英雄崇拜。臺北市:中華。

吳宗穎(2007)。火影忍者迷對卡通角色認同與價值觀解讀之研究~以火影忍者中自 我與團體訊息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

李衣雲(1999)。私と漫畫の同居物語。臺北縣:新新聞文化。

李淑汝(2000)。國小學童閱讀漫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及其與社會真實認知關係之 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闡(1998)。漫畫美學。臺北:群流出版社。

周文鵬(2006)。臺灣漫畫審查現象及其對國內漫畫發展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慧菁(2003)。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市:天下雜誌。

岳修平譯(1998)。E. D. Gagne, C. W. Yekovich, & F. R. Yekovich著。教學心理學─

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市:遠流。

旺文社(2006)。漫畫,中文百科大辭典。檢索日期:2009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210.240.175.31/chi_dict/user/query_detail.php?vno=40112&no=4&tp=qadv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

80

林政華(1992)。由漫畫書談兒童少年讀物的選擇。研習資訊,9,67-70。

林政儀(1998)。漫畫暴力內容與國中生暴力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生為 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英貴(1987)。臺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邱明嬌(2006)。讓想像飛翔的閱讀空間--淺談紙風車繪本館空間再造,臺北市立圖 書館館訊,23(4),91-102。

金耀生(1994,11 月 14 日)。我們都是看漫畫長大的。聯合晚報,15 版。

侯念佐(1990)。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畫麻辣教師 GTO 為參 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德麟(1999)。臺灣風城漫畫五十年。新竹市 : 竹市文化。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

袁建滔(1992)。新漫畫語言。臺北縣:尖端出版社。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教育部(1994)。漫畫,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日期:2009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 BA%A9% B5e&piec eLen=50&fld=1&cat=&ukey=-758758776&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莊雅雯(2002)。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國小為例。

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為藩(1975)。自我心理學。臺南巿:開山書局。

陳美芬(1995)。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傅才武(2000)。煮酒論英雄-中國古代英雄標準探微。歷史月刊,146,99-104。

黃秋碧(1997)。漫畫閱讀之遊戲、快感經驗與社會實踐。世新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雅芳(1998)。臺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

楊世瑩(2008)。SPSS 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旗標。

維基百科編者(2009)。漫畫,Wikipedia。檢索日期:2009 年 8 月 5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C%AB% E7%94%BB&oldid=10

81

914668.

蔣韜譯(1997)。Robert H. Hopcke著。導讀榮格。臺北縣:立緒文化。

蔡州宙(1999)。臺北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漫畫人物認同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黎勉旻(1997)。漫畫消費空間初探-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

謝愷宸(1997)。繪畫中的英雄主義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編譯部(1989)。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北市:臺灣中華出版。

魏延華(1999)。高中女學生閱讀少女愛情漫畫與愛情態度之關聯。世新大學傳播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譚光鼎(2000)。青少年次文化與人格發展-流行漫畫讀物的分析。中等教育,51(4),

11-33。

辭海編輯委員會(1980)。辭海藝術分冊。上海市:上海辭書。

蘇蘅(1994)。青少年閱讀漫畫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新聞學研究,48,123-145。

二、英文部分

Catherine, S., & Angus ,S. (2005).comic strip nou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revised edition). Retrieved July 25,2009 from http://

www.oxfordreference.com/views/EN TRY.html?subview=Main&entry=t140.e1536 3

Indrisano, R., & Chall, J. (1995). Literac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177(1), 63.

Teigen, K., Normann, H., Bjorkheim, J., & Helland, S. (2000). Who Would You Most Like to Like? Adolescents' ideal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centur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4(1), 5-26.

White, S., & O'Brien, J. (1999). What is a Hero?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heroes.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8(1), 81-95.

82

附錄一 家庭社經地位之職業分類表

一、第一類:農夫、漁夫、船員、工人、工廠工人、清潔工、雜工、臨時工、攤 販、傭工、男傭、女傭、學徒、建築物、看管人員、門房、服務生、家庭代 工、家庭主婦、家庭主夫、無業、特種營業人員、士兵。

二、第二類:一般技工或領班、水泥匠、水電工、公務性技工、打字員、售貨員、

店員、小店主、推銷員、司機、裁縫、廚師、美容師、理髮師、郵差、士官。

三、第三類:技術員、技佐、委任級公務員、科員、行員、出納員、鄉鎮市民代 表、批發商、代理商、包商、尉級軍官、警察、女警隊員、消防隊員、船員、

秘書、代書、電影與電視演員、服裝設計師、小型工商業老闆。

四、第四類: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會計師、法官、檢察官、推事、律師、

工程師、建築師、薦任級公務人員(科長、股長、課長等)、公司行號科長、縣 市議員、直轄市議員、中型商業經理人員(經理、襄理、協理、副理等)、校級 軍官、警官、作家、畫家、音樂家、新聞記者、電視記者、廠長、小公司老 闆。

五、第五類:大專校長、大專教師、醫生、大法官、科學家、特任或簡任級公務 員(部長、次長、司長等)、監察委員、考試委員、立法委員、國大代表、中央 民意代表、工商業大老闆(總經理、董事長)、將級軍官等。

83

附錄二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與英雄概念專家效度問卷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與英雄概念問卷 (專家用)

敬愛的教授您好:

素仰您學識淵博、教學經歷豐富,深盼您協助此研究專家 效度之進行,勞煩之處敬請海涵。本研究題目為「臺東縣國小 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與英雄概念之研究」,主要目的是在 瞭解國小學童漫畫閱讀行為與英雄概念的相關,以供教學輔導 之用。

問卷包含「個人背景資料」 、 「漫畫閱讀行為調查」與「英 雄概念調查」三大部分;問卷內容共含七個分量表,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計分,茲編製題目如下。請您就每題題目是否適合,

在適當的□上打勾,懇請您惠賜卓見,非常感謝您的指導。

敬祝

教安

國立臺東大學教學科技碩士班 研究生 蔡坤益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

84

85

題項 構面 理論依據 題目

在文字理解上的困難,故以五、六年級 學生為施測對象。

4 社經地位高者,在目的性價值上較 強調自我實現的個人價值,在工具性價 值上較重視能力價值;社經地位低者,

在目的性價值上較強調物質生活的個人 價值,在工具性價值上較重視道德價值 (吳明清,1983;汪履維,1981;林清江,

1980;康宗虎,1980)。本研究依林生傳 (2000)所擬出的社經地位公式來計分,

因此列出學歷與職業變項。

父親學歷

5 母親學歷

6 父親職業

7 母親職業

7 母親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