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自編「漫畫閱讀行為與英雄概念」問卷,施測於臺東縣國小 高年級學童,以求了解目前國小學童的漫畫閱讀行為對英雄概念的影響,並希望 研究結果在輔導學童行為上能有所助益。在本章,研究者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目 的,接著指出本研究待答問題,並說明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圖像充斥於我們生活週遭,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圖像言簡意深的特性廣 泛地運用於各種出版品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圖書資訊組組長邱明嬌(2006)指出,臺 灣近幾年來,圖文書閱讀所佔的比率越來越高,新世代讀者對圖像閱讀的需求也 日趨增加。

在圖文書中,漫畫是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出版品,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 都曾經使用過。漫畫非常迷人,能帶給讀者意義創造與逃避現實的快感(黃秋碧,

1998)。在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漫畫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讀物,沉迷於漫畫會影響 學業,甚而被其中的色情、暴力所影響,因此家長常禁止子女看漫畫。然而,根 據統計資料顯示,青少年閱讀漫畫的比例超過九成(91.3%),只有 8.6%的青少年從 來不看漫畫(蘇蘅,1996)。閱讀漫畫已然蔚為風潮,甚至成為集結同好、型塑共同 次文化認同的來源(譚光鼎,2000)。

漫畫為何如此吸引青少年?青少年正值價值觀亟需澄清的時期,有太多的不 滿足和無奈充斥在現實生活中,藉由閱讀漫畫,幻想自己身處不同的情境,將願 望藉由漫畫情節獲得實現,或許正是漫畫吸引人的地方(侯念佐,2000)。

然而,漫畫吸引人閱讀的動機應該不止於此,除了滿足心理需求外,漫畫以 圖像敘事的特性也不容忽視。比較文字與圖像的訊息傳遞型態,文字是抽象的思 維表達,圖像閱讀則是具體的形象表達,以視覺傳遞來說,圖像的傳遞大於色彩、

色彩大於數字、數字大於文字,圖像的傳遞最為快速(邱明嬌,2006)。而在教學心 理學的領域中,圖像閱讀則可認為是一種心像的運作歷程。Gagne 等人(1998)認為 人類的工作記憶有限,一幅心像可以取代多個抽象的語言敘述或相對關係,因此 訊息接收的速度是相當快的。漫畫既可以滿足心理需求又可以快速、無壓力的閱 讀,因此受到青少年的喜愛。

漫畫除了滿足讀者心理需求之外,在教育方面亦有重要的功能。林政華(1992)

2

認為,漫畫對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包括:引起閱讀興趣、滿足美的需求、醞 釀生活情趣、增進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經驗,增加閱讀、組織、想像、思考 等能力)、交流彼此情感(親子、師生、同儕)等。青少年正值人格與思維養成,漫 畫的故事內容,無形中產生了影響讀者思想與價值觀構成,漫畫閱讀對青少年的 重要性可說是相當深遠(周文鵬,2007)。

透過漫畫所構築的價值觀,通常伴隨著對書中角色行為的認同。統整 Watson 與 Lindgren(1973)、Feilitzen 與 Linner(1975)對認同的定義,認同是個體有意識下 或潛意識中塑造自我時,將楷模的個性、情感與行為納入自己的心理結構,並形 成學習楷模的一種傾向過程(吳宗穎,2007)。蔡州宙(1999)指出,中、高年級的學 童對漫畫角色認同的程度高,且超過半數的學童會認同角色。由此可見,漫畫角 色在學童成長歷程中,極有可能成為其學習的典範。

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瑞安在二次大戰後,提出一套新的品德教育教學,此套 教學方式包含六個 E(周慧菁,2003):榜樣(example)、解釋(explanation)、勸勉 (exhortation) 、 環 境 (environment) 、 體 驗 (experience) 、 追 求 卓 越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其中榜樣所指的即是,老師本身要成為道德示範,並在課堂中介紹歷 史、文學或現實社會裡值得學習的英雄或人物典範。從品德教育的觀點來看,榜 樣在學童成長的歷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漫畫之中有許多人物是可供學童 來仿傚的。在這之中,英雄人物是最富傳奇色彩的象徵。

「英雄」一詞,在古代往往用來形容戰功彪炳或為國捐驅者(傅才武,2000)。

然而,英雄的定義在時代、立場的轉變之下都有不同的詮釋。明代遺臣鄭成功,

收復臺灣,後人追諡建祠。他一生反清復明,為國事奔走,卻出師未捷身先死。

南京兵敗,是歷史客觀形勢使然,抑或鄭成功獨佔之私欲以致之? 曹操運籌帷 幄,橫槊賦詩,在政壇和文壇上光芒閃耀,昂首獨步。他挾獻帝號令天下,儼然 人君;他揮軍南下,兵敗赤壁,統一天下的大夢歸於幻滅;他愛才嫉才,用人殺 人,留下是美名抑或惡名? 自古以來,英雄就絕非一言以蔽之。

時代雜誌於 2006 年推出英雄專輯,臺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旅日棒球英 雄王貞治、功夫巨星李小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香港富豪李嘉誠、鄧小平、李 光耀等共同入選亞洲英雄。同樣獲選的亞洲名人還有印度聖雄甘地、德蕾莎修女、

麥克阿瑟將軍、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日本新力公司創辦 人盛田昭夫與井深大等人。這些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雖不像傳統的英雄在戰場 或政壇上有非凡成就,但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中都是影響深遠的開創者。由此可見,

近代的英雄已經脫離偉人或神化的型塑,不再是軍事家、政治家或思想家的專有

3

名詞了。英雄不僅為社會提供具體的貢獻,更影響孩子的夢想,因此探究孩子心 中的英雄形象是有其必要的。

國內針對英雄概念的研究相當有限,尤其針對漫畫閱讀對學童英雄概念影響 的研究尚付之闕如。筆者自小也喜愛漫畫,近幾年來身處教學現場,深感漫畫風 潮對學童的影響不減反增,因此想藉由此研究瞭解此相關議題,並作為擬定學生 行為輔導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首先調查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資料與漫 畫閱讀行為模式,並以此分析學童心目中的英雄概念。因此有下述幾個主要研究 目的:

一、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漫畫閱讀行為現況。

二、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其漫畫閱讀行為差異情形。

三、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其英雄概念差異情形。

四、探究不同漫畫閱讀行為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其英雄概念差異情形。

五、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背景變項與英雄概念相關情形。

六、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漫畫閱讀行為與英雄概念相關情形。

依據以上研究目的,可歸納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以下六大類別,相關問題分 述如下:

一、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漫畫閱讀行為現況 (一)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是從何時開始閱讀漫畫?

(二)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頻率為何?

(三)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次花多少時間閱讀漫畫?

(四)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的時段為何?

(五)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與他人共同閱讀漫畫情形為何?

(六)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偏好的漫畫閱讀類型?

二、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漫畫閱讀行為差異情形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漫畫閱讀行為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漫畫閱讀行為是否有差異?

4

(三)家長社經地位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漫畫閱讀行為是否有差 異?

(四)家庭狀況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漫畫閱讀行為是否有差異?

(五)崇拜對象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漫畫閱讀行為是否有差異?

三、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差異情形 (一)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級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三)家長社經地位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四)家庭狀況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五)崇拜對象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四、探究不同漫畫閱讀行為之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差異情形

(一)開始閱讀漫畫時間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二)閱讀漫畫頻率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三)每次花不同時間閱讀漫畫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 異?

(四)閱讀漫畫時段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五)與他人共讀漫畫情形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 異?

(六)偏好漫畫閱讀類型不同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英雄概念是否有差異?

五、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與英雄概念之相關情形。

(一)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就讀年級與其英雄概念是否有相關?

(二)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家長社經地位與其英雄概念是否有相關?

六、探究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漫畫閱讀行為與英雄概念相關情形 (一)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何時開始看漫畫與其英雄概念是否有相關?

(二)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多久看一次漫畫與其英雄概念是否有相關?

(三)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每次看多久漫畫與其英雄概念是否有相關?

5

第三節 名詞界定

以下針對本研究所涉及之研究媒介與變項進行解釋,分述如下:

一、漫畫

教育部 1994 年所發行之《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漫畫一詞有以下的定義:

抓住人物特點,用誇張或歪曲的手法呈現,以產生滑稽諷刺的繪畫。筆法簡單,

不拘形式;題材自由變換,或出於想像,或掇拾時事,或描繪片段人生,而以趣

不拘形式;題材自由變換,或出於想像,或掇拾時事,或描繪片段人生,而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