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實施之參考。

一、課程設計方面

研究者分別從教學對象、課程的主題選擇與設計、學習單的使用方面提出建 議,說明如下:

(一)瞭解教學對象的前備經驗

根據學生在教學中的回饋,進行每一次課後的修正與調整。課程與活動需緊 扣研究目的,增進學生鑑賞能力與創作表現。依據教學前學生在問卷的填答,可 知高年級學生對手做的活動興趣比對鑑賞高,且過去的課程安排較少有鑑賞,也 會影響學生鑑賞能力。因此,鑑賞教學以圖畫書作為管道,引導學生進行鑑賞活 動,能引起學生興趣,也在無形中累積學生的鑑賞能力。

(二)主題式課程的主題選擇與設計

分段能力指標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解造形元素、形式與表現 的關係,學習視覺要素及美的原理原則,培養觀察分析能力,理性的利用藝術語 言表達自己的創作、審美經驗。本研究從圖畫書中選出經典畫作,依照不同畫派 重點以「色彩、線條、觀察力、想像力」作為各單元主題,進行課程設計。從後 測問卷瞭解在不同的年級表現能力與發展階段下,教學者需設計稍有難度的課程,

讓學生從有挑戰性的課程中提升能力,也讓學生經驗新的學習內容,有助於產生 學習動機。未來可依據學生不同年段,設計更深、更廣的內容,並不侷限在本研 究四個主題。

(三)學習單的使用與創意性

本研究為完整蒐集、呈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主題課程學習單的設計多 為指引及填空,為較失創意的設計。實際教學時,建議以留白、減少填鴨的方式,

163

透過步驟指引或主要的技巧示範後,讓學生依個人的學習風格,自行掌握學習重 點,組織、完成學習單,以發揮學習單更大的效能。而鑑賞學習單還可加入畫作 圖片、設計不同題型,呈現完整的鑑賞流程,作為評量之用。

二、鑑賞活動方面

研究者分別從教學方式與內容、教學對象方面,對鑑賞活動提出建議,說明 如下:

(一)重複鑑賞的要領

不斷重複鑑賞要領,讓學生逐漸潛移默化。每次鑑賞前,先回顧描述、分析、

解釋、判斷的方法,利用加深提問內容的方式,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熟悉鑑賞的 步驟,提供欣賞作品時思考的方向,並從學習單與課堂發表中,提升學生審美情 意與技能,讓學生對看過的作品有印象、善用鑑賞的技巧欣賞,就會有收穫。

(二)提供原作與相關作品的欣賞

對學生而言,如果畫面不夠具象,與作品名稱較難產生聯想,且作品的數量 增加會產生知識負荷。圖畫書中的經典畫作多經過改編,不同於一般鑑賞教學的 程序,需再回到經典畫作的原作進行鑑賞,以確認學生對原作能在感知後欣賞、

欣賞後瞭解;此外,欣賞相關作品也可擴充學生欣賞的範疇。

(三)提供學生思考與完整表達的機會

高年級學生對「解釋」、「分析」這兩項目需要組織知識做進一步思考,增加 回答內容的深度,對學生而言較有難度,但也更能獲得成就感。學生普遍問題是 勇於表達但使用詞彙受限,較難使用詞句完整敘述,教學可嘗試與語文領域結合,

協助學生完整描述與表達。

課程一開始先讓學生思考與討論畫派的定義,經過思考可加深印象,避免跟

164

先前其他的派別搞混、容易遺忘。多給學生正向回饋與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

不要擔心答案的對錯,訓練獨立思考,從同儕間的發表互相學習,有助於美感教 育的提升。

三、創作表現方面

研究者分別從創作媒材與活動、創作的引導、延續主題課程方面提出建議,

說明如下:

(一)多元的創作媒材與活動

在創作活動上可以使用更多的媒材,不一定要侷限在平面作品。針對不常用 的媒材,先讓學生有時間體驗不同媒材的表現方式與使用技巧,改變習以為常的 觀察、思考、創作模式。高年級學生較少經驗團體創作,利用團體創作可增加學 生團隊精神與感受個人作品的重要性。讓學生皆有機會展示作品,從不同角度欣 賞、互相觀摩同儕作品,藉以培養正確的鑑賞態度。

(二)創作的正向引導

創作前的討論與示範,能讓學生產生鷹架學習,實際操作會比口頭上的描述 更為具體。對較無靈感的學生,以順序性練習、模仿,從中激發靈感,再發展出 不同樣貌。學生皆有個別差異,教學者應提供在創作態度、技法等不同方向的指 導,如學生在使用色紙表現創意有困難,教學者可指導剪的時候避免呈一直線。

進度落後的學生,可找時間讓學生把作品完成。教學者需瞭解學生落後的原 因,針對不同原因進行處理,除課堂上給予具體、正向的指導,也可透過觀察學 生課後不同學習,如塗鴉、欣賞同儕作品等,鼓勵學生自發學習,讓學生有成功 的經驗。

165

(三)延續主題課程的創作

主題課程學習單除了用來練習,還可當作創作前的草稿,在欣賞同學的草稿 之後,能再激發新的創意。創作的時候,相較於其他跟隨在主題下的構圖、上色、

背景、造形與媒材使用,學生認為「決定主題」最困難,表示對於未知的創作內 容,學生仍無自信。教學者可以藉由累積學生欣賞、創作經驗,提升其自主決定 主題的信心。

四、評量方面

研究者分別從對學生的評量、對課程設計的評量、教師自我的評量提出建議,

說明如下:

(一)對學生的評量

研究者將學生的作品分為「習作品」與「創作品」,在主題活動的學習單為

「習作品」,評量以客觀、明確達到分項的學習目標為標準;每個單元最後的學 生作品分析,研究者主要以「創作品」的看法評量,不以等級來評量創作,作品 分析以畫面整體表現,如:構圖、形狀、色彩、創造、技巧等作為主觀評量依據。

每個單元最後,透過學生對自我作品的說明、同儕間互評,以及學習心得與自評 表,評量「學生對自己」、「學生對班級」、「學生對標準」的學習成果。

本研究進行在時間上有所限制,作品無法從學生過去某一段時間與現在的表 現相比較,在「學生對自己」的評量方面,僅能透過學生自評作為依據。未來教 學可考慮讓學生的作品以個人學習檔案的方式呈現,即能清楚評量學生的改變與 學習成果。

166

(二)對課程設計的評量

研究者認為,教學者進行新課程前,必須確認學生瞭解圖畫書有別於以往的 使用目的,透過課程中的問句或指引,引領學生欣賞圖畫書的重點。本研究在圖 畫書的導覽教學較少著墨,各單元學習以主題延伸的創作成果呈現,缺少對圖畫 書導覽部分的評量與成果,未來在教學需針對圖畫書的導覽另外設計評量,以瞭 解學習成效。

另外,研究者為檢視課程與教學成果所設計之問卷與學習心得自評表,除了 單一選項之外,尚包含「以上皆是」、「以上皆非」意涵的選項,如此可能會分 散單一選項的選擇,未來設計問卷應盡量避免,以觀察出個別選項的差異。

(三)教師自我的評量

研究者從蒐集之課堂資料與協同觀察者的檢核表進行教學評量,此研究在評 量方面雖有不同項目,但各項目尚缺少細項的規準,協同觀察者的評量也較屬於 主觀呈現。因此,教師在自我評量方面仍需藉由多方的觀察與課堂資料蒐集,以 更客觀的檢視教學成效。此外,教師也需檢視教學當下所展生的喜悅與滿意程度,

和期望有無差異,以進一步分析原因所在。

16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臺北: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臺北:

史博館。

王春秀(2009)。圖畫書運用於低年級課後活動班之線畫教學行動研究—以《阿羅 有枝彩色筆》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王麗惠(2010)。彩畫教學與實作。載於溫惠珍、王麗惠、曾仰賢、沈翠蓮、王曉 菁,視覺藝術領域教材教法(頁 39-72)。臺北:五南。

朱春昭(2006)。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小高 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何政廣(1996)。插畫的藝術定位。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頁 10-19)。臺北:天衛。

何靜瑛(2009)。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 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惠娟(2002)。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 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隆榮(1990)。造形與教育─美術教育之理論及其實踐。臺北:千華圖書。

吳靖瑜(2009)。國小美術資優生和普通生賞析圖畫書美感判斷之分析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燕卿(1999)。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統整性課程設計之觀念。教師天地,

100, 41-52。

呂燕卿(2000)。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載於樊湘濱、呂燕卿、黃銘祝、張 全成、高小曼、林田壽……徐素霞著,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美勞 科研習進階教材(頁 15-46)。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168

呂燕卿、陳明華、簡志雄、蘇振明(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美術篇。臺 北:藝術館。

李君懿(2010)。優良兒童繪本出版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0,364-377。

李阿芳 (2011) 。在绘本教学中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3),

47-47。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 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真美(1996)。圖畫書─幼兒的閱讀之窗。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 插畫(頁 124-135)。臺北:天衛。

林敏宜(2002)。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心理。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

林滿秋(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家。載於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頁 186-206)。臺北:天衛。

林錦鳳(2006)。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表現之影響研究。大葉大

林錦鳳(2006)。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表現之影響研究。大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