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Copied!
2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蕭寶玲 博士

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研究生:王嬿琪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2 月

(2)

謝辭

何其幸運地,畢業後再度回到母校,於教專班接受豐盈的栽培,且能於育我 大學四年的美術系完成相關研究,實是受益良多。我深知在這期間所經歷一切獨 特的、美好的經驗,皆奠基在師長的提攜、朋友的支持、家人溫暖而堅定的陪伴, 特於此深表謝意。 非常感謝指導教授蕭寶玲老師,在這段期間總是敞開大門,耐心、細心的為 學生在撰寫論文時遇到的一連串問號解惑,即使年節也為學生悉心檢視論文,使 得論文更加完善。十分感謝審查教授康敏嵐老師與陳冠君老師,利用假期鉅細靡 遺地給予寶貴意見,明確指出修改方向,並適時提點學生應當注意的細節。感謝 諸位老師,您們在學術的專業以及開朗的笑容,正是學生所欲學習的。 感謝實地研究的校長、主任所給予的協助,讓學生得以順利完成研究。感謝 協同觀察者黃老師、還有班上的孩子們,這份論文是與你們共同完成的,過程中 感謝老師活潑生動的教學經驗分享,在與你們相處的這個學期,感受到滿滿活力、 充實且開心。 感謝過去在求學階段的好友,一路上的陪伴與歡笑,總在困頓時給予活絡思 緒的方向;感謝協助生活、學業上大小事的同學,以及一同前往圖書館奮鬥的夥 伴,不斷的鼓勵與貼心關懷。 論文的結束意味著下一個階段的開始,謹以此論文獻給我親愛的師長、家人、 與好友們,因為你們的包容與疼愛,我才能這麼幸福、持續地往下一個目標邁進, 我愛你們! 嬿琪 103.04.06

(3)

I

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

教學研究-以國小高年級為例

摘要

在無大型美術館設立的區域,研究者體會到美術教師須從學生的生活中,尋 找合適的教材設計課程。圖畫書近來在教學現場備受重視,故本研究旨以「運用 經典畫作之圖畫書」作為美術教學的素材,探討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發展視覺 藝術課程,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鑑賞能力與創作表現之成效。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針對南投縣某國小高年級一班,發展主題式課程。課 程設計由圖畫書作為管道,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與分析圖像,再選取書中學生熟 悉之經典畫作進行鑑賞教學;接著延伸各單元重點,設計色彩、線條、觀察能力 與想像力為主題的學習,規畫創作活動。經此一系列課程安排,引導高年級學童 從圖畫書作審美與開放式聯想,提供鑑賞與創作的空間,透過多元評量、自評與 同儕互評,觀察兒童的學習成效,所得結論如下: 一、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發展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必須掌握「以學生為主體 的教學」、「選定適宜的圖畫書」、「重視多元評量與學生回饋」等要素。 二、透過「鑑賞教學」、「主題教學與創作」、「學習心得評量表」、「學生自評表」 之分析,本研究肯定主題式教學後,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鑑賞能力與創作表現 皆呈正向成長。 關鍵詞:圖畫書、經典畫作、視覺藝術

(4)

II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Visual Arts with

Instruction through Picture Books Using Classic Paintings

— A Case Study of the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In the area without large art galleries, it’s important for an art teacher to search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be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instruction, picture books using classic paintings are used as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results in abilities of art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of students after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visual arts with instruction through picture books using classic paintings, this action research was put into practice in a class of sixth grader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antou. Developing theme-based visual arts curriculum plan by using picture books, the author focused on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illustrations. Then, the author chose classic paintings which are familiar to the students to teach. Moreover, the author gave students resources of appreciating and producing the artworks through original creativity with color, line,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The curriculum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and a variety of evaluation to evaluate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is research as follows,

1. To develop visual arts curriculum with picture books using classic paintings of the sixth graders, it’s concerned to master three essential factors such as taking students as a lead, selecting picture books to the purpose, and taking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into account.

2. Viewing from perspectives of instruction of art appreciation and theme of art elements, study notes and self-assessment, all the students accomplished the teaching object and had positive improvement.

(5)

III

目 次

目 次………III

表 次………V

圖 次………V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圖畫書與經典畫作………9

第二節

圖畫書融入教學………17

第三節

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1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分析………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49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處理………51

第四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53

(6)

IV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 69

第一節

研究歷程

………69

第二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162

參考文獻……… 167

附錄……… 175

(7)

V

表 次

表 2-1 專家與國小教師背景資料一覽表……… 12

表 2-2 圖畫書與其運用之經典畫作……… 13

表 2-3 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24

表 2-4 視覺藝術教材內容……… 25

表 2-5 美術史與美術批評鑑賞程序重點……… 34

表 2-6 國小高年級兒童造形藝術發展與特徵……… 36

表 2-7 作品的形式評量……… 37

表 2-8 作品的內容評量……… 37

表 2-9 兒童作品客觀性評量表的設計……… 38

表 3-1 「基本資料」前測結果表……… 43

表 3-2 「鑑賞經驗與態度」前測結果表……… 44

表 3-3 「藝文課經驗」前測結果表……… 45

表 3-4 「創作態度」前測結果表……… 46

表 3-5 資料編碼說明……… 52

表 3-6 研究時程規畫表……… 56

表 3-7 圖畫書教材與選用之圖像出處頁面及頁碼……… 57

表 3-8 圖畫書教材選用之經典畫作圖像及編碼……… 59

表 4-1 「鑑賞高手學習單 1」作答情形整理……… 106

表 4-2 「鑑賞高手學習單 2」作答情形整理……… 107

表 4-3 「鑑賞高手學習單 3」作答情形整理……… 108

表 4-4 「鑑賞高手學習單 4」作答情形整理……… 109

表 4-5 「色相環」學習成果整理……… 112

表 4-6 「線條變變變學習單 I」學習成果整理……… 113

表 4-7 「線條變變變學習單Π」學習成果整理……… 114

表 4-8 「眼力大考驗」學習成果整理……… 115

表 4-9 「想像超能力」學習成果整理……… 116

表 4-10 「梵谷拼圖」學生作品分析……… 120

表 4-11 「線條的吶喊」學生作品分析……… 121

表 4-12 「畢卡索的寵物」學生作品分析……… 125

表 4-13 「我的超能力」學生作品分析……… 129

表 4-14 「色彩的魔法」學習心得內容整理……… 134

表 4-15 看我表「線」學習心得內容整理……… 138

表 4-16 「西班牙大畫家」學習心得內容整理……… 141

表 4-17 「異想世界」學習心得內容整理……… 145

(8)

VI

表 4-18 各單元學生學習自評表統計……… 149

表 4-19 「課程設計」後測結果分析表……… 151

表 4-20 「鑑賞能力與態度」後測結果分析表……… 152

表 4-21 「創作表現與態度」後測結果分析表……… 153

表 4-22 「課程主題與創作」相關之反應項目整理……… 154

表 4-23 「學生回饋」整理……… 155

(9)

VII

圖 次

圖 2-1 藝術家,觀者,繪畫作品,和世界之間有意圖的關係組織

網……… 11

圖 2-2 美術作品的溝通系統……… 11

圖 2-3 藝術與人文 VS.故事圖畫書之教育功能………

19

圖 2-4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結構圖……… 23

圖 2-5 視覺藝術三特質……… 29

圖 2-6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結構……… 30

圖 2-7 視覺藝術教育主、客體關係……… 31

圖 2-8 視覺藝術統整與教學內容……… 33

圖 2-9 美術批評在美術的定位與互動關係……… 35

圖 3-1 研究流程圖……… 50

圖 3-2 課程架構圖……… 55

圖 4-1 圖畫書欣賞與找出書中經典畫作……… 70

圖 4-2 完成鑑賞學習單情形……… 73

圖 4-3 色相環教學情形……… 74

圖 4-4 學生繪製色相環情形……… 75

圖 4-5 學生討論色彩與體驗色彩……… 75

圖 4-6 學生觀察色彩情形……… 76

圖 4-7 合作完成「梵谷拼圖」……… 76

圖 4-8 展示與欣賞各組「梵谷拼圖」……… 77

圖 4-9 學生表演吶喊情形……… 80

圖 4-10 討論生活中的線條與發表情形……… 81

圖 4-11 學生練習線條……… 82

圖 4-12 「線條的吶喊」創作時間……… 83

圖 4-13 展示與欣賞同儕的「線條的吶喊」……… 84

圖 4-14 畫作鑑賞時間……… 85

圖 4-15 進行「眼力大考驗」情形……… 87

圖 4-16 指導學生創作的技巧……… 88

圖 4-17 欣賞同學的「畢卡索的寵物」……… 89

圖 4-18 圖畫書欣賞情形……… 90

圖 4-19 畫作鑑賞情形……… 92

圖 4-20 想像技巧的練習……… 93

圖 4-21 指導色紙使用技巧……… 94

圖 4-22 創作「我的超能力」……… 95

(10)

VIII

(11)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來說明,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後,採主題式教學,強調發展多元智能,活化 教材、教法,以提供學生優質的藝術學習環境。教師不僅教創作技巧,也教藝術 欣賞。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中,工作要點包括:「三位藝體」、 「藝教於樂」、「快藝學習」及「城鄉藝同」;教育部電子報第 329 期(2008) 報導,藝術類科課程受師資總員額限制之影響,地處偏遠之學校,常不易聘足藝 術類科教師,致使教學效果不彰。為改善此困境,教育部特訂定「教育部補助國 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要點」以強化藝術欣賞與創作體驗教學,增進 學生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提供師生多元藝術學習管道。教育部電子報第 441 期 (2010)報導,教育部於「藝術與人文紮根方案」積極推動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 計畫、加強藝術與人文欣賞教學、落實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施。林曼麗(2000) 提出對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的看法:「藝術教育的主體是『人』,則藝術教育的內容 應該是『環境』。」二十一世紀,美術的行為與活動將形成涵蓋生活全領域、多元 文化觀的美術教育。 臺灣美術館近來展出許多西方經典名畫,在無大型美術館設立的區域,研究 者體會到教師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中,尋找合適的藝術與人文教材設計課程, 培養學生的藝文素養。研究者分析康軒、翰林、南一版本藝術與人文五上與五下 教科書,發現僅有翰林版在「典藏藝術瑰寶」單元中,以美術館或博物館典藏之 藝術瑰寶為主軸介紹名作,其他單元則將經典名作安排作為輔助教學的角色。

(12)

2 研究者於教學時發現,許多學生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缺少對主要學科之外 的學習熱忱,當教學與教材無法提供足夠刺激時,將使學童的想像空間受限。依 照兒童繪畫能力分期,隨年齡與心智增長,兒童的繪畫能力可以自然發展,有可 能提早進入下一個階段,而被認定在繪畫上有特殊才能;相對的,也有兒童的繪 畫能力停滯在某一階段(傅昱森,2012)。陳慧娟(2008)認為,圖畫書藉由視 覺圖像傳達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給兒童,其中的圖像創作,可與表述文字相互搭 配,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而言,圖畫書為吸引學習的重要媒介。豐富的想像力 是經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而來,圖畫書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可提供孩子增進 想像及理解未知事物的能力。圖畫書受到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影響,各式 各樣的創作手法及藝術表現方式,都可用來詮釋故事、啟發孩子多元的思考和創 意(郝廣才,1998)。圖畫書完全超越文字的界限,在教學現場備受重視,蕭寶 玲(2008)分享西 北 雨 音 樂 繪 本 之 創 作 與 教 學 經 驗 時 , 發 現 許 多 學 員 希 望 廣 泛 收 集 圖 畫 故 事 作 為 國 小 學 童 課 程 導 入 或 課 後 回 饋 。 因此,本研究旨以 「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作為教學上的素材,發展主題式課程,此為研究動機 之一。 綜觀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目標,包含:探索與 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即希望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鑑賞活動,理解藝術 與生活的關聯,並能實踐於生活中,「圖畫書」為符合課程目標的教材。康軒版五 下的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將繪本列入教學單元之一;教育部於 2006 年起,舉辦「全 國學生圖畫書創作獎」徵選活動,獎勵兒童圖畫書創作。圖畫書中的插畫,有豐 富的細節待孩子們去觀察與思考,當孩子由圖畫書鑑賞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觀察力, 對藝術及周遭事物的理解將會更深入(黃淑瑛,2005)。許多圖畫書相關研究皆 肯定兒童讀物插畫導賞在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以圖畫書進行課程設計,有助提 升學童創造、想像、審美、表現、鑑賞之成效。國小高年級學童正處於繪畫創作 「擬寫實期」,透過鑑賞導向創作可幫助其解決「眼高手低」的繪畫創作心理障礙。

(13)

3 經典畫作被運用於許多當代的藝術中,顯現其超越時空的價值,藝術家藉由 這樣的手法讓作品同時擁有原作與再創的意識,但少有以改編之經典畫作為鑑賞 教學與課程設計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擬以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 學。依據主題及所欲達到的教學目標,研究者依照內容、表現形式、教授年段, 選定適合的圖畫書進行教學。圖畫書中經典畫作的選取以學生在生活中或學校課 程曾經驗的畫作,並依畫家或畫派出現順序作為教材呈現之考量,輔以學習單進 行鑑賞教學,以提升學生對畫作的欣賞能力與正確態度,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本研究進而延伸各單元重點,設計色彩、線條、觀察能力與想像力為主題的 學習,規畫創作活動。經此一系列課程安排與活動,引導高年級學童從圖畫書作 審美與開放式聯想,提供創作與想像的空間,透過多元評量觀察學生的學習成效, 並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相關教學提出建議。

(14)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如下: (一)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發展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要素。 (二)探討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後,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鑑賞 能力與創作表現之成效。 (三)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實施之參考。 二、確立研究目的後,逐項提出待答問題,分別敘述如下: (一)教師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發展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要素為何? (二)教師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後,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鑑賞 能力與創作表現之成效為何? (三)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實施之建議為何?

(15)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為對研究中的名詞釐清定義,以利於後續章節的探討,分述本研究中的 重要名詞─圖畫書、經典畫作與視覺藝術之定義如下:

一、圖畫書:

蘇振明(2002a)將圖畫書分為「廣義的圖畫書」與「狹義的圖畫書」,前者 以圖畫為主體,用來說明或介紹某種事物,後者指的是專為兒童閱讀設計的精美 畫本。圖畫書與英文 Picture Book 同義,在日本稱為「繪本」,指的是結合文字與 插圖的故事書,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以引發兒童觀賞的興趣, 這類書籍不僅輔助文字傳達,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林敏宜,2002)。 本研究所指圖畫書,為運用經典畫作、內容不侷限為藝術類之圖畫書,並剔 除以名作鑑賞為內文之圖畫書,由於此類書籍屬於傳達專業知識的知識類讀物, 與本研究之概念不相符,故不納入研究範圍之中。本研究依照課程安排選用圖畫 書,經國小教師與專家推薦,根據學生繪畫發展階段與前測問卷反應,選定圖畫 書作為教學依據。

二、經典畫作:

《辭海》對經典的解釋是:「最重要的,有指導作用的權威著作。」《牛津 高級英漢雙解辭典》、《英漢藝術辭典》和《文馨當代英漢辭典》解釋經典(classic) 一詞較為詳細,歸納有以下幾點:1.(文學、藝術等作品)最優秀的;典雅的;具 有公認而無可爭議之價值或地位的。2.大藝術家;傑作。3.有古代希臘及羅馬文學、 藝術和文化之標準的。4.因歷史、文化悠久而著名的。5.有古典藝術風格的(即樸 素的、調和的和嚴謹的)。6.(某領域的)代表物、成為模範之物。本研究所指經 典畫作,為選定之符合教學目標之圖畫書中所運用,以西方藝術史上之名作為主。

(16)

6

三、視覺藝術: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藝術與人文領域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 國小課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國小一、二年級(融入生活課程),第二階段為 國小三、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六年級。基本學習內容要項中,視覺藝術 含視覺審美知識、媒材、技術與過程的瞭解與應用及造形要素、構成功能的使用 知識等範疇。課程目標有: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本研究所指 視覺藝術,為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的圖像,用以豐富學生的表現、審美與應用 能力。

(17)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者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發展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以下就研究範 圍及研究限制說明之:

一、研究範圍

(一)對象範圍

為獲得專業知識及省思己身教學,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南投縣心新(化名) 國小六年級,研究者任教班級內的29位學生實施。

(二)內容範圍

本研究之圖畫書選取限於與研究目的相關,選擇運用經典畫作、內容不侷限 為藝術類之圖畫書,並剔除以名作鑑賞為內文之圖畫書,由於此類書籍屬於專業 知識的知識類讀物,與本研究概念不相符,故不納入研究範圍之中。本研究選用 《威利的畫》、《小凱的家不一樣了》、《誰是第一名》、《掉進畫裡的女孩》、

《Willy the dreamer》5本圖畫書作導覽,輔以《凱蒂的嬉水記》、《凱蒂和向日葵》、

《阿文的小毯子》、《當畢嘎索遇見哞蒂斯》4本圖畫書中的插圖,進行主題式視

(18)

8

二、研究限制

(一)角色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偏向質性研究,課程與評量多以研究者自編 為主,研究者為教學者亦是觀察者,故尋求協同教師與學生三方面互相檢驗,搜 集不同來源的資料做綜合分析,以求研究更具客觀性。

(二)推論限制

由於經典畫作不限於單一表現形式或種類,因此在選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上, 有不可避免的主觀性。同時,本研究若類推至同年齡不同文化環境因素,或者不 同年齡學生之反應時,會有所限制,不宜做廣泛推論。

(19)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優良的圖畫書提供兒童在生活中接觸藝術的管道,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家所 表現出來的作品,如同進入美術館,不僅拓展兒童的視覺經驗,也提高藝術鑑賞 的機會。本研究以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視覺藝術教學為主旨,依據研究目 的,蒐集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茲將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是圖畫書 與經典畫作,第二節是圖畫書融入教學,第三節是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

第一節 圖畫書與經典畫作

「圖畫書」通常用一組圖畫去表達一個故事,或是一個主題(郝廣才,2008)。 就中文圖畫書兒童文學的分類定義而言,全書圖畫佔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篇幅者, 才能叫做圖畫書或繪本(李君懿,2010)。蘇振明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一書 中,列舉說明有關「圖畫書」相關名詞之定義,如「兒童書」、「啟蒙書」、「親子 書」、「繪本」、「圖畫故事書」、「兒童圖畫書」(蘇振明,2002a)。以下針對圖畫書 的藝術特質、圖畫書中的經典畫作,加以說明。

一、 圖畫書的藝術特質

蘇振明(2000)認為,「圖畫書」是最具人文內涵的出版物,家長和老師可以 充分運用各類型圖畫書,協助幼兒建構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基礎知能。繪畫能傳播 文化和知識,徐素霞(1996a)指出,一幅好的插畫能確實表達文意、合於兒童的 生活感受、能引發兒童興趣等;優良兒童讀物的特質則包含:以兒童身心發展為 出發點、具趣味性的表現方式、高度的藝術美感等特質。 林真美(1996)提到,圖畫書裡的圖,必須具有「圖畫性」與「說故事的能 力」,在線條、用色、造形、構圖,都具有美學水準,可培養孩子識圖、知圖和藉 圖思考的能力。兒童讀物插畫家楊麗玲在接受林滿秋(1996)採訪時提到,好的

(20)

10 插畫可以補充文字的不足,表達文字隱含的意念和趣味。 姬瑩(2009)在「繪本的表現藝術」中指出,圖畫本身有講述性,從不同角 度、視點構圖,再創故事的節奏,可以維持讀者的閱讀興趣。願麗娜(2011)在 「設計繪本教學的方式」中提及,首先,在繪本當中尋找線索,設計教學活動, 接著設計繪本教學教具;最後,圍繞線索,設置繪本教學問題情境。影響觀者視 畫的因素有:文化背景與看畫的方式,形式主義者純就視覺特徵進行了解,背景

派則認為視覺元素與所屬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Parsons & Blocker, 1993)。圖畫不

僅傳達美感經驗,展現真實與想像世界,也提供創造(對創作者來說)及再創造 (對觀賞者來說)的機會,圖畫裡包含各時期的藝術風格與表現形式,反映出創 作者的社會及價值觀(Jean Doonan, 2006)。 當今藝術教育在創作之外,強調統整藝術史、藝術批評與美學,以進行欣賞 與鑑賞(郭禎祥,1990)。欣賞藝術品或藝術活動,包含兩層意義:第一層意義的 欣賞,屬於個人主觀愛好的表現;第二層欣賞除了感性層面也包括理性部分。藝 術家將內心的美感意識形之於外,創造藝術品;欣賞者則透過感官,進而體會創 作者所傳達的美感。藝術的創造與欣賞,是藝術生活的兩面(新文京開發出版公 司編輯小組,2002)。 Parsons(1987) 認為美感發展是經由主題、表現、媒材、形式與風格四個項目, 和偏愛、美與寫實、表現性、風格與形式、獨特性五個階段構成。Freeman(1995) 提出藝術家,觀者,繪畫作品,和世界之間有意圖的關係組織網,繪畫是藝術家、 觀者和世界的中心(P 代表畫作,A 代表藝術家,B 代表觀者,W 代表世界),如 下圖(圖 2-1):

(21)

11

圖 2-1 藝術家,觀者,繪畫作品,和世界之間有意圖的關係組織網(The net of intentional relations of Artists, Beholder, Picture and World)

資料來源:Freeman, 1995, p.3 王秀雄(1998)認為,觀眾觀察作品可以與作品達成溝通,根據不同的溝通 系統,分類出觀眾觀賞作品程度的三個層級,如下圖(圖 2-2): 圖 2-2 美術作品的溝通系統 資料來源:王秀雄,1998,p.156 W P B A 概念與思想訊息(社會觀、 人生觀、世界觀、藝術觀) 感情訊息(作者之感情、意 念、想像表現) 形式與題材訊息(材料與技法、色 彩、造形、構圖、題材等) 認知領域 感情領域 感覺與技能領域

(22)

12

二、 圖畫書中的經典畫作

圖畫可藉由傳達的意念,讓觀賞者創造、激盪想法(Jean Doonan, 2006)。圖 畫書裡的圖畫功能有:傳達正文內容、建立場景、提供不同的視點、強調人物特 性、提供趣味布景、烘托氣氛、提供象徵寓意(林敏宜,2002)。 在藝術史上,不乏運用經典畫作的構圖加以詮釋、創作新圖像,經典畫作在 後代藝術中經由解構、重組被賦予新意;經典畫作被運用於許多當代的藝術中, 顯現其超越時空的價值。近代有許多插畫家使用過去著名藝術家之構圖表達自我 的觀點,或將經典繪畫藝術延伸到作品中,利用幻想或超現實手法,改造經典名 作,例如:安東尼‧布朗的作品中,可以發現許多名作的蹤跡。由於經典是經過 時間與大眾所認可的,在運用經典畫作的過程中,經典畫作以不同的視覺經驗和 讀者產生互動,作品同時擁有原作與再創的意識,藝術家藉由這樣的手法來傳達 自身特殊的審美經驗。圖畫書中運用經典畫作,最常見的風格有超現實的、卡通 式的、樸素的、寫實的,其形式包含:直接傳達名畫的思維、抽取原作圖像以結 合故事發展、以諧擬名畫的方式,創造新意(陳怡雯,2010)。 圖畫書的來源,以參考《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灣麥克精選世界優良 圖畫書導讀手冊》、相關圖畫書研究,以及專家與國小教師(表2-1)的推薦,選 擇運用經典畫作,內容不侷限為藝術類之圖畫書,並剔除以名作鑑賞為內文之圖 畫書,由於此類書籍屬於專業知識的知識類讀物,與本研究目的不相符,故不納 入研究範圍之中。 表2-1 專家與國小教師背景資料一覽表 代碼 現職 專長 T1 大學教授 圖畫書與教學研究、藝術課程設計與評量研究、插畫創作 T2 國小教師 兒童美術教學、版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3)

13

蒐集之圖畫書分別為:《Willy the dreamer》、《大猩猩》、《小天使失蹤

了》、《小凱的家不一樣了》、《你不能帶氣球進大都會博物館》、《我和畢卡 索搬家到北極》、《我的大象我的貓》、《阿文的小毯子》、《威利的畫》、《星 空》、《旅之繪本-中歐》、《旅之繪本-西班牙》、《掉進畫裡的女孩》、《凱 蒂和向日葵》、《凱蒂和蒙娜麗莎》、《凱蒂的畫展》、《凱蒂的嬉水記》、《凱 蒂遇見印象派畫家》、《當乃平遇上乃萍》、《當畢嘎索遇見哞蒂斯》、《農場 的瘋狂事件》、《蝸牛出發了》、《誰來我家》、《誰是第一名》。茲依圖畫書 名稱排序,整理表列圖畫書與其運用之經典畫作如下(表2-2): 表2-2 圖畫書與其運用之經典畫作 圖畫書出版資訊 圖畫書運用之經典畫作 書名:Willy the dreamer

作者:Anthony Browne 出版社:Walker Books Ltd. 出版年月:2008,10 1. 向日葵,梵谷,1888 2. 自畫像,梵谷,1889 3. 梵谷的椅子,梵谷,1889 4. 椅子上的梵谷,梵谷,1889 5. 麥田群鴉,梵谷,1890 6. 梵谷的臥室,梵谷,1887 7. 夢,盧梭,1910 8. 記憶的堅持,達利,1931 書名:大猩猩 作者/譯者:Anthony Browne /林良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年月:1999,07 1. 蒙娜麗莎,達文西,1503-1506 2. 母親肖像,惠斯勒,1871 書名:小天使失蹤了-美術館奇遇記 作者/譯者:Max Ducos/簡薇倫 出版社:上誼文化 出版年月:2010,01 1. 維納斯的誕生,卡巴內爾,1863 2. 捕蝶,莫里索,1874 3. 年輕時自畫像,林布蘭,1628 4. 夢,畢卡索,1932 5. 黑、紅、灰、黃和藍的構成,蒙德里安,1920 6. 蔚藍單色畫,克萊因,1962 書名:小凱的家不一樣了 作者/譯者:Anthony Browne /高明美 出版社:臺灣英文 出版年月:1994,12 1. 梵谷的臥室,梵谷,1887 2. 星夜,梵谷,1889 3. 大公爵的聖母像,拉斐爾,1505 書名:你不能帶氣球進大都會博物館

文/圖:Weitzman, Jacqueline Preiss/ Preiss-Glasser, Robin 出版社:臺灣麥克 出版年月:2001,02 1. 帶小狗的仕女肖像,弗拉格納,1937 2. 英國愛莉斯大道,賀山姆,1876-1967 3. 茶桌旁的婦女,卡莎特,1923 4. 街頭表演,舍哈,1960 5. 秋韻,波洛克,1957 6. 西班牙噴泉,薩爾金特,1915 (續)

(24)

14 7.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勒以玆,1897 8. 牽動與拉倒遊戲,荷馬,1950 9. 蓮花池上的橋,莫內,1929 書名:我和畢卡索搬家到北極 作者/譯者: Melanie Watt/郭恩惠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年月:2009,01 1. 拿澆水壺的女孩,雷諾瓦,1875 2. 梵谷的臥室,梵谷,1887 3. 美式歌德,伍德,1930 4. 對稱畫,馬格利特,1966 5. 紅黃藍構圖,蒙德里安,1927 6. 倫敦國會大廈,莫內,1900 7. 記憶的持續,達利,1931 8. 吶喊,孟克,1893 9. 蒙娜麗莎,達文西,1503-1506 10. 圖像的背叛,馬格利特,1929 11. 蘇珊寶姝的肖像,畢卡索,1904 12. 加拿大列夫羅伊山,哈利斯,1930 13. 金寶湯罐頭,安迪‧沃荷,1962 14. 伊卡魯斯,馬諦斯,1947 書名:我的大象我的貓 作者/譯者:Bachelet, Gilles /洪力行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年月:2006,12 1. 維納斯的誕生,波提且利,1485 2. 義大利廣場,基里訶,1913 3. 短笛手,馬奈,1866 書名:阿文的小毯子 作者/譯者:Kevin Henkes /方素珍 出版社:三之三 出版年月:1998,08 1. 吶喊,孟克,1893 書名:威利的畫 作者/譯者:Anthony Browne/陳蕙慧 出版社:臺灣麥克 出版年月:2001,11 1. 維納斯的誕生,波提且利,1485 2. 巴別塔,布魯格爾,1563 3. 大碗島的星期日午後,秀拉,1884-1886 4. 拾穗,米勒,1857 5. 星期日早晨,哈伯,1930 6. 稻草玩偶,哥雅,1791-1792 7. 土耳其浴,安格爾,1862 8. 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1508-1512 9. 蒙娜麗莎,達文西,1503-1506 10. 捕鯡魚的網,荷馬,1885 11. 畫室中的畫家,維梅爾,1665-1666 12. 阿諾菲尼和他的新娘,范艾克,1434 13. 達芬妮與阿波羅,波賴沃羅,1470-1480 14. 正午,弗烈德里希,1821 15. 帶著猴子的自畫像,卡蘿,1943 16. 聖喬治與龍,拉斐爾,1506 書名:星空 作者:幾米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2009,05 1. 瑞斯勒之墓,馬格利特,1960 2. 戀人,馬格利特,1928 3. 戴黑帽的男人,馬格利特,1624 4. 星夜,梵谷,1889 書名:旅之繪本-中歐 作者:安野光雄 出版社:青林 出版年月:2003,06 1. 篩穀的婦女,庫爾貝,1855 2. 石工,庫爾貝,1849 3. 大碗島的星期日午後,秀拉,1886 4. 阿尼埃爾浴場,秀拉,1884 5. 吊橋,梵谷,1888 6. 拾穗,米勒,1857 (續)

(25)

15 7. 牧羊女,米勒,1864 8. 晚禱,米勒,1857 9. 早安,庫爾貝先生,庫爾貝,1854 書名:旅之繪本-西班牙 作者:安野光雄 出版社:青林 出版年月:2003,06 1. 記憶的持續,達利,1931 2. 伐爾肯的熔爐,維拉斯奎茲,1630 3. 格爾尼卡,畢卡索,1937 4. 裸體的瑪哈,哥雅,1800-1805 5. 西班牙內戰的預感,達利,1936 6. 稻草玩偶,哥雅, 1791-1792 書名:掉進畫裡的女孩

文/圖:Sortland, Bjorn /Lars Elling 譯者:陳雅茜 出版社:天下遠見 出版年月:2005,10 1. 自畫像,林布蘭, 1665 2. 橋上的少女,孟克,1901 3. 紅黃藍構圖,蒙德里安,1927 4. 麥田群鴉,梵谷,1890 5. 朵拉‧瑪爾的肖像,畢卡索,1937 6. 32 個 Cambell 濃 湯 罐 ,安迪‧沃荷,1962 7. 圖像的背叛,馬格利特,1929 8. 散步,夏卡爾,1917 9. 水果、餐巾和牛奶瓶,塞尚,1880 10. 舞,馬諦斯,1909-1910 11. 融合,波洛克,1952 12. 噴泉,杜象,1917 13. 記憶的持續,達利,1931 書名:凱蒂和向日葵 作者/譯者:James Mayhew /宋珮 出版社:鹿橋文化 出版年月:2010,05 1. 梵谷的椅子,梵谷,1889 2. 自畫像,梵谷,1889 3. 向日葵,梵谷,1888 4. 星夜,梵谷,1889 5. 夜間的咖啡座,梵谷,1888 6. 跳舞的布列塔尼女孩,高更,1888 7. 大溪地的田園詩,高更,1892 8. 靜物,塞尚,1895-1900 書名:蒙娜麗莎 作者/譯者:James Mayhew /宋珮 出版社:鹿橋文化 出版年月:2010,05 1. 蒙娜麗莎,達文西,1503-1506 2. 春天,波堤切利,1481 3. 聖喬治和龍,拉斐爾,1506 4. 聖馬可的獅子,卡巴喬,1516 書名:凱蒂的畫展 作者/譯者:James Mayhew /宋珮 出版社:鹿橋文化 出版年月:2010,05 1. 乾草車,康斯塔伯,1821 2. 坐著的蒙娃泰吉夫人,安格爾,1851 3. 傘,雷諾瓦,1881-1886 4. 有老虎的熱帶風暴,盧梭,1891 5. 動力的絕對主義,馬列維基,1915 書名:凱蒂的嬉水記 作者/譯者:James Mayhew /宋珮 出版社:鹿橋文化 出版年月:2010,05 1. 阿尼埃爾浴場,秀拉,1884 2. 大碗島的星期日午後,秀拉,1884-1886 3. 昂福樂海港,秀拉,1886 4. 曬衣服的女人,畢莎羅,1893 5. 菲力.費尼昂肖像,席涅克,1890 書名:凱蒂遇見印象派畫家 作者/譯者:James Mayhew /宋珮 出版社:鹿橋文化 出版年月:2010,05 1. 午餐,莫內,1873 2. 嬰粟花田,莫內,1873 3. 拿澆水壺的女孩,雷諾瓦,1875 4. 藍色舞者,竇加,1890 書名:當乃平遇上乃萍 作者/譯者:Anthony Browne/彭倩文 出版社:格林文化 1. 吶喊,孟克,1893 2. 蒙娜麗莎,達文西,1503-1506 3. 笑容騎兵,哈爾斯,1624 (續)

(26)

16 出版年月:2003,07 書名:當畢嘎索遇見哞蒂斯 作者/譯者:Nina Laden /胡洲賢 出版社:大穎文化 出版年月:1998,07 1. 夢,畢卡索,1932 2. 粉紅色的裸婦,馬諦斯,1935 3. 亞維農姑娘,畢卡索,1907 4. 舞,馬諦斯,1909-1910 5. 格爾尼卡,畢卡索,1937 6. 伊卡魯斯,馬諦斯,1947 7. 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1508-1512 書名:農場的瘋狂事件 作者:Steffensmeier,Alexander 譯者:張泰明 出版社:三之三文化 出版年月:2007,11 1. 自畫像,梵谷,1889 書名:蝸牛出發了 作者/譯者:Jo Saxton/林良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年月:2010,03 1. 蝸牛,馬諦斯,1953 2. 秋韻,波洛克,1957 3. 記憶的持續,達利,1931 4. 伊卡魯斯,馬諦斯,1947 5. 夢,畢卡索,1932 書名:誰來我家

文/圖:Annalena McAfee/ Anthony Browne 譯者:彭倩文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年月:2002,01 1. 圖像的叛逆,馬格利特,1929 2. 戴黑帽的男人,馬格利特,1624 3. 時間的穿刺,馬格利特,1938 書名:誰是第一名 作者:蕭湄羲 出版社:信誼基金 出版年月:2004,04 1. 吶喊,孟克,1893 2. 夢,畢卡索,1932 3. 市集,高更,189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7)

17

第二節 圖畫書融入教學

本節將對圖畫書在教育上的特質、圖畫書在視覺藝術教學的應用,蒐集相關 研究與文獻加以探討說明。

一、 圖畫書在教育上的特質

兒童美術教育家鄭明進指出,圖畫書的圖像可提供一種「閱讀方式的自然遊」, 培養出富有情感的兒童(蘇振明,2002a)。「插畫」屬於繪畫藝術,插畫家皆具 備造型基礎訓練與藝術修養,挑選圖畫書需考慮學童的認知程度和欣賞習慣(徐 海鷗,2009)。李阿芳(2011)認為教師應注重畫面中的人物、色彩、細節等,讓 幼兒理解與想像,連接前後畫面。賀友直(2008)認為,將一個用語言表述的故 事變為視覺形象或繪畫語言,必須經過再創造,而重視小動作、小孩、小道具、 小動物的描繪,可以使作品更富生活氣息。搜尋誇張的圖案、欣賞奇特折頁、解 讀與再現精彩畫面、仿編與融合故事情節、討論與續編故事內容,皆有助於幼兒 更細緻的閱讀繪本(陳炳玉,2011)。 圖畫書在視覺藝術教學的特質包含:培養兒童審美基礎能力、圖像思考能力、 培養創造想像能力。圖畫書具有「藝術性」,圖畫書中的插畫是畫家將「純粹繪 畫」的美感特質,結合「美術設計」所製作的「有條件、有目的的繪畫」,因而 可在角色造形、構想、色彩運用、情境內容上加入教育美學考量(林敏宜,2002)。 蘇振明(2002a)認為現代先進國家的優良圖畫書特質包含圖像性、兒童性、教育 性、藝術性、趣味性;研究者歸納蘇振明(2002b)就圖畫書對兒童的教育功能分 類如下:

(一) 助長兒童的認知學習

圖畫書提供兒童各種不同的學習經驗,圖畫是一種視覺符號,也是一種「圖 像文字」,作為現實與想像世界的橋樑,讓兒童觀察、思考、感受與判斷,滿足

(28)

18 好奇與學習的快樂。

(二) 啟蒙幼兒的圖像思考

圖像、語言、文字是溝通的三大符號,過去教育多偏重左腦的語言與認知學 習,近年來受全腦學習影響,促進右腦開發的圖像思考逐漸受到重視,圖畫書中 文字簡明、構圖細膩,可以奠定孩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基礎。

(三) 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

蘇振明(2002b)曾說:「圖畫書是永不關門的家庭美術館。」、「穿越圖畫 書的小門,就可以走進美術館的大門。」、「想要走進美術館,記得打造一把審 美鑰匙。」圖畫書結合繪畫與文學,可培養兒童的審美態度與審美能力。

(四) 促進兒童的語文發展

有一部分孩子會請別人當他的故事聽眾,藉由模仿與自編自語,讓孩子習得 更多語彙,增進溝通與表達能力。

(五) 強化兒童的社會適應

透過圖畫書的內容和設計,可以讓孩子直接與間接體會在自我成長與群我關 係的主題或成長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發揮省思與參照的功能。

(六) 增進親子與師生的關係

圖畫書有助於親職教育,將圖畫書的導讀擴展到學校、家庭,當孩子們與教 師、家長看書、讀書、聽書、討論書,其中的互動、語言、情感能帶動彼此交流。

(七)培養愛看書、愛讀書的文化習性

如果國小的教科書能圖書化,當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樂趣,自然終身與書為友, 必然能培養出愛看書的文化公民。

(29)

19

二、圖畫書在視覺藝術教學的應用

視覺藝術的教學重點不應侷限在媒材技法的表現,透過圖畫書教學,有助孩 子瞭解不同主題有不同的詮釋及媒材表現。九年一貫教育中,藝術與人文課程具 有三項目標,分別是: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藝術與人文相對 於圖畫書之教育功能如下圖(圖 2-3): 圖 2-3 藝術與人文 VS.故事圖畫書之教育功能 資料來源:黃淑瑛,2005,p.12 生理的健康 肢體肌肉的協調 心理的健康 情緒的掌控 持續的學習欲望 專注的學習態度 持續的學習行為 不去妨礙別人活動 讓別人也有學習機會 學生的學習目標 要素 與十大基本能力關係 藝術與人文 圖畫 圖畫書 學生 健康 主動 尊重他人 瞭解自我與 發展潛能 主動探索、研究 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運用科技、資訊 規劃組織、 執行生涯規劃、 終身學習 表達、分享 尊重、關懷 團隊合作 文化學習 國際理解 欣賞、表演 創新

(30)

20 Jane Doonan (2006)認為,要把圖畫書當作審美對象,必須先了解視覺藝術傳 達的方式,首先從繪畫使用的媒材、工具、基本元素、構圖開始,畫中的每個符 號都可能有所象徵,藉由線條、形狀和色彩的安排及組合,選用的媒材及效果, 瞭解畫面所呈現的及內在表現的意圖;圖畫是由圖像的元素構成,給予觀賞者情 感與美感經驗,當中包含:色彩的系統、明暗的系統、大小比例與距離的間隔、 形狀的組合、大小圖案的有序排列、線型律動交織成的網路。 何政廣(1996)認為,專業插畫家至少須具備以下四要件:熟練地運用各種 繪畫技術、認識媒體的特性、在不同的階段追求不同的自我突破、融合傳統創造 新風格。林敏宜(2002)認為,圖畫書活動需把握的原則包含:重視舊經驗的銜 接,符合孩子的發展特質、能力、興趣與需要,統整各種學習經驗。 研究者綜合詹楊彬(1996)對兒童讀物插畫畫材與特殊技法的分類、徐素霞 (1996b)區分插畫的表現形式、徐素霞(2002)對圖畫書的圖像傳達藝術表現分 類,以及彭懿(2011)對閱讀圖畫書的方式與圖畫書表現分類,歸納整理如下:

(一) 媒材、技法與形式表現

圖畫書因媒材而有不同的呈現形式,最常見的是手繪,特殊技法則包含利用 紙張特性製造出不同的特殊效果、利用自然情景再加以拍攝等。使用的媒材可分 為:1.硬筆類 2.木質類 3.水性類 4.油性類 5.作為載體的各類紙材 6.其他類媒材。

(二) 造形與角色的塑造

依據插畫家的特質與故事性質的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表情與肢體動態。大致 分為:1.設計性的圖像 2.漫畫趣味的 3.客觀寫實的 4.線性的寫實造形。

(三) 潛在的節奏與細節

圖畫書透過情節不重複的單一結構,或是重複結構如:兩拍子、三拍子的方 式,呈現音樂性的節奏。圖畫書裡的圖像常隱藏著作者留下來與主題相關或無關 的細節,讓讀者每次閱讀都有新的發現。

(31)

21

(四) 畫面與色彩的傳達

畫面大小暗示情緒與等級差別,色調則傳達意境。圖畫書藉由黑白畫面中的 亮色、黑白和彩色的切換,營造不同的視覺效果,色彩不僅象徵情感也引發聯想。

(五) 時間、空間的表現與方向性

畫家在圖畫書中表現時間的變化,在同一畫面中表現不同時間、空間,或利 用不同畫面表現不同的空間。除了深度空間外,也考慮畫面整體的動勢;一般圖 畫書由左而右行動,逆向表示速度感,方向逆轉則表示遭遇麻煩。

(六) 畫面的連貫、敘述與傳達

圖畫書的畫面有單幅、連幅,或是多幅小圖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每個畫 面藉由看得見的線、銜接畫面的動作、漸進式的情節、重複的情節與句型、放射 狀的想像情節串聯起來。此外,圖畫書運用展開圖、透視圖、剖視等方式,傳達 解說的效能。

(七) 留白、空白頁與框線

留白是繪畫技巧,表現悠遠的意境、空間或心理的距離;空白頁則是一種設 計方式,傳達震撼人心的效果。圖畫書的圖像透過鳥瞰、俯角、平角、仰角,以 及框線的有無、粗細和顏色,或突破框線的方式,製造戲劇性的效果。

(八) 風格的表現與創作者意念

風格是藝術家對主題和呈現方式的整體效果,藝術風格包含:印象派畫風、 抽象派畫風、超現實主義畫風等;插畫家個人的特質也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描繪方 式、色調處理、手法表現等。

(九) 圖像與文字的關係

圖畫書中的文與圖相輔相成,有些文字排列規矩、圖形化,圖畫與文字有著 相互對比或是分別講述的關係。

(32)

22

(十) 一本圖畫書的整體表現

圖畫書的封面、蝴蝶頁、書名頁、正文、封底,以及圖畫書的形態,如開本、 摺頁、散頁等,皆經過特別設計且具藝術氣息。 蘇振明(1990)肯定「兒童讀物插畫導賞」在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兒 童從小閱讀圖畫書,長大後將更能參與藝術品的鑑賞活動。圖畫書教學有助孩子 瞭解不同的詮釋及媒材表現。此外,研究者針對運用圖畫書於國小學生實施教學, 以創造力、審美表現、創作……等和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目標相關之研究,整理 Kiefer(1995)、張妙如(2012)等 23 人之研究1 ,發現圖畫書教學的目的從為了 提升兒童繪畫表現與審美能力,進而探討教師如何運用圖畫書設計課程;並從過 去以文獻分析、內容分析、實驗研究為主,逐漸轉移向行動研究,由實際的教學 與回饋,為課程設計與教學提供更多建議。以研究結果而言,肯定以圖畫書作為 教材進行課程設計,在視覺藝術教學有助提升學童創造、想像、審美、表現、鑑 賞之成效。 綜上所述,經典畫作被運用於許多當代的藝術中,顯現其超越時空的價值, 藝術家藉由這樣的手法讓作品同時擁有原作與再創的意識,但少有以改編之經典 畫作為鑑賞教學與課程設計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擬以運用經典畫作之圖畫書融入 視覺藝術教學。

1Kiefer(1995)、Stewing (1995)、Nordlund (1996)、Anderson (1998a)、 Anderson (1998b)、 Chesner (2000)、黃淑娟(2000)、吳惠娟(2002)、林佳燕(2003)、鄭淑方(2003)、徐季筠(2004)、 孫孟儀(2004)、阮佳瑩(2004)、謝正瑜(2004)、朱春昭(2006)、林錦鳳(2006)、黃文英(2006)、 王春秀(2009)、吳靖瑜(2009)、何靜瑛(2009)、謝宛蓁(2009)、林麗馨(2010)、謝戌嘉(2011)、 張妙如(2012)。研究者整理上列研究,從教學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等,提出運用圖畫書於 國小實施教學之特點,並發現圖畫書的視覺元素運用於教學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33)

23

第三節 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

藝術與人文教育的目的,希望能啟發孩子的觀察力與創造力,促進感性與理 性的和諧發展。以下就視覺藝術課程綱要、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說明如下:

一、 視覺藝術課程綱要

教育部於 2008 年頒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藝術與人文學習 領域」課程綱要之目標涵蓋「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 三大目標主軸,透過九年一貫課程,落實分段能力指標的學習,培養學生藝術的 統整能力與素養。其結構如下(圖 2-4): 圖 2-4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結構圖 修改自:呂燕卿,1999,p.263 領域 基本理念 目標 教材內涵 統整能力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 藝術涵養 生活藝術 人文素養 領域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 一、藝術與人格成長 四、創作 二、藝術與社會文化 五、審美 三、藝術與自然環境 六、生活應用 探索與創作 審美與思辨 文化與理解

(34)

24

(一)視覺藝術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

本研究對象為第三階段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下列「a-b-c」的編號中,a 代 表目標主軸序號;b 代表階段序號,c 代表流水號(教育部,2008)。茲將三大目 標中與視覺藝術相關之分段能力指標敘述如下(表 2-3): 表 2-3 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階段 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 第三 階段 探索與表現 1-3-1 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1-3-2 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媒體、技法, 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創作。 1-3-3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3-4 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 1-3-5 結合科技,開發新的創作經驗與方向。 審美與理解 2-3-6 透過分析、描述、討論等方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 藝術品的特徵及要素。 2-3-7 認識環境與生活的關係,反思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2-3-8 使用適當的視覺、聽覺、動覺藝術用語,說明自己和他 人作品的特徵和價值。 2-3-9 透過討論、分析、判斷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 審美經驗與見解。 2-3-10 參與藝文活動,記錄、比較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特色及文 化背景。 實踐與應用 3-3-11 以正確的觀念和態度,欣賞各類型的藝術展演活動。 3-3-12 運用科技及各種方式蒐集、分類不同之藝文資訊,並養 成習慣。 3-3-13 運用學習累積的藝術知能,設計、規劃並進行美化或改 造生活空間。 3-3-14 選擇主題,探求並收藏一、二種生活環境中喜愛的藝術 小品,如:純藝術、商業藝術、生活藝術、民俗藝術、 傳統藝術等作為日常生活的愛好。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p.3

(35)

25

(二)視覺藝術教材內容

視覺藝術教材內容是教師運用藝術的四個面向教學,透過教學活動培養藝術 能力。關鍵在「教師怎麼教、教師注重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育部,2008),茲 將第三階段視覺藝術教學在四個面向的教學內容整理如下(表 2-4): 表 2-4 視覺藝術教材內容 方面 統整 視覺藝術方面 表現試探 平面、立體與綜合表現的深入體驗 1.深入構思所欲表達的主題與內涵,並觀察對象的遠近、比例、空間、 明暗、色彩的變化等要素,構成畫面的表現方法。 2.思考造形材料來源、用途、美觀與機能性。 3.使用各種媒材在平面與立體中豐富藝術品的造形變化,製作可增加 生活情趣與豐富生活內涵的各種物品。 4.注重作品的機能、美觀與趣味性,並重視作品完整性。 基本概念 理解造形元素、形式與表現的關係 1.從生活環境中的自然物與人造物中,體認與分辨各種視覺要素、形 式、材質,運用於作品呈現及藝術風格展現的關連性。 2.比較、分析色彩、型態結構、材質特性、時間、空間、環境的相互 關係,並敘述其美感的效果與特質。 3.討論藝術品中藝術元素運用和風格的關係,以豐富審美判斷的思考 向度。 藝術與 歷史文化 藝術與歷史的關係 1.描述生活環境中的藝術品、自然物的美感感受、文化特質,提升個 人與社會環境的自覺意識。 2.瞭解、體認本國文化、藝術的風格,認識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藝術; 並比較本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及美感表現的特徵。 藝術與 生活 藝術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1.以設計知能來進行創作,運用於學校及個人生活。 2.參與居家環境與學習環境的布置,美化生活。 3.鑑賞他人或自己的作品之美,分享創作構思時,能表現出對他人意 見的專注與尊重。 4.重視並愛護自然景觀與資源,鑑賞社區環境中建築物、造型物、設 計品與自然、人文環境的關係。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p.17-19

(36)

26 視覺藝術教材的編選,除了依據學校本位課程、課程統整及生活中心課程三 大原則外,須兼顧生活經驗、創作能力與審美知能的發展程度,與不同媒材、資 源適當配合,茲說明如下(呂燕卿、陳明華、簡志雄、蘇振明,1999;教育部, 2008;陳朝平,2007;劉振源,1996): 1. 探索與表現教材的組織 (1)表現方面:含表現方法與技法的順序性,及各種教材的適當比重。高年 級以經驗、想像、觀察、思考的題材,主觀寫實及思考、計畫表現並重。 (2)媒材運用方面:由易處理的媒材與技法逐漸擴充到困難材料與技法。 2. 審美與理解教材的組織:學生的知覺、感受與分析、綜合能力不同,高年 級以分析瞭解為主,並加強對環境與生活關係的認識。 3. 實踐與應用教材的組織:為「探索與表現」及「審美與理解」學習的延伸, 在單元教學活動中屬於綜合活動的「追蹤活動」。配合「探索與表現」及 「審美與理解」的教學內容,指導實踐與應用的方法,或讓兒童互相觀摩。

(三)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教學評量要點

依據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教學評量的範圍應包含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學習 情形、教學方法的適當性、課程設計的適切性、評量方法與工具的適用性。以下 說明教學評量要項與方法(呂燕卿等人,1999;教育部,2008;陳朝平,2007; 劉振源,1996): 1. 探索與表現教學的評量 (1)學習活動的評量:可使用評量表或檢核表,在活動中隨時評定,並記錄 特殊事項,評量作品的創作學習過程。 (2)學習結果的評量:包含創作能力的評量(作品主題、內容、表現方式與 想像、觀察、變通等能力)、表現能力的評量(構圖、媒材處理、素材 運用、完成度與整體表現等能力)、認知能力的評量(學生對作品的自 評與互評、評定等第、測驗等方式,評量對題材與技法應用等認知程度)。

(37)

27 可採作品分等、比較個人前後的作品、使用評量表等方式。 2. 審美與理解教學的評量 (1)學習活動的評量:使用評量表或檢核表,在創作成果的自評或互評,以 及藝術品的鑑賞過程中,觀察評量學生描述、分析、解釋、判斷等學習 行為與態度。 (2)學習結果的評量:採用藝術鑑賞過程或審美知能測驗,評量審美能力(視 覺要素的知覺、形式分析、作品詮釋等)與審美知識(對藝術品、藝術 家、藝術風格、藝術鑑賞方法等的基本認識)。 3. 實踐與應用教學的評量:著重兒童是否能應用所學藝術知能並持續在生活 中實行,可以從蒐集資料的過程和討論的內容作為評量依據。 依據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教學評量的範圍應包含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學習 情形、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評量方法與工具。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的評量都須 兼顧,藉由評量評定學生學習成果、檢討課程與教學,建立學生的基本藝文素養。

(38)

28

二、 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

九年一貫課程是「實用能力」的課程觀,學科知識或技能應能轉換為學習者 的學習和實用生活的能力。依據 Klin(1985)和 Gay (1985)的分析,課程設計是 指課程的組織型式或結構,課程組織型式是指依據理論基礎,對課程各因素與成 分進行安排,即指學科中心、學生中心、社會中心的組織型式(黃政傑,1997)。 茲針對主題式教學之意涵、主題式視覺藝術課程設計與評量說明如下:

(一)主題式視覺藝術教學之意涵

張世宗(2001)認為「主題式教學」是以某一主題的方式來設計課程,主題單 元最好以生活化或統整性為主,主題課程設計的步驟如下: 1. 考慮學生的能力,預擬單元主題或目標,彙集並分析課程內容及相關性。 2. 寫下課程或活動的簡扼描述,準備介紹這單元的最初課程或活動。 3. 統整現有教材內容及活動,蒐集資料及相關資源。 4. 確定單元標題。 5. 發展單元之架構,設計教學活動。 6. 進行教學,評估並檢核單元教學設計。 藝術教育的功能,應由學生、學科、社會三方面來定位。課程設計須考慮學 生的興趣與能力,而課程結構提供教學的依據(Eisner,1991)。史坦福大學凱特林 計畫的課程結構範疇包括:領域、概念或模式、原則或材料、基本理由、目標(教 學目標、表現目標)、動機活動、學習活動、教學輔助材料、評量方法(Eisner,1990)。 Erickson(1996)以美術製作與美術史為課程核心,設計了共七個單元的教學活 動內容,各項主要教學活動內容為:主題介紹、主題資料集、想像故事、尋找地 方拼貼、美術製作、美術史、反省短文。該課程之特色,企圖引導學生有意的思 考。其教學理念重視:由學習者自行掌控學習與方向、教師提供比較綜合的重點、 引導對於未知的調查、刺激想像力。

(39)

29 二十一世紀臺灣視覺藝術教育應以人為主體,涵蓋生活全領域。林曼麗(2000) 以視覺藝術教育的「主體─兒童」、「環境─內容」、「方法─教學」代表教學活動 的三個頂點。課程設計需考量兒童的心理發展,確認習得技法、媒材與相關美術 知識。課程設計的原則,要以學習者為中心,系統性規劃課程,提供生活化、活 潑化的學習(溫惠珍,2010)。陳朝平、黃壬來(1995)認為「學習者」、「目標」、 「方法」與「評量」是組成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四個要素。郭榮瑞(2002)認為, 視覺藝術包含媒材技法結構、意義與內容結構、美感形式結構如下圖(圖 2-5): 圖 2-5 視覺藝術三特質 資料來源:郭榮瑞,2002,p.4-13 媒材技法結構 (媒材的操作與技法的熟練) 意義與內容結構 (別具意涵的意念表達與建構深 邃的內容及議題的理解與評論) 美感形式結構 (形式美法則的理解與應用)

(40)

30 各類藝術的學習,基本上可概括創作表現與審美的思辨。以主題作為課程的 名稱,題目可能蘊含某些意義或某些經驗(陳瓊花,1998)。主題決定課程的內容, 用以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學習者被預期由本身的經驗或知識進行活動,將想法轉 換成藝術上具體經驗,再藉由美術作品歷史的、美學上的探究而深化(陳瓊花, 200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結構如下(圖 2-6): 圖 2-6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結構 資料來源: 陳瓊花,2004,p.313 探索與表現 能運用媒材與形式, 從事藝術表現。 審美與理解 能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 格及其文化脈絡。 實踐與應用 能瞭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認識 藝術行業,實踐於生活中。 創作者 鑑賞者 藝術生活實踐者

(41)

31 郭榮瑞(2002)提出學生是視覺藝術創作活動的主體,訂定主題式課程模式 時,應以生活藝術為導向,培養自發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應重視藝術教育的 解決問題目標與表現性目標,視覺藝術教育主、客體關係如下圖(圖 2-7)。 圖 2-7 視覺藝術教育主、客體關係 資料來源:郭榮瑞,2002,p.6 主體 客體 透過視覺藝術活動旨在培養 學生具有: 1、獨立自主、自我,與群我 能力。 2、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3、獲得成就感,滿足感與自 我肯定。 4、想像力、洞察力和判斷力。 5、感性與理性的發展。 6、有個人風格與特質。 7、健全人格與發展。 8、人文素養。 意義內容 ‧主題意旨表現 ‧觀念與意向表現 ‧感覺與情感表現 ‧想像或思想表現 ‧經驗或靈感表現 美感形式 ‧視覺要素與結構 原理 ‧時代、社會、文 化關係的審美觀 媒材技法 ‧以繪畫為例─線畫、水 彩畫、版畫……如:水彩 畫─漸層、縫合、渲染…… 活動 學生

(42)

32

(二)主題式視覺藝術課程設計與評量

本研究之主題式課程,擬以美術鑑賞為出發點,以往我國的美感教育大多偏 重美術創作,疏忽了美術批評、美學、美術史才是繪畫能力的來源。國小美育鑑 賞教學的目標為培養學生對作品之瞭解與享受能力,並對作品之優劣與價值做合 理判斷(翟光華,1993)。鑑賞的主角是兒童,國小高年級學童屬於「美與寫實」 階段,能表達對作品主觀的感受,兒童審美經驗有主觀偏見、注意力短暫、訊息 處理非理性、美感判斷離不開生活經驗等特性,美術教師需幫助兒童突破以上限 制(徐坤德,2006)。美術鑑賞教學應重視審美態度的涵養與認知部分的學習,包 含快樂經驗的獲得、原則與技巧的瞭解(蘇振明,1992a)。國小高年級學童正處 於繪畫創作的「擬寫實期」,鑑賞知能的成長可幫助其解決「眼高手低」的繪畫創 作心理障礙,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與鑑賞交互作用的過程,創造可視為鑑賞後的 表現活動,鑑賞亦可視為創造前的心靈體驗,從「鑑賞導向創作」的美術教學有 被採用的價值(蘇振明,1992b)。 蘇振明(2000)認為藝術與人文教育「內在課程的統合」是美學、美術史、 美術創作與美術批評的整體運作。美術鑑賞的編選要符合基本原則:繼續性、程 序性與統合性,配合不同層級的課程標準,選擇適合學生程度、興趣之教材,規 畫教學內容(高實珩,2003)。為使美術鑑賞教學有效展開,教師需善用 Eisner 所 提的六層面(經驗、形式、象徵、主題、材料、環境)與 Feldman 批評的四程序 (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相互配合(陳俞均,2004)。

(43)

33 王秀雄(1990)指出,藝術的鑑賞教學有三個過程,即感知、欣賞、瞭解; 感知是知覺的活動,欣賞是感情活動,瞭解是知性活動,從鑑賞引導學生構思、 表現,進而創作,其內容如下圖(圖 2-8): 圖 2-8 視覺藝術統整與教學內容 資料來源:郭榮瑞,2002,p.9 鑑賞 藝術史、美學、藝術批評 構思、表現 意象、象徵 創 作 主題、形式、技法 1. 描 述畫 中的世界與 內 容。 2. 瞭 解形 式在文化中 的 表現。 3. 認 識創 作者與創作 意 圖 及 如 何 思 考 ? 碰 到 問題如何解決? 4. 分 析畫 面形式要素 與 結構。 5. 認 識創 作者與生活 背 景。 6. 評 斷畫 作貢獻價值 與 影響。 1.釐清意象與感受。 2. 探 討 圖 像 象 徵 意 義。 3.將浮現的意象與感 受 透 過 想 像 、 選 擇、組合與表現。 4.評論作品。 1.表現具感情與個 性。 2.將意象透過視覺 形式表現。 3.與同學解釋、分享 作品。 4.評論作品。 視覺藝術 鑑賞 創作

(44)

34 鑑賞以與孩子生活經驗相關,內容表現易於理解、接受,或是與學校教學主 題相關的題材為主;欣賞藝術作品時,透過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注意題材和造 形要素,在發問與解說反覆並進的過程,進一步總結、延伸上述結果,再鼓勵孩 子用類似的創作手法進行藝術活動(胡郁珮,2004)。 趙惠玲(2011)認為,美術鑑賞包含「美術史」及「美術批評」,「美術史」 是關於美術作品的內容及知識的歷史;「美術批評」則以審美的立場,從形式層面 進行記錄、分析與定位的工作。美術史探究及美術批評鑑賞重點如下表(表 2-5): 表 2-5 美術史與美術批評鑑賞程序重點 描述 分析 解釋 判斷 美 術 批 評 將注意力 集中於作 品之內在 的層面及 美感的品 質。 對 作 品 的 主 題、美的要素 之性質、形式 結構等做一簡 單的描述。 分析上述美的 要素及部分與 整 體 間 的 形 式,是用何種 美的原理將之 組織成整體。 解釋作品所傳 達 出 來 的 氣 氛、感情等。 應用前三階段 習得的知識, 對作品的優劣 及價值做個人 的判斷。 美 術 史 將注意力 集中於作 品及美術 家之外在 層面。 探求作品是何 時?何地?由 何人所做? 究明作品的特 徵,並與其他 作品做比較, 以決定其所屬 流派、風格。 考察時代、社 會等環境因素 如何影響美術 家的創作。 為作品或美術 家在美術史中 的重要性做定 位工作。 資料來源:趙惠玲,2011,p.40 程序 重點 類 別

(45)

35 王秀雄(1998) 認為美術批評的學習旨在培養視覺美的感受力、情感與想像力、 美術認知與表達用的術語、對作品的思考與判斷能力。美術批評在美術課程上的 定位及其互動關係如下圖(圖 2-9): 圖 2-9 美術批評在美術的定位與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王秀雄,1998,p.95 廉辛(K. M. Lansing)認為在藝術鑑賞教學應考量:生活、構圖、創作過程、 藝術史、美學等知識;在規劃課程上,透過構圖的知識,延伸對畫面的知覺感受; 透過藝術史陳述,了解作品的時代意義。美術鑑賞之教學評量,主要是為了評量 出學生是否對藝術獲得更多的瞭解與滿足(陳俞均,2002)。 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用基本問題引導教學與評量活動,透過收集學生學習 資料以調整課程及教學。剖析 Wiggins 的課程設計概念,強調學習包含三層面:第 一,課程設計以學習者的持久性瞭解為首要思考,第二,教學的過程即進行形成 性評量,第三,評量著重在學生的實作,以確認學生的學習與了解(陳瓊花,2004)。 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必須考慮國小高年級兒童造形藝術發展與特徵(如表 2-6)。 美術表現……… 美術鑑賞……… 美術創作 美學 美術批評 美術史

(46)

36 表 2-6 國小高年級兒童造形藝術發展與特徵 高年級 1.擬似寫實階段 (1)能觀察出物體的立體感,使用真實的色彩。 (2)能描繪出較正確的比例、動作、細節。 (3)視覺型與觸覺型學生產生顯著差異。 2.空間表現 (1)運用大小不同的尺寸和重疊來顯示圖像深度。 (2)畫面有透視的觀念。 (3)開始在物體增加影子和陰影。 3.判斷力增強 (1)實施藝術鑑賞教學。 (2)批判性自覺漸增。 資料來源:王麗惠,2010,p.40-41 蘇振明(2000)指出,可以利用材料與技法的實物示範或透過集體創作的方 式,豐富國小高年級生的造型經驗,並配合視覺型、觸覺型與綜合型孩子學習特 點,作為評量準則。 藝術課程教學評量多為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具體呈現學生個人的學習歷程 與成果,教師可以透過檢核目標的方式設計評量指標,由教師、家長、學生自評 與互評,多方面進行檢核(曾仰賢,2010)。學習評量應採多元化的方式實施,各 類學習單、實作評量資料、學習日誌及檔案資料夾,均是具體而客觀的資料(陳 郁秀、郭禎祥、陳瓊花、張曉華、賴美玲、黃紫雲,2001)。 嚴貞、孫志誠(2003)整理設計評量包含:非結構評量法(或稱直接評量法、 主觀評定法)、綜合比較法、討論會議法、結構式評量法(檢核表法),並列出作 品的整體結構評量包括作品的形式評量(表 2-7)與內容評量(表 2-8):

(47)

37 表 2-7 作品的形式評量 形式 形式的要素 評量 掌握媒材的性質 1.材料的運用 2.配合主題選擇特定媒 材 3.混合媒材運用的必要性 形式表現好或壞 細部表達明確 1.良好技巧的影響 2.特定媒材的長處 與限制性 3.具象與抽象的分解 形式表現好或壞 作品的整體結構 1.畫面要素的配置關係 2.空間的詮釋 與發展應用 3.畫面均衡感的審美觀 形式表現好或壞 色彩的表現性 1.彩色或單色色階表現 2.豐富題材內 容要素 3.色彩機能運作 形式表現好或壞 資料來源:嚴貞、孫志誠,2003,p.23 表 2-8 作品的內容評量 內 容 內 容 要 素 評 量 意 義 的 詮 釋 1.明 確 詮 釋 主 題 之 能 力 2.思 辨 能 力 3.思 考 力 之 深 度 內 容 傳 達 好 或 不 好 形 式 的 表 現 性 與 形 式 運 用 1.情 意 傳 達 的 媒 介 手 段 2.形 式 應 用 關 鍵:對 象 之 再 現 與 表 現 3.形 式 表 達 重 點 : 意 象 轉 換 為 圖 像 內 容 傳 達 好 或 不 好 象 徵 與 隱 喻 之 使 用 1.內 容 的 詮 釋 手 法 2.豐 富 的 聯 想 力 3.象 徵 手 法 運 作 技 巧 內 容 傳 達 好 或 不 好 情 感 傳 達 1.經 驗 與 知 識 的 應 用 2.知 覺、直 覺 的 反 應 3.理 念 深 刻 或 淺 薄 4.情 境 營 造 內 容 傳 達 好 或 不 好 資料來源:嚴貞、孫志誠,2003,p.24 教學評量目的是判斷教學活動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蒐集資料以客觀 判斷。評量的範圍包含:學習結果、教學品質、課程設計,評量方法特別強調「質」 的、多元化的方式。在學生表現能力的評量而言,須注重創作上所需的能力、表 現技術的能力與態度(呂燕卿等,1999)。 美術教育的效果有許多無法預先敘述,評量時以表現目標較為適宜,教師可 以在三個主要的範疇內評斷學生的作品:學生和自己、學生和班級、學生和標準。 「學生和自己」是將目前表現與從前某一時間相比,「學生和班級」是把學生的表 現和同班同學做比較,「學生和標準」是把學生的表現和某一標準比較。評量的目

數據

圖 4-23  秀秀「我的超能力」………………………………………  96
圖 2-1 藝術家,觀者,繪畫作品,和世界之間有意圖的關係組織網(The net of  intentional relations of Artists, Beholder, Picture and Worl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Education Bureau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18/19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銀獎 Silver Prize. 青蛙的池塘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0/21 初小 Lower Primary 嘉許狀 Certificate of Merit.. 煙花下的維港 Victoria Harbour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Hong Kong Teachers' Association Lee Heng Kwei Second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0/21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嘉許狀 Certificate of Merit..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