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係依據研究的過程、研究結果與研究結論,針對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與後 續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一、學校體育教學發展

(一)課程設計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肯定老師使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來教導法式滾球。

因此,建議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們課程設計時,依照學生需求,加入不同球類 的多元選擇,例如:法式滾球、合球和曲棍球等,讓更多的學生體會運動所 帶來的樂趣。在課程內容設計時,可以加入簡易的遊戲或修正的球類比賽,

讓學生建構運動知識及比賽戰術,並安排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如:教練、

裁判或啦啦隊等,也可以使用分組討論方式,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真正 達到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

(二)資訊融入體育教學

本研究過程中曾運用資訊設備,藉由簡報介紹與影片欣賞,讓參與研究 學生觀賞與瞭解實際的球類運動比賽內容,發現此教學方式不但促進學生學 習球類運動比賽的概念,提高學習興趣與動機,更能增進教學效果。因此,

建議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們落實將資訊融入體育教學,讓體育教學事半功倍。

(三)重視多元評量方式

本研究以認知、情意、客觀技能、主觀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前後測來評量 學生的學習結果,發現從不同的方面來看學生的學習表現,會得到不同的結 果,更能真實顯示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建議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們使用認 知、情意、技能與比賽表現的多元評量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使體 育評量成績更展現公帄與合理。

83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

(一)教學設計多元化

本研究發現國小四年級學生接受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後,在法式滾球認 知、情意、主觀技能及比賽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唯獨客觀技能沒有,這與目 前國內體育教學仍然偏重客觀技能成績進步的情形不同,所以建議未來的研 究可以設計更多元的教學內容,提升客觀技能的學習效果,達到全方位的體 育學習。

(二)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高雄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生,實驗結果無法廣泛推論。建議 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針對更低年齡層學生為研究對象;或不同學生人數為 研究對象;或擴大研究地區,以各縣市的城市與鄉村學校為研究對象,比較 城鄉差異等研究問題,使其研究結果能更趨客觀,以增加其推論。

(三)選擇不同研究項目

本研究係以標的性的法式滾球為研究項目,目前在國內相關研究十分稀 少,建議往後的研究,可選擇研究較少的不同運動項目進行研究,例如標的 性運動與孚備/跑分性運動,以進一步比較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學習效果。

84

85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滾球運動協會。2008年11月04日,取自http://www.obut.tw/。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7版)。臺北市:五南。

王宗騰(1992)。不同年齡兒童滾球出手型態與目標設定對滾球擲準成績表現的 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其達(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吉(2006)。由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談理解式教學法(TGFU)。大專 體育,83,107-113。

吳明隆(2003)。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成數位科技。

宋俊穎(2005)。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卓俊伶(2003)。體育活動設計應有的「動作發展」理念。載於黃金柱(主編),

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1-11。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

周禾程(2002)。觀察研究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93-126。臺 北市:師大書苑。

周賢銘(2007)。不同外在回饋訊息對國小學童與球發高遠球技能學習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本源(2002)。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桃園縣。

林本源(2008)。國小學生體育態度簡式量表編製研究。高雄市:復文書局。

林俐伶、黃月嬋(2008,10月)。理解式球類教學實證性研究之回顧[摘要]。臺 灣運動教育學之發展脈絡與未來方向研討會,臺北市。

林建谷(2004)體育課程價值取向對國小體育教學的啟示。國教輔導,43(3),

17-22。

86

邱利昌(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奕銓(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姚宗呈(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胡天玫(2003)。基本動作技能評量。載於黃金柱(主編),體育課程教學設計 理論與實務,43-52。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

范綱榮(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巧固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翁國興(2006)。運動教育模式介入在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教學上學習效果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2 版)。臺北市:水牛。

張春興(1991)。張式心理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簡振豐(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郭世德(2000)。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垣翰(2006)。Mosston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教學在國小巧固球教學效果 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美卿(2005)。Mosston 包含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羽球學習效果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英豪、吳裕益(1995)。測驗與評量。高雄市:復文。

陳順義(2008)。法式滾球入門。臺北市:滾球運動協會。

陳慧如(2007)。地板滾球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溝通與身體活動能力影 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淑霞(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中生合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87

黃月嬋(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體育定位。學校體育。13(1),22-28。

黃至賢(2005)。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效果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清江(2007)。不同背景變項與不同工作設定對兒童滾球動作型式與滾球擲準 成績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葉人豪(2007)。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正中書局。

蔡宗達(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月清(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闕月清、蔡宗達(2003)。遊戲比賽理解式球類教學法(TGfU)。載於黃金柱(主 編),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24-42。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

顏嘉生(2004)。不同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之比較-以國小六年級巧固 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二、英文部分

Almond, L. (1986). Reflecting on themes: A games classification.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pp. 71-72).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n, M. , David K., Griffin, L. L. (2008). Throwing and catching as relational skills in game play: Situated learning in a modified game unit.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7(1), 100-115.

Bunker, D., & Thorpe, R. (1982). A model for the teaching of games in secondary schools. Bulle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18,7-10.

Bunker, D., & Thorpe, R. (1986). The curriculum model. In R. Thorpe, D.Bunker, & L.

Almond(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pp.7-10).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88

French, K. E., Werner, P. H., Rink, J. K., Taylor, K., & Hussey, K. (1996). The effects of a 3-week unit of tactical, skill, or combined tactical and skill instruction on badminton performance of ninth-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5 (4), 418-438.

French, K. E., Werner, P. H., Taylor, K., Hussey, K., & Jones. J. (1996). The effects of a 6-week unit of tactical, skill, or combined tactical and skill instruction on badminton performance of ninth-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5(4), 439-463.

Griffin, L. L.,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2006).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Hastie, P. A. (1998). Skill and Tactical Development During a Sport Education Seaso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69(4), 368-379.

Holt, N. L., Strean, W. B., & Bengoechea, B.G. (2002). Expanding the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no, 21(2), 162-176.

Jordán, O. R. C., López. L. M. G., & Pérez, L. M. R. (2003). Transfer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from invasion games to hockey. Oral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aching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Melbourne, Australia.

Martin, J. (2010). Teaching petanque to beginners & groups. Retrieved May 20 , 2010, from http://www.pdxpetanque.org/

McPherson, S. L., & French, K. E. (1991). Changes in 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motor skills in tenni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3, 26-41

Mitchell, S. A., Griffin, L. L. & Oslin, J. 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Nevett, M., Rovengo, I. & Babiarz, M. (2001). Fourth-grade children’s knowledge of cutting, passing and tactics in invasion games after a 12-lesson unit of instruc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0(4), 389-401

Richard, J. F., & Griffin, L. L. (2003). Authentic assessmentin games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eam sport assessment procedure and the 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 In J. Butler, L. Griffin, B. Lombardo, & R. Nastasi (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 155-166).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haw, M. (2009). Petanque Psychology. Retrieved May 12 , 2010, from http://petanque.org/strategy/452.shtml

Siedentop,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89

Turner, A. P. (1991). A mode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during game

participatio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 P. (199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 P. (1996). Myth or reality?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67(4), 46-47, 55.

Turner, A. P. (200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approaches for teaching tennis: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pproach versus the Technique approach. Oral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eaching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Understanding, Melbourne, Australia.

Turner, A. P., & Martinek, T. J. (199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odels for teaching games (technique approach and game-centered [tactical focus]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9(4), 15-31.

Turner, A. P., & Martinek,T. J. (1999).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Effects on skill, knowledge and game play.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0, 286-296.

Williams, T. (2007).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tactical game knowledge. Teaching

Concepts of Team Sports. April 5, 2007,

from http://users.rowan.edu/~willia47/Article_Summary_2.doc

90

91

附 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學生同意書

研究題目: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法式滾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學 校: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班

指導教授:陳玉枝博士 研 究 生:尤國津

各位同學你(妳)好:

這是一個 16 節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法式滾球課程教學研究,主 要在瞭解本班同學經過理解式球類教學後的進步情形,並比較男女生 學習效果的差異情形。在研究期間的測驗或比賽成績,是為提供研究 資料,並不會影響到你(妳)的體育成績。本研究非常需要你的協助,

若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請在「同意人」處簽名,並請你將此同意書帶 回給家長簽章。很感謝你(妳)的配合!

預定實施日期:民國 98 年 10 月 13 至 98 年 12 月 03 日 地 點:本校滾球場

同意人(學生): (簽名)

家 長: (簽名)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

92

附錄二 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 教 師:

觀察員:

班 級:

日 期:

一、教學活動過程

檢 核 項 目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1.課堂的發展活動以簡易性的遊戲或比賽開始。

2.遊戲或比賽依據學生的年齡、體型、能力及人 數簡化規則,修正場地大小、形狀及器材設備。

3.教學活動提供學生做決定的機會和時間。

4.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學生是在進行遊戲或比賽。

5.教學過程是由戰術思考到技能學習。

6.學生在模擬真實運動情境中進行戰術使用與技 能練習。

7.課堂的發展活動以遊戲或比賽結束。

二、教師行為

檢 核 項 目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1.教師仔細觀察學生進行遊戲或比賽相關活動,

以發現學生問題所在。

2.教師在學生進行遊戲或比賽遭遇問題時介入,

並與學生討論戰術問題。

3.教師能運用提問引導學生找到結果。

4.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回饋。

4.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問題給予適當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