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由上節的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及方案教師研擬出以下的 建議:

一、 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 加強鑑定工具的信、效度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生家長希望能加強資優教育方案學生鑑定的信、效度。

目前國小資優生的鑑定工作委由各縣市政府辦理,因此辦理的時間、鑑定的流程、使 用的工具及錄取的標準皆不相同,甚至今年中部縣市聯合招考資優生,還發生教育部 和縣市政府不同調的情形出現。因此,若是教育部能訂定一套鑑定資優生的相關規 範,包括具信效度的觀察課程及標準一致的檢核表,那鑑定後的結果相信就比較能取 信於家長。

(二) 宜明確規範資優教育的經費預算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家長普遍希望資優教育方案能持續實施下去,甚至到了國 中,仍能有銜接的學校與課程,但在沒有經費預算的情形下實施資優教育方案,對學

校而言,教師人力及教學資源的提供會相當的吃緊,相對的,如果在沒有經費預算的 情形下,仍願意推動資優教育方案的學校相對也會減少。其實,財政為庶政之母,教 育財政堪稱是我國整體教育行政活動的基礎,然近年來,各級政府財政日益緊縮的情 況下,其各類教育分配不均與教育經費補助分配限制等問題,又更捉襟見肘,雖然特 教法(2004)第 30 條規定,各級政府應按年從寛編列特殊教育預算,在中央政府不得 低於當年教育主管預算百分之三;在地方政府不得低於當年教育主管預算百分之五,

但未見對於資優教育有明確的規定與保障,也難怪資優教育方案計畫無法大力被推 展。因此,若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可針對資優教育方案設專款補助,相信定可激勵各校 積極推動資優教育方案計畫。

(三) 應提高國小教師的員額編制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生家長希望資優方案實施時間的第一順位是放學後的第 八節課,這對已經上了一整天的課後,還得再增加上課時數的教師而言,無異是一種 負擔。尤其以目前國小教師的員額編制是每班 1.5 位教師而言,若加上兼行政人員之教師 算在編制內,將使得國小教師每週授課節數偏高,國小導師可能需上 24-27 節。因此,消除 教師體制內課程教學,若還要於假日辦理資優教育方案,可能會導致教師身心過度疲累、相 對的,舉辦意願也不高。因此,若能提高國小教師編制員額,或是可以設置資優教育方案的 專任教師配額,也許就可以減低教師負擔,並增加舉辦資優教育方案計畫的意願。

二、 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 行政人員對方案教師應給予支持與肯定

學校行政是影響教師教學滿意度及工作效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果學校行 政能充份瞭解資優方案運作情形及遇到的困難,設法解決問題,並主動參與資優教育 方案事務,適時給予方案教師支持與肯定,相信對於激勵方案教師的士氣會有很大的

幫助;除了在精神方面給予鼓勵外,若是在實質上,也能考慮給予方案教師團隊減課 的優惠(比如每週減課 2~4 堂),相信在減少方案教師負擔之餘,亦有助於提昇教學品 質。以上建議僅提供學校行政做參考,

(二) 提供家長資訊並協助經驗分享與交流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有部份家長期望學校可以多提供關於資優教育方案的訊息,

除了可以更瞭解孩子們的學習情形,也期盼能藉此增加和方案老師及其他家長們有更 多交流的機會。因此,學校行政可朝以下幾點方向再努力:

1. 定期辦理資優教育方案的家長座談 2. 建立家長組織

3. 聘請資優專家學者蒞校演講

4. 定期提供家長關於資優生在認知、情意等方面的相關文章與新知

5. 善用家長資源協助資優方案學生在機構參觀方面的管道並透過家長財力增購資 優教學設備

三、 對方案教師的建議

(一) 課程及教材編排宜有系統,避免五花八門的拼湊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生家長期望方案課程能有全套完整的教材,再由基礎、

進階、挑戰等題型漸進的深入探討。不過由於資優教育方案尚在萌芽試辦的階段,加 上方案計畫的申請未必都能通過,因此,在課程設計的部份,就難免缺乏系統性的規 畫,較容易流於東拼西湊成五花八門的教材內容;因此,如何設計一套適性化的課程,

將教材由易而難,由點到面、由基礎到進階再到挑戰的完整主題課程設計,是方案教

師可以努力的方向。

(二) 作業應力求多元豐富,避免過多的紙上作業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生家長希望方案內容能跳脫填鴨式傳統教學及被動性學 習。由於變相的寫測驗卷方式,只會更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方案作業部份,

除了訓練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之外,其形式亦應力求多元豐富,以擴展學生學習的觸 角為主,同時也有方案家長反應,希望能避免過多的紙上作業。因此,如何搭配教材 內容設計合宜的方案作業,同時又要兼顧不和普通班的作業有重複之處,是方案教師 們要多費心之處。

(三) 教師宜多進修,充實專業知能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生家長認為師資的培訓、專業,是影響方案能否成功的 重要因素,因此建議資優方案教師平日可多參加相關研習、短期進修以充實專業知 能;若是能再報考碩、博士,相信教師在研讀學位及撰寫論文的過程,也會一直不斷 的吸收比較新穎且與資優相關的專業知識,相信應能更提昇教學品質,同時也更深化 教學研究的基礎;此外,若是能有機會與本校或他校,同樣身為資優方案的教師們彼 此分享意見,真心交流心得,相信亦能激盪出多元且具創意的火花,獲益匪淺。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份

毛連塭(1988)。綜合充實制資優教育。台北:心理。

毛連塭(1989)。資優學生課程發展。台北:心理。

王文科(1997)。資優教育發展的盲點與轉機。載於資優教育實施概況(頁 1-4)。

王振德(1991):我國資優教育相關問題及教學狀況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刊, 8, 249-264。

王振德(1994):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回顧。載於國立台灣大學特教系與中華民國 特教學會編印: 開創資優教育的新世紀。

王振德(1999)。資優教育課程發展及其相關問題。載於資優教育學會主編:資優教 育的全方位發展(頁357-374)。

石明原(2002)。國民小學父母參與學校活動之成效研究 - 以 L 國民小學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台北市政府(2004)。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政府。

任秀媚(1984)。家長參與幼兒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雪齡(1991)。創造力及其教學應用。資優教育季刊,41,4-5。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武典(1994)。資優教育的研究與課題,載於台灣師大特教系與中華民國教育學會 編印:開創資優教育的新世紀(頁 1-19)。台北:師大

吳清山(1990):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冊(頁 1-3)。

吳秋鋒(2002)。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教養信念及參與子女學習之相關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武雄(2004)。區域資優教育方案。資優教育簡訊,22。

吳璧如(1998)。校(園)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態度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

(4),8-29

吳玲君(2005)。台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德高(1995)。創造心理學。台北:五南。

李德高(1996)。資賦優異兒童課程設計。台北:五南。

邱書璇譯(1995)。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

1995 年)

林天祐(1997)。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等著:有效能的學校。台北:國立教育 資料館(頁141-160)。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 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雙月 刊,51,30-40。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 訊,7(2),61-79。

林秀靜(1998)。淺談資優生的學習需求。資優教育季刊,68,16-21。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 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周千惠、紀貴齡(2005)。光復國小數學資優班簡報。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中心主編:北區資優教育方案的落實與推展研討會(頁 140-146)。

侯禎塘(2003)。中部地區的資優教育實施近況與展望-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

彰化縣的資優教育初探。載於台中師院主編:特殊教育論文集(頁 17-40)。

洪麗玲(1999)。台北巿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巿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福財(1996)。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的功能。教育資料文摘,216 ,148-174。

張昇鵬(2003):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後設認知與創造思考能力之比較研究。特 殊教育學報,7,95-120。

張世彗(1996)。我國一般能力資賦優異教育的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教育館編印:

教育資料集刊第 21 輯-資優教育專輯(頁 145-154)。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台北:學富。

郭為藩(1996)。全國資優教育會議開幕詞。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中心編印:

全國資優教育會議會議實錄,(頁1-8)。

郭靜姿(1985)。資源教室方案在資優教育中的運用。資優教育季刊,17,1-7。

郭靜姿(1985)。資源教室方案在資優教育中的運用。資優教育季刊,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