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資優教育方案推行的目的與內容

本節擬從法令觀點、學者觀點探討資優教育方案推行的目的,並由各縣市資優教 育方案計畫探討資優教育方案的內容。

壹、 資優教育方案的法令依據與目的

一、 資優教育方案依循的法令規訂

資優教育的重要目標包括實現人盡其才的理想,陶冶資優學生服務的道德心以及 培養資優學生的世界觀與未來觀(陳長益,1995)。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各種資 優教育安置措施或方案的推動。近年來,特殊教育的重點幾乎都擺在照顧身心障礙學 生的焦點中,資優教育的發展迄今似有遲緩、甚至萎縮,呈現瓶頸的現象,難免引人 憂慮(王文科,1997)。所幸,在身心障礙學生普遍獲得妥善照顧的同時,也漸漸的有 人開始注意到資優生,他們同樣屬於特殊學生、也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務。為了不 忘培育資優生,使資優學生能持續發展潛能,得到更適性的教育,因而開始有了資優 教育方案設計的推行。

資優教育方案依據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 施辦法、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等相關法令規訂,由各 縣市政府負責督導各級學校輔導資賦優異學生計畫,並由各校依據其特色與本位課程 提出相關的資優教育方案計畫。茲將國內資優教育的法規條例整理表格如下:

表 2-1 資優教育相關條例一覽表

二、 資優教育方案的目的

Kitano 和 Kirby(1986)

認為資優教育方案的共同核心在於協助學生達成下列目標:如增進學科知識;練習創

例,將其方案目的整理如下:

貳、 資優教育方案的內容

由於目前資優教育方案由各縣市主導,因此,其實施項目及基準會因各縣市甚至 各校提出方案而異。以台北市而言,採取所謂區域資優教育方案,顧名思義,乃是將 將臺北市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域,各校依據所在區域,規劃辦理該區或辦理 跨區甚至全市性的資優教育課程或活動,期能發揮學校群組伙伴關係,結合各區所屬 學校校際之資源,資源共享,以嘉惠更多學子(吳武雄,2004)。

二、 資優教育方案的課程及教法 (一) 資優教育方案的課程

所謂資優學生的適性課程就是質量上異於普通兒童的課程。Passow(1987)認為資 優課程應包括四方面:1.普通教育課程;2.特殊性課程;3.課外(校外)課程;4.潛在課 程。Gallagher(1994)建議從三方面修正或改變正規課程以適合資優生的需要:1.在教 材的內容方面,加複雜和抽象的概念;2.在提供學習材料的方面,應該超越純知識的 攝取,而以發展學生的學習風格為主,裨益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3.在學習環境的 本 質 方 面 , 要 讓 學 生 能 遷 移 到 不 同 的 學 習 場 所 或 改 變 現 有 教 學 場 所 的 性 質 。 Maker(1982)則認為資優課程的改變和修正,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創造力、及 領導等特質,分別從內容(content)、過程(process)、結果(product)及學習環境(learning environment)四個層面來做修正。其中,內容的修正係指教學的內容可以較複雜化、

抽象化、多樣化及有各種不同的組織。

資優教育的課程模式種類繁多,除了一般常見的加速制與充實制之外,尚有多種 菜 單 模 式 (Multiple Menu Model ;Renzulli,1988) 、 金 字 塔 計 畫 (Pyramid Project;Cox,Deniel,&Boston,1985) 、 普 度 三 階 段 充 實 模 式 (Purdue Three-Stage Enrichment Model;Feld-husen & Koloff,1986)、智能結構模式(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Guilford,1967,1977,1988) 、 增 進 自 我 引 導 模 式 (Model for Increasing

Self-Directedness;Treffinger,1975) 、 自 主 學 習 者 模 式 (Autonomous Learner Model;Betts,1985,1991) 、 認 知 情 意 互 動 模 式 (Cognitive-Affective Interaction Model;Williams,1970,1982,1986) 、 多 元 才 能 模 式 (Multiple-Talent Totem Pole Model;Tayoir,1986,1988) 、 和 科 際 整 合 對 角 課 程 模 式 (Diagonal Curriculum Model;Kranz,1993)等,可視學生的特性及需求斟酌採用。以下僅就 Renzulli 充實三合 模式為例做說明。Renzulli 充實三合模式以充實、認知、研究問題為取向。係由 Renzulli

(1977)所倡導的充實三合模式(Enrichment Triad Model),為最佳的充實方案之一。

此充實模式主張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資賦優異的行為,運用適當的探究方 法,真正研討實際問題。此充實模式主要在配合不同學習經驗的資優生,為其不同需 要而設計。並將之與其秉持的假定結合,以達成充實三合方案預期的目標:使學生依 自己的期望及個別差異進行學習。其主要順序及步驟,包括下列三項活動類型(謝建 全,2000;Baum,1988):

1. 第一類型活動(Type I)

亦即一般試探性活動(general exploratory activities),在第一種充實活動中,教 師要指導學生探究他們所感到興趣的問題,使學生能有廣泛的機會去發掘他們在各方 面的潛在興趣。這類活動提供學生多元的探索內容使他們找到適合研究的真正主題;

同時也幫助教師決定適合第二類的一些活動。在這類活動中有個很重要的觀點必須了 解,就是一般探索性的活動是個循環、繼續不斷的過程,它甚至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 去做特殊的研究計畫,在這個活動中必須不斷給學生機會來引發好奇心與嶄新的興 趣。

2. 第二類型活動(Type II)

亦即團體訓練活動(group training activities),教師要運用方法、教材及教學技巧 來引發兒童作有創意的思考和發展他們的情意。思考和情意的訓練可以提供兒童面對

新的學習情境和學習內容的技巧和能力。這一類活動主要在訓練兒童心智運作的能 力,使兒童以一種具有創意的方式來從事學習,活動著重腦力激盪、觀察、分析與評 鑑,透過學生在團體中的互動、討論增進學生溝通、表達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奠定 第三類型活動的基礎。

3. 第三類型活動(Type III)

亦即個人與小組討論真實問題(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investiga-tion of real problems)此模式提供了真正為資優教育而安排的分化途徑。在此課程中,以教師為 學生提供研究方法及實驗室環境(laboratory enrichment)的任務最具價值。Renzulli 認為在此類型活動中,應讓學生身歷其境成為知識的生產者(producers)而非消費者

(consumers)而已。因此,教師必須站在引導者的立場,提供真實情境、環境,協 助學生釐清問題、設計研究,安排各項教具、設備,甚至推介相關社區相關資源及學 者專家等,藉此逐漸發展學生能獨立研究,進而提出研究成果或發現(毛連塭,1988;

謝建全,2000)。

只是在資優教育方案的教材部份,大部份都是由資優教師根據學生加深加廣需要 或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甚或結合社區等資源自編教材,但有學者反應,充實式的教學在 資優教育中運用得雖廣,但經常被批評為偶發、零碎、表面化、缺乏系統等。也有學 者認為,充實活動大多僅流於提供若干特殊科目或活動,既不能配合學科目標的發展

(Stanley,1976),也不能培養特殊的技巧或才能(Gallagher,1975)。

因此,設計充實方案時,郭靜姿(2004)認為應多提供「有目的」的充實活動,

注意課程的銜接性及連貫性。也有許多學者建議學校必須採用系統的教學模式,提供 學生豐富的學習內容,並協助其發展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重要概念。換言之,充實應當 建立在穩固的根基上,不是漫無目標地獵東獵西,而將重要的技巧和概念忽略掉。

近來,由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導致坊間以標榜培養資優生及啟發

創造力等的補習班林立,為使區域資優教育方案能有別於坊間的活動,以台北市為 例,每年臺北市教育局均邀集資優教育專家,對於區域資優教育方案的申請案來進行 嚴格的審核,期使區域資優教育方案能有別於一般的學生活動達到臺北市資優教育方 案更優質化的目的。

(二) 資優教育方案的教法

國內一般能力優異與學術性向優異之課程與教學之實施係依據教育部民國87年 公布之「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第九條辦理: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為達成 個別化教學目標,得以下列方式實施之:

1. 以分組方式區分:(1)個別指導。(2)班級內小組教學。(3)跨班級、年級或學校之 分組教學。(4)其他適合之分組方式。

2. 以人力與資源應用方式區分:(1)師徒制。(2)協同教學。(3)同儕教學。(4)電腦或 多媒體輔助教學。 (5)遠距教學。 (6)社區資源運用。 (7)其他適合特殊教育學生 之教學方式。

為達到個別化教學目標,可以小班、分組、及協同等教學方式實施,強調啟發性、

創造性之教學,重視獨立研究能力之訓練,並加強人格教育及培養服務熱忱。除此之 外,為使教學能更廣泛多元,並可經常舉行校外教學,善用社會資源,而為了符合學 生潛能,亦可重新編擬教學進度,甚或聘任具特殊專才者為特約指導教師。特殊教育 法第 29 條規定(教育部,2004):資賦優異教學,應以結合社區資源、參與社區各類 方案為主,並得聘任具特殊專才者為特約指導教師。因此資優教育在人材資源上,經 常結合校內外資源以提供學生專長的引導。

在教學部份,資賦優異學生之教學應兼重認知與情意能力的理念,搭配生動充實 的資優教育活動內容,例如:研習活動、競賽活動、展演活動、參訪活動、觀摩活動、

營隊活動、研究活動、演講活動等各類型的資優教育活動,究其教學原則大致可依循

下列幾點:

1. 增加一般探索的機會,以擴展學習經驗,發現學習興趣。

2.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

3. 實施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

4. 鼓勵自動學習,以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5. 適應兒童個別差異,採用分組或個別化教學。

6. 重視研究態度的培養,提供方式的訓練。

7. 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訓練發表及報告能力。

8. 鼓勵發問,培養探究的精神及能力。

9. 鼓勵合作學習,提供良好的人際互動。

10. 提供加深加廣的教材,以充實專門知識。

至於特殊才能教育,施教的重點如下:

1. 加強音樂、美術與舞蹈等之基礎認知課程。

2. 強化音樂演奏(唱)、美術表現與舞蹈動作等方面的技能。

2. 強化音樂演奏(唱)、美術表現與舞蹈動作等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