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實際參與研究後之結論,研究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對志工的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由於志工們所服務的對象都是身心障礙者,所以在照 護時必須要有更專業的技巧及高度的耐心,也因此在服務過程中應該要多加學 習並且有正確的服務態度。而另外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有一些游離志工,只 繳隊費卻少參加活動,為了讓志工們能夠持續且長期的參與服務,建議志工組 織必須加強新舊志工的情感交流,而志工們也應讓自己在服務圈中有更良好的 人際關係,才能增強持續服務的動力。

(一)志工應在服務過程中多加學習

因為通常志工剛加入時都是秉持著自己要來幫忙的心態,但是自己究竟 有沒有能力勝任一些專業的任務則有待商榷,因此多參加專業講習或是 心態觀念溝通的課程就非常的重要,為了不要讓他人對志工產生不專業 的看法,志工自己應該珍惜並積極參與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二)志工應具備正確從事志願服務的態度與思想

從事志願服務就是本著提供服務與做善事的觀念,因此志工應該必須在 加入後就具備正確從事志願服務的態度與思想,然後期許自己能自動自

發的投入。當然擔任志工也應該是自己有餘力、有閒時才去做的事,所 以也不能本末倒置,讓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因此,懂得掌握自己的 時間、瞭解自己的能力,然後正確地去從事志願服務。

(三)新舊志工應多加連絡情感與傳承工作

不管在任何環境,每當新舊交替通常都會有一段磨合期的出現,比如新 志工會感覺自己很孤立,對環境很陌生。但是如果能多聯絡或增加彼此 交流的機會,一方面新志工能夠快速消去陌生與不適應感,而另一方面 則是舊志工能夠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承給新的志工,以利他們快速學習 工作的內容。因此常辦理聯誼活動或是按時舉行會議都是增加新舊志工 感情的方法。

(四)志工應善於經營人際關係

雖然大部分的志願服務組織成員都是秉持著做好事、幫助他人以及服務 他人的信念而加入的,但是在某些志工組織中仍然免不了人多嘴雜、八 卦多以及明爭暗鬥的窘境出現。在訪談中的某 2 位志工就提到說在喜樂 是比較沒有這樣的狀況出現,不過在學校或是一些廟宇組織裡或多或少 有一些雜音出現,這個時候的人際關係處理就非常地需要注意,像他們 就秉持著不多聽、不多說、不陷入是非的圈子中,只是做好他們他們應 當做的事。雖然志工組織在社會上已經是最單純的的人際關係圈,不過 或許在口舌上仍舊還是要小心為妙,免得還沒服務或幫助到人,自己就 先惹來一身腥了。

二、對機構的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雖然喜樂機構有招募志工的文告宣傳,也有設計服 務學習的課程與研習,不過若是能再更加有制度、有計畫的去實行,相信會

有更多熱心的民眾加入。另一方面,喜樂雖然已有分組,但是組長與組員之 間的聯繫情況,仍舊不甚熱絡,許多活動的進行還是由喜樂行政組織所規劃 及聯繫,在這一點上,建議喜樂行政組織與志工組織能夠去協議工作的劃分,

落實小組的工作效能並給予志工認證獎勵,將會使志工組織更有向心力。

(一)應更有制度的招募志工

志願服務機構可以將招募志工的工作與地方社區活動作為結合,例如與 社區大學合作,開設有關志工服務的課程,讓學員不僅能在上課中得到 相關的服務知識,還能在實際從事服務的過程中了解服務的精神。提供 終生服務學習護照,在學習與從事服務活動之中,也能有學分的認可。

能夠這樣有制度的招募志工,相信會有更多人投入並把志願工作視為一 種志業。

(二)設計多元並具階段性的服務學習課程

志願服務機構應該能設計理論、實用與實作並行的課程來豐富志工們的 學習,作長期有系統的規劃,使志工們的學習具有階段性,循序漸進,

課程的內容盡可能多元有變化,課程的品質也應嚴格把關,建立考試評 量制度,使志工們有更大的學習動力與自信心,而在獲得豐富的知識 後,將會更致力於志願服務工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三)落實志工工作分組並加以訓練

目前喜樂志工的服務方式多以有活動才來的形式,除非是擔任復建志工 或餵食工作的志工。因此服務機構應該將志工組織分好工作組,並訓練 各組領導人要有活動組織力及調配人力的能力,各工作組的組員也都要 至少學好自己領域內的工作知識。在這樣的方式下,志工服務才能變得 有計劃性、有組織性,服務工作者也會比較有成就感和穩定性,以形成 自發性。

(四)機構內部設置訓練認證的獎勵方式

現今的時代,不論從事何種行業,都要講求專業,雖然志工們都只是利 用自己閒餘的時間來幫忙,但是對於學習專業的服務工作還是要非常的 用心。雖然要將志工訓練成專業人是不太可能,但是機構還是應該配合 工作上的需求,層層分級,建立工作認證的獎勵制度,讓志工們會更用 心於將工作能力完全發揮出來,同時有了認證獎勵,志工的能力亦能受 到肯定,才不會讓一般人覺得志工都是去輔助幫忙,只要有錢有閒的都 能去做,因此提升志工們的工作能力並給予獎勵也是機構所要去規劃並 執行的。

三、對政府的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有些志工的參與是因為受到傳播媒體與報章雜誌的宣 傳而加入的,因此政府應該多加利用公益廣告,自然灌輸國人參與志願服務的 觀念。而在研究中也發現,父母親有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家庭,孩子也會很自 然地願意付出自己的愛心。因此越早讓孩子接受當志工的觀念,從基礎教育做 起,則將能更穩固地建立起國人從事志願服務的精神。

(一)輔導志願組織從非專業走向專業化管理

在本研究中瞭解到志工們覺得自己是非專業者,所以對於自己所做的志 願工作的價值認為是處於一種輔助幫忙的心態與觀念,其實目前在國內 各機構都普遍缺乏志願服務的專業化管理,少有培養專業專責人員來規 劃辦理。為了讓志工們從事志願服務後能有更大的成就感以及逐步走向 專業化高品質的服務之徑,政府應該主動規劃輔導各機構建立屬於自己 的專業機制,將志工的工作能力與機構間的協調能力調整到最專業。

(二)運用媒體大力表揚及推廣

除了全面性大力推廣志願服務學習的好處之外,也應在傳播媒體與報章

雜誌上多刊登在各地方、各機構中志工們努力表現的故事,以優秀志工 們豐富又充滿愛的人生經驗,來引起社會大眾們的仿效與學習。

(三)從教育扎根建立國人志願服務的精神

對於愛心種子的播灑,應該從基礎教育開始,因此學校可說是一個很重 要的媒介點,讓孩子從小就接觸服務性的課程與相關知識,並安排實作 的實習時間,透過訓練,讓他們習慣當志工的生活並了解服務的精神。

因此建議政府應該從教育方面著手來建立國人志願服務的精神。

(四)建立全國性的志工證照制度

台灣在社會福利制度方面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完善,雖然已經有設置很多 的獎項來鼓勵並表揚志工們的付出與努力,但是這些獎項的頒發大部分 是用來肯定志工們所付出的愛心與服務精神。其實政府若能設計並規劃 一套完整的服務認證制度,將能夠直接肯定志工們的專業能力。政府也 可以鼓勵各公、私機關行號採用這樣的服務證照來選取人才,畢竟願意 奉獻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會相當負責和認真。若有這樣的服務 認證制度,或許就能夠吸引更多年輕的志工們加入。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法中的深入訪談瞭解志工從事照護身心障礙者志 願服務過程中對其工作學習經驗成長、本身成長及生命價值觀轉變的研 究,最主要的考量是基於欲深入瞭解各人的工作經驗、學習成長及內在 心理轉折的過程,訪談中或許會有部分較個人私密性談話,所以在研究 倫理考量的意涵下,對受訪者要採尊重其隱私的原則,如果能獲得受訪

者的信任,對研究者而言比較能收集到較為真確的資料。但是焦點團體 方式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在跟成員之間建立起更深的信賴感後,若能 透過焦點團體對話或團體互動的分享,可以在短時間內蒐集到豐富的資 料,而且針對志願服務心態的同質性或異質性部分,可激盪並呈現更多 元豐富的面貌。或者也可採用不同的質性研究方法,例如參與觀察法、

個案研究法等,實際進入志工的場域研究,對其服務學習的背景脈絡和 學習、改變、增能的歷程,應更能有深入的瞭解。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參與對象八個人全是目前持續服務之志工,而且都是按時參與服 務及時常參加活動的志工,他們對於志願工作的期待及生命價值觀多呈

本研究參與對象八個人全是目前持續服務之志工,而且都是按時參與服 務及時常參加活動的志工,他們對於志願工作的期待及生命價值觀多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