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回應本研究目的:瞭解志工參與服務的動機因素、工作內涵與經驗學習 成長、持續參與服務的動力、探討志工在身心障礙機構志願服務過程中本身的 成長以及志工在生命價值觀方面的轉變,提出結論如後:

一、志工的參與動機在本文中歸納出有四種,分別為社會型、利己型、

他人影響型及利他型等四大類型。

(一)社會型動機:打發閒暇時間、想結交新朋友、受服務風氣影響。希 望藉由服務他人的過程中,能夠擴充自己的生活層面及增加社會接 觸的機會,有的則是受到參與社會上志願服務風氣的影響而加入。

(二)利己型動機:想實現自我理想、發現自我興趣、想學習照護經驗、

為自己和家人積德。希望能藉由服務他人來贏得獎賞,讓自己的生 命更多元且豐富。

(三)他人影響型動機:父母觀念影響、喜樂阿媽義行感召、喜樂行政公 關的敬邀、同事或朋友介紹。因感受到他人對服務事業表現出的積

極和建設性的行為,無形中受到感化及影響,讓自己的內心也慢慢 地萌生加入的動機。

(四)利他型動機:想回饋社會、直接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純為服務取 向,覺得參與服務活動可以對社會盡一己之力,而且能夠傳達對別 人的照顧與關懷之情,因此並不會想得到什麼具體的獎賞。

二、志工在從事長期照護工作時學到很多復健、餵食、看顧與指導院生 工作方面的經驗,另外志工在面對工作時態度上的轉化以及面對院

生時所做好的心理調適,都是一種學習。

(一)工作內涵方面:復健工作要做到主動親近、建立信任、步驟力求正 確以及多親身去做;餵食工作要做到小口餵食並且有耐心;看顧與 指導院生工作要做到一對一看護、安全第一還有講求衛生教育。

(二)工作態度轉化與心理調適:在看護工作上志工態度的轉化,比如要 持之以恆、要全神貫注、要不厭其煩教學、肯定早期療育效果比較 好還有應該讓院生學習獨立。另外在面對院生時的心理調適是從同 情到喜歡、從陌生到熟悉還有將難過不捨轉變為付出照顧。

三、志工持續的動力來自他人鼓勵、對服務機構的感念、個人內在的滿

足感還有加入志工後仍能繼續自己的正常生活,而不受到影響。

(一)來自家人和志工夥伴的支持贊同另外還有院生的回饋,都使志工們 有了持續服務的動力。

(二)感佩服務機構內的喜樂阿媽無私的付出、院方行政人員努力的規劃 還有院內老師辛苦的付出。

(三)因為志工個人自覺到內心快樂、壓力釋放、得到成就感以及覺得付 出有福報。

(四)加入志工後還是能繼續正常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因為時間彈性、

地點便利,而且又不增加困擾。

四、從事志願服務後,志工本身也得到成長,例如所長得以發揮、親職 能力得以提升、照護知識的學習、時間會妥善管理、會懂得養成健

康身心並且認清自己的服務定位點。

(一)所長得以發揮:志工們加入後就可以讓自己原本有的專長可以有發 揮之處,而且能夠越磨越專精。

(二)親職能力提升:管教孩子的方式有所改變還有和孩子就像朋友一樣,

而這樣的改變也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激發孩子的愛心。

(三)照護知識的學習:能學到殘障者的特性、照護方法、安服院生情緒 以及懂得自我保護。

(四)時間妥善管理:瞭解和家人的相處應該優先,也會利用零碎的時間 做事並且懂得事先把自己的時間做好規劃。

(五)健康身心的養成:因為為了要更有體力來從事志工服務所以養成按 時運動、注重養生,另外因為當志工後精神上有了寄託,身心方面 也會更健康。

(六)服務定位點的認清:志工覺察自己是輔助的角色,不應干涉院內形 式,另外更要尊重其他志工的參與自由。

五、志工在生命價值觀方面的轉變有,自我價值觀、人際價值觀以及志

願服務價值觀三方面。

(一)自我價值觀的轉變有:對生死看得平淡、內心容易滿足、將心比心 心腸軟、心態變年輕、意志變堅強、會轉化思考並且懂得感恩,做 更有意義的事。

(二)人際價值觀的轉變有:珍惜家人、主動拓展人際關係、會主動關懷 他人、結交不同年齡層的朋友。

(三)志願服務價值觀的轉變有:志願服務講求耐性而不是效率、要長久 奉獻而非短期服務還有要講求尊重鼓勵而不是一昧同情及完全給 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