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節分研究場域及受訪對象兩大部分來說明呈現,敘述選擇場域的原因、

場域的介紹以及選擇受訪者的方法及標準。

壹、研究場域

本研究選擇喜樂保育院是因其優質的服務形象,以及是長期照護身心障礙 者的養護機構,相當符合研究者所欲研究的主題與目的,而且當中的志工組織 也很完善,因此研究者選擇此處為研究場域。以下開始簡介喜樂創辦人及喜樂 育幼院的成立與發展。

一、喜樂創辦人簡介

喜樂保育院的創辦人是瑪喜樂女士,上至總統下至百姓人人都稱呼她「阿 媽」,二林地區的人更特別給她一個封號:「二林的美國媽祖」。在1960年時,

瑪喜樂女士自費從美國搭機來台,到偏遠的南投埔里,加入照顧山區病患服務 隊的行列,當年,台灣罹患肺結核以及小兒麻痺的人非常多,由於醫藥不發達,

也沒有沙賓這類的疫苗,看到這麼多受苦受難的台灣同胞,同情之心油然而 生,故其決定定居下來。瑪喜樂女士耐心的訓練小兒麻痺患者生活自理、協助 他們復健,以及語言、音樂、陶藝、信仰方面的治療。雖然現在院內已經沒有 小兒麻痺患者,但是轉而收容重度與極重度的智能障礙者、多重障礙者及失智 老人,為社會弱勢族群盡心力。

二、喜樂育幼院的成立與發展

1964年八月在醫院成立附設小兒麻痺兒童保育院。1968年瑪喜樂女士回美 國拜訪世界展望會請求幫忙,他們將阿嬤的需求報導在他們的雜誌上並派貝 蒂、史戴通女士來幫助病童,幾個月之後就得到了許多捐款,在離醫院不遠的 地方買下二千二百坪的地,蓋了二棟房子。隨著院童的不斷增加,美國方面的 捐款不斷,同時也有加拿大的捐款,不但蓋了六棟房子,還買了部小巴士可以

送孩子們上學。1967年9月喜樂保育院更名為「二林基督教保育院」。1969年 11月成立董事會,1970年5月正式立案定名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 院」。1979年9月遷入現址,1979年12月院舍全部落成。

自從小兒麻痺疫苗出現後,罹患小兒麻痺症的兒童減少許多,到1987年更 少,政府希望喜樂保育院轉型收容智障兒童,所以院方必須買下一千坪的土 地。1989年政府撥款幫助喜樂保育院蓋一棟五樓的啟智大樓。1991年啟智大樓 完成,同年9月就開始正式對外招收院生,對象是五到十五歲重度、極重度智 障兒童,不限縣市,一個老師照顧四個孩子,經由復健和語言治療,在所收容 的一百個院生中已有三分之一可以去學校上課,二十幾位腦性麻痺的院生要靠 輪椅,盥洗要靠老師協助,還有一些兒童無法正常吞食,三餐全靠老師一湯匙 一湯匙地餵食半流質食物。

1998年6月,最後一批小兒麻痺院生畢業離開了,院方便把原本小兒麻痺 居住的六棟房舍改為智障院童的教室、餐廳以及手工藝教室,喜樂保育院從此 完成轉型,正式踏入智障院生照護的領域。喜樂保育院轉型順暢,讓政府對喜 樂保育院充滿期待,再度指派喜樂保育院照護十五歲以上成人智障、老人智障 以及失智院民,每次家長會,家長也都有類似的聲音,希望能令家長無後顧之 憂。1994年1月院方又在二林鎮萬合里太平路六00號購得一筆7335坪的土 地,是以每坪五仟元公開徵求善心人士、機構、社團的認捐所募集的款項購買 的,建築經費則由內政部及社會處補助近億元。1995年1月舉行喜樂養護中心 破土典禮。1997年3月,喜樂保育院的分院「喜樂養護中心」落成、啟用,招 收十五歲以上重度、極重度智障成人、老人以及失智院民,床位一百床,至目 前為止已接近滿床。

在瑪喜樂女士的堅持下,喜樂保育院的品質不斷提昇,服務項目逐漸 增廣,在那麼偏僻、交通不便、資料缺乏的濱海地區,喜樂保育院竟然可

以通過健保局的層層關卡,擁有專業的復健師、語言治療師,還能享受農 藝、園藝、陶藝、電腦、代工、手工藝、音樂治療、工作治療的服務,機 構有一百多位的志工,包括彰化基督教醫院的營養師,醫師們利用自己的 休假日到喜樂保育院為院民做營養評估,包括中山醫學院的牙醫師們開專 車將院民送到中山醫院做牙齒的服務,還有一群助養人在背後為喜樂保育 院不足的經費,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心力。此外,還有許多學生志工們,他 們也都是受瑪喜樂女士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召。

貳、受訪對象

根據 Patton(1990)的說明,不同的抽樣方法所賴以為根基的邏輯性,

最能說明量化研究和質的研究在方法上的差異,而兩者研究目的之不同是主 要原因。質的研究在於集中深入研究一群經過精心選擇、數量較少的樣本,

有時甚至只有一個個案,故質的研究為立意抽樣。而立意抽樣之效力和邏 輯,在於選擇資訊豐富的個案做深度的研究。資訊豐富之個案,是指這些樣 本中能大量提供解決研究重要問題解答的資訊,故名為立意抽樣(Patton, 1990;王文科,1994;吳芝儀、李奉儒,1995)。而且選擇個案時,也要注 意「樣本偏誤(sample bias)」的問題,而非代表性或推論性之問題,因為 質性研究重點在於學習去了解受訪者之經驗與視角,或者是將重點擺在選擇 最能提供有意義資料的人為標準(胡幼慧,1994)。因此,研究者採立意抽樣 的方式,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志工們來參與深度的訪談。

一、樣本的選擇

本研究從積極參與照護身心障礙者志工的角度切入來理解志工們的主觀 經驗與意義並採立意取樣的方式來選取樣本,而選取樣本時,志工的服務資 歷、對機構的暸解程度、照護經驗的多寡都會影響資料的代表性及豐富性。因

此,研究者自行設定選取的受訪者需符合以下任一標準:

1.擔任照護身心障礙者工作的志工,平均一週至少接觸院生2小時的時間。

2.擔任喜樂保育院志工三年以上。

3.願意分享個人與研究主題相關經驗者。

另外在取樣時,也兼採滾雪球的方式,選擇可以提供豐富資訊的樣本作深 度的訪談研究。透過研究者已熟識的志工來引薦其他的志工。另一方面也到機 構中認識志工督導,由志工出席資料中篩選出符合上述三項標準的受訪者。而 除了以上三項基本的標準之外,也會依照志工的性別、年齡層、職業或擔任的 志工工作類別作為訪談對象選取的依據,來增加取樣的多元性,以豐富訪談的 內容。訪談開始前先寄出邀請函或電詢其同意,待他們同意參與答覆之後,寄 出訪談大綱。第一次訪談開始前,也必須向他們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進 行的方式、倫理議題(保密與匿名、資料呈現與應用、研究者與受訪者彼此間 的權利義務)、受訪者可能在研究訪談中獲利的部分(如從訪談過程中獲得經 驗的重新整理、自我省思與成長)等,再次確認研究對象參與研究的意願後,

請他們簽署「參與研究同意書」(附錄二)。

至於要選取幾位受訪者,原則上是要視資料的收集是否達到相當程度的飽 和來判定,而判定的標準是以研究者開始意識到資料出現了重複的狀態。還有 由於本研究的時間有限,還有選擇訪談的對象在性別、年齡層、職業類別或擔 任的志工工作類別等項目都已很多元且豐富,因此以8位志工為代表來進行深 度訪談。

二、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本研究所選取的八位志工都是在機構中相當熱心服務並且很活躍的代表 性志工,雖然有些志工本身並不會非常排斥於用真名,但因所訪談的內容有些 還是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為了保密及尊重原則,所以研究者還是使用代號。

另外則是列出一些必要但不會傷害被訪者隱私的基本資料,以便讓讀者能對受

訪者有較初步的認識,也才能對所呈現的資料感到信服。

是衛生所公務員退休,在退休前就已加入,並且擔任過志工隊長的職 務。後來退休後就專心於替院生做復健的工作。當志工的年資也已經 10 年的光景,2005 年得到金舵獎的肯定。

(四)個案 4─DD

有參與志工工作的年資是 10 年多,而到喜樂保育院當志工則已有 8 年 多的時間。一開始是因為學校同事的邀請而進入喜樂保育院當志工。退 休之前是利用假日到保育院服務,現在退休之後更有時間到保育院擔任 志工的工作。

(五)個案 5─EE

到喜樂保育院當志工已有 6 年多的時間,原本是在家做裁縫的工作,退 休後因為先生學校同事的邀請,所以想說要貢獻自己的愛心於社會,因 此才加入喜樂,在喜樂擔任的工作為餵食或是戶外教學時的看顧。雖然 現在有在照顧孫女沒辦法像之前一樣很有時間去,不過還是會盡量抽空 去幫忙。

(六)個案 6─FF

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加入喜樂當志工已經有 9 年的時間,雖然一開始加 入喜樂是被拉保險的朋友所騙才入,但是因為有感於喜樂的用心經營,

所以現在的重心都放在喜樂。自己的孩子都非常讚許及支持母親的志工 生活。

(七)個案 7─GG

是國小教師退休,沒退休前就已開始展開自己的志工生涯規劃,雖然曾 經歷經兩個癌症的病魔侵襲,但是憑著自己的意志力以及對志工工作的 責任感,讓自己恢復了健康,也因此期許自己要當一輩子的志工,現在 是擔任復健工作,2005 年得到金舵獎的肯定。

(八)個案 8─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