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從問卷數據的分析和研究的結果來看,本研究有以下建議,望能為 屏東縣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作一參考。

一、對教師之建議

(一)提供教師參與行政工作的機會

從研究數據來看,參與行政工作的教師大多數都是教學年資較長的 教師,他們對於校長的溝通行為和學校的公共關係的知覺都是較高較好 的,因為他們能直接參與學校行政工作,可以參與學校行政工作的商討,

可以決定學校發展的方向。

如果只是部份教師才能擔任中層行政工作,則代表只有部份教師才 能在學校行政方面發表意見,大部份教師都會聽從命令的執行者,這個 局面對於校政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也許太多的人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發展是難以執行的,但可以考慮將 教師分成若干小組,由一個中層行政人員作領導,當學校有校政需要商 討時,可以分成小組討論,由中層人員收集意見後再帶回到校方與中層 人員會議上商討,這樣的話可以多傾聽教師的意見和心聲,又有助於學 校在決策上的方向和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面,長遠來說是可以考慮的做 法。

(二)教師在校長支持與鼓勵下自我增值,以促進學校公共關係

教師的教育背景決定了他的學識和學養,但如止步不前,所學的只 會停留在畢業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行業要跟隨社會的步伐,

就要鼓勵教師自我增值,出外學習新的知識,帶回學校教導學生之餘,

亦有助改善或推動學校發展。而校長應應用積極正面的態度來支持鼓勵 教師,並能依據教師們各自的專長與能力,協助擬定教育專業發展目標,

以促使教師在教育專業上的有效發展。

從問卷分析可見教育背景對校長溝通行為和學校公共關係部分有差 異,這是因為教育背景只是學識的一部份,個人的增值才最重要。如果 教師能持續進修,將進修的成果帶回學校,是學校一項寶貴的財富。

但要鼓勵教師自我增值之同時,亦要考慮學校在資源上的分配。因 為進修有工作時間的進修和工作時間以外的進修,如果教師進修時間為 全職,半年或者全年,校長要調配資源配合,亦要安排妥當,如進修的 優先次序,進修的內容是否配合學校的發展需要,進修的費用和教師的 工資如何安排,當能有序地安排好進修程序,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學校的發展可見收效。

如果教師在工作時間以外進修,亦要考慮會否影響教學工作,否則 兩不得益,未見收效而見失效。種種的一切皆要有詳細的安排,將所有 教師都作一安排和調整,配合可使用的資源,相信對學校的發展是一有 利要素,可推動學校公共關係的發展。

二、對校長之建議

(一)推展學校公共關係基於校長的主動溝通

校長的溝通方法有很多,因為校長既是一校之領導,又是管理教師 的上司,還是各個方面的決策人,亦是教師的盟友。多重身份的校長,

要能掌握好本身的角色,在各個方面要有不同的溝通技巧。

作為一校之長時,他是領導,要有領導的風範,要有領導的溝通手

法,這時的校長,要有嚴威,要有權勢,還要有魄力,讓下屬尊而敬之,

有助推行校政。

作為各方面的決策人,當遇到問題時,中層行政人員商討問題爭持 不下時,校長要作為調停者,平息各方的不平和不滿,盡量做到不偏不 倚,公平公正,以身作則,才能建立良好的公正形象,這有助於學校的 發展。解決問題上的技巧會成為教師工作上的榜樣,從而令學校形成工 作公平公正,爭論止於冷靜處理,對校務工作事半功倍,對學校發展大 有收效。

而作為教師的盟友、同事,校長在這方面要表現得主動、溫和和真 誠。放下上司的身份,以朋友的關係與教師聊天,給予教師機會說出對 學校的意見,給予機會讓教師評論學校。教師是最前線工作者,是接觸 學生和家長的直接第一身人物,他們能最直接收到學生和家長對校方的 意見。當校長提供機會給教師,鼓勵教師能肆無忌憚地討論校政,告知 校長其不滿或者家長的意見時,是改善學校的非常重要一環。這種關係 的建立,是學校公共關係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上一層樓,做好學 校的內部公共關係,才能更好地推展校外的公共關係。

(二)擬定公共關係發展計劃

校內公共關係有賴校長的推動,但校外的公共關係則要全體教職員 齊參與才能成功。所以學校要擬訂推動校外公共關係的發展計劃,而此 計劃的擬訂,又要參考本節第一個建議:提供教師參與行政工作的機會。

當所有教師有份參與擬訂計劃時,自然會以學校為主,個人次之,形成 強大的團隊精神,良好的計劃當然水到渠成。在此情況下,何愁校外公 共關係的推展?定能馬到成功。

(三)建立學校獨特的形象

現今學校之間的競爭激烈,再加上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學校處於變革時期,不能再沿舊路而行,但新路開闢艱難。因此,

宜在此情況下,配合本節第一和第四個建議,讓全體教師有機會參與校 政,擬訂公共關係的計劃,認真推行,從而建立學校特有特性的形象。

現今教學已不比以前,不能一成不變,有了獨特有個性的學校形象,

有助於學校的發展,亦能得到外界的關注和支持。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教育當局多舉辦溝通或公共關係課程

從調查的數據來看,校長的溝通行為和學校公共關係的關係相當密 切,但要留意的是溝通行為不是天生的,有很多都是後天學習的,相信 校長能有較佳的溝通行為,除了個人的進修外,亦與在學校工作的經驗 積累有關。如果教育局能開辦不同的溝通或公共關係的課程或講座,讓 校長或教師能定期地參加有關講座或者課程,學習溝通的技巧和公共關 係的推展方法,提升自我的增值時,亦有助學校的發展。

(二)辦理校長溝通行為課程研習,提昇校長溝通行為技巧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愈佳,其在學校公共關 係上也會有較佳的表現;顯示校長的溝通行為明顯影響學校公共關係上 表現。而從逐步迴歸分析結果也發現,國小校長溝通行為的所有層面對 學校公共關係具有高解釋力。另外,根據研究結果國小校長溝通行為整 體表現雖屬高程度,但在「投入情感」層面的溝通行為表現並非特別凸

出。故針對以上結論,建議教育處應在校長溝通能力的培養上做適當的 規劃,內容尤需著重在校長「投入情感」溝通行為的訓練與培養。更可 進一步鼓勵校長自我成長、進行自主性的行動研究,從實際的學校領導 溝通過程中,透過行動研究找出自己在溝通方面的缺失並適時適當的做 修正,以期強化領導溝通效能,提升學校公共關係。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 範圍僅 以屏 東縣市 公立小 學 為研究 對象, 並未包 含不 同縣 市、私立學校或其他教育學制,因此對各縣市之間的差異性研究將有所 侷限。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擴大研究範圍,以便進一步分析比較不同縣 市或學制之間的相關情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的方法蒐集研究資料,以探討 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於校長溝通行為及學校公共關係之認知情形 是否有所差異。再經由相關統計方法分析研究結果,然而因主客觀因素 的影響,無法進一步深入了解教師個人真正感受與看法。建議後續研究 可以加入訪談或觀察的方式為輔助,更深入的探討問題,以補足問卷調 查之不足,並據以提出更適切的研究結論。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校長溝通行為為自變項,以學校公共關係為依變項,探討 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之影響,研究結果難以推論到教師的工作 效能變項,以瞭解比較三者之間的差異情形與相關性,因此可再加入或 是改以其他的變項或層面進行研究探討與比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如哲等(1999)。教育行政。高雄:麗文。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朱元祥(1999)。終身學習社會中學校公共關係之角色。中等教育,50(6),

32-39。

江蘇省教育行政干部學校教育業務研究室編(1957)。小學校長的職責 及其領導問題。上海市:新知識。

李玉青(2011)。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家明(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銷管理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義男(1995)。學校公共關係的理論育實務--以美國為例。臺北市:五 南。

李茂興(譯)(2001)。組織行為。(原作者:Stephen P. Robbins)。臺北市:

揚智。

周振林(2006)。管理學與領導學的多維視野。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

周淑玲(1992)。教育行政機關推展公共關係之研究。 教育資料文摘,

178,124-149。

周麗君(2008)。人際溝通交流技巧。上海市:復旦大學。

居延安(2008)。公共關係學。上海市:復旦大學。

林志成(2001)。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學校行政,11,

4-13。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

林姿君(1995)。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內部公共關係及組織溝通行為關聯 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振中(2001)。國民小學推展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榮家(2008)。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台北市:五南。

姜智武(2001)。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

姜智武(2001)。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