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溝通行為的理論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溝通行為的理論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校長溝通行為的理論。首先說明校長的職責及校長的

領導和管理,然後探討溝通行為與管理作深入探究,最後就校長溝通行 為之相關研究進行深入探討。

一、校長的職責

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相關的教育法規修訂,及家長、社會與教師 期待學校的改變,22世紀的學校校長所扮演的角色,正步入劇烈變革之 轉型階段,故如何扮演有效能的校長,需先釐清與充分瞭解自己在教育 改革中所應有的適當角色。因此,要了解校長扮演的角色,應先分析校 長的工作職責,對於工作職責有充分的認識,如此才能有效的扮演好校 長的角色。底下略述校長的工作職責:

在《小學校長的職責及其領導問題》(1957)這本書中,說出了校 長的職責:校長是受國家的委託,是學校一切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他的職責是執行國家的各項工作指示,特別是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

任務及一些有關的命令、指示等,全面的組織和領導教師認真貫徹執行。

如制訂學校工作計劃、加強對教師的思想領導和教學業務的指導、進行 全面的檢查和監督、總結學校工作的經驗等等。

陳義明(2005)也在書中提出校長的職責:

1. 樹立正確教育方針,培育優秀學生。

2. 配合政府政策,執行教育計劃。

3. 營造良好學校組織氣氛,激發教職員工的教學服務精神。

4. 善用教育資源,促進學校正常發展,達成教育的最大效果。

James (1969)之研究認為校長所應扮演的角色有四:

1. 教學領導者。

2. 公共關係與服務。

3. 學校設備,研究與發展。

4. 重新建立對工作的認識。

Richard (1981)認為學校行政領導者之主要角色有六:

1. 管理者(manager)。

2. 教學領導者(instruction leader)。

3. 紀律維持者(disciplinarian)。

4. 人際關係促進者(human relations facilitator)。

5. 改革推動者(change agent)。

6. 衝突的協調者(conflict mediator)

Rrichard, etc(1990)之研究有效能的校長為:

1. 教學領導者。

2. 能培養良好的學校氣氛。

3. 對教師的期望。

4. 監督與調適。

Morris., etc(1984)認為校長職責有:

1. 校長為 學 校管理 者 :校長 需 維持 學 校良好的運 作,包 括學校計

5. 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提供教師情緒上的支 援,以利學生學習。

Deal & Peterson(1994)認為現今的學校校長其工作職責愈來愈多 樣化,除了要負責學校正常運作、管理學校秩序外,還要以文化價值為 基礎,協調學校合作,建構學校願景,並帶領全校師生實現願景。

Morgan(1987)之研究歸納出有效能的校長其工作重點為:

1. 協調教學計劃的工作。

指導之責。

3. 為全校精神領導;校長,應使全校教職員精神團結,通力合作,

各盡職守。

4. 增進學校與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密切聯繫:校長除與政府保持密切 聯繫之外,應明瞭當地社會情形,對於地方社會之改進和建設,應盡量 提供學校人力和設備,予以協助,同時應促使地方人士了解學校,贊助 學校,使學校與地方密切合作,共謀改進與發展。

陳義明(1992)認為校長的角色是:

1. 精心策劃者:學校行政事務的計劃與決策的策劃。

2. 多向溝通者: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並重。

3. 用心督導者:除了監督外,更需加以輔導。

4. 適時協調者:促使組織成員密切配合。

5. 適當激勵者:適切的激勵可使組織成員滿足個人需求、有成就感。

6. 用人者:能知人善任。

7. 公關者:做好學校公共關係,須扮演好公關者的角色。

8. 問題解決者:問題發生,校長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善用溝通 與協調技巧。

9. 研究發展者:認真研究,力求校務發展。

10.綜合運用者:扮好各種角色,並能綜合運用。

綜上所述,各專家學者對校長工作職責的觀點,校長的職責角色可 歸納為:1. 行政管理。2. 教學領導。3. 改革推動。4. 衝突協調。5. 服 務支援教師。6. 研究發展。7. 公共關係。具體言之,校長的職責皆定 為「綜理校務」,可知校長是學校的首要領導者,舉凡學校中所有的大 大小小各種事務,都算是校長的職責範圍之內,其責任重大可想而之。

二、校長的領導和管理

從人類歷史發展紀錄來看,領導一直伴隨著人類團體的出現,但因 個人特質及所處年代不同而對領導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以年代而言,

早期的領導者重視權威、統馭指揮或命令的貫徹;但在民主時代,領導 的重心轉移到強調影響的儒化與浸染,重視關懷、溝通與人性化的觀念。

是故,一所學校的發展與特色的形成與學校的校長及其所領導的團隊有 很大的關係。校長的教育教學理念、管理經驗、智慧膽識以及個人魅力 都是學校創造業績的重要因素和保障。

校長領導是指對校長有要求,要求其具有綜合素質和管理才能,要 用心管理,對學校整體發展有期望,對學校有責任與情感,也要對教師 有理解、體諒和耐心。

陳義明(1992)認為校長角色是:策劃者、溝通者、督導者、協調 者、激勵者、用人者、公關者、問題解決者、研究發展者、綜合運用者。

其中的溝通則是指將一個人的觀念、思想、意見、資訊和感覺,透過共 同語言或文字,或一系列的行為,傳達他人的歷程。

他認為溝通是學校行政組織不可或缺的行政行為,溝通之於組織,

就如同血液循環之於人體生理組織結構一樣,若沒有溝通活動,組織結 構必然崩潰瓦解。

Marsh(1997)分析在社會變遷中,三種不同領導角色的校長:

1. 回應型(responder):其會傾聽、回應教師的需求,較重視與教 師維持良好關係,但會將責任推給教師;很少提出學校的長遠性目標與 倡導理念,此種領導似乎只有當教師提出需求時,才加以回應時才存在。

2. 管理型(manager):強調組織目標的達成,重視任務的要求,

而非良好的同事情誼,總是將工作正式化與標準化;常很辛苦的加班,

處理行政管理的事務,也經常會直接涉入學校教師的各項工作當中。

3. 倡導型(initiator):能掌握具體明確學校的遠程目標、願景的倡 導與建構,能瞭解教師的期望而清楚地表達,但不會钜細靡遺地幫教師 做決定;重視學生學習成就的提升,對於學生、教師、與自己會有較高 的期許,因此能主動倡導變革。

行政院教改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建議中小學校長角 色定位為「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此表示校長將不再只是過去傳統的 行政領導者,而需兼顧教學領導者的角色扮演。Smith & Andrews(1989) 強調的校長教學領導角色例子可供參考:

1. 資源供應者(the principal as resource provider):校長能有效運用與 分配學校及社區資源,充分提供教師教學之用,以達成學校發展目標。

2. 教學資源者(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resource):校長,能主 動、積極地投入心力於教師教學,觀摩教師教學,與教師討論,並提經 驗與建議,以增進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3. 溝通者(the principal as communicator):校長能善用各種溝通媒 介,使學校師生及社區人士皆能充分瞭解學校各項活動與措施。

4. 可見的存在者(the principal as visible presence):校長能經常出現 在校園或教室中。能主動與教師和學生討論或交談。

所以新時代的校長應扮演「首席教師」的角色,重視教學領導,發 揮專業的知能,積極參與教學方面的工作和實際教學,並提供豐富資源,

帶動教師省思教學,設計教學,協助教師進行有效之教學;且同時進行 臨床教學視導,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教學品質。

林志成(2000)曾提出多元派典對校長領導的三項啟示:

第一,就領導者特質言,理論上,新世紀的校長應具有多元權變的 特質。理想上,他(她)不但應瞭解資訊社會的脈動,能廣結善緣外,也 應成為兼具法定權、專家權、人格參照權、評鑑管控獎懲權之多元權力 領導者;其次,他(她)不但應具有民主包容、多元彈性的現代特質,也 應成為具有前瞻未來或主導未來的學習型資訊社會領導者。實際上,具 備多元權變與全然理想特質的領導者並不容易,校長若能終生修鍊人文 省思、專業風格與多元權變的特質,應較能符合多元社會的期待。

第二,就領導角色與行為言,理論上,新世紀的校長應扮演好卓越 領導者的多元角色組合。他 (她)應善用各種領導理論,兼重命題知識與 默會知識,視組織情境,權變採用各種領導行為,如關懷的或倡導的、

系統導向或個人導向、組織的或個人的、學習型或授權賦能型(教導型)、

轉化型或交易型、人性或法治、多層面、中庸的、全腦的、陰陽權變的 領導行為。實際上,個人的情感意志與組織的情境生態均具有侷限性與 變異性,若校長能修鍊行動智慧,有效解放個人與情境的囿限,則能實 踐倫理性的領導作為。

第三,校長應加強修鍊學校行政哲學、文化視野素養與系統化思考 作為,並建構多元權變,追求卓越的組織文化,以促進組織的進步發展,

提昇組織的競爭力。

綜合上述,基於校長的職責,校長應把握好以下原則,方能在學校 領導與管理時達到較佳的效果:

1. 重視溝通對學校目標達成的重要性:如營造團結和諧氣氛,創 造校務改進革新的動力等。

2. 要主動積極地從事溝通:以坦誠、寛容、謙虛的態度面對各種 溝通。

3. 善用各種溝通媒介或方式:如口頭、文字、直接、間接的溝通。

4. 要適時適地,不要錯過時機,也不要誤用場地:如一項重要決 定,要及時請大家參與或及時說明,不要等大家群起反對或誤會時才提 出報告。

5. 應採雙向式或多向式溝通:校長可以與師生雙向溝通的場合,

如各項座談會、行政會報、導師會報等。至於單向向下溝通,如校訊、

朝會、週會、公告、通知;單向向上溝通,如班會記錄、意見箱、日記、

週記、記事本。

6. 可運用非正式溝通達成多項目的:如利用在校園閒聊、餐會時

6. 可運用非正式溝通達成多項目的:如利用在校園閒聊、餐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