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七節 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係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等資料而 設計,內容分自變項(背景變項)與依變項(校長溝通行為及學校公共 關係)。背景變項包括:性別、擔任職務、教育背景、教學年資等四個 變項,及校長性別;校長溝通行為包括:投入情感、提供訊息、支持鼓 勵和溝通氣氛等四個面向;學校公共關係包括:擬訂計畫、溝通渠道、

公眾支持和推銷方法等四個面向。

一、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D路徑:探討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的解釋力分析。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架構,本節提出下列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性別校長學校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性別校長學校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相關。

假設四: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有顯著解釋力。

4-1 校長溝通行為對擬定計劃層面有顯著的解釋力。

4-2 校長溝通行為對溝通渠道層面有顯著的解釋力。

4-3 校長溝通行為對公眾支持層面有顯著的解釋力。

4-4 校長溝通行為對推銷方法層面有顯著的解釋力。

4-5 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整體層面有顯著的解釋力。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取「調查研究法」,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

運用統計分析考驗變項間之差異及解釋力,並檢定研究假設,從研究結 果與發現中,提出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奠定理論基礎,並據以編製調查問卷作為 研究工具,透過專家及預試問卷的實施,建構內容效度與信度,編擬正 式問卷,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120位屏東縣國小教師為施測對象,問卷 回收之後,隨即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運用SPSS for Window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 平均數瞭解變項現況分佈情形,以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各變項間的 差異情形,以Person積差相關分析變項間之相關情形, 以多元迴歸預測 國小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的解釋力。

第四節 研究樣本

一、研究母群

本 研究 對象 係 以 目前 服 務於屏 東 縣公 立 國民小 學全體教師 為研究 母群體。

二、抽樣方式

首先,以隨機抽樣方式寄送問卷予22間屏東縣國小學校教師,收集 有關資料作分析之用,再抽取約120名國小教師作調查。本研究問卷共寄 出120份,回收84份,扣除無效問卷11份,有效問卷73份。

三、有效樣本分析

本研究中教師的背景變項包括性別、擔任職務、教育程度、教學年 資等,學校的變項則有校長性別,分別作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3-1 所示。

(一)性別:男教師有39人佔53.4%;女教師有34人佔46.6%,男教師比女 教師略多。

(二)擔任職務:教師有52人佔71.2%;組長或主任有21人佔28.8%。

(三)教育背景:最多的教師是研究所或者以上程度的老師有7人佔9.6%;

其次是大學或學院畢業的,有15人佔20.6%;最後是畢業於師大或師 院,有49人佔67.1%;師範或師專有2人佔2.7%。由於組別師範或師 專人數過少,因此擬將此組併入組別師大或師院中做分析。

(四)教學年資:5年以下有14人佔19.2%;6-10年有19人佔26%;11-20年 有25人佔34.2%;21年以上有15人佔20.5%。

(五)校長性別:男校長有8人佔63%;女校長有4人佔37%。

收,共寄發問卷120份,回收84份,有效問卷73份,回收率為84%,可用 率為73%,如表3-2所示。

表3-2

問卷寄發與回收人數統計表

學校名稱 寄發問卷 回收問卷 學校名稱 寄發問卷 回收問卷

仁愛國小 10 6 崇蘭國小 10 10

中正國小 10 7 楓港國小 10 8

唐榮國小 10 5 長興國小 10 6

凌雲國小 10 8 古華國小 10 9

忠孝國小 10 9 竹田國小 10 5

前進國小 10 4 光春國小 10 7

學校總數 12

寄發問卷 120

回收問卷 84

根據文獻探討與相關研究及實務經驗建構出正式問卷,各層面題目 配置如下:

一、背景變項:

1. 性別:將教師性別分為「男性」和「女性」。

2. 擔任職務:分為「教師」及「組長或主任」二種。

3. 教育程度:分為「師範和師專」、「師大或師院」、「大學或學 院」及「研究所或以上(含四十學分班)」四種。

4. 教學年資:分為「5年以下」、「6-10年」、「11-20年」及「21 年以上」四種。

5. 校長性別:分為「男性」和「女性」。

二、校長溝通行為:分為投入情感、提供訊息、支持鼓勵和溝通氣 氛等四個層面。

三、學校公共關係:分為擬訂計畫、溝通渠道、公眾支持和推銷方 法等四個層面。

另外,本研究之問卷的計分方式將採用李克特(Likert)四等量表,根 據受試者對問題的實際知覺填答,就同意的程度由「非常同意」、「大 致同意」、「不大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別給予4分、3分、2分、

1分,得分愈高者代表其認同度愈高,得分愈低者則反之。另在判斷各變 項之平均數上,若平均數大於2.5分以上,表示填答者的知覺程度達「高 程度」,若平均數小於2.5分以下,表示填答者的知覺程度為「低程度」。

第六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

根據本研究探討的「屏東縣國小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內容,

本研究的研究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確定研究範圍

參考國內外有關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的書籍、論文和期刊 等相關資料,以學者的理論和研究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架構,

然後設計研究工具進行研究。

二、文獻蒐集

根據研究主題廣泛蒐集相關書籍、期刊、研究著作、論文等相關資 料並加以分析,以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三、撰寫研究計畫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訂本研究之架構,並據以撰寫研究

計畫,期間不斷經由指導教授悉心的指導與指正,進而提出本研究計畫。

四、選定研究工具

研究者根據文獻資料,蒐集並探討相關研究工具,藉以擬訂本研究 工具之初稿,經專家意見後,完成預試問卷,並經由實施預試及預試資 料之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等過程,以獲致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五、實施問卷調查

研究計畫依論文考試委員之意見修正後,隨即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者將正式問卷郵寄樣本學校,並委請學校負責之主任代為發放施測。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將回收之有效問卷資料,以SPSS12.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七、論文撰寫完成

經由統計分析的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同時完成本研究之 撰寫與修訂。

第七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在收回正式問卷後,將無效問卷剔除,再將有效問卷進行分 析,使用SPSS for Window 12.0統計分析軟體進行各項統計分析,統計分 析方法如下:

一、以平均數、標準差來看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的現況。

二、以t考驗與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校長溝 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各層面的得分差異情形;若達顯著水準再以 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以驗證研究假設一、二。

三、以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相關情形,

以驗證研究假設三。

四、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校長溝通行為對學校公共關係的解釋力情況,

以驗證研究假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