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分別對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教育學門 系所評鑑單位、教育學門系所以 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壹、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檢視教育學門系所評鑑實施重點

系所評鑑是以提升系所品質為出發點 ,期望透過評鑑機制提升系所運 作效能和師生學習成效,所以透過自 我評鑑和外部評鑑方式提出系所運作 待改善之處。本研究經由專家和系所 主管評定意見,整合提出教育學門系 所評鑑指標權重體系,不僅指出可採 用哪些評鑑向度和指標,也提供各評 鑑向度和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可供參 考檢視教育學門系所評鑑實施重點,

據以制訂教育學門系所 評鑑的推動政策。

二、注重因應系所評鑑問題,謹慎推動系所評鑑

本研究整合探討了教育學門系所評鑑 應思考的四大類相關課題,除釐 清有關的疑義和問題,也說明國內外 有關系所評鑑的現況作法,提供了思 考系所評鑑政策推動和未來發展可思 考改善之處。因此,主管教育行政機 關應注意因應本研究所提到的系所評 鑑問題,謹慎推動系所評鑑,以期發 揮原來預期達成的系所 評鑑目標和成效。

貳、對辦理教育學門系所評鑑單位的建議

一、可參考檢視或建構適合教育學門特性的評鑑指標

各學門皆有該學門特性和專業,教育 學門具有科際整合的屬性必然與 機械學門工程的特性不同,難以用單 一標準進行評鑑,易造成程序不公的 質疑。再者,如將評鑑結果作為招生 員額的依據,恐對於特色系所不利,

甚至導致系所被迫整併,更加失去提 升系所評鑑品質的用意。如何透過一 套標準呈現系所發展現況,確實是深 具挑戰的任務。評鑑標準的規劃不應 只從評鑑人員的角度考量,受評單位 的特殊性和執行面也應一併規劃,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免單一標準丈量不同系所的發展,以 及評鑑資料蒐集不易無法真實呈現系 所發展樣貌等問題。本研究分析所得 的教育學門系所評鑑指標體系,提出 了可利用的指標及其權重,可作為辦 理系所評鑑單位針對教育學門特性規 劃合適的評鑑指標。

二、全面檢視辦理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相關課題

本研究探討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的理論 、執行、建構三個課題,提出不 少研究成果,例如對教育學門系所評 鑑意涵、特質和內容的釐清,指出國 外執行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現況、國內 推動情形和相關問題,也說明建構教 育學門系所評鑑應考慮系所評鑑指標 的設計概念、實例分析、建構方法等 課題,這些均可供辦理系所評鑑單位 檢視目前辦理教育學門系所評鑑所面 臨的問題和困境,例如規劃系所評鑑 委員的認證制度、建立系所評鑑申訴 的公平管道等,並提供 可參考的解決對策。

參、對教育學門系所的建議

一、強化對學生學習和師生專業表現的協助措施和資源投入

根據指標向度的權重分析以及具教育 學門特色的評鑑指標探討可知,

專家認為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師生的專 業表現是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的重要向 度,尤其重視教育學門系所學生學習 能力的養成和服務情操的涵養,以及 教師教學方式運用和專業能力展現, 以符合科際整合和實踐導向的教育學 門學科性質。

二、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培養和系所課程整體規劃

從指標的次向度權重結果顯示,學生 的能力培養和系所的課程設計位 居次向度的一、二名,說明專家重視 系所在此兩向度的成效。然而,根據 文獻顯示,第一週期評鑑結果不佳的 系所,通常有學生輔導工作不落實、

或是課程規劃未符合教育目標、缺乏 明確的課程設計理念和架構等問題。

顯然,系所宜擬定學生的基本能力, 落實學生學習和生涯輔導機制,妥善 安排系所課程,輔導學生修課機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鼓勵和協助教師學術研究及爭取研究補助計畫

整體分析評鑑指標,權重值最高的指 標為學術研究和研究補助,分別 代表系所教師參與學術研究的表現、 系所教師申請和獲得研究計畫獎勵的 表現,顯示教師的專業展現應是 系所經營該努力的項目。

肆、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廣泛蒐集和分析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看法

本研究著重專家看法,僅抽樣調查少 數專家學者,未能廣泛蒐集教育 學門系所主管和評鑑委員的看法,也 缺乏其他利害關係人如民意代表、中 央層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人員、大學 校院教育學門系所內部顧客和外部顧 客等看法,建議為來研究可擴及上述 類型人員,進而比較不同類型人員之 間的差異。

二、考驗教育學門系所評鑑指標體系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提出由 7 個向度、17 個次向度和 65 個評鑑指標構成的教育學 門系所評鑑指標體系,可供了解各評鑑向度、次向度和指標的相對重要性,

但是這個評鑑指標權重體系是否真的 適用全部的教育學門系所,若能進行 大規模的樣本調查,分析是否受到多 數教育學門系所利害關係人的認同,

以確認其適用性。另外,也 需要再針對第 二週期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的結果,

進行對照性檢驗,包括進行 統計考驗,確認其有效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2010)。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取自 http://www.arwu.org/Chinese/index.jsp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 瑩、張郁雯、張淑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

教室學習觀點 。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2011a)。第二週期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施計畫說明會簡報檔。財 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ct.asp?xItem=11889&ctNode=327&mp=2 王保進(2011b)。第 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之後設 評鑑:評 鑑報告內容分 析。

評鑑雙月刊, 29,9-14。

王彩鸝(2010 年 11 月 26 日)。高教評鑑偏頗 將加強評委研習培訓。聯合 新聞網。取自 http://udn.com/NEWS/ main.html

江宜樺(2005)。關於台灣學術評鑑制度的幾點建議。載於反思會議工作小 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145-152 頁)。

臺北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0)。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門專長分類表。

取自 http://www.nsc.gov.tw/files/bulletin/1610/093J0305222-03.doc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 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臺北市:

心理。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 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 立 政治大學教育系,臺北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 政 達(2002)。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9)。高等教育評鑑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48-49。

吳清山、林天祐(2003)。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吳毓瑩(1996)。量表奇偶點數的效度議題。調查研究,2,5-34。

李 承 宇(2009 年 1 月 20 日)。評鑑不公 中研院士批高教。聯合新聞網。

取自 http://udn.com/NEWS/ main.html

李承宇、張錦弘(2010 年 11 月 25 日)。轉型後遺症 片面逼婚?國北教 大併 5 所。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udn.com/NEWS/main.html

李威儀(2010 年 12 月 23 日)。大學法初審修正 教部可強制併校。聯合新 聞網。 取 自 http://udn.com/NEWS/ main.html

林原宏(2002)。模糊語意變數的多準則評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學報, 16,451-470。

林新發、林上渝(2004)。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教育資料集刊-

教育評鑑專輯,29,139-168。

林筠諺(2010)。大一新生校系選擇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 展期刊,6(3),223-256。

邱欣慧、張潼(2010 年 12 月 3 日)。高教評鑑不完善 學者籲尊重各系特 色。大學報, 1485。取自:http://www.uonline.nccu.edu.tw/

index_content.asp?sn=1&an=9132

邱瓊平(2009 年 6 月 30 日)。成大:與實際狀況有差異 中大轟:評量標 準有問題。聯合晚報。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

storypage.jsp?f_ART_ID=2013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侯永琪(2007)。全球與各國大學排名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秦夢群(1998)。臺灣大學評鑑制度的分析與檢討。載於胡悅倫(主編),

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107-133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五南。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2003)。認識學群。取自 http://major.ceec.edu.tw/search/cee-18g.htm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6)。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施計畫 九十五年度。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public/Data/

931013203471.doc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7)。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施計畫 九十六年度(增訂版)。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public/

Data/931013432271.doc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8)。97 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 施計畫 。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public/Data/931016411971.doc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99 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

施計畫 。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public/Attachment/

983117572153.doc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1)。第二週期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 施計畫 。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

ct.asp?xItem=12126&ctNode=327&mp=2

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2010 年 12 月 5 日)人文社科評鑑教育學門座 談會強調「教學、研究 、服務」三大功能。政大研發電子報,11。取 自:http://rd.nccu.edu.tw/epaper/epaper990515/

張詩芸(2010)。誰給學生資源最多?輯於天下雜誌和快樂工作人雜誌(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編),2011 年最佳研究所指南(106-107 頁)。臺北市:快樂工作人雜 誌。

張詩芸(2011)。別讓畢業證書縮小了 評鑑愈形重要。輯於天下雜誌和快 樂工作人雜誌(主編),2011 年最佳 大 學 指 南(148-150 頁)。臺 北 市 : 快樂工作人雜誌。

張鈿富(2001)。教育指標理念簡介。載於簡茂發和李琪明(主編):當代 教育指標—國際比較觀點(2-25 頁)。臺北:學富文化。

張魁峯(2009)。Super Decisions 軟體操作手冊-以 ANP 突破 AHP 的研 究限制 。臺北市:鼎茂。

張慶仁(2006)。人文社會科學量表的建構觀點及策略。人文與社會學報,

1( 9),137-162。

張慶勳(2010)。教育學研究方法的哲學與知能。教 育 研 究 月 刊,200,36-45。

教育部(2010)。近 16 年我國教育發展統計分析(83-98 學年度)。取自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16years.pdf

教育部(2010)。近 16 年我國教育發展統計分析(83-98 學年度)。取自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16year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