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系所評鑑理論課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面對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提 升大學教育品質和增進大學 競爭力儼然成為全民關 注的議題。縱使各大學因為 創校理念、發展脈絡或組織 特性等差異,所規劃的發展 目標略異,但可確認的是, 確保系所的教學品質和經營 水準是各大學校務發展的首 要目標,這也攸關學生能力 養成和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 關鍵之一。因此,系所發展 是提升大學品質的關鍵因素 ,系所評鑑則是確保系所品 質和教學績效的重要方法。

然而系所評鑑是件複雜的工 作,並非只是彙整系所成員 的學術成就,尚須考量研究 領域的獨特性,並顧及系所 發展的整體性(江宜樺,2005)。尤其對於教育學門,饒 富學科複雜和認知多元的應 用學科而言,規劃符合學門 特色的系所評鑑是有其必要 性。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依 序從系所評鑑的概念、特質 和內容等文獻,探討系 所評鑑的理論課題;第二節 從文獻瞭解系所評鑑的執行 課題,並從國內系所評鑑的 實施分析系所評鑑的執行現 況;第三節重點在探討評鑑 指標建構課題,除了說明評 鑑指標的理論外,也詳述國 內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的指標 選取,以及國外系所評析的 相關文獻,並針對評鑑指標 建構方法予以討論,作為本 研究發展教育學門系所評鑑 指標的參考;第四節綜合前述各節的探討,初 擬教育學門系所評鑑指標體系的建構。

第一節 系所評鑑理論課題

欲建構系所評鑑的指標,宜 先從鉅觀方面整體考量系所 評鑑的理論課題。考量 的內容包括:什麼是系所評鑑?為什麼要進行系所評鑑?以及系所評鑑要評鑑什麼?

這些議題涉及系所評鑑的意 涵、特質和內容等。本章首 先就學理層面分析系所評鑑 的概念,探析系所評鑑的特質,深究系所評鑑的評鑑內容,以瞭解系所評鑑的樣貌。

壹、系所評鑑相關概念之分析

系所評鑑可說是個階層性的 概念,教育評鑑依據執行範 疇可將之分為下列層 級:教育評鑑(educational evaluation)、高等教育評鑑(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和系所評鑑,其中教育評鑑 的內涵最廣,高等教育評鑑 次之,系所評鑑最小,將大 學評鑑、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等再納入,這 些概念的層級關係可以形成如圖 2-1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教育評鑑可說是上述各層級 評鑑的基石,以下依各評鑑 的隸屬關係分別就教育評 鑑、高等教育評鑑、系所評 鑑、教育學門系所評鑑等向 度依序探討之,以瞭解教育 學門系所評鑑的意涵。

圖 2-1

教育評鑑、高等教育評鑑、 系所評鑑等概念之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一、教育評鑑之意涵

究竟教育評鑑是什麼?尤其在教 育的範疇中,易將評鑑(evaluation)、測量

(measurement)、評量(assessment)、施測(testing)、考試(examination)等用語 穿插使用。如楊瑩(2008)認為在在教育心理計量或是課程教學上,多數以「評量」

稱之,而「評鑑」、「考核」或「評價」等用法則多見於教育行政上。從廣義而言,

這些都是用以瞭解受評者的表現情形。但事實上,上述用語背後皆有不一樣的意涵,

宜釐清其概念,以免無法將之區隔。

綜合多位論者的看法,(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和張淑慧,2002;余

教育評鑑

高等教育評鑑 其他教育層級評鑑

大學評鑑 系所評鑑

教育學門系所評鑑 其他學門系所評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民寧,2002;葉連祺,2001;McMillan, 2007;Ward & Murray-Ward, 1999),可發覺 評鑑、測量、評量、施測、考試是略 有不同的,且彼此關連,如圖 2-1 所示。測驗 在廣義上是指用於收集資料 的工具,可簡分成紙筆測驗 和非紙筆測驗,狹義指紙筆 測驗;測量是將使用測驗所 得的資料,予以量化,使用 具有意義的數值來說明資料 的優劣等級;評量包括收集 、整理和解釋資料和資訊等 活動,用以綜合應用測驗和 進行測量的整個歷程,可使 用量化或質性的分析方式, 此俗稱考試;施測多指運用 測驗進行測量的歷程,和 評量的意 涵相仿,已被評量一詞取代(Ward & Murray-Ward, 1999);評鑑是對評量結果,進行意義解讀和價值判斷,以呈現出評定等第、評語等 結果。簡 述上述概念如圖 2-2,若以測驗為基礎,將測驗資料加以量化可視為測量,

根據量化資料賦予主觀見解則為評鑑 ,此說明彼此的關連和階層概念。

圖 2-2

評鑑與相關概念之關係

評 定 等 第 ⁄評 語

評 鑑 (evaluation): 解 釋 數 值、現 象 並 主 觀 價 值 判 斷 之 歷 程

做 價 值 判 斷

檢 視/分 派 數 字 測 量( measurement):以 數

字 量 化 特 質 之 歷 程

評 量(assessment)⁄ 施 測

( testing) ⁄考 試

( examination): 客 觀 收 集 資 料 、 整 理 和 解 釋 數 值 資 訊 之 歷 程

量 化 紙 筆 測

驗 其 他 工 具 測 驗 (test): 工 具

資料來源:葉連祺(2001)。多元評量之理念和實施策略。輯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 育學程中心(編),「九年一貫課程」研習手冊,頁 26。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 學教育學程中心。

將評鑑運用於教育範疇中,也可見得 意義解讀和價值判斷的意涵。Rogers 和 Badham(1992)認為評鑑是系統性收集和分析資訊,再根據證據形成價值判斷的過 程,其目的在探討績效和發展,以資證明和改善品質。Bennett(2003)更進一步指 出教育評鑑應包含:1.新教學方案的介紹;2.蒐集和分析經驗性資料;3.彙整並判斷 資料分析結果;4.將評鑑結論傳遞給旁觀者;5.運用評鑑結果協助決策的訂定。此 說明教育評鑑結合描述和判 斷,前者是根據系統性地資 料蒐集結果予以客觀陳述,

而後者則偏重主觀的價值判 斷評定受評者的成效。

教育評鑑除了陳述和判斷外 ,更具有積極的目的性。Nevo(1995, 2006, 2009)

提出教育評鑑為系統性地蒐 集具有教育目的的訊息,確 認其教育品質。也有論者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教育評鑑除了確認品質外,還 可作為決策所用。郭昭佑(2008)提出教育評鑑為 應用方法以提供教育客體資 訊予決策參考的歷程。Neale 和 Bell(2008)更明確指 出透過評鑑可呈現政策或方 案的執行成效,以決定該政 策的價值;若評鑑的停辦係 因監督需求結束而非改變需 求的達成,且未將評鑑結果 納入政策規劃中,則評鑑可 謂失敗。此外,教育評鑑的方法和對 象也是論者強調的重點。秦夢群(2000)認為 教育評鑑是對於教育現象或 活動,透過蒐集、組織、分 析資料,加以描述與價值判 斷的歷程;提出教育評鑑應 包含四項要點:資料詮釋和 價值判斷、質性和量化的探 究、事前評估和事後檢驗、對象 遍及所有教育現象或活動。

從上述的文獻可知,評鑑不 同評量、測量等概念,除了 客觀量化的分析外,還 加上評鑑者的主觀評定,以 呈現對評定個體的認定。因 此,教育評鑑包含客觀的資 料陳述和主觀的價值判斷, 並且為了能呈現評鑑個體的 真實狀態,故採用系統化方 法,客觀地檢視活動執行過 程和結果,主觀地提出評論 和改進意見,目的在於運作 改善、效能提升和政策建議等。

二、高等教育評鑑之意涵

延續上述教育評鑑的探討, 高等教育評鑑則可視為評鑑 機制在高等教育階段的 執行情形,目的在於確保高 等教育的教育品質。所以, 從評鑑的功能推斷,高等教 育評鑑可提供教育系統政策 決定、品質改善、績效責任 、專業呈現、資格認證等五 項功能(Nevo, 2006)。執行層面可包括:1.學生部分,如學生評鑑、測驗工具;2.

教師部分:如教師能力測驗、教學臨 床視導、課室觀察、教師檔案評量;3.教學素 材:如教材選用;4.專案計畫;5.教育機構:如品質指標、校務評鑑等。

但若仔細探究其執行現況, 因實施的國情不同而對於高 等教育評鑑的認知和執 行也有些許差異。各國執行高等教育 評鑑的方式,大致可分為評鑑(evaulation)、

認可(accreditation)、審核(audit)、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評估(review),

茲將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 評鑑:評鑑依前所述可謂是系統性的 歷程,針對各項教育客體,採用質性 和量化的資料蒐集,經過資 料詮釋和價值判斷的過程, 以達組織學習、品質 改善、績效責任或組織認可 等效益,並作為教育決策的 依據。認可制度係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非政府組織採用同儕評估 的方式,來檢視學校是否達 成自我評鑑中所自訂 的目標,屬於外在形式 的監督和保證(楊瑩,2008;Taylor, 2009),如美國 的認可制即是採用此制度。

(二) 評量:至於評量一詞常見於英國,如 研究評量(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衡量的向度著重研究資金、研究成果、教學效能等,用以促進英國 高等教育的研究發展和教學 品質,所以該項機制對於品 質的保證改善更勝於 評量本身(Taylor, 2009)。

(三) 審核:審核具有檢視機構目標達成程 度的意涵,偏重自我評鑑模式,以瑞 典高等教育局(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採用的品質審 核機制為例。該制度強調大 學內部品質保證過程和品質 改善成果,並將視之 日常運作進而成為組織文化的一環(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2010)。瑞典的審核制度以自我評鑑和形成性評量為主,著重自 我反省和自我改善的過程。

(四) 品質保證:此是針對高等教育機構品 質的維持與改善,有一持續的、系統 的及結構性的關注;持續的 品質監督是品質保證的必要 條件,而品質評估則 是品質監督的重要手段之一(蘇錦麗,1995)。

(五) 評估:評估可用於則是 一種全面性地對系所/學程的衡量模式,通常需要對 過去、當 前和相關數據進行收集,主 要包括系所/學程目標、所使用和所需要 的資源以及對成果的評價(Bogue & Hall, 2003)。

從前述的探討可知,高等教 育評鑑是確保高等教育品質 的積極作為,然而,高 等教育評鑑乃一涵蓋性的概 念,不論評鑑客體(大學、 系所、教師或是學生)或評 鑑項目(財務、教學、硬體設備等),舉凡與高等教育運作相關的評鑑,都可視為高 等教育評鑑。儘管各國評鑑 名稱不盡相同,實施方式也 有些許的差別,但他們的核 心皆著重在成果和潛力的評 估,用以瞭解是否達成機構 預期目標、所需資源是否得 到有效地提供、有無改善受 評對象的效率,和提高成果 的方法等。這些都可視是外 界(包含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對大學/系所品質的正式監督機制,其用意都是在

從前述的探討可知,高等教 育評鑑是確保高等教育品質 的積極作為,然而,高 等教育評鑑乃一涵蓋性的概 念,不論評鑑客體(大學、 系所、教師或是學生)或評 鑑項目(財務、教學、硬體設備等),舉凡與高等教育運作相關的評鑑,都可視為高 等教育評鑑。儘管各國評鑑 名稱不盡相同,實施方式也 有些許的差別,但他們的核 心皆著重在成果和潛力的評 估,用以瞭解是否達成機構 預期目標、所需資源是否得 到有效地提供、有無改善受 評對象的效率,和提高成果 的方法等。這些都可視是外 界(包含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對大學/系所品質的正式監督機制,其用意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