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供未來教育單位與研究者 參考使用:

一、 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

受限人力、物力等因素,本研究僅針對桃園縣某國中學生進行 抽樣研究,無法推論至其他國中,因此研究結果僅能推論至本 校學生母群體,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擴大至全縣或北、中、南區 的國中學校,以比較各區域性的飲食特性,進行全面性的調查 研究。

(二) 探討變項

本研究僅就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體型、外食經驗、每 週零用錢、媒體影響、重要他人影響、飲食可近性對油炸食品 營養知識、油炸食品飲食態度、油炸食品攝取行為進行探討,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加入健康行為科學理論等相關變項,以增加 對飲食行為的了解。

(三) 研究方法

限於人力、物力的不足,本研究僅做橫斷式的研究,以回憶過 去一週的油炸食品攝取行為,採事後回憶方式填答,容易有回

憶上的誤差。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採長期觀察法,如一週飲食 紀錄法,於問卷施測前一週發放飲食紀錄表,內容詳實填寫攝 取食物內容與烹調方式,可避免猜測與廢卷的情形發生,以利 確實了解因果關係。

(四) 施測時間

由於研究者正式問卷進行時間較晚,問卷發放時,已進入當年 度下學期五月底,九年級的研究對象已進行完國中基本學力測 驗,在校時間多進行非正式課程或其他班級活動為主,學生多 數無心面對繁瑣的問卷內容,出現亂勾、誤填等廢卷,雖已盡 可能篩選出無效廢卷,但仍無法保證有效問卷皆為研究對象正 確填答。此現象可在信度分析時觀察出來,正式問卷的行為量 表信度值較預試問卷低。建議未來研究者,盡可能於上學期或 下學期期初進行施測,以避免相關情形出現。

(五) 研究內容

關於油炸食品衛生教育國內外的研究本就極少,其中多為病例 研究法,因此研究者僅能從相關的飲食文獻中,截取與本研究 相近的研究內容進行比較。又加上現代飲食烹飪技術複雜且西 化,油炸食品過於普及的情形下,很多學生攝取經油炸烹調的 食品卻不自知,造成研究結果的低估。加上本研究行為量表設

計不良,題幹中出現的時間頻率副詞,與一週飲食頻率互相矛 盾,例:過去一週中,我曾經每天都吃油炸食品,會干擾研究 對象對攝取次數的判定。故建議未來研究者設計相關行為量表 時,應避免頻率副詞於題幹中出現,例:我每天都吃油炸食品,

更簡單明瞭。並去除反向題,例:我每天至少吃五蔬果,以避 免正負向行為頻率互相干擾,造成結果異常。

二、 給教育單位的建議

(一) 推行營養教育

利用朝會、衛生週等全校性活動,經常性宣導認知層面的營養 教育,本研究發現,有七成以上的國中學生最易受同儕影響,

跟著攝取油炸食品,故利用角色扮演法、價值澄清法等課程安 排,讓學生內化飲食的正向態度,進而拒絕同儕朋友不健康飲 食習慣的影響。

另外,校園中教師以油炸食品或含糖飲料嘉獎優秀學生,時有 所見,此方面尚需全校教職員工支持與配合,方能建構一個具 有健康支持性的環境。

(二) 讓學生參與學校午餐菜單編擬

每校學生參加學校午餐訂購多達九成以上,多數學生屬被動接 受學校安排營養均衡的學校午餐,卻未知營養均衡的設計與限

制。故每月可安排班級代表,實際參與學校午餐菜單編擬過程,

從中由學生提供學生滿意度高的菜式,並了解營養均衡的設計 原則,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三) 禁止校園周邊垃圾食品的販售

油炸食品對人體的致癌性已經國內外多篇研究證實,若可比照 網咖等不良場所的規範,參考本研究結果,油炸食品的販售地 點應距離學校至少步行 20 分種以上路程,或許可以減少學生放 學以油炸食品果腹的動機。

三、 給家長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攝取油炸食品的行為顯著高 於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可能原因父母工作收入低,工作時間 長,無暇關心或教導孩子正確飲食觀念,導致攝取行為偏高。而 由油炸食品攝取行為量表顯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早餐就 會開始攝取油炸食品,或以油炸食品當作點心,甚至會以油炸食 品取代正餐,而其中可能多為外食的學生,以父母提供的零用錢 購買油炸食品食用,或是父母自行烹調油炸食品。因此,父母應 評估給孩子零用錢的金額與需要性,盡可能為孩子準備營養均衡 的三餐或一同進食,關心孩子一天的飲食狀況。孩子的飲食習慣 多在家中養成,若因工作忙碌或省時省事,而把金錢交予孩子自

行料理三餐,多半就是出現飲食不均衡、購買油炸食品、飲用含 糖飲料的結果,最後造成身體健康警訊等不良後果,不可不慎。

另外,在電視節目的選看上,家長應盡可能陪伴學齡階段的孩童 收看節目。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達七成以上的學生,接收過新聞、

電視廣告出現油炸食品廣告資訊,若擁有較多零用錢分配權的孩 子,就很有可能因廣告影響選擇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故家長可於 相關廣告內容出現時,即時給予健康飲食的觀念教育,或避免選 看容易出現油炸食品訊息的節目和頻道。

健康的飲食觀念從家庭教育著手,學校教育再給予支持性的環 境,讓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自小從生活中做起,方能養成 健康的身體,不但可在學習上擁有較好表現,未來更能於社會上 貢獻心力,造福人群。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2009)。

代謝症候群在台灣

。2009 年 07 月 31 日, 取自:http://ms.1000-love.org.tw/About.asp#top03

王士珉(1993)。

台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文子(1996)。

國小三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及其關因因 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台中市。

王旻虹(2010)。

南投縣某國中學生均衡飲食攝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娟、徐桂花(2006)。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對策措施。

中國食物 與營養

4

,58- 60。

王士泯、林薇(1997)。台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 調查研究。

家政教育

13

(4),52-60。

台灣癌症基金會(2007)。

飲食與防癌的關係

。2007 年 5 月 3 日,取 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SEARCH_RESULT.aspx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

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

(BMI)建議值

。取自肥胖防治網:

http://obesity.hpa.gov.tw/web/content.aspx?NO=679&T=LC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1)。

油炸油安全管理簡易手冊

。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台北市。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2002)。

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

。2006 年 10 月 12 日,取自 http: // 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health_5.

Htm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2)。

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 參考手冊

。2012 年 12 月,取自

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3)。

油品混充及違法添加銅葉綠素 事件 Q&A

。2013 年 11 月 8 日,取自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694#one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3)。

油品混充及違法添加銅葉綠素 事件專區:反式脂肪 Q&A

。2013 年 11 月 11 日,取自

http://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723

兒童福利聯盟(2006)。

兒童外食狀況調查

。2008 年 4 月 3 日。取 自:http://www.child.org.tw

江承曉、沈姍姍、林為森(1999)。南部地區專科學生實施健康促進 行為之探討。

嘉南學報

25

,129-138。

呂蘭花(2003)。

台北縣某私立中學高中部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相 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市。

何英忠(2004)。

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 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台中市。

何智靖(2008)。

某大學學生對學校飲食政策和飲食環境之認知與飲 食行為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 北市。

李景陽、黃敏雯、王玉清(2012)。飲食油炸對中老年婦女骨質密 度、骨礦物質含量及 T 值影響的相關分析。

台中縣中醫會刊

31

,22-27

李蘭、潘文涵、葉文婷(1998)。

1993-1996 年台灣民眾之營養飲食 知識及飲食行為調查結果

,131-144。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吳源美(2010)。

桃園縣某國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文賢(2002)。

多變量統計分析 SAS/STST 使用方法

。台北市:智 勝文化。

巫雯雯(1986)。

台北市國中學生之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巫雯雯、李寧遠(1987)。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

中等教育

30

(5),35-42。

金華麗、古克仁(2010)。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危害預防。

中國油 脂

35

(9),74-77

林薇、洪久賢(1986)。

我國民中學教師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研 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 號:NSC-74-0301-H003-12),未出版。

林生傳(2000)。

社會教育學

。臺北市:巨流。

林嘉甄(2002)。

探討台北都會地區美髮業女性的營養知識、飲食行 為及其影響因素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台北醫學大學,台 北市

林薇、梁雅雯、陳惠欣(1998)。臺灣地區實習及住院醫師營養知識 調查研究。

臺灣營養學會雜誌

23

(1),43-55。

姚元青(199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飲食行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玉生(1993)。

心理與教育測驗

。台北市:精華。

張春興(編)(1991)。

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市:東華。

張綠絹(2006)。

肥胖與非肥胖國中生之身體活動與飲食行為比較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張莞庭(2010)。

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相關 因素研究-計畫形為理論之應用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梁雅雯(1994)。

台北市實習及住院醫師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單文珍(2003)。

桃園市國中學生含糖飲料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立梅(2004)。

大學均衡飲食課程配合網際網路輔助學習對大學生 飲食認知、行為及品質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台北 醫學大學,台北市。

陳妍伶(2008)。

彰化縣國中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之相關 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俐蓉(2009)。

台南縣某高中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慧媛(2010)。

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怡妗(2013)。

臺灣高中生飲食、運動、靜態生活與肥胖關係之橫 斷面研究,2011 臺灣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符明伶(2007)。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與營養狀況及過敏關係之探討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游秀綾(2009)。

新竹市國中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葉麗芳(2009)。

中等學校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相關因素及與肥胖關係 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美惠(2001)。

中部地區高中(職)生之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 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山醫 學大學,台中市。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 飲食行為研究。

師大學報

44

(1/2),43-53。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 飲食行為研究。

師大學報

44

(1/2),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