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 議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本研究之實施,提供視覺藝術教師、教育相關單位及未 來對此議題有興趣的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視覺藝術教師的建議

(一) 持續進修、留意當前藝術相關資訊,增進專業知能

審美教學因時因地會有很多層面的延伸,在教師專業知能不足下,無法有足 夠的敏感度將審美教學適時融入課程中。對熟悉的議題能掌握得宜,深入淺出;

對陌生的議題則望之卻步。在本研究中可見教師對不同的藝術專業知能項目感到 困難並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教師對自己感興趣及熟悉的藝術領域能得心應手,而 任教視覺藝術科目但非藝術本科系的教師亦佔有一半以上,在專業背景條件不足 下,在藝術知能成長空間仍大,首要任務應自我檢討省思,不斷吸收新的知識,

自我充實增進教學效能,期許教師能有自覺並實際行動。

(二) 加強與同儕教師的互動,增進交流與分享

在本研究中顯示,教師對審美教學的自我充實及省思顯示少與同儕教師交

流,多半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作自我檢討的工作,在教學中能獲得相關同儕教師的 智慧分享及資深教師的經驗傳承,有助於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

(三) 增加審美教學多元的策略及方法,豐富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多元豐富的教學策略及方法能增進學生的學習,依研究結果顯示,教師採 用最多的方式仍以「講述法」居多,然而教學應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能突破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加入多元的策略,關注不同類型學生的潛能及興趣,延伸 審美教學的觸角,能激盪出更有深度及廣度的審美教學。

二、對教育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在師資任用上能落實視覺藝術專才專用

國小包班制的教學,視覺藝術教師的任用並無規定需符合相關背景,因升

學主義下,課程著重程度有很大的差異,不受重視的視覺藝術課程,形成人人皆 可教的情形,在教學自我充實及使命感,顯見相關背景、科系的教師能重視視覺

藝術課程,專業能力對教學也更游刃有餘。在師資任用上能明訂相關辦法,專才 專用下,能確保教學更有品質。

(二)建立審美教學專業知能分享平臺及相關教育政策,協助教師充 實相關知識

時代變遷,為因應更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在審美教學上也需加入更多的議

題、媒材、教學內容,每位教師學有所長,教育相關單位能建立更多藝術教學分 享平臺,有助於第一線教師方便獲取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彼此互動、討論,對解 決實際教學困境有很大的幫助。教育政策應建立有利於學校美術發展的政策 環境。例如:舉辦視覺藝術教師的在職進修教育及相關研習活動,以體認 審美教學的重要性;對於美術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提供積極獎勵的相關措施。

三、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對研究對象、區域的設定

本研究僅針對臺北市國小教師作抽樣調查,在對象上選取不同背景任教視 覺藝術的教師為調查對象,未來研究可設定某一背景的教師或擴及其他縣市、甚 至全國視覺藝術教師,使研究更具代表性。

(二)對研究方法的設定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由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無法作深入的訪 談、實際教學觀察,未來研究若能兼具質性及量化的研究,會更加完備。

(三)對研究變項的設定

影響審美教學的實施情形尚有許多變項,如:學生方面、社會大眾……等,

在研究變項可從不同角度出發,會有更具推論的價值。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文純(1986)。美術鑑賞理論研究及近三十年來我國國民中學美術鑑賞課程之 評析。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麗姿(1991)。我國小學美勞課程標準內涵演變之初探-光緒二十八年至民國八 十年。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素芸(2000)。教師課程決定自主性之探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3,235-254。

王麗雁(2005)。藝術教育發展現況分述。2005 臺灣藝術教育年鑑,5-6。國立臺 灣藝術教育館。

王秀雄(1995)。鄉土美術的特質與其鑑賞要點探視。多文化與跨文化視覺藝術 教育研討會論文(3)。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方惠光、朱美玲、劉晉立、黃鳳儀(1999)。高級中學以下學校藝術欣賞課程之 研究規劃。臺北:教育部。

毛連塭(2002)。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與師資培育。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 館。

臺灣中華書局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編譯部編譯(1998)。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北:

臺灣中華出版。

呂燕卿(1992)。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美育月刊,24,5-23。

呂燕卿(1994)。國小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市:妏晟。

呂燕卿(1996)。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陳錫祿主編。兒童美術教育理論 與實務探討(175-198)。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呂欣倍(2006)。國民小學資訊科技融入藝術鑑賞課程教學概況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惠娟(2001)。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鑑(1993)。國小美勞科教師專業與學科專門基本能力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教 育司。

林曼麗(2000)。臺灣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

林青津(2002)。國小視覺藝術美感教育之教學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滿(2004)。國小高年級鄉土藝術鑑賞統整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嘉義縣T國 小為個案。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靜儀(2003)。美術館推廣教育之國小課程設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瑾琪(2002)。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顯超(2003)。從「人、生活與環境」探討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 程之研發。九年一貫課程教與學- 藝術與人文領域, 11-19。

高實珩(2003)。從兒童心理發展探討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育的實踐。國教之友,

54(4),8-19。

徐秀菊、張德勝、趙惠玲、洪于茜、陳尚盈、蘇郁菁、朱怡珊(2003)。臺灣地 區國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現況普查及問題分析。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 育館。

孫孟儀(2004)。美術圖畫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三角湧的梅樹阿公》和《克利的繪本》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明詩(2006)。「從卡通圖像進入名畫世界」之審美教學:以臺北市大理國小二 年級學童為對象。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郭禎祥(1993)。當前我國國民美術教育新趨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 導委員會。

郭美文(2002)。博物館低年級兒童藝術鑑賞教學資源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 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及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武雄(1996)。知覺發展與美勞教育關係之初探。兒童美術教育理論與實務探 討,51-86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 部。

張淑美(1996)。探討藝術鑑賞教育。國教輔導,314,10-13。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臺北:滄海。

張世宗(2002)。從變革危機到教改轉機-藝術教育教師自主之教材開發。中小 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73-90。臺北:國立臺 灣藝術教育館。

許順吉(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視覺藝術課程實施現況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瓊花(1999)。兒童與少年如何說畫。臺北:三民。

陳瓊花(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心理學與藝術教育。155-191。臺北:桂冠。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陳朝平(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暫行綱要看藝術教育的趨 向。國教天地, 143, 24-31。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藝術與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研究。439-461。

臺北:桂冠。

陳清炘(2004)。頭洲國小鄉土藝術審美教學之資源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陳自信(2004)。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審美教學之研究-以「雲」為例。樹德科 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奕穎(2004)。國小藝術鑑賞課程設計研究-以結合臺北當代藝術館展覽資源為 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美(2002)。國小高年級以審美活動為中心的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屏東師範 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審美教育的起源、演變與內涵的研究。臺北:五南。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涵意探究。教育科學期刊,1(1),79-105。

莊連東(1998)。國小美勞科審美領域教材編選與運用之研究。進修學訊,4,

103-126。

國立藝術教育館編印(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美術篇(1999)。臺北: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黃壬來(1993)。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黃壬來(2002b)。全球情勢與臺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載於黃壬來主編:藝 術與人文教育,頁65-98。臺北:桂冠。

黃彥碩(1997)。超媒體在中小學美術史鑑賞教學之應用研究-以日據時期 (1895-1945) 臺灣西洋美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上冊)。臺北:滄浪。

葉玲瑤(2000)。國中美術教師鑑賞領域教學策略運作歷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楊馥如(2001)。從「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中美術課程的改變— 談美術教 師的因應策略。美育,119,91-96。

趙惠玲(1995)。美術鑑賞。臺北:三民。

趙惠玲(1995)。美術鑑賞。臺北: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