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幾點建議,以期許對青少年家庭、學校,

以及未來研究有所助益。

一、對青少年之建議

(一)妥善規劃時間運用,培養良好作息

本研究發現,由於上網時間與時間規劃皆為青少年易與父母發生衝突的

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青少年除了應於上網時間部分與父母溝通訂定規則,以 降低雙方因為上網時間標準不一而引發的親子衝突之外,更應該自我控制上 網時間的長短,提升本身對於網際網路的抗衡性,並且需要注意虛擬網路之 安全性,而非盲目沈溺於網路世界之中,避免因上網時間過長而與父母親發 生爭執衝突。

此外,在時間規劃部分,青少年的時間運用應配合家庭與學校的作息型 態,依照事件之輕重緩急進行合適的時間分配,並可制訂時間規劃表以妥善 有效的利用時間,更可將時間規劃的內容與父母溝通討論,讓父母明白其作 息時間之規劃分配,以避免父母親因為不瞭解子女的時間規劃運用而產生誤 會,藉此除了可以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劃之外,更可增進親子溝通互動以 減少相關議題所產生之親子衝突。

(二)主動尋求衝突後的家庭支持

本研究發現對於青少年而言,親子衝突後其他家人提供的訊息性支持、

實質性支持,以及情感性支持皆有助於青少年幸福感的提升,可以降低親子 衝突對幸福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青少年與父親、母親發生衝突不悅之 後,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尋求其他家人的協助與支持,透過與其他家人的互動 以瞭解發生衝突的可能原因、問題癥結、雙方觀點、角色立場、解決方法等,

二、對於青少年父母之建議

(一)打破迷思,青少年階段未必充滿風暴與壓力

過去青少年階段經常被認為是「風暴與壓力」的階段,多數人的眼中處

於該階段的青少年常容易與父母親產生衝突,造成雙方彼此兩敗俱傷。然而 本研究與「風暴與壓力」的概念是一種過於誇大的說法,「青少年的反叛」

也不如想像中嚴重(黃慧真譯,1994)之結果呼應。若以不同面向之親子衝 突程度來看,青少年於「家庭」面向上的衝突程度為各面向之中最高的,佔 了近兩成左右,其次「學校」面向的衝突程度排第二,約佔一成八;另外以

「價值觀」面向的衝突為最低,不到一成,而「社交」面向的衝突為次低僅 佔一成三,並且於整體的親子衝突情況約佔一成四左右,可見親子衝突程度 並非想像中的如此嚴重,顯現青少年階段未必如同多數人所想像的充滿風暴 與壓力。

(二)與青少年子女於上網時間、時間規劃的溝通與協調

本研究依照不同面向來探討親子衝突程度,雖然發現整體或各分面向之 親子衝突程度並不嚴重,但細究親子衝突的內容則可以發現,青少年與父母 之間最容易因為「上網時間」發生衝突,分別佔了 50.5%與 55.7%,透露出 因科技日新月異下網際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已超過以往,導致青少年容易因 為上網時間的控制不當而與父母親產生衝突,造成雙方關係的僵化與負面影 響,因此父母親與青少年若於上網時間上能經過彼此溝通後建立雙方皆能同 意的規則與標準,並且父母親能多加瞭解青少年上網的原因與需求給予適時 的指導,在此議題上之親子衝突應該可以獲得較佳的舒緩。

其次,本研究亦發現「時間規劃」也是造成青少年與父母親容易衝突的 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子女一方欲自我掌控時間的規劃與分配,視父母親的 控管為一種干涉與限制;而父母一方則認為子女於時間上的分配不當,因而 發號施令要求子女,由於雙方在時間規劃上的方法或認知不一致因此產生衝

突。故父母親應該要適時關心並深入瞭解孩子時間分配的情況,提供孩子時 間規劃上的彈性進而給予相關建議,在彼此溝通協調後達成共識以減少相關 議題方面的衝突發生。

(三)增進溝通減少衝突,提升青少年幸福感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會造成青少年幸福感的負面影響 導致青少年的幸福感下降,即親子衝突越嚴重則青少年的幸福感就會越差,

但是若能減少親子衝突的發生則將能降低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故此在減少 衝突的過程中,溝通便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值得關注的是在「父母對我 說話的口氣」的衝突事件中,有45.1%與 46.1%的青少年表示為容易造成父 子、母子衝突的原因,可見父母對子女說話的口氣亦是導致青少年感到不悅 的重要因素,父母在對子女溝通表達上的技巧仍有進步的空間。

倘若親子間若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將有助於減少父母親與青少年子 女間的衝突,增進良好的親子關係。因此建議青少年之父母親能多加參與學 校、社區、社會團體所舉辦的親子互動課程及講座,提升自我之親子溝通技 巧與情感表達能力,當面臨衝突歧見時能適時傾聽子女的想法並判斷衝突發 生的真正原因,進而化解雙方的不滿以減少對子女的負向影響。

(四)家人之間彼此體恤,適時提供青少年衝突後的支持

親子衝突無可避免,但於本研究中發現「訊息性」支持、「實質性」支

持與「情感性」支持皆有助於減緩親子衝突對幸福感的負面影響。由此透露 出對於青少年而言,與父親或母親衝突之後能獲得其他家人提供的訊息性、

實質性支持與情感性支持是極為重要的。但本研究結果亦顯示青少年在與父 親或母親衝突後,其他家人所提供的支持與協助略低,其中又以「實質性」

因此,倘若親子衝突發生時其他家人若能彼此同理與體諒,於青少年與 父、母發生衝突之後適時的提供支持與協助,瞭解衝突的原因與雙方的看 法,擔任衝突之間的潤滑劑,則親子衝突對於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將大為降低。

三、對於學校教育之建議

(一)重視青少年幸福感提升,鼓勵孩子尋求多方支持協助,並加強其運用 家庭資源之能力

本研究指出雖然青少年的幸福感是偏好的,但是還不到非常好的水準,

表示青少年的幸福感仍有再進步的空間,因此學校教育對於青少年幸福感的 增進應更加重視,而如何提升青少年之幸福感而非僅著重於一般智育學科之 發展實乃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此外,本研究也發現衝突後的訊息性、實質性支持與情感性支持有助於 減緩親子衝突對幸福感的負面影響,然而青少年於親子衝突後所獲得的實質 性與情感幸支持皆不高,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學校教育是多數青少年必 經之歷程,其擔負著促進青少年生活適應能力及未來生活所需能力之重要責 任,是故學校教育應重視青少年面臨危機壓力時的應變能力,鼓勵青少年當 面臨困境時,尋求多方或家中他人的支持,並且於相關課程中提升青少年運 用家庭資源能力的可能性。

(二)提升親師互動品質,開設親子互動相關課程,助益青少年父母親瞭解 青少年與擔任衝突之溝通角色

以生態理論觀點而言,學校教育為青少年發展中的中間系統,對於青少 年發展與青少年父母有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提升親師之間的互動使父母親更 加瞭解青少年階段子女的觀點與看法,以利於減少親子衝突的發生,並且能 有助於父、母親面臨與青少年衝突時擔任協溝通之角色。此外,舉辦親子互 動相關課程、講座,教導青少年父母親瞭解網際網路吸引青少年的相關原

因、家庭規則的建構與相關內涵、親子溝通與互動技巧等,以增進父母親對 青少年子女的瞭解,亦是學校教育能提益青少年家庭助益親子關係的重要資 源之一。

四、對於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臺北縣市國高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推論結果上與其他研

究的發現並不相同,建議為來的研究對象可擴大至不同區域的青少年再進行 探討,以對親子衝突、家庭支持與青少年幸福感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研究設計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之方式來瞭解親子衝突、家庭支持與青少年幸福感,

然而僅站在青少年層面以單方面觀點進行探討,並無法瞭解當衝突發生時的 另一方:父親與母親的看法與感受,建議未來在研究設計上可以一併蒐集父 母親於親子衝突感受方面的相關資料進行對體分析,以期更加瞭解親子衝突 對於青少年與父母親間的影響是否有所不同。另外,本研究為量化設計,因 此當發現有所差異時,卻無法真正深入瞭解受試者的想法為何,因此建議為 來之研究可搭配質性研究的方式,透過訪談更進一步深入青少年之親子衝 突、家庭支持與其幸福感的面貌。

(三)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在探討青少年的幸福感時,僅以「親子衝突」、「家庭支持」等變

項來進行迴歸統計,然而其實影響個體的幸福感之變項眾多,例如:個體的 背景變項、家庭氣氛、親子關係以及人格特質等變項,因此建議為來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