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教師教學、

教育行政以及未來研究參考:

一、教師教學方面

(一)善用網路資源引導學生習得自主學習的技能與態度

隨著資訊科技與電腦網路的進步,知識的傳遞已不再侷限於以口語、文 本等方式進行,更多元便捷的學習管道,拜現代網路普及與媒介便利之賜得 以付諸實現。今日網路時代的學習模式,在軟硬體成熟資訊環境發達下,正 朝向「無時不刻的學習,無所不在的學習」的理想境界邁進。今日學習模式 日益多元豐碩的氛圍下,僅以口語、文本方式進行的傳統教學模式,勢必無 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傳統學習與數位學習的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具備滿足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需求的優點,經研究顯示確實 能因應學生不同學習型態,使其學習態度較積極,有助於提升學習成就(陳 年興、謝盛文、陳怡如,2006)。因此,身處廿一世紀的現代教師,除了傳 授學生領域專業知識外,更應善用網路教學資源,致力教導學生學會「如何 學習」的技能,進而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與態度,以滿足學生 面對未來社會生活與學習挑戰的需要。

(二)組織教師協同教學團隊,促進教學專業成長

現代社會講求專業分工與團隊合作,現代教學亦應如此。教師必須改變 過去單打獨鬥的教學方式,組成協同教學團隊,發揮團隊合作力量,以期提 升教學效果。近年來教育部推行「資訊種子學校」與「資訊融入教學」,在 在展示鼓勵學校組成教學團隊的決心,確實也達到部份的預期效果。由此可 見,結合學校領域專長教師與資訊專長教師,共同組織教學團隊進行協同教 學合作,透過教師彼此腦力激盪與回饋分享,達到教材設計分工與教學資源 共享的實益,確實可由教師間的教學專業互補,匯聚共同謀求解決教學實務 的共識,進而促進教師教學專業成長,有助於教學成效提升的實現。

(三)實施資訊協同直笛教學應以資訊為輔、以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

實施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直笛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但這 並非意謂傳統直笛教學已無存在必要,資訊協同直笛教學亦非唯一有效的直 笛教學方式。事實上,資訊協同直笛教學的目的,並非要取代傳統直笛教學,

相反地,而是期望透過資訊協同方式,幫助不同學習型態學生擁有更多元的 學習方式,可以運用資訊科技來輔助直笛學習直笛。教師在實施資訊協同直 笛教學時,應以達成直笛教學為目的,以資訊協同直笛教學為工具策略,避 免陷入「為資訊融入而資訊融入、為協同教學而協同教學」的迷思,以免增 加學生學習負擔,影響了直笛學習效果。

二、教育行政方面

(一)充實資訊協同直笛教學設備

研究曾指出多數學生主要學習管道為視、觸、動覺,僅 15%學生偏賴聽 覺學習,傳統口述教學帶給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有限(Rief,1993)。由此可 知,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教學方式息息相關,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老師不能只依賴傳統的口述教學。要改變教師以課本、粉筆、黑板進行傳統 口述教學的習慣,提供充足適當的教學設備,讓教師教學內容同時可以滿足 視覺、觸覺、動覺與聽覺等不同學習偏好學生的需求,是學校應當努力的措 施。教育行政單位經費挹注,才能讓學校行政單位有足够的經費,充實資訊 協同直笛教學相關設備,滿足教師教學所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推動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必需要有充足的資訊軟硬體基礎建設做為後盾,才能 讓老師無後顧之憂。有完善的校園網路環境、充足的伺服器軟硬體、利於資 訊協同直笛教學使用的電腦教室,才讓教師因便於使用而樂於使用,方能引

導學童享受資訊科技帶來的學習樂趣,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

(二)鼓勵組織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團隊的運作

近年來教育單位積極辦理各項教師資訊研習及資訊基本能力檢定,努力 提升教師資訊素養,推廣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用意值得肯定。但以目 前國小音樂教學而言,欠缺資訊科技結合音樂教學的策略,相關教學軟體仍 嫌不足,自製教學軟體耗時費力,在在使得教師使用資訊輔助教學的意願不 高。研究者建議,教育行政單位應研擬具體推廣方案,透過輔導獎勵等措施,

來鼓勵學校組織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團隊,促成資訊與音樂領域教師的科際教 學專業整合,建立校內教學專業合作機制,使有心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音樂教師得到資訊教師的技術支援,讓資訊教學與學生音樂學習課程產生關 連,以利學生進行統整學習。

(三)建立資源分享平台,充實音樂媒體教材資料庫

教師在每天繁忙的教學課務之餘,要在浩瀚無際的網路中檢索搜尋到合 適的音樂媒體,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尤其有些音樂教學媒體涉及 版權問題,造成教師使用上的困擾與不便。是故,研究者建議應由教育主管 單位統籌建立一個資源分享平台,整合建置一個依據學級、單元分類的音樂 媒體教材資料庫,供全體教師使用,讓教師方便、樂於、安心去使用這些音 樂教學媒材,來減輕教師負擔,提高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學習成效。

三、後續研究方面

(一)增加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人力、物力、時間的限制,僅以一所國小三年級兩個班級為研

究對象,樣本人數較少,研究結果不宜貿然類推至不同地區、不同型態、不 同類別學校。建議有意進行此類相關研究者,未來能够增加學校、班級、學 生的研究取樣數量,以期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較。

(二)延長研究期程

本研究在國小教學現場進行,受限於課程內容及課程安排等因素,實施 實驗教學時間只有六週。研究結果證明實驗教學有助於學生直笛學習成就與 態度,然而此種實驗教學是否適合長期實施,其效果為何,有待後續研究觀 察探討。因此,研究者建議後續相關研究,可以朝向延長實驗教學時間、進 行長期研究方向規畫,以了解資訊協同直笛教學的長期效果。

(三)擴大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究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對學生直笛學習成就與態度之影 響,研究範圍為國小三年級上學期直笛課程,建議未來可以擴大研究範圍,

如探究資訊協同直笛教學對國小其他年級學生、對不同學習型態(視覺偏 好、聽覺偏好、觸覺偏好)學生的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資訊協同直笛教學 教師團隊之評鑑研究,或延伸至資訊協同其他器樂教學的成效等。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尹玫君(2001)。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洪碧霞等主編:九年 一貫課程新思維,195-209。台北:翰林。

毛連塭(1965)。教學原理。台北: 教育文物出版社。

王玉娟(2004)。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演奏教 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教育,80,23-31。

王敏秀(200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

古志騰(2005)。伴奏音樂光碟輔助直笛練習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影響。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榮桂(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亞太地區(臺、港、新、日、韓)資 訊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資訊教育雜誌,81,1-6。

何榮桂、藍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 與教育雜誌,77,22-27。

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 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台灣師範大學地方教育輔導 叢書 26 輯,197-215。

何榮華(2007)。台灣高音直笛教材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 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

吳淑娟 (1997)。高音直笛教材之分析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8,236-248。

吳舜文(1991)。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未 出版。

吳夢竹(2003)。台中市國小音樂教師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態度調查分析。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吳榮桂(1986)。直笛教材教法研究:兼談本省現有直笛教材分析。音樂教 育,3,17-28。

吳碧霞(2003)。以「協同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依玲(2006)。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音樂內容分析。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琴娟(2002)。遊戲化直笛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直笛學習興趣、直笛成 就及音樂成就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教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園會(2000)。協同教學法。台北:心理。

林明輝(1995)。兒童器樂演奏與指導。高雄,麗文文化。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 五南。

林國中(2005)。協同教學法提昇九年國教資訊教育效益之研究。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萍(2003)。語文領域協同教學之型態研究--以高雄縣實施為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萍(2003)。語文領域協同教學之型態研究--以高雄縣實施為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