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在進行PISA 2009 亞洲國家日本、南韓、香港、新加坡和澳門五地學生於數 學素養與ICT素養能力表現上之探究過程中,經重新檢視思考,據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

一、參與PISA之ICT問卷調查

本研究中所觀察參與PISA 2009 調查之亞洲鄰近五國學生,其中南韓、香港 和新加坡學生不論是在ICT素養或是數學素養能力表現上均在OECD平均水準之 上,而臺灣於PISA 2009仍未能加入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中的ICT問卷調查,導 致缺乏臺灣在地學子ICT素養表現與數學素養能力表現的數據分析,以切合自己 國內的社會與教育型態進行更深入地了解分析,若能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對日後 相關研究當能有所助益。

二、深入問卷調查層面內涵

OECD推動PISA大型國際學生評量計畫,以透過問卷的方式了解各國在教育 推展上的情形,藉此提升學生未來生活適應與創造力。本研究以學生數學素養與 ICT素養兩項未來重要的關鍵能力進行探究,了解ICT與數學素養提升所具之確實 有效影響力,並針對研究數據的呈現,獲致概括了解,但仔細推敲背後成因,所 獲資料支持性顯得較為有限,問卷之調查日後可朝向各素養進行更深層不同面向 探討,強化與重要關鍵素養之連結性。舉例說明如下:

PISA 2009之學生ICT問卷,分別針對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提出明確具體問 題的僅第七大題題組各一子題,討論學生在平常上課日的母語課、在數學課、在 自然課和在外語課,每週各使用電腦多少時間?其他題組雖就與學生學習相關之 向度提問,卻無清晰脈絡指向數學素養的學習,以連結其間關係做對應。如此學 生數學素養表現,究竟受ICT素養作用實質層面所產生影響效果,意欲以ICT素養 表現能力來完整詮釋自會有其侷限,解釋力就顯得較為不足,無法更加細密地分 析說明ICT與數學素養之間的關係。

因之,強化問卷核心主題,進行確切而完整地ICT素養與數學素養能力表現 連結關係調查,包括實際運用ICT於數學素養提昇上的使用時機、地點、操作模 式與內容諸如此類;方能支持論據資料更加有效解釋以利繼續追蹤深入探究。

三、全面提升與落實數位素養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之數位資源,要教師將ICT融入教學中 或是期待學生透過ICT來提升數學素養能力只能化為空談,也因為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有了豐沛的ICT資源,卻不懂得善加利用,使其在學習素養上發揮 最大效益,充其量就只能說是擺著好看的花瓶罷了。因此,唯有整體大環境皆凝 聚共識,全體總動員,積極用心投入,打造無障礙友善數位數學學習空間,如此 數學素養能力與ICT素養能力的提升效益將令人期待。

四、培訓在地化國際觀之數學素養能力

為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培養創造美好生活能力,在國內數學素養方面建 議以在地文化生活來協助學生了解與學習數學,取代僵化式的計算思維模式,並 適時適度融入國際觀點,透過數位資源多元豐富的特質,使其兼具全球視野,呼 應教育部人性化、現代化、統整化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成為數位化世代學子皆 具備之關鍵能力。

研究者茲就上述面向提出建言,希能提供日後教育學術界研究或決策上之參 考。並敬祈各位教育先進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信中(2009)。芬蘭中學生PISA 科學成就優異表現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2007 歐 洲科學教育學術參訪反思。科學教育月刊,316,2-19。

王邦權(2007)。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影響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瑞壎(2002)。 OECD國家ICT政策推展於校園之探究。屏東師院學報,17,

255-288。

王麗雲(2010)。芬蘭奇蹟?芬蘭迷思?對第12 期「師資培育電子報」H. Simola 論文的再回應。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取自https://tted.cher.ntnu.edu.tw 李坤崇(2011)。大學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意涵及其建置。教育研究月刊,211,

114-126。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俊明(2010)。資訊科技融入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學習之 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林東毅(2009)。澳洲資通科技的發展與縮減數位落差因應策略及其對臺灣的啟 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林原宏、賴盈州 (2011)。學生數學素養能力與 ICT 之探討-以日本、南韓及澳門 的PISA 2006 評量為例。「第三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臺中教育大學。

林素微、洪碧霞、蕭嘉偉(2009)。PISA 數學素養認知成份分析對補救教學的意涵。

課程與教學季刊,13(1),47-66。

胡鎰麗(2010)。PISA2006 數學評量之學生變項與國家變項階層線性模式分析探

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之華(2009)。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臺北市:天下文化書坊。

陳新轉、鄭雅丰(2011)。能力概念及其教育意義之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7(2),27-55。

張嘉玳(2008)。以 HLM 探討 PISA 2003 學生數學學習與國家指標對其數學能力 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臺北市:教育部。

陸昱任、譚克平(2006)。論數學素養之意涵。「中華民國第 22 屆科學教育學術 研討會」張貼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甯平獻(2010)。用工具教與學工具:數學教與學工具的功能與種類。甯平獻(主持 人),科技工具與數學教學。第二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 學。

單維彰(2008)。PISA的數學溝通評量。科學月刊,39(1),12-13。

黃英傑(2009)。資訊融入教學輔以認知師徒制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一 元二次方程式」單元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榮村(2003)。從國際化觀點展望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國家政策季刊,2(3),

1-26。

黃耀加(2008)。階層觀點下的 PISA 2003 國際性評量資料庫之數學能力探討。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顯華(2006)。香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學校改進計畫_師資培育政策、教育指標與 學習評鑑。「邁向卓越教育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0)。臺灣PISA2009精簡報告。取自 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_tw.htm

鄭心怡(2004)。教育指標與經濟指標對學業成就影響之國際比較以 TIMSS 為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清田(2011)。課程改革中的「素養」與「知能」之差異。教育研究月刊,203,

84-95。

鍾靜(2005)。論數學課程近十年之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謝鴻達(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能力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貳、外文部份

Anderson, J. O., Chiu, M. H. & Yore, L. D. (2010). First sysle of PISA (2000-2006)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Research and policy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8, 373-388.

Arnold, S. (2004).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Visions of a future for handheld classroom technology.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 Towards 20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rga.net.au

Ashore, R. (2011). ICT for accessib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unescobkk.org/

Davier, M.V., Kirsch, I., Lennon, M., Wagner, M. & Yamamoto, K. (2003).

Feasibility study for the PISA ICT literacy assessment. ACER, ETS & NIER.

Ferbar, L. & Trkman, P. (2003).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 a Slovenian exper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formingscience.org/proceedings/docs/053Ferba.pdf

Findell, B., Kilpatrick, J. & Swafford, J. (2001). Adding it up: Helping children learn

mathematic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Hardy, M. (2008). It's time for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roject.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 27(2),

221-237. Chesapeake, VA: AACE.

Indika (2011). Difference between IT and ICT. Retrieved from

http://www.differencebetween.com/difference-between-it-and-vs-ict/

Niss, M. (2002). Mathematical competencies and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The

Danish Kom Project. Retrieved from http://w3.msi.vxu.se/users/hso/aaa_niss.pdf.

NCTM (2004).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www.mathcurriculumcenter.org

OECD (1999). Measuring stud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A new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04). The PISA 2003 assessment framework : Mathematics, 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05a). Draft framework for the PISA mathematics domain. Retrieved from http://www.sec.ntnu.edu.tw/PISA/PISA2006/Downloads/Maths_Framework.pdf OECD (2005b).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OECD (2006a). Are students ready for a technology-rich world? What PISA studies

tell us.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06b).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07).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09). PISA 2009 assessment framework - key competencies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11a).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1: Highlights.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OECD (2011b). PISA 2009 results: Students on line-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performance. Paris: OECD Publications.

Palmer, Claire. (2003). Using ICT to teach mathematics: Helping learning or hinde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185, 9-11.

Papanastasiou, E. C. & Ferdig, R. E. (2006). Computer use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An analysis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 25, 361-371.

Pugalee, D. K. (1999).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mathematical literacy. The Clearing

House, 73(1), 19-22.

Schoenfeld, A. H. (2005).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gse.berkeley.edu/

Sheryn, L. (2002). Teachers' use of ICT in teaching A level mathematics. Micromath,

18(1), 34-36.

Thompson, B. & Vacha-Haase, T. (1994). Guideline for author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4, 837-847.

Turner, L. (2003). Lessons using ICT in mathematics. Micromath, 19(3), 43-45.

UNESCO (2011). 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Paris, France: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ay, J., Webb, C. (2006). Mathematics, numeracy and e-learning. Australian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11(3), 19-24.

附錄一

PISA 2009學生ICT素養問卷回應量表彙整 題組

PISA 2009學生ICT素養問卷回應量表彙整(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