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建議與展望

一、 本研究建議

由以上的綜合討論,本研究研發流水學習法設計為主的環境保護教案前後,

不管是環境保護態度、行為或知識,都能有顯著的改變成效;因此,本研究能提 供以下幾點做為未來投入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或教學的參考:

(一)、要能有效改變學生的環境保護態度,可從流水學習法為主的教案設計進行。

(二)、要能有效改變學生的環境保護行為,可從流水學習法為主的教案設計進行。

(三)、要能有效改變學生的環境保護知識,可從流水學習法為主的教案設計進行。

(四)、在流水學習法所設計的相關環境教育教學中,要能有效達到環境保護行為 的改變可從達到環境保護態度的改變來進行。

本研究教案的實施環境是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之步道為主,輔以人文、歷史 與地理背景,結合了生物知識等的體驗活動;因此建議未來實施相關課程時,可 多選擇教室外的環境來配合課程需要進行,因流水學習法是一種以體驗為主的教 學模式,若僅止於教室內課程的實施,學生將喪失對自然環境的體驗與融入。

88

二、 本研究未來展望

雖然環境保護意識漸漸受到多數民眾的重視,但因為經濟利益的考量,仍無 法阻止對自然環境破壞政策的通過,唯有透過教育的力量,讓環境保護的正確態 度從小紮根,並從態度影響行為,進而將環境保護的行動落實在每人每日的生活 中。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與理想,唯有透過教育的力量。陳宜壕(2008)在其研究 中亦發現,流水學習法的整體教學成效優於一般的講述教學法,因此以流水學習 法為主的教案,更能將這樣的體驗,傳遞給下一代。

教育,是永恆的事業,其成果並非一夕可見,創新的教學模式,也是做為擔 任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需要督促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可 能讓教師開創更璀璨的教學生涯。

89

文獻參考

中文部份:

1. 王順美(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1(2),47-69。

2. 王鑫(1991)。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1991 年 1 月 1 日,取自

http://www.ymsnp.gov.tw/web/library9a.aspx?no=I。

3.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chinese/。

4.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5. 古偉牧(2009)。奧巴馬——哥本哈根的哈姆雷特。2009 年 12 月 11 日,取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op15/about/news/obama-hamlet-of-cop 15。

6. 朱芝緯、王鑫(2000)。扮演保育的實踐者。科學月刊,31( 7 ),597-603。

7. 江 進 富 (2003)。 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親蟹觀察區戶外解說牌成效之評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8. 江美芬(2004)。陽明山國家公園第 62 期簡訊。

9. 吳忠宏(2001)。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自然保育季刊,36,6-13。

10. 吳忠宏(2002)。台灣解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載於吳忠宏 9(主編),2002 中美 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4-163。台中: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11.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 ─ 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2. 李金泉(2007)。精通 SPSS 統計分析實務與應用。台北縣:全華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

13. 李淑真(2001)。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 向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90

14. 李偉文(2001)。從溪山之旅談定點觀察的意義。荒野快報,第 25 期,11。

15. 余建志(1997)。國民中學校外教學推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6. 志 願 服 務 法 。 2001 年 1 月 24 日 , 取 自

http://www.chungli.gov.tw/volunteer/volrule.html。

17. 林玲(2000)。國家公園志工制度初探。國家公園學報,11(2),213-230。

18. 林惠年(2004)。義務解說員的活動涉入、地方依附和資源知識之相關性-以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二格山定點自然觀察小組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 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9. 林麗芳(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變遷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20. 周儒(1998)。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現代教育論壇(三):環境教育國小階 段之角色探討,18-21。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立教育資訊館。

21. 約 瑟 夫 ‧ 科 內 爾 (Joseph Cornell)著 (2005)。 共 享 自 然 的 喜 悅 (Sharing nature with children 2, 方 潔 玫 譯 )。 台 北 市 : 張 老 師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原 作 1979 年 出 版 )。

22. 梁明煌(2004)。恆春半島候鳥保育計畫的影響對國中學生的態度與行為反 應。環境教育學刊,3,37-55。

23. 曹勝雄(2001)。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滿意度調查分析之研究。2001 年 12 月 1 日,取自

http://www.ymsnp.gov.tw/web/library9a.aspx?no=T。

24. 許舒婷(2009)。大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嶺東科技大 學國際企業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5. 許世璋(2005)。花蓮縣國小現職教師與師院學生環境素養評量與環境行為預 測變項之分析。環境教育研究,2(2),91-123。

26. 張家儒(2005)。校園音環境教育的介入研究:國小學童覺知、態度及行為之 影響。師大學報,50(2),159-180。

91

27. 陳宜壕(2008)。流水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習生物多樣性之影響。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8. 陳俊甫(2001)。自然體驗的理念與思維-返照初心見自然。國立東華大學自 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29. 陳春敏(2003)。體驗自然活動對兒童欣賞自然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30. 陳佩正(2008)。北縣教育第 65 期,104。

31. 陳威任(2010)。國家公園法續審,進度仍有限。2010 年 4 月 23 日,取 自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category

&layout=blog&id=94&Itemid=291&limitstart=5。

32. 國家公園網站/世界國家公園發展史,http://np.cpami.gov.tw/chinese。

33.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精華書局。

34. 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ymsnp.gov.tw/

35. 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著(1957)。解說我們的襲產(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許世璋、高思明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作 1957 年出版)。

36. 傅千芳(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 南市安南區與安平區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社會科教學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37. 楊志文(2005)。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影響。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38.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39. 蔡孟芬(2006)。國小四年級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基 隆紅淡山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92

台北市。

40. 劉雅玲(2004)。「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 項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93

英文部份:

1. Ballatyne, R & Hughes, K. (2003). Measure Twice, Cut Once: Developing a Research-Based Interpretive Signs Checklist. Austral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 15-25

2. Brochu, L. & Merriman, T. (2001). Certified Interpretative Guide Training

Workbook. CO: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pretation.

3. Eagle, P. F. J., Bowman, M. E. & Tao, T. C. (2001).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Gland, Switzerland & Cambridge, UK:

IUCN publications.

4. Gough, A. (1997).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Policy, Trends and the

Problems of Marginalisation. Victoria: 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Ltd.

5. Ham, S. H. (1992).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 Colorado: North America Press.

6. 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7. Knapp, D. (1998).Moving Beyond Tilden: Producing Behavior Change Goals fo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Legacy, 6(1), 20-23

8. Medlin, N. C. & Ham, S. H. (1992). A Handbook For Evaluating Interpretive

Services. Idaho: Wildlife and Rang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Idaho.

9. Serrell, Beverly (1996). Exhibit Label: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CA: Altamira Press.

10. Sharpe, G. W. (Ed.) (1982).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U.S.:John Wiley & Sons, Inc.

11. Veverka, J. A.(1994). Interpretive Master Planning. Montana: Falcon Press

94

Publishing Co., Inc.

附錄一 「無名動物認親」動物特徵整理

95

(一) 台灣鮭魚

1.我的親戚在繁殖的時期會迴游到河流的上游。

2.我是在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

3.因為陸地與高山,因此我無法回到我的家鄉,這是所謂的陸封型。

4.我是肉食性的,主要是以浮游和石蠶為主。

5.我的棲息地是在雪霸國家公園內的溪流。

6.我喜歡生活在低於十七度的河流中。

7.我的身上沒有櫻花的花紋,嘴巴也沒有鉤吻。

8.我主要是生活在大甲溪的上游。

9.政府將我的生活區域列為保護區,也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保護區。

10.為了一些食用的目的,人類引進了「虹鱒」來養殖,結果在溪流中變成了 我們的競爭者,大大減少了我們在大自然的數量。

(二) 台北樹蛙

1.我的體表幾乎都要保持在濕潤的狀態。

2.我喜歡生活在腐爛的樹葉、潮濕與鬆軟的泥土環境。

3.在台灣的蛙類中,我是唯一會用土蓋房子的種類。

4.我是在台灣唯一冬天出來活動的青蛙。

5.當初我是在台北盆地被發現的,也因此我的名稱也以這個地名來命名。

6.我們夫妻抱在一起,看起來在交配,但是實際上是假的。

7.我們是體外受精,而且會有一大團的卵泡,這可以保護下一代。

8.在我們之間,雄的會用叫聲來吸引另外一半的到來。

9.我們的下一代一開始一定要生活在水中,但是長大就可以離開了。

96

10.我喜歡吃從我面前飛過去的食物。

(三) 菊池氏龜殼花

1.我最讓人害怕的就是我嘴巴的毒液。

2.我不喜歡亂咬,只有在打獵或是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會張嘴咬。

3.人類很少遇到我,因為我比較喜歡生活在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4.我的身體通常是黃棕色的,但是上面有烏龜殼的花紋。

5.我很喜歡出來做日光浴,每天幾乎都要選一個時段來曬曬太陽。

6.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脫皮的現象,當我脫皮時,我的脾氣會很差喔!

7.我所有的親戚們,在希臘神話中可是被當成神的呢!

8.我的親戚們在受傷的時候,會自己調養,讓傷口在脫皮時恢復正常。

9.我喜歡在高山的森林底層、箭竹林中活動,我最大差不多才六十公分左右。

10.我的毒液會讓被咬到的動物傷口不停的流血。

11.我的毒液可以用來提煉許多的藥物幫助人類。

(四) 台灣藍鵲

1.我的尾巴很長,因此有人也叫我「長尾山娘」。

2.我不喜歡單獨飛行,幾乎都是和家人一群一起外出的。

3.我的外表有藍色的羽毛、黑色的頭胸和鮮紅的嘴、腳。

4.我尾巴的羽毛大約佔全身的三分之二。

5.我每一次會生大約四到六顆蛋。

6.在我們家族中,只要有剛出生的小寶寶,其他親戚也會一起幫忙餵食。

7.只要讓我感覺到我的巢有威脅,我一定會奮不故身的驅趕入侵者。

8.我什麼都吃,蛇、鳥、蜥蜴和果實都是我不可錯過的美食。

9.我的叫聲不太好聽,類似烏鴉的嘎嘎聲。

10.近年來台灣出現了一種「紅嘴藍鵲」,和我的生活習慣很接近,使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