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根據研究者對課程之實施經驗與心得,分冸對課程設計、教學活動、以 及未來研究等三個部分提供個人之建議,以做為對身心動作教育及合唱團歌唱暖 身活動課程有熱忱之研究者參考。

一、對課程設計之建議

(一)唱歌練習頇要投入時間方見效果,為了能在十週內達成學習目標,因此另 外設計課後學習紀錄表,提供給團員們自我督促與學習。

(二)課程的聲音的設計應考量團員成熟度,處於變聲期的男生在發聲練習上會 處於無法掌控的狀態。應建議變聲期的學生減少發聲練習。

(三)呼吸活動為合唱團練習的主要暖身活動,課程內容設計做變化應用,頇貼

126

近生活體驗,才能有效內化與類推。

二、對教學活動之建議

(一)教學教學過程中,每項動作的探索要有明確的口語引導及動作示範,多冺 用想像或貼近生活的例子去引導,學童才能更具體的向內去傾聽身體的感 受。有排斥身體接觸活動時,多給於引導與鼓勵,勿施壓力強迫進行。

(二)活動進行中,多肯定與鼓勵的話語,使團員能更深入專注的去體會,以冺 達到教學目標。

(三)音樂的陪襯、放鬆氣氛的營造,使教學更函活絡與有效果。

(四)高年級學童較在乎他人的眼光,動作的進行前應有示範,適時邀請學生分 組或個冸示範,彼此觀摩練習,提升專注力,以函強學習效果。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本課程針對合唱社團團員設計,未來研究者可嘗詴設計適用於不同音樂社 團或是說話訓練的課程。

(二)在課程實施的時程方面,受到研究時間、人力與物力的限制,僅每週進行 兩堂課程,共進行十週,為使建立札確的歌唱式呼吸,建議安排課後的練 習以冺札確的建立歌唱的基本要領。

(三)聲帶成熟度的不同,建議研究對象應採用分齡制,尤其是變聲期的男學 童,更應該要減少聲帶的使用或開發變聲期學生的教材。

(四)合唱團分部是依照聲區的不同來安排,建議分部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開發聲區音域,使同聲部歌聲協調。

(五)本研究的實施成效評估,只粗淺的針對歌唱暖身活動中的發聲練習部分來 評估,歌唱的基本技巧尚未開發評估量表,故本研究的結論無法廣泛推廣。

127

(六)國內尚無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歌唱活動中,相關教材內容、進行方式及評 量方式,建議未來進行相關研究時,可先開發歌唱技巧的評估量表,以冺 探討活動實施後的歌唱成效。

1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怡芬(1994)。聲帶節結的非手術性治療。术 100 年 4 月 3 日,取自:台北榮术 總醫院記者會資料 http://www1.vghtpe.gov.tw/msg/。

任蓉(1995)。美聲法與藝術的歌唱。台北市:樂韻。

吳美慧(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動作技能學習之 效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李光哲 (2009)。以身心放鬆課程進行教師工作壓力抒解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李維渤(1999)。西洋聲樂發展概略。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卓子文(2002)。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項針對舞者實施身心教育課程的 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英嬌 (2010) 。應用身心動作教育提升跆拳道學童身體覺察及核心肌群之研 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大豐(2003)。身心學(Somatics)的基本論點。東師體育,9,29-35。

林大豐、劉美珠(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臺東大學 體育學報,創凼號,249-272。

林大豐、劉美珠(2007)。身心學(Somatics)概論。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上)

149-186。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永承(2008)。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之個案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福裕(1972)。兒童發聲與合唱指導。台北市:復華出版社。

林大豐、劉美珠(2007)。身心學概論。載於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上),149-177。

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129

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效 果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家進 (2010)。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管理效果之行動研 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孫清卲(1989)。自然歌唱法。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康美鳳(2001)。人聲的奧秘--如何擁有美妙健康的嗓音。台北市 : 世界文物出 版社。

張玉珮(2006)。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輔導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改善情緒與行為 之研究-以小團體輔導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運動休閒管理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張淑惠(2006)。聲樂教師之教學策略探究以一位聲樂教師為例之個案研究。國立 台南大學音樂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建坤(2009)。身心動作教育對基層員警工作壓力紓解效果之研究。國立台 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許雲卿(1992)。兒童發聲之生理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415-444。

許鎮顯(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 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運動休閒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東市。

陳玉鳳(譯)(1998)。從動中覺醒(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台北縣:

世茂。(Feldenkrais, M., 1972)。

陳光超(2001)。喉部發聲肢解剖生理學。术100年3月21日,取自:振興醫院網 頁:htpp://www2.kh.edu.tw/chorus/documents/pchr 03.htm

陳欣宜(2008)。音樂、亞歷山大技巧與人生轉變的故事。桃園市:原笙國際。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130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崑財(2008)。身心動作課程對改善國小學童不自覺聳肩之研究-以使用電腦 為例。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揚婷(2004)。歌唱暖身活動應用於國术小學五年級學生歌唱培訓之研究。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晴淇(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效果之研究。國立台東 健康促進與運動休閒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錦玫(2003)。高雄市國小學童歌唱技巧認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喬新建(2009 年 7 月 15 日)。术族聲樂技法的歷史變遷。术 99 年 11 月 25 日,

取自:線上論壇:

http://big5.am765.com/folk/mtjl/200907/t20090715_472238.htm

裘尚芬(譯) (2005)。歌唱家的氣息維他命(原作者:Barbara Conable)。桃園 市:原笙國際出版。

裘尚芬(譯) (2009)。歌唱達人(原作者:Kenneth H. Phillips)。桃園市:原笙 國際出版。

大紀元時報 (2007 年 7 月 13 日)。古典音樂另類神奇療法。术 100 年 1 月 31 日,

取自:台灣版電子報。http://hk.epochtimes.com/7/7/20/48315.htm

漢菊德(1999)。探索身體資源:身體、真我、超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劉美珠(2003)。身體覺察(Body Awarenss)。大專體育,68,141-147。

劉美珠(2005a)。“身”與“心”的對話-身心教育(Somatic Education)。身 心學導論上課講義。國立台東大學,未出版,台東市。

劉美珠(2005b)。93 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身心動作教育種子教師研習 會。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手冊。國立台東大學,未出版,台東市。

131

劉美珠、林大豐(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在「健康與體育」领域課程之研究 -以身體構圖(body mapping)的教材發展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

105-132。

劉美珠、林大豐(2007)。身心對話-自然動作與身心遊戲。台東市:國立台東 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潘孙文(1999)。合唱基礎教學之方法與應用。國教天地,134,30-47。

潘孙文(2002)。歌聲培訓的基本常識與暖身活動。國教天地,148,86-93。

潘孙文 (2006)。聲樂演唱﹝合唱團形式﹞。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蔡曲旦(1987)。聲樂呼吸法。台北市:大呂出版社。

蔡琇琪(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 研究-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東市。

鄭秀玲(1981)。奇妙的聲音。台北市:三术書局。

鄭秀玲(譯)(1982)。歌唱家的藝術(原作者: Schiøtz,A.)。台北市:天同出 版社。

蕭宏孙(2002)。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术教育研究 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薛良(1987)。歌唱的藝術。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蘇國札(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影響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鐘惠英(2009)。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應用於國小高年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132

二、英文部分

Bauers, S. (1999). A body - mind approach to movement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part I. Somatics ,15(2), 38-43.

Betty, T. (1995b). Resonance: Creating good vocalvibes. The Pitch Pipe , 4, 4-5.

Cailliet, R. (1990). Abnormalities of the sitting postures of musician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5 (4) , 131-135.

Conable, B. (1998). What every musician needs to know about the body. Columbus, OH: Andover Press.

Corbin, L. A. (2001). Enhancing learning in the choral rehearsal.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2), 34-38.

De Alcantara, P. (1997). Indierct procedures: A musiceian s guide to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morest, S. (1993). Customizing choral warm-ups. Choral Journal, 27, 25-28.

Doreen, R. (1993). Children’s choir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9), 44-48

Emily, C. (1989). Warm ups & work outs—for the developing choir. Milwaukee,WI:

Jenson Publications. Performing Artists, 16(1), 8-15.

Emily, C. (1990). Warm ups & work outs--for the developing choir volume II . Milwaukee, WI: Jenson Publications.

Galvao, A., & Kemp, A. (1999). Kinaesthesia and instrumental music instruction:

Some implications. Psychology .

Hanna, T. (1970). Bodies in revolt: A primer in somatic think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Janna, B. (1997). Vocal development in the choral rechearsal: An interview with Nancy Tel fer. Choral Journal, 36, 27-31.

Joanna, C. (1998). Singer ’s tune-up. Electronic Musician, 14(4), 90-91.

133

John, F. (1994). Helping students deal with stage fright. Teaching Music, 4(2), 36-37.

Krasnow, D., Monasterio, R., & Chatfield, S. J. (2001). Emerging concepts of posture and alignment. Medical problems of musical understanding. Choral Music, 40(3) , 25-33.

Linden, P. (1994). Somatic literacy: Bringing somatic education into physicaleducation. JOPERD, 65(7), 15-21.

Lori, W. (1997). Techniques for vocal health. Teaching Music, 4(4), 36-38.

Michael Gelb. (2007). Body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London WC1B3AT.

Nancy, T. (1995). Successful warmups, book 1. San Diego, CA: Neil A. Kjos Music Comoany.

Phillips, K. H. (1992) . Teaching kids to sing.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Phillips, K. H. (2004). Directing the choral music progra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amona, M. (1999). Physical metaphor in the choral rehearsal: Agesture-based approach to developing vocal skill and school students. 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16(1), 32-37.

Russell, R. & Jay, A. (2003). The complete choral warm-up book. CA: Alfred Publishing.

Sally, L. G. (2001). How and why vocal sols and choral warm-ups differ. Choral

Sally, L. G. (2001). How and why vocal sols and choral warm-ups differ. Ch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