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根據研究主旨,採用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質性研究重視研究資料的豐 富性與真實性,因此資料的蒐集是藉由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的互動,進而收集真實 的資料。Yin 指出質性研究中所謂的「個案研究」即研究者運用多元資料來源,深 入探討真實生活情境的社會現象(引自潘淑滿,2003)。個案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 特定個案在特定的脈絡情境下的活動性質,以了解它的獨特性和複雜性,對於個案 研究者而言研究的重點在了解事件活動的過程,而不在結果(林佩璇,2000)。訪談 可快速取得參與者對某些特定事件的觀點,教室觀察讓研究者得以記錄與描述師生 之間各種複雜的行動與互動,也得以記錄訪談參與者言談內容之外的身體語言和情 感反應(李正賢譯,2006)。研究者為深入探討教學現場教師面對弱勢家庭幼兒時的 教育觀點與實際教學行為,因此選擇在最自然的情境下,進入教學現場,觀察教室,

以期廣泛蒐集研究主旨的相關資料,再經由整理、歸納和分析後,以文字描寫研究 對象內在的價值觀與外在行為舉止,所以採用個案研究法。

研究者選擇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櫻桃班(化名)為研究個案,此為研究者任教的

班級,研究者即為教學者,對於進行資料蒐集有其方便性。本研究主要探討教師面 對弱勢幼兒的教育觀點與教學實踐情形,研究個案的二位班級教師平日進行協同教 學,對班級幼兒本身和其家庭背景相當熟悉,研究者因此運用多元的方式進行研究 資料的蒐集。研究者主要以半結構式訪談搭班教師的觀念及作法,輔以參與式觀察 搭班教師與弱勢家庭幼兒互動之觀察記錄,研究者主教時段,則委請搭班教師協助 錄影或拍照,研究者可透過參與資料的回顧,進行研究省思。另外以半結構式訪談 弱勢家庭家長之觀點,和半結構式訪談負責行政事務的幼兒園主任與其他班級教 師,以了解園所其他教師對弱勢家庭幼兒的教學經驗。相關文件收集計有呈現教師 教學安排與省思的教學日誌、教師針對幼兒行為輔導的紀錄、幼兒個人學習檔案、

以及親師溝通的聯絡簿等。同時依現場需要運用錄音筆、攝影機及數位相機等輔助 工具,進行資料收集,以利資料完整保存。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本節針對研究場域、研究參與者,包括兩位帶班教師、個案班級弱勢家庭幼兒背 景以及研究者的角色加以說明。

一、研究場域

本研究選擇臺中市一所國小附設幼兒園-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化名,以下簡稱 幸福附幼)的櫻桃班為研究場域,此個案幼兒園位處傳統市場旁,學區四周為住商 混合區,有老舊眷村,舊式平房及公寓,近年四周已興建多棟國宅,學校附近區域 開始重劃,未來將規畫經貿園區、住宅區、大學城及生態公園。社區成員有市場小 販、店面經商、退休榮民及榮眷、新住民等。家長背景以外籍配偶占多數,加上其 他優先入學身分幼兒,顯示多數幼生家庭社經地位居於弱勢。

幸福附幼於 1999 年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十三年,第一年核准設立普通班二班,教 師編制四名。2001 年榮獲教育部評鑑績優幼稚園,2005 年園舍遷移至目前獨立大 樓。2006 年設立學前巡迴輔導班一班,2009 年增設普通班一班,共計四班,教師編 制八名,園所教師平均年齡為 38 歲,學歷部分有四位教育相關研究所畢業和四位幼 兒教育系畢業(如表 3-2-1)。100 學年的三班普通班,皆為混齡班,大班人數占全園 三分之二,其餘三分之一為中班幼兒,因招收八名特教生,全園酌減普通生十二名,

合計 78 名幼生,全園優先入園幼生比例外配及特殊境遇家庭占百分之五十六,加上 其他優先身分(特教生、身障子女、中低收、原住民)共計百分之六十,一般生占 百分之四十(園所申請補助名冊,2011)。101 學年度幸福附幼入學的幼生共計 79 位,大班人數為 47 人,中班為 32 位,包含七位特教生。教育補助概況為申請弱勢 加額人數 36 位,中班申請低收補助有四位,特教補助二位,弱勢家庭幼兒佔全園人 數比例約二分之一(幼兒園補助申請名冊,2012)。

表 3-2-1

幸福附幼教師一覽表

教師 學經歷介紹

秀主任

46 歲,幼教教學年資 26 年,行政工作經驗 13 年,幼兒教育研究所 畢業。

燕老師 43 歲,幼教教學年資 19 年,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畢業。

桃老師 39 歲,幼教教學年資 13 年,幼兒教育系畢業。

敏老師 31 歲,學前特教教學年資 7 年,早期療育研究所畢業。

心老師 35 歲,幼教教學年資 11 年,幼兒教育系畢業。

雯老師 25 歲,幼教教學年資 2 年,幼兒教育系畢業。

良老師

50 歲,幼教教學年資 13 年,學前特教教學年資 10 年,早期療育研 究所畢業。

研究者本 人

41 歲,幼教教學年資 17 年,幼兒教育系畢業。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幸福附幼位於幸福國小校區內之一隅,為一棟獨立的三層樓建築物。每層設置教 室四間,一樓依序為草莓班、櫻桃班、蘋果班及分隔為兩部分的教師辦公室與廚房;

二樓依序為櫻桃班寢室兼圖書閱覽室、草莓班寢室兼教具操作室、蘋果班寢室兼綜 合活動室及餐廳;三樓大教室為室內活動室,提供全園大型活動使用。圖書閱覽室 提供各班幼兒借閱圖書與進行閱讀活動之用;教具操作室備有一般教具、特教教具 和體能器材,提供各班教師與巡輔老師借用;綜合活動室為全園室內集合的活動場 地,經常舉辦衛生教育、安全宣導活動。教室走廊涼爽通風,外側可欣賞到綠葉繽 紛的槭樹林。戶外使用空間有遊樂器材區、體能器材區和小學部操場、水生植物池、

圖書閱覽室,提供全園幼兒進行戶外大肢體活動與知識探索之用途(如圖 3-2-1)。

圖 3-2-1 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平面圖

幸福國小附幼共編制三班普通班,櫻桃班為其中一班。教室空間規劃六個學習角 落(如圖 3-2-2),分別為美勞角、語文角、積木角、娃娃角、拼圖角和益智角,角 落區隔明顯,依各學習角落性質陳設豐富的相關教具,教室中間規劃一個較大區域,

作為團體討論與活動之用。另教室上方設有單槍投影機,可進行視聽媒體教學(透 過電腦可連結上網查詢資訊),教室外走廊為幼兒作品與主題相關資料展示區。教室 內部擺設會因主題活動需要,隨時調整空間位置,以便利活動進行。

圖 3-2-2 櫻桃班教室平面圖

個案班級採主題課程模式,上午時段有完整二個小時進行主題課程活動。二位教 師採協同教學,單雙週上午輪流擔任主教,另一位則隨時支援協助,並擔任午休照 顧及下午的教學活動。幼兒在園的活動時間長達八個多小時,活動內容的安排,關 乎教師與幼兒相處互動情形,以下呈現個案班級的一天作息(如表 3-2-2):

表 3-2-2

幸福國小附設幼兒園櫻桃班作息表

一 二 三 四 五

7:50~9:00 幼兒來園.自由探索.運筆練習

9:00~9:30 教室清潔、戶外活動、全園律動、生活教育

9:30~10:00 美味點心

10:00~11:30

主題活動 11:30~11:50

12:00~12:40 營養午餐&潔牙時間 12:50~14:30 甜蜜午休&起床整被 14:40~15:10 下午茶時間

15:10~15:40 語文教學、數學概念、閱讀時間 15:40~16:00 收拾整理.放學囉

16:00~18:00 課後照顧班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參與教師有二位,分別是櫻桃班的桃老師和研究者。桃老師幼教資歷十三 年,為本園創園教師之一,其幼教專業背景為師院幼教學分班結業,特教三十學分 班結業,教育大學幼教系畢業,目前正就讀幼兒教育研究所,桃老師為人直爽有活 力,幽默風趣,教學認真,與同事互動良好,平日如媽媽般細心呵護幼兒,但對班 級常規和幼兒言行舉止要求嚴謹。研究者本人,幼教資歷 17 年,任教私立幼稚園二 年,85 年甄試進入高雄市國小附幼服務五年,90 年調動至台中縣國小附幼,100 年 因台中市縣市合併調入幸福國小附幼服務,目前與桃老師為第二年合作搭班,幼教 專業背景為師範學院幼教系畢業,現階段在幼兒教育研究所進修。研究者認為教學 應嚴謹認真,對待幼兒態度需溫和,著重幼兒生活教育,自認對班級常規與幼兒言 行舉止較為要求。

本研究欲探討教師面對弱勢家庭幼兒時的教育觀點與教學實踐,因此關乎班級中 弱勢家庭幼兒的個人狀況與家庭背景。本研究時程為 101 學年度 7 月至 12 月,櫻桃 班在 101 年大班幼兒 17 位,中班幼兒十位,班級中有三位特教生,包括領有發展遲 緩證明的小渲和小勝,以及自閉症的小嘉。低收和中低收入戶幼兒為六位,大班有 十三位申請弱勢加額補助,其中十一位全額補助,二位有 6000 元補助。本研究觀察 對象為就讀第二年的二位大班弱勢家庭幼兒,此外班級其他幼兒相關的資訊,亦可 作為本研究所需佐證資料。目前弱勢家庭幼兒小渲的家庭狀況是單親兼低收入戶,

母親未婚懷孕,育有三子女,獨力撫養二個小孩,一幼子安置寄養家庭,小渲經常 晚到校或缺課,影響正常學習。弱勢家庭幼兒小勝家中經濟狀況不佳,今年度已持 有低收證明,祖父、姑姑、姑姑的小孩、叔叔同住,家中人口眾多,小勝的媽媽平 日負責處理家事,和照顧其他三位幼兒,因忙於家事而對小孩管教態度鬆散,只要 能安撫就順從孩子要求,缺乏教養知能,因此在園經常詢問教師管教方法,或要求 教師出面介入管教小勝。(如表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