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教師與弱勢幼兒相遇-關懷倫理的教育觀點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當教師與弱勢幼兒相遇-關懷倫理的教育觀點

曾瑞真(2005)提出在教育上關懷弱勢兒童是一種教育平等精神的延伸,讓每位 兒童不論智愚貧弱,存在的尊嚴和價值都有被同等對待及珍視的機會。因此針對教 師在面對弱勢幼兒時的教育觀點,從關懷倫理的觀點檢視分析教師教育的實踐歷程。

一、 教師的關懷角色

在幼兒園的教育現場裡,教師要與幼兒建立關懷的關係,首先教師必須以開放 的態度接納包容所有的幼兒,尤其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幼兒。教師接納幼兒後便會願 意親近幼兒,在互動中敏銳察覺幼兒當下的感受和需求。當幼兒發出需求的訊號,

身為教師要及時接收且能適時適切回應,就才是真正的關心(呂育生,2009)。從訪 談與研究現場觀察資料顯示研究現場的個案教師所展現的關懷角色如下:

(一)幼兒園的媽媽

桃老師面對弱勢家庭幼兒時,認為教師應填補家庭功能失調的部分,提供更多的 關心與協助,所以把自己定位為幼兒在學校的媽媽,並且要隨時注意弱勢幼兒在生 理與心理上的需求,適時給予關懷。

大多數弱勢的孩子都是因家庭未能發揮應有的功能,所以不管是生理、心 理都需老師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協助,所以,學校除了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 外,也須補足家庭方面缺乏的部分,老師便得扮演多種角色,除了教導日 常生活應有的常規、常識外,也要如同學校裡的媽媽般,隨時注意他自身 及衣物的整齊清潔與增減外,並給予情感上的依附與安全感,適時觀察情 緒的變化給予關懷,也要從旁輔導其與同儕人際互動的關係。(訪問 T1-10 10727)

研究者觀察桃老師處理班級新生的不適應行為,亦可知其實際行動確實能符合她的

理念。例如小寬非弱勢家庭幼兒,但有分離焦慮,與家長分開時會出現破壞行為,

桃老師真心安撫與擁抱幼兒。

S27 吵鬧大叫,生氣丟垃圾筒、拖把,T1 以堅持的口氣請他放回,S27 不 甘願用力將物品放回,T1 請他輕放,然後抱著他安慰。

S27:我要找媽媽

T1:我知道你需要媽媽,但是媽媽上班,我也是媽媽。(觀察 T1-1010910)

研究者認為「沒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當面對弱勢家庭幼兒時, 穿脫衣物,並教導擦汗的方式(教學日誌 T2-1011019,觀察 T1-1011023)。天氣炎熱 時,小渲穿著外套在遊玩,桃教師提醒她該脫外套,但她堅持不脫且不換薄的衣物

(觀察 T1-1011108)。下午課後當她滿身汗時,研究者則要求她立即更換衣物,面對 小渲的固執,教師必須堅守原則嚴格執行,讓幼兒學習正確照顧自己的能力(研究 問 P3-1011012)

小渲媽媽在訪談中也提到小渲常說很喜歡二位老師和課後托育班的彩虹老師,一次 小渲早上去參加聯合評估,中午趕回園吃午餐,當日在回家路上,主動跟媽媽表示 說桃老師好好,會幫她留午餐,麵麵真好吃(訪問 P1-1010924)。

呂育生(2009)指出教師以真誠的關懷回應幼兒,無特定的形式,可以是語言或

是肢體動作,回應能產生良好效果,被關懷者能感受到關懷者用心的態度。當幼兒 受挫失意時,教師適時的給予眼神關注、輕拍身體、安慰的擁抱,或是言語的打氣 加油,都是能安撫低潮中的幼兒,使其跳脫憂傷的情緒,就像在媽媽的懷抱中得到 溫暖的安慰。顯然個案教師給予一般幼兒和弱勢幼兒溫暖的回應,同時堅守原則教 導幼兒正確觀念和行為,如同幼兒在幼兒園的媽媽一般。

(二)弱勢家庭的諮詢者

弱勢家庭因後天環境的缺乏,導致家庭功能不彰,研究者經常扮演小渲媽媽和小 勝媽媽的親職資訊諮詢對象,包括新生就學問題、幼兒發展評估流程、教育補助、

升小一轉銜流程、幼兒學習問題等。

放學時間小渲媽媽主動詢問研究者三歲弟弟入學的問題,打算明年來就讀,教師 說明今年招生排序未收到 3 歲,不過明年招生時會通知媽媽,顯示小渲媽媽對個案 園所的喜愛與信任,會希望弟弟可以接續就讀(研究札記 1010918)。小渲媽媽非常 健談,與園內教師互動熱絡,再次詢問新生就學方式,同時樂於分享小渲的哥哥目 前就讀國小資源班的狀況。

會議中媽媽問及弟弟明年就學的入學方式,因在寄養家庭所以不知如何安 排做聯合評估,由秀主任、敏老師提供作業流程,並屆時會提示招生入學 的時間。(IEP 紀錄 C1-10109)

至於小勝媽媽也是經常主動向老師提問,主要是針對通知單、學習單的內容詢 問,以及若幼兒出現媽媽無法處理的行為,會拜託老師介入。有一次小勝媽媽反應 小勝在外面上語言治療課時,會對授課的老師生氣,已開始排斥去上課,請研究者 幫忙勸告小勝可以聽話上課(觀察 P2-1011008)。個案學校提供轉銜說明會議訊息,

小勝媽看到隨即問老師何謂轉銜會議,老師予以解釋並鼓勵家長參加說明會,表示 可協助傳真報名(研究札記 1010927)。對於就學補助,小勝媽媽看不懂申請確認單 的內容,誤以為開學沒繳費為何要申請,經由教師說明園所體恤家長經濟負擔,所

以未先扣,但須家長提出申請後,經費才會撥款入校(研究札記 1010917)。

例如牙齒檢查複查單隔日便交回(觀察 C2-1010914)。但是對小勝的教導卻經常未堅 持原則,老師看到時會介入並示範,藉以提醒小勝媽媽。

小勝安靜走近 T2,T2 順勢要他幫起書包,說道「自己背書的小孩最棒了」。

(觀察 C2-1010912-2)

综合以上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弱勢幼兒的關懷是一種自然本能,像媽媽般的溫 暖包容,誠如陳竹明(2005)研究指出教師對關懷的看法,認為關懷是一種自然本 能,在對學生表達的方式有了解孩子背景,真心接納,亦師亦友的學習互動。亦如 賴綺襄(2009)指出教師對班級中弱勢學生,採開放包容的態度,付諸具體協助行 動。同時個案教師重視與弱勢家庭家長的互動,如同范瓊慧(2010)研究指出個案 教師能正視親師關係的重要性,特別與母親關係的建立,更能幫助弱勢家庭幼兒學 習與自我認同。從研究個案教師與弱勢幼兒的互動中可印證,個案教師與弱勢家庭 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隨時提供家長親職教養的資訊,成為弱勢家長不可或缺的夥 伴,研究發現與蔡于君(2010)研究顯示經濟弱勢、特殊需求幼兒家庭亦具有尋 求支援、資源及自行處理早期療育相關事務的能力,並非皆要仰賴他人之協助的 研究結果卻是不同,研究者推論其原因應是研究對象的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差異。

二、教師的關懷表現

由關懷倫理學觀點看教師專業,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反省實踐的能力。

方志華(2002)認為教育關懷的實踐要包含三點:(一)能包容與顧及教師的要求和 學生的需求;(二)教師必須懂得學生喜歡的學習,讓學生產生主動性;(三)教師 經營接納氛圍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接納且關懷自己。以下分析個案教師實踐關懷的 策略和行為。

(一) 教師關懷的策略

曾煥堂(2002)認為關懷是指能為他者設身處地的一種關心活動,涵蓋自身以外 的人、事、物、環境。張純子(2010)指出生命教育教學絕非獨立存在或單獨實施 一項活動就能發揮功能,要從幼兒角度出發與生活經驗結合,最後回歸日常生活實 踐,即符合 Noddings 提出練習關懷,是一種幫助幼兒由內在出發的行為動力。彙整 資料發現個案教師在課程中加入對自然環境、生活議題、偶發事件及新聞事件的關 注,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進行實際的關懷行動。

1. 對自然環境的接觸和關懷

小寬在住家附近發現蝗蟲,帶到班上介紹分享,於是個案班級進行認識昆蟲資料 的搜尋,在認識蝗蟲的習性與觀察活動後,全班決議再野放回大自然,建立良好的 生態保育觀念。

S27 提出看完要把牠放回大自然的家,這概念延伸夾竹桃天蛾,因為幼兒 了解我們無法提供食物給昆蟲,也知道昆蟲的原生環境就在戶外,所以大 家決議下課後要野放大自然,幼兒藉由二次經驗,建立良好生態保育的觀 念。(教學日誌 T2-1010920)

個案班級在九二一大地震周年紀念日當天舉辦防災演習,教師引導幼兒透過觀看 影片和圖片,關懷當年地震所帶來的災害,並學習地震來臨時的自我防護知識與技 能,班級幼兒看到房子傾斜或倒塌時,都說好可怕,也有幼兒聽到受害人數眾多時,

表達了同情之意,教師安撫幼兒只要熟知災害的因應方式,不要過於擔心害怕,畢 竟天災是人類無法預測操控的。(教學日誌 T2-1010921,T2-1010926)。

2. 對生活議題的討論與關懷 考試時的思緒(教學日誌 T2-1010918,T1-1011106)。

個案班級幼兒在自由探索後的收拾工作做得不徹底,垃圾桶發現許多還可使用的 空白色紙,個案教師馬上進行節省美勞紙張材料使用的討論,並帶入紙類回收再利 用的探究活動,例如使用紙張打洞時,可以用剪刀裁去已用過的邊緣,如此便可再 繼續利用,減少紙張的耗用,建立環境保護的概念(教學日誌 T2-1011002,T2-1011 005)。

(2)桃老師觀察到二位幼兒在玩耍過程出現勒脖子的動作,除了立即制止之外,還 遊玩的注意事項(教學日誌 T2-1011015)。小正假日溜滑板不小心跌倒,臉部擦傷,

引導幼兒應選擇符合自己年紀的運動器材,在適當安全的場地遊玩,並帶上護具保 T2-1011128)。

新北市瑞芳鎮三兄弟葬生火海事件,與班級幼兒討論遇到火災時該如何面對,孩

培養由內在出發的行為動力。

培養由內在出發的行為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