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2:林碧梧照

六、張信義、張喬蔭與《大眾時報》

張喬蔭,生於明治 32(1899)年,卒於昭和 18(1942)年,早年曾任壯丁團 團長,70后里大地震後即開設杉木行及百貨行,及至戰爭時期,百業蕭條,即至 農會組合擔任農倉部主事,後因病辭職。張喬蔭同張信義一樣,醉心於文化協會 活動,兩叔姪之間感情非常好,因此常常是兩人一起活動,與王敏川、謝武烈、

林碧梧十分交好。但在文協傾向左派之後,張喬蔭即漸漸淡出文化協會活動,不 再參與。

70日治時期,因設保甲,遂亦組織壯丁團,並規定地方內不知保安由保甲負責,壯丁團則係被外部之事變,

二者相輔而行,以達到保甲制度之目的。詳見林衡道編,《臺灣史》,頁 583。

照片 3-2-13:壯丁團長交接

照片說明:日治時期派派出所轄區都有壯丁團,照片中打領結者為張喬蔭,

壯丁團團長卸任交給張銀湖(中坐打領帶者)。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 3-2-14:張喬蔭在自宅留影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張喬蔭除了在前述新竹事件時亦曾遭判刑 10 個月外,他和張信義也同為新

12 月,因資金短缺而合併於「臺灣戰線」。這本雜誌和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戰

會活動,反對親共及左傾思想,因此叔姪二人漸行漸遠,最終分道揚鑣,這是當

來則是很自然的事。藉由水圳,張家又開啟了人際網絡的一扇門。

(二)在政治圈、參與俱樂部方面:

殆張家中張青雲、張彩臣、張堪、張喬蔭、張銀河、張銀湖、張銀溪等人陸 陸續續從政後,張家在地方上的名望也更大了,而交際的觸角也在此時慢慢的伸 了出去。張青雲擔任區長二十一年,張彩臣擔任保正、大甲廳支廳參事多年,結 識的地方名流眾多,自不待言。而當時林獻堂倡導設立俱樂部,鼓勵大家加入成 為會員,張堪加入中洲俱樂部,曾在昭和 9(1934)年參加臺中州下米穀生產者 大會,和林獻堂、楊肇嘉、林烈堂、林澄波等人會晤,共同協商農林省提出之「外 地米移入統制案」之因應辦法。80張銀溪和張銀湖則參加三餘俱樂部,所謂三餘 即是取三國時,董遇善用三餘時間讀書,此三餘為: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 餘;陰雨者;晴之餘也。期望大家效法董遇,善用時間,充實自己。81三餘俱樂 部則常和一新會82會面,從事文化的交流。83藉由加入俱樂部,張家人際關係的視 野更開闊,交遊也就更廣闊了!

80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4),頁 71。

81詳見:閱讀花園部落格。網址: http://blog.yam.com/readclub/article/1140341

82昭和 7(1932)年,林獻堂之子林攀龍在霧峰籌備發起一文化啟蒙組織,其主旨在「促進農村文化,廣 佈自治精神,以助建設新臺灣」;要使「霧峰庄美化,使一般智識在與向上」。揭櫫標語「清新之氣,再 造臺灣」。接著進一步成立「霧峰一新會」,有「一新眾人的生活」之意。詳見明台高中:一新會七十週 年慶。網址:http://www.mtvs.tcc.edu.tw/art_area/e_shien_ass.html

83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頁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