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說明:張青雲手中抱者為其子張基旺,其餘為孫輩。
資料來源:張忠雄提供
照片 3-1-5:張青雲出殯情景照片、照片 3-1-6:張青雲別世,鄉民普渡情景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 3-1-7:張青雲出殯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由於長子基濱過世甚早,青雲為免基濱無子嗣,於是讓基濱之妻林絨收養一 螟蛉子,17即是張喬蔭。當時還曾和張喬蔭之生父黃俊祥簽下契約,內容如下:
立賣子嗣約書人,臺中縣苗栗三堡十三張庄黃俊祥,由仝妻陳氏親育第五 兒,名喚阿屘,年甫二歲。生於己亥年九月二日戌時安命。今為家貧無自告貸,
夫妻相議,即托媒引就,愿將此第五男兒向賣與墩仔腳庄張泗賓為長子,三靣言 定,時值身價併乳哺金四拾六円、淺布一疋,當日交收足訖。其屘英許其呼喚,
遏門易名解姓,再號木庭。永听教誨,遵規蹈矩,異日長大,益壯門閭。俊祥等 自賣以後,割藤永斷,日後各無別生事端,此係兩比,各無反悔,口恐無憑,特 立賣子嗣約書壹布,付執永為存據。
即日當場令媒收到賣子身價金四拾六円併淺布一疋,親收足訖批照。
口依秉筆人張其瑞 為媒人詹門江氏 在場見人母親陳氏 明治三三年七月 日立賣子嗣約書人黃俊祥18
照片 3-1-8:張喬蔭生母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17為他姓所生之子過繼戶長,收養後與本生家斷絕親屬關係。詳見嘉義竹崎戶政事務所日治時期戶籍登記 漢字稱謂用語概解,網址:www.juchi-house.gov.tw/doc1/09.doc
18黃俊祥賣子嗣約,張漢鄒提供。
照片 3-1-9:黃俊祥賣子嗣約
張青雲的另一個堂兄弟張彩臣,是張松濟所生,為前清例授儒林郎。生於同 治 5(1866)年,卒於大正 13(1924)年。彩臣擅長國術,日治時代,曾任保正 及大甲支廳參事多年,對地方公益亦踴躍捐輸,曾獲頒紳章表揚。
二、張堪的成就
青雲年歲漸大後,他的事業幾乎都由過房子19張堪協助處理。張堪譜名張基 堪,號富亭。生於光緒 7(1881)年 3 月 17 日,卒於昭和 10(1935)年 4 月 21
19同姓同宗族所生之子,過繼己身(即不與本生家斷絕親屬關係)。詳見台南縣歸仁鄉戶政事務所日據時 期簿冊名稱解釋,網址:www.kueij.gov.tw/ch9/japan.htm
日,享年 55 歲。20幼年受傳統書房教育(民間俗稱「漢學仔」、「私塾」),遍讀經
22詳見臺北縣新店地區農會。網址:http://sindian.tpcgo.org.tw/
23洪秋煉等編,《后里鄉農會八十週年專刊》,(臺中:后里鄉農會),頁 4。
24林衡道編,《臺灣史》,頁 505。
25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126。
26陳茂祥,《臺中縣后里鄉地方文史導覽手冊》,頁 39。
正式遷入。張花和張堪同是青雲之弟燿月27所生。張堪出嗣給張青雲,兄弟兩相 差 10 歲,而燿月於張花 3 歲時即別世,其妻改嫁,張花孤苦無依,張青雲於是 將張花接來,並讓其學習日文,因此受過日式教育的張花日語十分流利,擔任助 役時對張堪有極大的助益28。
照片 3-1-10:張堪像、照片 3-1-11:張花像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27族譜上記載有明月,也有燿月,實則同一人。詳見張銀湖編,《賢坂張家族譜》,未出版。
28張忠雄口訪記錄。
照片 3-1-12:地震前新建之庄役場、照片 3-1-13:地震後修建之庄役場 資料來源:張文魁提供 資料來源:陳文章提供
張堪在任期間,戮力從公,並盡心於鄉里之事。當時內埔地區只有一所內埔 公學校,所有接受國民學校教育的學童都必須到內埔公學校,對於在月眉、十三 張、四塊厝等地的學生而言,路途遙遠,深感不便。張堪即計畫要在月眉地區設 置內埔公學校月眉分教場,以嘉惠當地的學子。但月眉分教場(今月眉國小前身)
初設時,校地亦無著落,張堪聞知後,設法與人換地,並將所換之土地捐獻做為 校地,終於大正 11(1922)年完成月眉分教場的設立。
大正元年,臺灣教育漸入正軌,日本當局為推展殖民地教育政策,鼓勵臺胞 學農,日人習工商,29因而地方上計劃設立農業公民學校。消息一傳開,豐原郡 下各街庄競相爭取建校。張堪、張花得知後,即與共同捐地三甲多興學30,終使 農業學校設立於內埔地區,農業學校於昭和 10(1935)年創立,命名為「后里農 業公民學校」(即今臺中縣立后綜高級中學前身),修業年限為二年。嗣後於昭和 16(西元 1941)年改為后里實踐農業學校。31學生來源即由五街庄32(大小不論)
各自指派四位在家經營或有務農兩年以上經驗的人來就讀,一般是二十人一班,
只需報名即可入學,不用經過考試。而農業實踐學校負責訓練與農業有關的事
29林衡道編,《臺灣史》,頁 596。
30張忠雄口訪記錄。
31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8。
32豐原郡下有「一街四庄組合」。所謂一街四庄指的是豐原街、內埔庄、神岡庄、大雅庄和潭子庄。這個 組合設立后里農業實踐學校,由一街四庄共同負擔經費。詳見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 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37-38。
宜,目的在於培養農業人才。33
日治初期,日人便加強郵政電信事業;領臺當年即在基隆海關開辦郵政業 務,全臺各地分設郵局二十所。34因此張堪於明治 43(1910)年捐地設立后里郵 便局。另有一事,亦為時人所津津樂道:當時有一住於東勢的富商張天機,擬至 四塊厝、后里一帶購買土地,依當時稅制,張天機即使在后里購置土地,但因戶 籍在東勢,稅賦依然得在東勢繳納,張堪為了增加稅收及繁榮地方,遂拉攏張天 機搬至后里居住,且以自己的八分地與張天機交換,使張天機順利搬至后里。35
在家業經營方面,張堪繼承其父開鑿南圳(即內埔圳),引大甲溪灌溉田地,
沿線不少民眾為取得灌溉水源,乃採取「割地換水」方式,張堪家族因此獲取約 300 公頃之良田。惟張堪秉持父親的理念,對佃戶仁慈相待,租佃較其他地主便 宜,當時一般行情一甲地佃租為 50 元,張家則只收 40 元;與佃農定契約不限期,
也不加租,因此佃戶遇到困難時,張堪不但不會要他們解約,反而設法協助其度 過難關,36因此在地方上甚受敬重,於大正 14(1925)年獲當局頒授紳章表揚。
照片 3-1-14:內埔庄隊伍對外參加比賽獲勝得獎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33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38。
34林衡道編,《臺灣史》,頁 615。
35張漢鄒口訪紀錄。
36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27。
照片 3-1-15:張堪接受高松宮殿下社會表彰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昭和 10(1935)年,中部地區發生一場大地震,震央位於大安溪中游附近,
對鄰近的新竹州及臺中州造成莫大的傷害。地震發生於 4 月 21 日清晨 6 點零 2 分,死傷人數一萬五千餘人,全倒及半倒家屋三萬八千餘間,受災居民多達二十 六萬餘人,至於鐵路、橋樑、水道、道路、學校、官署的損害估計約有兩千萬圓。
37臺中州方面,州知事日下辰太、內務部長平輝雄、警務部長慶谷隆夫、東勢郡 庶務課長船田勇記、豐原郡守宗藤大陸、臺中市尹曾根原弘、大甲郡守滿富俊美、
東勢郡守原泰吉、大甲郡庶務課長鳥羽象三、警察課長廣井、東勢郡警察課長中 島弘光、豐原郡警察課長深谷佐市、大甲街長柴田一平、清水街長清松熾、豐原 街長岩下實業、東勢街長賴雲清等,皆在此次意外中罹難。而張堪與助役張花一 家更是悽慘,一家廿二名(其中家屬十七人,五名非家人)同於邸內慘遭不幸。
38除了張堪、張堪妻陳甚、張基旺、張花、張花妻梁月桂、妾黃秀英、張花長女 張淑、張基濱養女張鳳錢(兩位已出嫁,恰巧返家探親)外,另含長工、女傭及
37臺灣新聞社事業部,《昭和十年臺灣大震災紀念畫報》(出版資訊不詳,感謝陳德清老師提供)。
38臺灣新聞社事業部,《昭和十年臺灣大震災紀念畫報》。
寄宿之客人。39林獻堂及一新會成員在當時隨即親自到張家慰問,憑弔張堪、張 花及家族之靈柩,並與張信義會晤。40而張堪長子張銀河、次子張銀溪將所有喪 事處理完畢之後,於同年 5 月 17 日到林獻堂家中回謝前日之弔唁,並要求觀獻 堂家屋及墳墓以做建設之參考。41日方一面緊急派遣壯丁團、青年團、憲兵協助 救災,一面指派大德啟之助(原郡役所庶務課長)繼任庄長。
照片 3-1-16:張堪墓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說明:所在位置為后里鄉第一公墓(后里鄉圳寮路 79 巷 9 號前)
照片 3-1-17:地震倒塌之張家祖屋、照片 3-1-18:內埔庄地震時景況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39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32;張漢鄒口訪記錄。
40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4),頁 145。
41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頁 172。
照片 3-1-19:張銀溪(後排站者右二)與大德啟之助(前坐拿帽者)
資料來源:陳文章提供
照片 3-1-20:張堪、張花之靈堂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三、張銀溪的公職生涯
但日人深知,欲順利推動庄政,需有地方有力人士協助,遂屬意張堪長子張 銀河擔任助役或會計役。銀河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42,當時任職於農會,
以事務繁忙為由加以婉拒,於是乃由張堪次子張銀溪出任會計役。43
張銀溪當時正在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求學,已經讀到五年級,只差一年就 可以畢業,他堅持要拿到結業證明才到任。於是自昭和 10(1935)年 7 月 1 日開 始在內埔庄役場就職。昭和 10(1935)年 6 月,政府公告震災區復興計畫的市區 計畫,將內埔庄重新整建一番。計畫中有二十個直角正交的街廓安排,十五線路 的計畫街路,墩仔腳乃從廢墟中站起。經過此次重建,墩仔腳不僅有美麗的街廓 與商業店鋪門面,街道也寬廣了許多,從舊有六公尺不到的田埂路與碎石路,改
張銀溪當時正在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求學,已經讀到五年級,只差一年就 可以畢業,他堅持要拿到結業證明才到任。於是自昭和 10(1935)年 7 月 1 日開 始在內埔庄役場就職。昭和 10(1935)年 6 月,政府公告震災區復興計畫的市區 計畫,將內埔庄重新整建一番。計畫中有二十個直角正交的街廓安排,十五線路 的計畫街路,墩仔腳乃從廢墟中站起。經過此次重建,墩仔腳不僅有美麗的街廓 與商業店鋪門面,街道也寬廣了許多,從舊有六公尺不到的田埂路與碎石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