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張漢鄒奮發再起
陳英桐擔任后里第七、八屆鄉長時,任命張漢鄒為建設課長。張漢鄒,昭和 6(1931)年 8 月 29 日生,為張喬蔭次子,50周川所娶之妻即為漢鄒大姊。早年就 讀彰化高商,民國 40(1951)年畢業,隨即考入鐵路局,服務半年後,申請轉分 發回后里鄉公所。民國 41(1952)年 11 月,在鄉公所擔任試用幹事,半年後晉 升為幹事,接著歷任課員、人事管理員,尤其擔任人事管理員十餘年,熟悉地方 上人士,因此在陳英桐擔任鄉長後,陳英桐即委以張漢鄒重任,擔任建設課長一 職。51
50日治時期除戶調查簿(「張喬蔭」戶)
51張漢鄒電訪記錄。
照片 4-2-19:張漢鄒童年照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 4-2-20:張漢鄒就讀商職時畢業紀念照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 4-2-21:張漢鄒夫妻照 資料來源:張漢鄒提供
照片 4-2-22:張漢鄒像 資料來源:后里鄉立圖書館提
擔任建設課長的張漢鄒,協助鄉長先後完成了裝設路燈、建設社區、推行農 業機械化等工作。因做事認真、刻苦耐勞,無派系色彩、為人隨和,因此鄉黨皆 屬意張漢鄒出來競選第九屆鄉長。
照片 4-2-23:陳英桐卸任、張漢鄒上任照 照片說明:前排右六為陳英桐、右七為張漢鄒。
資料來源:陳文章提供
民國 71(1982)年,張漢鄒在同額競選的狀況下成為后里鄉第九屆的鄉長,
張家人再度重回鄉長寶座。任內致力推動文物保存,因此在就任當年,鄉內月眉 村樟公樹即經內政部列入暫訂為第三級古蹟,且時任省主席之李登輝將之命名為
「澤民樹」。除此,張漢鄒並設立農業課,加強對農民之照顧,同時也針對鄉內 建立零售市場、推行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眷村公共設施改善等政策,讓 鄉民提高生活品質。52
52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41-42。
由於張漢鄒在第九屆鄉長任內施政頗獲好評,因此在民國 75(1986)年舉行 第十屆鄉長選舉時,張漢鄒不但再度同額競選,且高票當選。有感鄉親之支持,
張漢鄒在第二任鄉長任內,他執行一件十分艱難,但卻十分有意義之事,那就是 鄉志的編寫。這個浩大的工程,在排除萬難的狀況下,於民國 78(1989)年完成,
也為后里與張家在歷史上寫下見證的一頁。
照片 4-2-24:張漢鄒連任紀念照 照片說明:前排右七為張漢鄒。
資料來源:陳文章提供
除了編纂鄉志外,張漢鄒另外還建設了后里鄉活動中心、后里鄉立游泳池、
甲后路雨水下水道工程施工等硬體建設工程,53大大改善鄉民的生活品質。第十 屆任滿之後,張漢鄒卸下鄉長一職,轉擔任中台醫專(現中台科技大學前身)
董事,民國 97(2008)年 10 月,擔任中台科技大學董事長一職。
53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44。
在張漢鄒卸下鄉長一職後,張家在政治舞台上正式謝幕,結束了多年的演 出,雖然張家已不再涉足政治,但是張家對后里地區的開發貢獻卻是不可抹滅的。
表 4-2-1 說明戰後民選鄉長時期鄉長競選情形一覽表:
表 4-2-1:戰後民選鄉長時期鄉長競選情形一覽表(1951-1990)
屆 別 候 選 人 當 選 者 任 期 備 註
七、活躍在政治圈內的張家人
張家除了擔任鄉長一職大放異彩,其實在公眾系統上也有許多相當熱誠的成 員,茲就不同機構加以介紹:
(一)參議員:
民國 34(1955)年 12 月 26 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佈「臺灣省各級 民意機關成立方案」及「省參議會組織條例」、「縣參議會組織條例」、「市參議會 組織條例」、「臺灣省鄉鎮民代表會組織章程」、「臺灣省縣市村里民大會開會規則」
等自治條例後,於隔年 2 月起,次第成立村里民大會、區鄉鎮民代表會、縣市參 議會、省參議會,開始推行地方自治。54參議員則是經由各鄉鎮代表會及職業團 體分別選出,內埔第一屆參議員即由張銀溪當選,而張信義則為候補。55
照片 4-2-25:第一屆參議員成員
照片說明:左側後排最高者(靠左邊拱門處)為張銀溪。
資料來源:陳文章提供
54賴惠敏、許雪姬、陳儀深、許文堂,《臺中縣縣政發展史》,頁 124。
55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16。
(二)縣議員:
民國 38(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臺灣省政府遂於民國 39
(1950)年 4 月經省參議會審議與行政院核定後,頒佈「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 自治綱要」,以之為臺灣省逕行實施地方自治之法源基礎,並確認縣市與縣轄鄉 鎮視為自治之公法人,開始實施地方自治。56
民國 40(1951)年 2 月 21 日,臺中縣舉行第一屆縣議會議員的地方 自治選舉,張銀淮和張陳綉鳳當選57,張銀淮時任鄉長,就任後由陳秉戊代理鄉 長。而張陳綉鳳即為張銀湖之妻,陳李丁財之女。張陳綉鳳之前並未有從政之經 驗,初試啼聲就有不錯佳績。於是第二屆再出來競選,也順利當選,不過第三屆 因為張銀溪出來參選,於是張陳綉鳳就未再參選了。至於張銀溪當選後,因民國 45(1956)年政府規定不能兼任(當時張銀溪兼任水利會會長),於是辭去縣議員 一職58。
照片 4-2-26:張陳綉鳳像 資料來源:張忠雄提供
56賴惠敏、許雪姬、陳儀深、許文堂,《臺中縣縣政發展史》,頁 124。
57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16。
58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16;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44。
民國 47(1958)年,第四屆議員選舉,周川當選縣議員,而且連任三 屆。而張信忠也於民國 50(1961)年參選第五屆縣議員,並且當選,且連任一屆。
不過嗣後因周川回鄉競選鄉長並順利當選,而張信忠因農會事務繁忙,因而都未 再出馬競選縣議員,第七屆縣議員的棒子則落到了張信忠之賢內助張簡瑞璧身 上,而張簡瑞璧也不負眾望,於民國 57(1968)年順利當選第七屆縣議員。
此後,張簡瑞璧挾地方人脈優勢,連續擔任四屆縣議員,從民國 57
(1968)年的第七屆至民國 75(1986)年第十屆,59張簡瑞璧共為民喉舌十八年,
直到六十五歲退休為止,可說是張家之女中豪傑。張簡瑞璧退休之後,張家就未 再涉足縣議員領域。
照片 4-2-27:張簡瑞璧像
資料來源:臺中縣議會議員介紹。網址:
http://www.tccc.gov.tw/member.php?action=view&nid=331
(三)鄉民代表:
民國 35(1946)年,各鄉鎮開始選出第一屆鄉民代表,張家之中,張 師堯、張如恒、張信義、張銀湖當選;第二屆則還是由張師堯、張如恒、張銀湖 當選,60此兩屆採間接選舉,從第三屆開始才是直接選舉。
59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16-217。
60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164-169。
照片 4-2-28:內埔鄉第二屆首次鄉民代表會紀念
照片說明:做者右四為張銀湖、右六為張銀溪、左二為張師堯。
資料來源:張忠雄提供
從第三屆開始,張家的人當選的就不多了。第三屆計有張師堯、張 信忠及周川;之後除了第五屆有姻親周川及張我湖之外,61可說張家在這一塊完 全無著墨。
61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170-180。
照片 4-2-29:內埔鄉第三屆代表會留念
照片說明:第三屆鄉民代表會,坐者前排右六為鄉長張信義,站者前排右七為張 師堯,站者後排右五打領帶者為周川。
資料來源:張忠雄提供 (四)調解委員會:
調解委員在鄉鎮之中也是一個重要機構,鄉民的紛爭可藉由調解委 員會進行協調、解決,經由調解,無須再產生不必要的爭端。民國 35(1946)年 7 月,第一屆調解委員會成立,當時主席是張派,而張銀淮則是委員之一。進入 第二屆後,則由張銀溪接任主席,張派為委員之一。第三屆時,二人再度易手,
張派擔任主席,張銀溪則為委員之一。62
第四屆時,則是張銀溪、張銀淮兄弟同在,且張銀溪擔任主席,同 時往後的第五、六、七屆,張銀溪皆是委員之一。
從第十一屆開始,周川開始加入,之後從第十三屆到第十六屆都有 周川的蹤跡,並且在民國 52(1963)年,第十四屆時當上主席,這同時也是周川 擔任第五、六屆縣議員之時。而張陳綉鳳也曾在第七、十四到十七屆中擔任委員,
直到民國 58(1969)年,以六十歲之齡才功成身退。自此,張家也從調解委員會
62陳炎正,《后里鄉志》,頁 218。
中退出身影。表 4-2-2 即說明張家在地方公眾系統服務之情形:
第七屆
八、張銀溪轉戰農田水利,承繼張青雲志業
在任滿卸下鄉長一職後,張銀溪專心投入后里水利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張 銀溪之所以轉任水利會,主要是當時大甲溪流域的水利問題叢生,接收後的水利 會營運也不甚順暢,張銀溪認為身為張青雲的後代,有必要將水利問題處理好,
才能無愧於先人。63明治 34(1901)年,基於「工業日本、農業臺灣」政策,企 圖將臺灣變成一農業生產地區,日本打算分階段整頓埤圳組織,以加強管理,公 布「臺灣公共埤圳規則施行細則」,於明治 37(1904)年將內埔圳認定為公共埤 圳。64明治 41(1908)年至大正 10(1921)年,為官設埤圳組合時期,凡大規模 工程-為地方人民不勝負擔者,皆由官方經營,總督府於頒佈官設埤圳規則後,撥 出三千萬日圓為特別事業費,選擇施工容易、效果顯著,工程費超過二十萬元者 給予補助,在全島十四個地方進行埤圳改修與擴張工程計畫。其中當時的后里 圳、大安圳即整編為官設埤圳后里圳。65
大正 10(1921)年至昭和 20(1945)年,總督府頒佈水利組合令,將臺灣公 共埤圳及官設埤圳統合為水利組合之水利組織,共 181 個公共埤圳,4 個官設埤 圳,於昭和 12(1937)年合併為 108 個水利組合,私設埤圳亦在當時大規模併入,
為全面將由農民自主之水利設施管理權,轉移至日本官廳掌控,俾利於全面水利 管控。
照片 4-2-30:后里圳水利組合評議會紀念照 資料來源:張忠雄提供
63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頁 44-45。
64蔡篤乾等編,《臺灣省臺中農田水利會誌》(臺中:臺灣省臺中農田水利會,2009),頁 200。
65蔡篤乾等編,《臺灣省臺中農田水利會誌》,頁 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