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張國恩(2008)。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線上論壇】。取自:

http://enjoy.phy.ntnu.edu.tw/mod/resource/view.php?id=12389)。

教育部(2008)。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

http:// 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梁芯佩、吳韋陵、翁嘉隆(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在特殊教育運用之介紹。

雲嘉特教 雲嘉特教雲嘉特教

雲嘉特教,11,61-70。

莊宗霖、林原宏(2007)。診斷導向之補救教學即時服務系統:OTSP 系統

建置與應用。NCS'07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論文集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全國計算機會議論文集(一一)一 上上上

上 2007 National Computer Sympasium,196-205。亞洲大學。

莊護林、李肖蘭、邱孜御(2007)。創設課堂互動學習環境--在小學推行互動 電子白板計劃的策略與經驗。2007 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台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 發表之論文。臺北。

許惠芳、林原宏(2007)。國小二年級數學學習領域數與量分年細目之階層 與次序性研究。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 2007 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測驗學會 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許芳郡(2009)。基於基於基於基於SSSS----PPPP表和多元計分次序理論之分數加減法的概念探討表和多元計分次序理論之分數加減法的概念探討表和多元計分次序理論之分數加減法的概念探討表和多元計分次序理論之分數加減法的概念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臺中。

郭毅玲(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教學之成效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教學之成效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教學之成效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六年級圓面積單元教學之成效(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臺中。

陳文婷(2004)。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 小數學學習之影響

小數學學習之影響小數學學習之影響

小數學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 班,臺北。

陳佳甫(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數列組型問題之表現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數列組型問題之表現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數列組型問題之表現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數列組型問題之表現分析及概念階層結概念階層結概念階層結概念階層結 構探討

構探討構探討

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班,臺中。

陳秀雯(2008)。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四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陳建宏、吳育楨、林原宏(2007)。S-P 表及次序理論在國小六年級分數乘除 法概念的整合分析。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 2007 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海報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彥至(2007)。電子白板於國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電子白板於國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電子白板於國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電子白板於國小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臺北。

陳敏彥、林原宏(2007)。應用 S-P 表與次序理論分析原住民學生在分數乘 法之認知診斷。2007 年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年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年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年原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發表之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113

教育大學。

黃馨瑩、劉天翔、林原宏、莊曜遠(2007)。應用次序理論分析高年級學童 容量概念的知識結構:原住民學童與一般學童的特徵分析。2007 年原年原年原年原 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住民學生數理科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東大 學。

楊淑蘭(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高雄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 究

究究

究----以高雄縣文華國小為例以高雄縣文華國小為例以高雄縣文華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以高雄縣文華國小為例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

葉文偉、林原宏、陳宏州(2008)。基於 S-P 表為分類基礎的四年級學生數 與量分年細目之多元計分次序理論分析。第二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第二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第二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第二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 討會討會討會

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區進德校區。

葉啟村、葉淑慧、曾建勳(2004)。國小面積保留概念電腦化測驗發展。第第第第 二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二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二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二十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 區。

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2002)。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 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教育研究月刊教育研究月刊教育研究月刊教育研究月刊,99,110-119。

劉正山(2008)。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研究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研究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研究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劉好(1998)。幾何導引幾何導引幾何導引。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普通數學編輯小組編著。臺中:幾何導引 瑞和堂有限公司。

劉秋木(200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蔡小玲(2008)。整合式及時回整合式及時回整合式及時回整合式及時回饋系統應用於數學教學成效之研究饋系統應用於數學教學成效之研究饋系統應用於數學教學成效之研究饋系統應用於數學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蔡嘉景(2009)。從Mayer多媒體學習理論觀點談電腦在輔助運動學習之應用 設計。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學校體育,,,,111,,,,第19卷第二號,44-54。

115

鄭雅雯、胡啟有、林原宏(2007)。應用多元計分次序理論於國小低年級加 減法文字題的試題階層結構分析。國小數學認知與評量研討會國小數學認知與評量研討會國小數學認知與評量研討會發表之國小數學認知與評量研討會 論文。屏東教育大學。

盧銘法(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以以以以Van Hiele幾何思幾何思幾何思幾何思 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

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

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蕭英勵(2007)。探討中小學將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策略。全國教師全國教師全國教師全國教師 會電子報

會電子報會電子報

會電子報,2。取自

http://www1.inservice.edu.tw/EPaper/ep/indexView.aspx?EID=48 譚寧君(1995)。面積概念探討。國民教育國民教育國民教育,35(7.8),14-19。 國民教育

譚寧君(1998)。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

11,573-602。

二二

二二、、、、 英文部份英文部份英文部份英文部份

Airasian, P. W. & Bart, W. M. (1973). Ordering theory: a new and useful measurement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y, 56-60.

Airasian, P. W., Bart, W. M., & Greaney, B. J. (1975). The analysis of a preposit ional logic game by ordering theory. Child Study Journal, 5, 13-24.

Amolo, S. D. (2006).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on fifth-grade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Retrieved from http://teach.valdosta.edu/are/authors_vol6no1.htm.

Ball, B. (2003).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with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Micromath, 19(1), 4-7.

Bart, W. M., & Airasian, P. W. (1974). Determination of the ordering among seven Piagetian tasks by an ordering-theoretic metho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6, 277-284.

Bart, W. M., & Krus, D. J. (1973). An ordering-theoretic method to determine hierarchies among item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3, 291-300.

Bart, W. M., Frey, S., & Baxter, J. (1979).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ordering among five formal reasoning tasks by an ordering-theoretic method. Child

Study Journal, 9, 251-259.

Beauchamp, G. (2004). Teacher use of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primary schools towards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framework,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3(3), 327-348.

Carson L. (2003) Board work, not boring.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9.

May 2003.

Clements, D. H., & Battista, M. T. (1992). Geometry and spatial reasoning.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 420-464. New York,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Duval, R. (1995). Geometrical pictures: kinds of representation and specific processing. In R. Sutherland & J. Mason (Eds.), Exploiting Mental

Imagery with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142-127). Berlin,

Germany: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Duval, R. (1998). Geometry from a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In C. Mammana

& V.Villani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ing of Geometry for the 21st

Century(pp.37-52).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Edwards J.-A., Hartnell M. & Martin R. (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some lessons from the classroom. Micromaths, 18, 30–33.

Fletcher, G. H. (2006). Imagine the Possibilities. Technology Horizon in

Education Journal, 33(16), 6.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D., & Door, V. (2005). Leadership implication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linking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8(5), 27-30.

Goldman, S. R. (2003). Learning in complex domains: when and why do

Goldman, S. R. (2003). Learning in complex domains: when and why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