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幼兒教室互動品質的活動型態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幼兒教室互動品質的活動型態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第三節 影響幼兒教室互動品質的活動型態因素

從上一節從 inCLASS 相關研究議題的結果與分布,我們能夠清楚的看見,

不同的教室活動型態確實會影響幼兒在教室各領域互動的比例,而不同的互動領 域又會進一步對於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產生影響。在本節將進一步以不同的教室 活動型態作為討論的主軸,進行相關文獻的深入探究,以整理出其對於幼兒互動 各領域(教師互動、同儕互動、工作互動)的影響因素與其中的相關性。

壹、不同課堂活動型態的安排與內容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強調,教保服務人員為達成課程目標需有計畫 的提供幼兒學習的機會,課程的實踐宜涵蓋團體、小組及個別活動等課堂教學活 動型態(教育部,2013)。而 Booren 等人亦提出(2012),教師需透過不同課程 活動型態幫助幼兒發展其能力,包含:團體、自由選區、自由體能、轉銜活動、

點心時間、小組活動及個別指導時間等教學及活動型態。如此一來,才能夠增加 幼兒在一日教室學習的互動中,提升不同面向的能力發展。

這些多元的課堂活動型態,不管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幼兒學習組織的人數編 製,以及課堂活動進行的內容與進行的時間、流程等都略有不同,以下從教師進 行課堂活動時所採取的幼兒組織人數編製型態進行大方向的分類,較能夠以幼兒 一日的作息表上進行觀察,分別為團體活動、個別活動及小組活動;並進一步分 別描述採取此種組織人數編製的課堂活動型態內容分別為何:

(一)團體活動:指全園或全班性的活動。全班的幼兒會共同進行一致性的活動 內容,教師的主導性及課堂活動的結構性較強。如教師講述、解說或示範、

團體討論、團體遊戲、分享、律動、戲劇活動及體能及音樂活動等。

(二)個別活動:指幼兒個別的進行自己的活動。可以是在規劃有多樣學習區域 的開放教室中,依個人興趣與能力,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學習區域,進行個 別探索活動。有時教師也會與幼兒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活動。包括戶外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動、角落活動、自行操作教具等。

(三)小組活動:又稱為分組活動。指全班的幼兒會被分成不同的小組,且每個 小組進行的活動內容不盡相同。如在主題課程延伸的活動中較常能夠見到 此種活動型態。

其他如點心時間與轉銜活動,由於時間與內容上的安排較鬆散,前者是用餐 時間,後者則是作為各個活動型態之間的彈性轉換,在本研究中總括為「其他活 動」。

貳、不同活動型態下的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如同上述,由於各個活動型態的組織、結構及內容不盡相同,且會對於幼兒 的互動品質及其能力發展有不同的影響,因此,以下研究者進行文獻的整理,分 別以「團體活動」、「個別活動」、「小組活動」及「其他活動」進行各個互動領域

—教師互動、同儕互動、工作互動的相關性探討。

此外,由於大部份國內外的研究,若並非是 inCLASS 評量表進行互動的研 究,則多半是採以「互動」作為研究核心的設計,因此活動型態僅是互動研究進 行時所使用的自變項。有鑑於此,研究者的文獻查找主要聚焦在互動領域的研究,

再進一步抽取出與「活動型態」有關的相關研究,進行歸納與整理。最後,則會 以 inCLASS 採以全面不同活動型態的幼兒互動品質,進行整體的綜合討論。分 別描述如下:

(一)

團體活動型態與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研究者進行文獻的整理,發現教師互動的研究中,與團體活動型態有關的共 有 2 篇;在同儕互動的研究中,與團體活動型態有關的共有 3 篇,相關研究整理 如表 2-3-1 所示。

綜合相關研究的結果(吳淑惠,2010;張宜君,2011;張家華,2015),我們 能夠得知,對於較低品質的同儕互動關係,部份的研究會採以「繪本教學」

的團體活動型態進行教師介入的改善。經研究結果得知,同儕互動的品質是 與幼兒的自我概念、溝通關係、社交技巧、同理性及自我行為管理有關。

(二)

個別活動型態與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研究者進行文獻的整理,發現教師互動的研究中,與個別活動型態有關的共

宜瑩,2007;郭俊廷,2010)。我們可以理解,同儕互動通常在個別活動如學 習區進行,是由於結構性低,因此幼兒擁有自由選擇是否與同儕互動的機會,

並且依著幼兒的個人特質如性別、年齡等呈現出不同的互動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三)

小組活動型態與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研究者進行文獻的整理,發現在同儕互動的研究中,與個別活動型態有關的 共有 1 篇,如表 2-3-3 所示。

表 2-3-3

小組活動型態與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互動

面向

活動型態 研究者 研究發現

同儕 互動

合作畫 李姿儀

(2012)

藉由合作畫的活動能夠增加幼兒的語言能力、溝 通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李姿儀(2012)的研究中,我們能夠發現,與個別化教學相比,小組活動 由於活動型態主要是運作較有目的性的教學設計,因此在明確目標導向,以及教 師的賦權之下,活動的進行更是有賴於同儕之間的合作,並發揮同儕指導、解說、

仿畫等具鷹架效用,呈現出幼兒與同儕之間密集的互動關係。

(四)

其他活動型態與幼兒教室互動品質

研究者進行文獻的整理,發現其他活動型態在互動相關的研究中較少,主要 以 Booren、Downer 及 Vitiello(2012)的研究為主,他們發現當幼兒進行轉銜活 動及點心時間時,幼兒在教師互動的部份,較不積極與教師互動以及不投入工作;

在同儕互動的部份,幼兒會產生較多的衝突,且互動存在著性別差異化;在工作 互動的部份,年紀較大的幼兒由於較熟悉班級規則與素材操作,因此會相對投入 工作。

(五)

綜合討論:各個活動型態下,對於幼兒互動品質的影響

研究者發現國外目前將 inCLASS 使用於課堂活動型態對於幼兒互動品質影 響的檢驗(整理如表 2-3-4)。Booren、Downer 及 Vitiello(2012)發現,在團體 活動中課程較為結構化,幼兒與教師的互動較多;在自由活動中,幼兒與同儕的 互動及工作互動的部份較為積極,也會產生較多的衝突,尤其會發生在轉銜活動 時;在小團體和點心時間,幼兒的互動則存在著性別差異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Vitiello、Booren、Downer 及 Williford(2012)發現活動型態是影響幼兒是 否參與活動的關鍵,當教師提供幼兒可以選擇的活動(戶外、自由)的時候,幼 兒的參與度與同儕互動機會就會提高;而結構化課程能夠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教師 互動,此與 Booren 等人(2012)研究發現相符;在轉銜活動則發現幼兒較不積 極與教師互動以及不投入工作。由於課堂的活動型態取決於教師的設置與安排,

因此 Booren 等人建議,未來可搭配教室教學品質評量表(CLASS),觀看教師的 具體行為對於幼兒在不同活動型態上的表現,將更有助於幼兒透過課堂互動發展 其能力(Booren, Downer, & Vitiello, 2012)。

表 2-3-4

幼兒互動品質評量表(inCLASS)運用於課堂活動型態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發現

Booren, L. M., Downer, J. T., & Vitiello, V. E.

(2012)

教師互動較常出現在課程較為結構化的團體活動。

同儕互動較常出現在自由活動,幼兒的工作互動較為 積極,但也會產生較多的衝突,如轉銜活動。

小團體和點心時間,幼兒的互動則存在著性別差異化。

Vitiello, V. E., Booren, L. M., & Downer, J. T., Williford, A. P. (2012)

活動型態對於幼兒的參與具有關連性。

戶外活動與自由活動提供幼兒較高的選擇性,能夠提 升幼兒與同儕互動的機會。

結構化課程能夠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師互動。

轉銜活動,幼兒較不積極與教師互動以及投入工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