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表現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表現 表現 表現之因素 之因素 之因素 之因素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表現 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 表現 表現 表現之因素 之因素 之因素 之因素

智能障礙學生最大的特徵在於智力和適應行為兩方面。在班級上智 能障礙兒童常具有人際關係不佳及社會互動的困擾,本節就智能障礙兒 童之身心特徵、問題行為,及其社會互動關係做探討。

壹 壹 壹

壹、、、、智能障礙者身心特徵智能障礙者身心特徵智能障礙者身心特徵智能障礙者身心特徵

林寶山(1993)指出智能障礙者除具有智能較低落與社會適應不良 特徵外,本身即是異質性相當高的族群。本節擬對智能障礙兒童之認知 學習社會能力二方面加以說明(洪榮照,2002;許天威、徐享良、張勝 成,2001,鈕文英,2003;Beirne-Smith, Patton, & Ittenbach, 1994;Crane, 2002)。

一、認知學習方面的特徵

智能障礙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最明顯的特徵為抽象思考能力有 限,以下大致細分數項說明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徵:

(一)注意力缺陷

1.注意廣度狹窄,不能同時注意較多的事物。

2.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較短。

3.注意力較不容易集中與維持,易受周圍聲、光、物之刺激所影響。

4.有注意力分配的問題,不善於選擇性地注意相關的刺激,也較不會隨 著注意焦點的轉變而調整其注意力,可能會一直停留在注意前面的刺 激。

(二)記憶力缺陷

智能障礙兒童的長期記憶和一般兒童相似,但在短期記憶上有其限 制不易建立與保存記憶和智能障礙兒童無法使用記憶策略(如複誦、聯 結、組織、分類)有關。

(三)組織能力欠佳

智能障礙兒童較同年齡兒童在統整學習材料方面有更多的困難。將 教材先做適當的組織或標示外在訊息提示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保留和 記憶(何華國,1995)。

(四)學習類化薄弱

智能障礙學生較無法利用舊有的經驗解決新問題或適應新環境(何 華國,1995)。林美和(1992)指出即使利用特殊策略加強智能障礙者 的注意、記憶、組織學習、社會技巧方面,其要將所學類化至新的情境 或行為上仍有難度。而智能障礙者的生活經驗越匱乏,則類化能力越薄 弱(Langone, 1990)。

(五)學習態度方面

影響智能障礙者的動機主要為失敗經驗、失敗預期及習得無助感造 成學習動機、意願低落,依賴他人解決問題的學習態度。何華國(1995)

認為因為失敗的經驗過多,所以如何增加智能不足學生成功的機會,以 增強其自信心是相當重要之一環。

二、社會能力方面的特徵

孟瑛如(2004)將社會能力分為三類:自我有關行為、工作有關行 為、人際有關行為等方面,智能障礙兒童普遍存有社會適應困難的問 題。以下列舉數項說明智能障礙兒童在社會能力方面的特徵(洪榮照,

2002;林寶貴、黃玉枝、張正芬,1992;詹雅淳,2002):

(一)自我有關行為:

1.自我觀念消極:由於常歷經失敗故缺乏自信心,在面對事情時較無法 持續嘗試和完成。

2.挫折容忍力低:常出現自卑、逃避,比一般人更易受外在動機所左右,

在學習情境上表現退縮、依賴、生氣、挫折等反應。

3.外控制握信念(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強:

智能障礙者在解決問題上,傾向於依賴他人的指導,不認為自己可以獨 立完成事物,故常將事情的成敗歸因於外界因素。

4.自我規範能力弱:較不能自我節制衝動的情緒和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 和行為,需高度的接納與讚許等外在動機來維持適當行為。

(二)工作有關行為

1.行為較固執刻版,直線思考欠缺彈性、變通與應變能力,往往固執於 某一固定的方式。

2.專注能力差:注意力廣度窄小、選擇性注意力能力差,無法長時間專 注,易為週遭人、事、物所分心。

3. 問題解決能力差,不會主動尋求協助。

(三)人際有關行為

1.人際互動差:因其人格與行為特質的限制,較少機會與人互動、常被 孤立、冷落,無法融入團體活動,故社交網絡狹窄。

2.社會知覺能力不足:在依循特定情境、決定事宜的行為表現常會出現 困難、分辨情況的能力有限,因而無法表現適當的情緒表達和社會行為。

3. 語言溝通能力差:常無法了解他人口與訊息的重點,對字詞語意缺乏 區辨能力,故其語彙貧乏、語句不完整,不論在表達、理解方面,直接 影響社交互動的品質。

4.常出現異常行為:智能障礙者常伴隨著若干不適應行為,例如:破壞、

不專注、自我刺激等,這些不適應行為導致至其遭受同儕之嫌惡,或是 普通同儕可能會因其行為表現,而不願與其交友。

綜合以上歸納出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但無論於生理、心理、適 應行為等方面與常人之差異均大。故本研究在教學方案設計方面,依據 智障者的特質與弱勢,安排適當之課程、教學步驟,以使教學對其有正 向之意義與功能。

貳 貳 貳

貳、、、、影影影影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因素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因素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因素響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因素

智能障礙者可能因:1.認知功能發展遲滯,無法正確覺察模仿對象 的完整歷程;2.缺乏正確、完整的學習經驗;3.處於隔離的情境,缺乏 社會刺激、人際互動的資源可供學習。使得智能障礙者無法學習較佳的 社會技巧,導致社會適應較差,在和他人相處時不善表達情感和慾望,

不易達成人際互動的目標(王志全,1995)。

目前對智能障礙者社交技巧缺陷假說較完整的說法是Gresham (1981)根據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提出「社會技巧缺陷說」。「缺失假設」

的論點是指一個人無法表現出適當的社會行為,乃是因為缺少與人相處 所需要的技巧所致。王欣宜(2006)綜合Elliott 和 Gresham (1992)與 Gresham (1981)所提出的看法,將影響智能障礙者社交技能發展分為七 項相關變項,陳述如下:(如圖2-2所示)

1.缺乏適當的社交技巧知識:個體本身缺少正確與人互動所需的行為策 略或是缺少一種或多種社會知識、缺乏對情境的正確認知。

2. 表現困難:已具備社交技巧知識,但無法在正確的情境中表現該行 為,或是表現出的行為無法為人所接受,易被情境焦慮、動機因素所影 響。

3. 缺乏練習及回饋:只教導學生知識,未給予足夠的練習時間及相關回 饋,導致學習成效不佳。

4.缺乏示範與增強:沒有提供足夠的示範讓學生模仿,或是當學生表現 某項社交技巧時未受到有效的增強。

5.缺乏線索與機會:學生解讀線索的能力不足、應用能力不足,故而無 法在正確的情境中表現合宜的社交行為,需加強線索提示才能有助於類 化。

6.問題行為的出現:「問題行為」如攻擊、破壞行為,則會阻礙社交技

能的表現。

7. 自我控制:由於個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無法穩定、持續的表現應有 的適當行為。

圖 2 -2 導致缺乏社交技巧的變項

(修正自 Elliott & Gresham, 1992;引自王欣宜,2006,頁25)。

綜合上述智能障礙者缺乏社會技巧的變項原因,Gresham (1983) 所 提出的方法可作為其中幾個變項原因之對策,包括:1. 對缺乏適當社會 技能知識者可經由觀察或示範學習,以增進個人的技巧;2. 對表現困難 者,可藉由提高障礙者表現動機的方式來增進其表現;3. 對自我控制缺 乏者,可經由認知行為的自我控制策略進行補救。其他因素如缺乏線索 及機會、缺乏練習及回饋、缺乏增強等,均能透過認知行為學派訓練策 略找到對策,因為認知行為學派注重將內在思考的歷程作為訓練的步驟 之一(洪儷瑜,2002 ),對智能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訓練有較佳之成 效。

低頻率 干擾

干擾 妨礙

缺乏線索及機會

社交技巧

不足 不適當的結果

問題行為

缺乏知識

缺乏練習及

回饋 缺乏示範與增強

自我控制 妨礙

低頻率

表現困難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社交技巧的教學與評量 社交技巧的教學與評量 社交技巧的教學與評量 社交技巧的教學與評量

壹 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