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壹壹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教學實驗後之回饋與訪談 壹壹

壹 壹

壹、、、、實驗組成員對社交技巧團體之回饋部份實驗組成員對社交技巧團體之回饋部份實驗組成員對社交技巧團體之回饋部份實驗組成員對社交技巧團體之回饋部份

為瞭解實驗組學生對社交技巧訓練方案之看法,研究者設計「社交 技巧回饋單」(附錄六),對實驗組十二位學生進行訪談,由研究者事 先設定選項以勾選方式填答。表 4-5 為社交技巧回饋單結果之統計表,

茲將資料整理敘述如下:

一、十二位實驗組成員(100%)皆表示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其本身 交朋友有所幫助。將之整理說明如下:

「以前我要跟同學玩,同學都不要跟我玩,現在他們會跟我玩一些 遊戲。」(A08

「下課,會有同學陪我去拿東西。」(A07

「同學會借我橡皮擦。」(A02

「小朋友下課會主動來找我玩球。」(A11

「我會去幫助其他同學。」(A03

二、十一位實驗組成員(92%)表示喜歡社交技巧訓練課程。綜合訪談 內容,多為在團體活動中,可以提供較多與同儕相處、合作的機會且在 活動中能獲得自信心,而使團體成員皆認同此社交技巧訓練方案,惟成 員 A07 表示因中午參與活動無午休故不喜歡此方案。

「來這邊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跟我一起玩。」(A11

「這裡可以畫畫,看錄影帶很好玩。」(A05

「老師會教我很多東西,可以學到幫助其他人。」(A12

「我可以當隊長,很棒」(A06

「中午來上課很累,會想睡覺。」(A07

三、實團體成員自我檢核在十三個目標行為中成效最高為合作(7 人),

次為準時(6 人)、主動協助他人(5 人)。

「我會幫○○○做…..」(A11

「我每次都是第一個到,我很準時」(A03

「我都有幫忙去帶○○○來上課」(A12

四、十二位學生中有 75%表示上完社交技巧訓練課程,表示在跟老師、

同學相處上有所進步,25%表示沒什麼改變。

「同學會跟我玩球」(A11

「老師會問我,今天團體活動玩什麼遊戲?我表現好的地方,老師會再 誇獎我一次」(A12

由上所述,實驗組學生經過八週實驗教學後,大多數學生都肯定「微 笑生活營-社交技巧團體」,認為「微笑生活營-社交技巧團體」能增進 自己的社交技巧及改善人際關係,也希望日後能繼續參與類似課程。

表 4-5 實驗組學生社交技巧回饋單結果之統計表

「以前上課鐘打後,要過5 分鐘以上才會進教室,現在進教室時間有稍 微快一點了」(T04

「之前上課遲到主要是在外面遊蕩,現在較準時進教室,有時候還會催 促其他同學快點進教室。」(T02

「午休上社交技巧訓練課程時,剛開始都會忘記,後半時期中午吃完飯 後會主動跑來跟我說,老師我要去上課了。」(T07

「上資源班課時,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忘記,但是主動記起要上課的次數 有明顯增加」(T09)。

「在分組課時,較會聽從組長的指令,雖然不能說完全服從,但違抗的 次數有明顯減少」(T03

「以前分組活動時,大多不參與組內討論,自己一個人當獨行俠,同學 分配給他的工作,也多馬虎了事,所以常與同組組員產生爭吵;現在雖 然仍不主動加入討論,但至少被分配到的工作會完成,同學給的建議也 會聽了」(T08

二、受訪導師中有 9 位(75%)認為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學生的人際關 係有所改善。由訪談結果中發現,團體成員多使用禮貌用語、主動性行 為增多、負責任等態度上的改變是人際關係改善的主要原因。

「比較會多使用禮貌用語而使得同學較不排斥他,願意協助他,人 際關係較為和諧」(T08

「在班上的話有比較多一點,與同學的互動模式從老師的指派協助 變成同儕間的主動協助,比起學期初較有存在感,比較像團體的一 份子」(T09

「會主動叫同學名字,有一次隔壁同學的東西掉了,會提醒他撿起

忘記了,A07還會用手拍同學肩膀,提醒他。」(T07

「會承認自己事情沒做好,作業較不會遲交,作業缺交部分同學教 導也比較會聽,對合作的事物也較有責任感,同學接納度較之前高」

T05

而探討 A02、A04 兩位成員教師觀察結果認為人際關係未改變之原因,

應為外力干涉過深或者是成員本身生理、心理因素影響,造成雖在目標 行為上有所進步,但對整體人際並無改善。

「因為祖母全天陪讀,在常規、課業干涉過深,常在目標行為尚未 發生,祖母即已阻止或進行處理,故無法觀察到學生本身的行為或 者A04面對同儕的反應。」(T04

A02本身固執性行為較高,雖然在禮貌用語、準時方面有進步,

加上平常愛捉弄人的習性並沒有顯著的改進,因此在人際關係上仍 沒有改善。」(T02

二、十二位受訪導師(100%)皆表示會讓學生再參與類似社交技巧 訓練方案,也肯定實驗的成效。

「很希望在資源班也能有類似這樣的課程,對A09的幫助很大」

T09

「在團體組成的份子上,如果能找幾位同班同學,會更有助於類化 到原班情境」(T10

「每次上完課回來都很開心,會跟老師說我今天拿到什麼禮物,很 喜歡這樣的課程。」(T10

表 4-6 教師訪談結果百分比

教師(n=12)

單元目標

進步 沒進步

關心朋友 33 67

打招呼 41 59

有禮貌 50 50

合作 58 42

準時 58 42

負責任 41 59

不告狀 33 67

主動協助他人 50 50

分享 16 84

請求幫忙 66 34

舉手發言 50 50

主動找人遊戲 66 34

守信用 16 84

服從他人 58 42

參參

參參、、、、 訪談助理教師部分訪談助理教師部分訪談助理教師部分訪談助理教師部分

助理教師認為透過活動的方式將社交衝突情境鑲嵌入教案流程 中,成效相當顯著。因為智能障礙學生在社交技巧表現上是極度被動且 缺乏表現機會,故以合作競賽等自然的情境,能觀察到學生進行活動的 過程中不當社交行為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團體領導者進一步掌握學 生出現的目標行為,即時提出來討論及評價,因學生們是活動的參與 者,能立即理解行為的對錯與討論解決之道,不像傳統講授的方式或憑 空的描述,因學生無須將情境轉換所以類化效果大。在十六次的教學過 程中,很明顯感受團體氣氛的和諧度、成員間的合作交流有所提升,實 驗效果逐漸顯現。茲將歷次教學觀察紀錄整理如下:

一、在主動性部分,學生表現由被動提醒轉為自發行為

A01在傳呼發圈活動後會主動幫老師收好呼拉圈,才回教室。」

CT9

A05在分組活動時,會主動幫忙配錯組的小朋友找到正確的 拍檔。」(CT3

A09雖然不會主動開口提醒他人,可是在兩人三腳單元中,有 同學遲到晚進教室時,他有主動舉手拍拍隔壁的椅子示意遲到的同 學坐下。」(CT10

A03每次都是第一個準時到教室,剛開始老師會請他當小幫手去 帶同學來上課,活動中期開始,他會主動詢問老師,我今天要去帶 誰來上課。」(CT4

A12剛開始會插話、不等待他人發言,經由教學活動後,已養成 舉手發言、等待的良好習慣。」(CT12

二、在人際互動上,學生的互動模式增多,會有討論、提醒組員、模仿 組員、稱讚他人的行為出現,同儕間社會性增強明顯提升。

A03在傳呼拉圈單元中,主動提醒同組夥伴完成後要蹲下來。」

CT9

A12A08A05在兩人三腳中會討論用怎樣的方式比較快完成 任務,也會相互聽取建議。」(CT10

A11在椅子樂單元中,一開始不想與人共享椅子,後來經同學 示範後,會主動爭取協助他人的機會。」(CT13

A07A10活動前期是屬於安靜坐在位子上的學生,到活動後期 會主動爭取當隊長,還會跟同組組員拉票,說:「選我,選我」等

有趣場面發生。」(CT15

三、在團體成員個別的觀察紀錄

A02第一堂課有非常明顯的唱反調行為及故意與同學爭執或搖動 椅子引起教師注意,但在訓練活動進行5 次後,已能遵守團體秩序,

搖動桌椅、任意插話的頻率顯著降低,在自我管理上有明顯進步。」

CT1CT5

A04依賴性重,每次要上台表演都一定要同學陪伴,但在情緒你 我他單元中,經由同學的拍手鼓掌後自己上台抽題完成表演。」

CT14

A07A09是屬於比較安靜的孩子,A07在一次獲得個人獎時,

露出非常燦爛的笑容;A09也在畫畫單元後,整體的活動參與度大 大提升,可以從一次次的活動中感受到他們的成長。」(CT4CT12

綜合訪談導師、助理教師及教學實驗期間研究者及助理教師所觀察 到學生的表現資料得知,實驗組成員經由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後,對其社 交技巧與人際關係有所助益。

肆 肆 肆

肆、、、、 教學者省思部分教學者省思部分教學者省思部分教學者省思部分

教學者針對每次教學後與助理教師討論,進行檢討與省思並對下次 活動提出建議與注意事項(附錄六)。

一、教學活動安排

在教具應用上的時機與流程設計編排,從一開始的混亂到後來呈現 出結構性,整體流暢度漸提升。

二、引導討論

活動開始初期在問題行為發生時,最初教學者礙於時間受限,多予 以情境解釋後即回歸教學流程,較少同學發表感想,經與助理教師討 論,教學者自我省思在相關問題情境引導討論上應再多著墨,適情況刪 減課程內容,增加同理心引導部分,並事先擬定討論大綱以期有助於情 境的引導,在實驗後期每當到討論時間,學生較活動開始前反應熱烈且 在教學者尚未提問時,A03、A11、A12 總是踴躍舉手等待發言,成效 頗佳。

三、團體氣氛營造

教學者在活動中採用個人與小組兩種增強制度同時進行,此方式有 助於團隊精神的凝聚,但在中期發現,部分學生過於功利傾向,有獎品 才參與,有加分才發言,故教學者大量加入社會性增強,並同時微調增 強制度,加重「主動性行為」,後期活動中可看見同儕漸成為活動中給 予正、負增強的主角,老師退為協助、提醒、補充說明的角色順利解決

教學者在活動中採用個人與小組兩種增強制度同時進行,此方式有 助於團隊精神的凝聚,但在中期發現,部分學生過於功利傾向,有獎品 才參與,有加分才發言,故教學者大量加入社會性增強,並同時微調增 強制度,加重「主動性行為」,後期活動中可看見同儕漸成為活動中給 予正、負增強的主角,老師退為協助、提醒、補充說明的角色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