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調節變項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影響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調節變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第三節 影響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調節變項

依據上節後設分析結果,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間具有顯著相關,由 於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整合之研究效果量具有異質性存在,是以,本研究藉由 固定效果量模式分析各研究樣本特徵,以探討影響兩者關係之其他因素。本節共 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探討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個人背景變項(年齡、

年資、職務);第二部分為探討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學校背景變項(學校 規模、學校地區、學校歷史)。

壹、個人背景變項

在探討校長科技與學校效能之個人背景變項上,將各研究樣本特徵分為年齡、

年資與職務共三個變項加以分析。根據本研究分析之樣本屬性,年齡、年資與職 務均為連續變數,適用整合迴歸分析研究。

一、年齡

本研究分析各研究樣本的教育人員年齡,並以全數有效樣本人數中,教師年 齡在 41 歲以上所佔的比例來計算。因此,若在文獻資料中未列入教師年齡樣本 數時,則無法計算出年齡比之情況。是以,根據表 2-9 中整體學校效能及整體校 長科技領導篇數計算,共投入 9 篇研究,且依據投入的資料中採用多數研究者的 年齡分類以 41 歲以上比進行整合迴歸分析,探討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 之相關情況。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74 所示,Qr值為 0.4186,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𝑝 =0.5177(> .05)表示教育人員年齡並非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 異質性來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74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年齡(41 歲以上比)之整合迴歸分析摘要表 組 1:40 歲以下

組 2:41 歲以上 K Q df 𝑝值 點估計值 組間 Qr 9 0.4186 1 0.5177 斜率 -0.1511 組內 Qe 9 61.1436 7 < .0001 截距 0.9323 ***

註: ∗∗∗ 𝑝 < .001

二、年資

本研究分析各研究樣本的教育人員年資,並以全數有效樣本人數中,教師年 資在 6 年以上所佔的比例來計算。因此,若在文獻資料中未列入教師年齡樣本數 或因劃分年限不同時,則無法計算出年齡比之情況。根據上述原則,刪除蔡瑞倫

(2008)之研究。是以,共投入 8 篇研究,且依據投入的資料中採用多數研究者 的年資分類以 6 年以上比進行整合迴歸分析,探討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 之相關情況。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75 所示,Qr 值為 6.3178,達統計顯著水準 𝑝 =0.0120(< .05)表示教育人員年資為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異 質性來源,且斜率為-1.0223,顯示教育人員年資 6 年以上在研究人數中所佔的比 例越低,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的關聯性越強。

表 4-75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年資(6 年以上比)之整合迴歸分析摘要表 組 1:5 年以下

組 2:6 年以上 K Q df 𝑝值 點估計值 組間 Qr 8 6.3178* 1 0.0120 斜率 -1.0223*

組內 Qe 8 29.0158 6 < .0001 截距 1.6872***

註:∗ 𝑝 < .05,∗∗∗ 𝑝 < .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三、職務

本研究分析各研究樣本的教育人員之職務,分為兼行政職教師(主任、組長)

及非兼行政職教師(導師、專任教師),以兼行政職務比計算,及教師總樣本人 數中,兼行政職教師所佔之比例。因此,若在文獻資料中未列入教師年齡樣本數 時,則無法計算出年齡比之情況。根據上述原則,刪除羅聰欽(2016)之研究。

是以,共投入 8 篇研究,且依據投入的研究中以職務(兼行政比)進行整合迴歸 分析,探討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況。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76 所示,Qr值為 0.0853,未達統計顯著水準𝑝=

0.7703(> .05)表示教育人員之職務並非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 異質性來源。

表 4-76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職務(兼行政比)之整合迴歸分析摘要表 組 1:兼行政

組 2:未兼行政 K Q df 𝑝值 點估計值

組間 Qr 8 0.0853 1 0.7703 斜率 -0.2633 組內 Qe 8 66.4362 6 < .0001 截距 0.9441*

註:∗ 𝑝 < .5

貳、學校背景變項

在探討校長科技與學校效能之學校背景變項上,將各研究樣本特徵分為學校 規模、學校地區與學校歷史共三個變項加以分析。根據本研究分析之樣本屬性,

學校規模與學校歷史均為連續變數,適用整合迴歸分析研究;學校地區為類別變 數,因此採用次群組分析方法。

一、學校規模

本研究分析各研究樣本的學校規模,並以全數有效樣本人數中,學校規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班以下所佔的比例來計算。因此,若在文獻資料中未列入學校規模之數據時,

則無法計算出學校規模比之情況。根據上述原則,刪除邱玉梅(2014)、韓佩玉

(2015)與羅聰欽(2016),由於張坤宏(2016)劃分規模為 24 班以下,與其他 研究不一,故不納入分析研究中。是以,共投入 5 篇研究,且依據投入的資料中 採用多數研究者的學校規模分類以 12 班以下比進行整合迴歸分析,探討整體校 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況。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77 所示,Qr值為 0.3010,未達統計顯著水準𝑝=

0.5832(> .05)表示教學校規模並非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異質 性來源。

表 4-77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學校規模(12 班以下比)之整合迴歸分析摘要表 組 1:12 班以下

組 2:13 班以上 K Q df 𝑝值 點估計值 組間 Qr 5 0.3010 1 0.5832 斜率 142.4933 組內 Qe 5 24.6784 3 <.0001 截距 0.6556

二、學校地區

本研究對於各研究取樣之學校地區予以分組,分為北部 2 篇、中南部 4 篇、

全國 3 篇研究。是以,共投入 9 篇研究,以學校地區進行次群組分析,探討整體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況。

次群組分析結果,如表 4-78 所示,並輔以圖 4-74 呈現結果。在隨機效果模 式下組間變異值為 19.17,達𝑝< .0001 的顯著水準,表示研究地區對變項關聯具 有調節作用,亦即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受研究地區影響而產生不同 的結果。其中北部的平均效果量為 0.9095;中南部的平均效果量為 0.7151;全國 的平均效果量為 0.9849,皆為大效果量。是以平均效果量由大至小依序為全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9

北部>中南部。

三者組內 Qw分別為北部 4.36、中南部 10.77、全國 1.22,代表以研究地區 分組,北部及中南部仍存在異質性,尚有其他潛在的調節變項。惟受限於研究樣 本資料,不再進一步探討組內異質的調節變項。整體研究而言,顯示研究地區是 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調節變項。

表 4-78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學校地區之次群組分析摘要表

篇數 效果量 95%信賴區間 異質性檢定 K Zr 下限 上限 Qw 𝜏2值 I2值 北部 2 0.9095 0.7996 1.0194 4.36 0.0043 77.1%

中南部 4 0.7151 0.6340 0.7962 10.77 0.0043 72.2%

全國 3 0.9849 0.8879 1.0819 1.22 0.0043 0.0%

Q df 𝑝值 組間變異 19.17 2 <.0001 組內變異 16.35 6 0.0120

圖 4-74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學校地區之森林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學校歷史

本研究分析各研究樣本的學校歷史,並以全數有效樣本人數中,學校歷史 20 年以下所佔的比例來計算。因此,若在文獻資料中未列入學校規模之數據時,

則無法計算出學校規模比之情況。根據上述原則,刪除陳鈞泓(2011)邱玉梅

(2014)、韓佩玉(2015)與羅聰欽(2016),由於王佳琦(2016)劃分與其他研 究不一,故不納入分析研究中。是以,共投入 5 篇研究,且依據投入的研究中採 用多數研究者的學校歷史分類以 20 年以下比進行整合迴歸分析,探討整體校長 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況。

根據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79 所示,Qr值為 0.2909,未達統計顯著水準𝑝=

0.5896(> .05)表示學校歷史並非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異質性 來源。

表 4-79

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學校歷史(20 年以下比)之整合迴歸分析摘要表 組 1:20 年以下

組 2:21 年以上 K Q df 𝑝值 點估計值 組間 Qr 3 0.2909 1 0.5896 斜率 163.2127 組內 Qe 3 6.2622 1 0.0123 截距 0.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