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利用後設分析的方式,探討國內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 現況。本章共分為以下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順應網路科技時代的新趨勢,網路科技不僅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習慣,在教學 上也受到科技潮流的影響。為了因應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學校教育的措施需 要因應改變,也要有更不同的作為。Flanagan 與 Jacobsen (2003)認為身處於科技 快速變遷的時代,校長除了扮演傳統的領導角色外,更需扮演學校科技領導的新 角色。此外 Anderson 和 Dexter (2005)指出,倘若要以科技增進教學,除建置設 備之外,科技領導實為推動的關鍵。再者張奕華(2008)亦認為,校長是學校的 領導者,也是學校變革的催化者,而為了能提供變革的教育環境,校長必須協調 科技整合和教室學習策略,透過讓教職員學習科技,並藉由科技團隊的努力,及 建立學校科技願景的方式,讓學校在開放動態的社會中,迎接教育的變革。且秦 夢群與張奕華(2006)也提及因應資訊社會的來臨,校長領導角色也有所變化,

科技的議題是校長在領導上所不可忽視的,因此,為了提升行政與教學的效能,

校長應積極扮演科技領導者的角色。除上述論點外,Gürfidan 與 Koc (2016)也提 到教師在使用教室中的新科技時,需要得到行政的支持與同儕的合作才能增加其 自信心,提高教學效能。由此可知環境的改變,大大影響領導者的作為,在身處 資訊科技的時代中,校長應透過科技領導的方式有效改善學習環境。

為有效提升學校行政與教學效能,學校需要科技領導(張奕華、許丞芳,2009)。

而學校領導者應如何有效扮演科技領導者角色,如何在學校推行及落實科技領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讓學校在開放動態的社會中,迎接教育的變革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校長的科 技素養關係著學校科技運用的風氣,校長的科技領導更深深影響著學校效能,新 興科技發展下的學校領導者之科技領導,已逐漸成為領導新典範(王文霖,2013;

蕭文智,2012)。且校長是推動學校事務之關鍵核心,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間息 息相關,而學校各個層面運作的成功與否,是當前校長運用科技領導面臨的最大 挑戰。因此,探究校長科技領導之差異,是為本研究動機一。

目前國內教育學者對於科技領導理論著墨甚多至 2006 年到 2017 年,研究主 題包含學校效能、教師資訊素質、學校創新經營、知識管理、學生學習成效、教 師教學效能等。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以科技領導為關鍵字,扣除 非教育領域,共有 67 篇,其中在探討關於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篇數 最多(12 篇),在統計方法上多為使用問卷調查法分析現況,尚無使用後設分析 法統合校長科技領導之研究結果,故將後設分析法應用於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 能之相關情形係為研究動機之二。

關於探討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中,在背景變項上僅有江俊賢

(2015)曾探討 2006 至 2013 年間針對 23 篇研究背景變項進行整合分析研究;

在整體校長科技領導研究上結果均有達顯著關係,即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效能有 正向且顯著的影響。然關於各細部間的相關性則缺乏整合性的研究,經過研究者 將 67 篇關於校長科技領導之背景變項統整,歸納出背景變項中年齡、年資、職 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校歷史等六項變項較具討論性,因此希望藉由後設 分析瞭解背景變項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影響及探討對於學校效能之構面何者效果 最為顯著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上所述,受到時代的變遷,科技領導日益受到重視,校長透過科技的運用 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行政管理上有所改變,進而提升整體學校效能。因此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研究希望利用 R 軟體整合目前學術上所發表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 究,進一步瞭解兩者間之相關情形,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供教 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校 歷史)在校長科技領導之差異情形。

二、瞭解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三、檢視校長科技領導之各因素與學校效能之各因素間的相關情形。

四、分析影響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間相關之調節變項。

五、依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教育相關人員或單位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貳、待答問題

一、不同背景變項(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校歷 史)在校長科技領導之差異情形為何?

二、整體校長科技領導與整體學校效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三、校長科技領導之各因素與學校效能之各因素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四、影響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間相關之調節變項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討論之範圍與內容更加明確,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定義如 下:

壹、校長科技領導

校長科技領導(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係指校長身為學校推動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技的領導者,利用其影響力、領導策略促使改善校園環境與組織文化,使學校內 外部成員能夠使用資訊科技,進而改善教學品質與提升行政效率,建立學校的競 爭優勢,以達成組織的目標與願景。本研究之校長科技領導層面包含:一、願景、

計畫與管理:係指校長能了解目前新興科技的發展與趨勢,凝聚學校成員間的共 識並共同型塑學校的科技願景,將此願景轉化成為發展計畫;二、成員發展與訓 練:指校長整合學校科技相關的資源,提供組織成員自我專業成長的時間與機會;

三、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係指校長應在組織內成員需要協助時,適時提供科技 硬體及軟體;四、評鑑與研究:係指校長能引導學校成員擬定與執行科技專業發 展計畫,並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評鑑其課程與教學表現;五、人際關係與溝通技 巧:係指校長透過人際與溝通能力,以及適度的科技能力使學校成員、學生及社 區人士能支持學校發展資訊科技,以瞭解資訊科技對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學 校行政的價值及重要性。

貳、學校效能

學校效能(school effectiveness)是指校長透過領導及政策的運用整合內外部 資源,在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敬業精神、學生的特性與素質、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師 生關係、教師評量與輔導措施、學校的資源與使用等構面上達成教育目標的程度。

本研究之學效效能層面包含:一、行政服務績效:是指行政人員與教師間建立良 好的行政溝通和協調能力,成員彼此互助合作開放行政團隊參與校務決策、訂定 校務計畫與目標,學校成員互助合作等;二、教師教學品質:指教師以多元方式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發揮教學能力、營造溫馨和諧班級氣氛、關注學生學習情形、

提升自我專業成長、主動參與課程設計與發展、同儕彼此觀摩分享;三、學生學 習表現:是指學生在校學習狀況如品德操守、言談舉止、行為紀律、學習態度、

學習成就、活動參與、服務熱忱四、社區家長支持:指學校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學校與家長、社區擁有良好互動,且學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成果上獲得雙方肯定 並支持物力資源,協助辦學發展,幫助校方達成目標。

參、後設分析

後設分析(meta analysis)亦稱統合分析或整合分析,指運用量化的統計技 術,針對某一問題,利用系統性的文獻回顧,將已完成且具有結果的研究,透過 分類、編碼加以彙整分析,最後求得一統整性的結論(吳政達,2016;李茂能,

2014;陳芝仙,200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藉由後設分析方法,採用 R 軟體探究校長科技領導之背景變項及與 學校效能相關情形。後設分析經常是藉由數值的指標(效應量的估計)來描述每 個研究的結果,然後再將這些研究的估計值結合以求得一個描述性之結果

(Hedges & Vevea,1988;引自秦夢群、吳勁甫、濮世緯,2007)。

貳、研究流程

一、研究主題確定

研究初期為探索性的廣泛閱讀與蒐集國內外科技領導的文獻資料,發現到後 設分析的方法在目前教育研究上仍使用不多。研究者在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利用科技領導為關鍵字,搜尋到近 67 篇論文,發現缺乏以統整性之研究方法來 進行研究,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主題後,最後以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 後設分析為題進行研究。

二、文獻與研究資料蒐集

透過資料庫檢索系統如: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博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華藝資料庫、Google scholar 等進行檢索查詢,若符合研 究主題則進行蒐集。

三、研究設計與實施

首先對於蒐集而得的研究進行初步描述性分析,記錄研究主題之特徵,包含 使用的方法及樣本特性。再者設定取捨的依據,將不符合選取標準的研究刪除,

最後根據研究的特徵進行分類或重新分類,採用編碼方式進行樣本的登錄並建立 研究假設清單。

四、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計算各研究效應量,需將研究結果轉換為相同的尺度表示,接著將結果利用 統計軟體進行整合分析,最後描述整合研究的結果並進一步做分析。

五、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1-1 所示: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1-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