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影響科技使用因素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0

第四節 影響科技使用因素之探討

教師是教學現場的參與者之一,而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牽涉著教學 成效與否,近年因為電子教科書這種新式教學媒介之運用,漸漸在教 學過程之間慢慢產生變化,教師面對電子教科書之發展,教師能否接 受並妥善運用電子教科書,也就是說教師背景與特質、以及對於電子 教科書之接受度,都是與電子教科書是否能在教學現場持續發展、改 進的重要原因。電子教科書在教學的融入情形,能否改善教學效能,

其實教師的對於電子教科書之認同與接受度,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若 想衡量電子教科書之於教師的接受度,可以透過記錄實際了解教師在 電子教科書的使用量,而另外也可以針對教師運用電子教科書的意願 與態度,來推論電子教科書在教學現場教師之接受度與認同情形。朱 碧靜(2002)談到資訊科技之接受度與認同,「科技接受模型」(TAM) 是相當廣泛被採用的理論,以下就科技接受模型(TAM)進行文獻探討。

在學術研究上,許多研究應用 TAM 來預測和解釋新資訊科技系統 的開發是否為系統使用者所接受。在實務界,TAM 被視為有潛力作為 早期檢定使用者接受的診斷性評量工具,用來檢視和評估增進使用者 接受的策略,在 TAM 的結構中,共有 5 個構面: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使用態度 (Attitude toward Use)、使用行為意願(Intension to Use)、實際 使用(Actual System Use)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TAM 架構如圖 2-1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1

以下參考 Bagozzi、Davis 與 Warshaw (1989)所提出 TAM 理論的 影響變項及其關係,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對於科技接受的影響變 項,提出下列看法:

一、 外部變項

在 TAM 模型裡面,外部變項與內部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

態度相連結,這些外部變項間接影響使用者的行為傾向與實際行為。

蘇世傑(2006)研究指出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對於解釋或預測使 用者對於資訊科技系統的接受度是有幫助的。陳世蓉(2005)研究發現 使用者的年齡愈輕,接受 E 化的程度愈高,林涵妮(1999)、黃千芳 (2010)研究發現參與人員的服務年資不同在科技接受認知方面也會 有差異。覃思源(2006)發現人格特質對電腦自我效能與認知易用性的 關係產生強化干擾效果。陳美葉(2009)施行無線網路教學的教學易用 性、教學易用性、使用意願與教師性別、教學年資、學校規模有關聯,

黃惠珍(2007)研究指出科技接受度在認知有用性方面,男性有高於女 性之現象,王郁文(2005)研究指出性別、服務年資與教師對於創新接 受度有相關。上述研究可以發現,使用者的潛在因素等這些外部變 項,對於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之相關聯。而本研究對於外部變項 系指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如性別、服務年資、任教年級、每日上網 時數等。

外在變項

認知有用性

認知易用性

使用態度 使用行為

意願 實際使用

圖2-1 科技接受模式架構圖

資料來源:Bagozzi,R.P.;Davis,F.D.;Warshaw,P.R.(1989).p. 9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二、 認知有用性

Bagozzi,Davis 與 Warshaw(1989)對於認知有用性有這樣的看 法:使用者認為透過使用某系統或是資訊科技後必能提升自己在工作 上的表現。章家豪(2011)研究提出認知有用性對於利用網路訂購有機 農產品的態度有正向影響;徐于婷(2011)研究結果認為認知有用性顯 著且正向影響線上網路購物買家的購買意願。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 的認知有用性,係指教師運用電子教科書主觀上認為能提升自身教學 效能與教學準備工作上的幫助。

三、 認知易用性

Bagozzi,Davis 與 Warshaw (1989)將認知易用性定義為「使用在 使用某系統時,認為能夠容易運用該系統」,朱碧靜(2002)研究顯 示使用者的特性,例如年資、系統使用時間、過去經驗、受過的教育 訓練等,與使用者認知易用性有關聯性。張澄宇(2006)研究發現認知 易用性會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以及認知有用性會正向影響使用意 願。陳建宏(2011)針對網路遊戲研究發現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 與認知有趣性彼此有相關性存在,此外 Compeau & Higgins(1995)提 出影響電腦自我效能的來源之一「引導性精熟」有關,而麥孟生 (2000)、陳鴻仁等研究者(2012)研究發現電腦自我效能與認知易用性 有正向關聯,可見其電腦自我效能與電腦使用之精熟以及認知易用性 有相當的關聯。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的認知易用性,係指教師在課 堂上運用電子教科書認為能夠容易就上手使用融入教學,並將影響認 知易用性的部分因素納入本研究問卷變項中。

四、 過去經驗

使用者過去使用某系統或相似系統的舊經驗。陳美葉(2009)的研 究發現九成以上教師經常上網蒐集教學教材,來製作教學補充教材,

同時,教師的電腦使用經驗對於教學易用性、教學有用性、使用意願 有顯著影響。周文靜(2012)研究發現具備某線上學習系統的使用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驗,在員工的接受度是有效的,且能提升其使用意願、進而影響使用 行為。本研究所指舊經驗,係指教師對於電腦資訊相關課程或增能研 習的相關概念經驗,以及由於電子教科書內容包括了多媒體影音、動 畫、網路連結參考資料等,而教師是否會查詢網路資料來輔助備課,

也符合本研究對於電子教科書使用的過去經驗意涵。

上述四項變項在科技接受模型理論中有許多研究驗證了與使用 科技的接受態度相關,研究發現資訊科技系統或相關科技產品軟硬體 等,其使用者、教學運用者或學習者決定是否採用與其意圖、行為是 相關聯的,且其意圖與行為又與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以及其背 景外部因素相互關聯影響著。換句話說,認知易用性與外部變項有相 當的關係,而認知易用性與外部變項又是認知有用性的關鍵因素之 一,所以本研究所針對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融入國語文領域教學的意 圖與行為,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是探討的重要變項之一。

五、 資訊設備

由於資訊設備是呈現電子教科書融入教學重要的硬體環節之 一,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已有研究指出資訊設備在 資訊融入教學上面的影響與關聯,Kemp(2002)研究指出教師教室內能 否取得資訊科技設備以及取得的數量會影響到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 入的意願,林玉祥(2005)研究發現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裡,教學設備 的相關問題為教師教學最為困擾的地方,其中教學設備也概括了教室 內的資訊設備範圍,林山文(2006)研究發現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與 校園內的資訊設備滿意度有關,陳瑞鴻(2006)研究發現彰化縣教師在 教學現場內能否有充裕的資訊設備是影響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時的首 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部份參考 Bagozzi,Davis 與 Warshaw 三位學者

(1989)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理論中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和 接受態度的關聯,以及張金鐘(2002)、吳志鴻(2011)、陳偉慈(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4

等研究者對於資訊科技與電子教科書融入教學的研究結論,陳香君 (2004)、陳瑞鴻(2006)、陳美葉(2009)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 相關因素,修正後發展出本研究架構,於下一章討論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