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影響精神康復者主要照顧者需求之相關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

第四節 影響精神康復者主要照顧者需求之相關因素

有關於精神康復者主要照顧者之需求相關研究,因不同年代及研究變項不 同,使主要照顧者對於相關支持服務有不同需求。茲將主要照顧者之需要的影響 因素,以康復者背景變項(性別、年齡、診斷別、初發時間及住院次數)及主要 照顧者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康復者關係、照顧年數及經濟狀況)

二層面進行探討。

(一) 精神康復者背景變項 1. 性別

過去的研究大多未發現精神康復者的性別對照顧者需求的影響及 差異。劉杏元(1994)、曾錦花(1996)及陳敏瑜(2008)的研究均指 出精神康復者的性別與照顧者的需求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2. 年齡

劉杏元(1994)及陳敏瑜(2008)的研究均指出精神康復者的年齡,

與照顧者的需求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3. 診斷別

崔秀倩等(1998)認為過去的研究認為精神分裂症(現稱思覺失調 症)因復發率較高、患者社會功能退化較多,因此較雙極性情感疾病(躁 鬱症)花費的社會成本較高。但研究在比較思覺失調症患者及躁鬱症患 者照顧者的需求及負荷後,發現除了思覺失調症患者家屬的復健資源需 求強度略高於躁鬱症患者的家屬外,其他各項需求間、整體負荷上兩組 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因此建議不應將躁鬱症視為較思覺失調症輕型 之疾病,而在疾病說明及治療上有所差異。

4. 初發時間:

由精神康復者的初發時間及年齡可推算其生病時間。研究中發現精 神康復者發病時間越長,照顧者越不需要訊息支持(李錦彪,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6

與呂慧蘭(2005)的研究結果發現康復者發病年數較短,照顧者的資訊 需求、實質需求較高相呼應,顯示精神康復者生病時間越長,照顧者對 康復者的疾病處置較為熟悉,因此對訊息需求的強度較患者初發時低。

5. 住院次數:

沈志仁(1993)研究發現康復者發病次數越多,照顧者越需要「社 會性支持」。李錦彪(2003)指出康復者住院次數越多,照顧者實質需 求越高。陳敏瑜(2008)的研究認為康復者住院次數越多,越需要「照 顧患者的相關協助」及將來安置機構、與患者溝通、經濟補助,在整體 需求也較高。但劉杏元(1994)研究發現康復者住院次數越少,越需要

「訊息性支持」。綜合上述,康復者住院次數越多,可能代表康復者的 疾病狀況較差,因此照顧者對社會資源、安置處所等實質需求較高;住 院次數多,照顧者接觸精神醫療人員的機會可能也較多,較容易向專業 人員詢問相關訊息。

(二) 主要照顧者背景變項 1. 性別

劉玫宜(1996)及陳敏瑜(2008)的研究指出照顧者的性別與需求 程度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吳錦喻(2006)的研究則發現女性有較高「照 顧者被支持感」與「媒體資訊」需求。

2. 年齡

照顧者的年齡越年輕,越需要「心靈支持及生活協助」(沈志仁,

1993)、訊息支持及參與患者治療照顧(劉杏元,1994)、整體訊息需要 程度越高(曾錦花,1996)、越需要疾病與照顧方法訊息需求(劉雅惠,

1995)、「照顧患者相關協助」與「照顧者被支持感」需求較高(吳錦喻,

2006),劉蓉台(1982)認為照顧者越年輕,學習動機越強,對於照顧 訊息的需要越強烈。在吳錦喻(2006)的研究中,由於測量的是照顧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對康復者的長期照護需求,而照顧者越年輕可能代表與康復者的關係為 手足,因而較需要實質性協助及心理支持。

而照顧者年齡越大,越需要「實質性支持」(劉玟宜,1996)、越不 需要訊息支持(李錦彪,2003),黃佩玲(1988)認為因年齡越大者越 會使用聽天由命的因應方式,因此較不會積極尋求訊息來參與患者的治 療及照顧。

陳敏瑜(2008)的研究則指出照顧者的年齡與照顧需求無顯著相關。

3. 教育程度

文獻指出,照顧者教育程度越高,訊息支持需求較高(劉杏元,

1994;曾錦花,1994)、媒體資訊(吳錦喻,2006;陳敏瑜,2008)、整 體需求程度越高(劉雅惠,1995;劉玟宜,1996)。許敏桃等(1998)、

沈淑華等(2005)的研究均發現照顧者教育程度較高者,對「處理因疾 病所帶來之心理、社會改變」需求較高,尤其是因應社會對疾病的烙印 需求,對「疾病之適應及處置需求」較高(沈淑華等,2005)。黃佩玲

(1988)認為教育程度越低,越會使用聽天由命因應行為。顯示照顧者 的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動機及能力去爭取相關資訊,並對重獲規律生活 有較強烈的需求(沈淑華等,2005)。

4. 與康復者關係

社區精神康復者照顧者以父母較多(Yeh, Hwu, Chen, Chen & Wu, 2008),尤以母親佔多數。研究指出,照顧者與康復者之關係為手足者,

訊息支持需求高於父母(劉杏元,1994)、整體需求高於配偶(李錦彪,

2003)、對「對疾病之適應及處置的需求」較高(沈淑華等,2005)。

Berheim(1991)認為,手足及子女因擔心疾病遺傳性,對疾病訊息需 求較高。吳錦喻(2006)及陳敏瑜的研究也發現,照顧者與康復者關係 非父母者,對「媒體資訊需求」較高。

曾錦花(1996)的研究則指出照顧者與康復者的關係,與照顧者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8

訊息需要未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5. 照顧年數

沈志仁(1993)的研究指出照顧年數越短的照顧者在「希望獲得疾 病及照顧方法相關訊息」的需求程度較高,與劉杏元(1994)的研究指 出照顧者之照顧時間越短,訊息支持需求越高結果相似。顯示照顧時間 越久,經驗累積越多較能處理患者情況(曾錦花,1996)。陳敏瑜(2008)

的研究則指出照顧者的照顧年數與需求無顯著相關。

6. 經濟狀況

劉杏元(1994)的研究指出,家庭收入越高,照顧者越需要訊息性 支持,越不需要實質支持,與吳錦喻(2006)及陳敏瑜(2008)認為照 顧者認為家庭收入越足夠,越需要媒體資訊的結果相類似。劉雅惠

(1995)研究也發現,經濟負擔越重,照顧者整體需求越高,且社會資 源需求越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