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

一、 個人背景因素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探討

(一) 性別

黃香瑜(1998)以基隆市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在碳酸飲料及 機能飲料的飲用量中,男生帄均飲用量顯著高於女性。

27

McIlveen & Strugnell (1998)研究北愛爾蘭 9-17 歲青少年發現女 生比男生吃的較為健康,較少喝碳酸飲料。

吳芳菁(2000)研究桃園縣國中生飲用市售飲料狀況,發現在碳 酸飲料、機能飲料及運動飲料之飲用量上,男生皆多於女生。

單文珍(2003)的研究顯示,含糖飲料消費量與個人背景因素中 的性別有顯著關係。男生含糖飲料消費量帄均得分大於女生。

楊淑苓(2004)針對台北縣永和地區國中學生之飲用飲料現況調 查發現,男生飲用含糖飲料的次數高於女生。

李坤霖(2004)針對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之研究顯示,以 性別而言,男生在含糖飲料飲用行為量表帄均得分顯著高於女生。

古欣卉(2006)針對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進行相關因素探 討後發現,性別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有顯著差異,男生比女生喝的頻 率較多。

黃秀滿(2007)以台中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飲用含糖 飲料行為之相關因素,發現性別對於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具有顯著的影 響力。

薛凱文(2007)研究台北市某國中學生之危害健康含糖飲料飲用 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發現性別與含糖飲料飲用量呈顯著差異,

28

且男生含糖飲料飲用量高於女生。

劉貞秀(2007)針對台北縣高職餐飲科學生之飲用含糖飲料行為進 行調查發現,男生含糖飲料飲用的次數高於女生。

葉麗芳等(2009)針對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調查發現,研究對象 每週飲用含糖飲料罐數會因性別不同呈顯著差異,且男生的飲用罐數帄 均值高於女生。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男性與女性在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方面具有顯 著差異,且男性在飲用含糖飲料之次數高於女性。但蔡佩珊(2001)

對台北市某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進行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學生 在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並無顯著差異。胡蘭沁、李淑靜(2004)研究台 南縣市國小六年級學生也發現性別在飲料消費行為未達顯著差異。由 此可知性別可能會影響一個人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因此本研究將性 別因素列入變項。

(二) 年級與年齡

McIlveen & Strugnell (1998)的研究顯示,年紀越大,碳酸飲料的飲 用量越多,而純果汁的飲用量越少。

吳芳菁(2000)的研究顯示,部分種類的含糖飲料例如:「茶飲 料」、「機能飲料」、「運動飲料」、「其他飲料」的飲料量會因年級不同

29

而有差異。

蔡佩珊(2001)研究發現,年級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有顯著差異,

且國中一年級學生飲用行為較二、三年級高。

李坤霖(2004)的研究顯示,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 行為沒有因為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

Bowman(2002)研究 12-19 歲年輕女性,發現 12 歲的女性汽水 喝最少,19 歲的女性汽水喝最多,但飲用量與年齡不呈線性關係,飲 用量改變在 13、18 及 19 歲最為明顯。

年級與飲用含糖飲料之相關並無一致結果,但是為了避免研究誤 差,仍將年級列入個人背景變項中。

(三) 家庭社經地位

Olvera-Ezzell, et al.(1990)指出,教育程度高的母親,比較常用說 理的方式禁止孩子消費不健康的食物,以及限制孩子家庭外的食物消 費,而且比較不會強迫孩子順從,孩子的飲食行為亦較佳。

Laitinen ,Rasanen, Viikari,& Akerblom(1995)在飲料攝取相關研 究中則均指出,飲用飲料的選擇種類與飲用量會受青少年家庭社經地 位的影響,研究顯示乳製品及乳酸飲料的飲用量則會因家庭社經地位 不同而有所差異,且高社經地位家庭會優於中低社經地位家庭。

30

吳芳菁(2000)的研究顯示,「乳製品及乳酸飲料」的飲用量會 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所差異。

蔡佩珊(2001)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並無顯 著差異。

胡蘭沁、李淑靜(2003)發現母親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童,選擇 含糖飲料的比例較低,但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在學童的零食飲料消費種 量狀況並未達顯著差異。

李坤霖(2004)的研究發現,父、母親教育程度與飲用含糖飲料 知識有所差異,但對飲用含糖飲料量並無顯著差異。葉麗芳等(2009)

的研究與李坤霖(2004)結果相同。

Fernandes(2008)以美國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四十 州,2303 間學校共 10215 位學童之含糖飲料消費行為,發現低社經地 位家庭的學生在學校喝較多含糖飲料。

家庭社經地位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在其他研究較無顯著 差異,但多半與飲用含糖飲料知識有關。為了避免研究誤差,仍將家 庭社經地位列入個人背景因素中予以討論。

(四) 每週零用錢

蔡佩珊(2001)研究發現,每週零用錢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有顯

31

著差異,且呈現低度正相關。

單文珍(2003)的研究顯示,每週零用錢與含糖飲料飲用量具有 顯著差異,每週零用錢在 101-500 元的學生含糖飲料飲用量顯著高於 每週零用錢 0 及 1-100 元的學生。

楊淑苓(2004)的研究發現,每週零用錢與飲用飲料行為呈顯著 差異,且每週零用錢401元以上的飲用行為多於0元及0-100元,此與何 英忠(2004)的研究結果相似,顯示零用錢較多,則購買飲料的行為 亦較多。

黃秀滿(2007)以台中縣某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飲用含糖 飲料行為之相關因素,發現每週零用錢對於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具有顯 著的影響力。葉麗芳等(2009)、馮麗蓉(2009)的研究結果亦發現每 週零用錢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呈顯著相關。

上述文獻均顯示每週零用錢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有顯著相關,因 此將每週零用錢納入本次研究中予以討論。

(五) 自覺體型:

Monneuse(1997)以法國學生在進餐習慣及健康、態度及信念之 關係,研究發現自覺體型會影響飲食行為。

林昱潔(2007)。對於身體意象、認知體重過重與體重管理行為之

32

結構分析發現自我認知過重的人,有較強的意圖進行體重管理的行 為,包含減少飲用含糖飲料的次數。

另一個針對台北市松山區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的相關 因素研究顯示,國中生對自己的體型越不滿意者,愈易出現節制飲食 的行為,包含減少飲用含糖飲料及甜食(詹慧冠,2008)。

葉麗芳等(2009)以台北市某完全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飲 用含糖飲料之相關因素及與肥胖之關係。發現研究對象之自覺體型能 有效預測飲用含糖飲料行為。

蔡佩珊(2001)研究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及其相 關因素,發現自覺體型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並無顯著差異,李坤霖

(2004)對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因素亦得 到相同結論。

胡韻梅(2006)以青少年體型意識與攝取含糖飲料行為進行探討,

發現體位與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及頻率並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文獻可得知自覺體型對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的並未得到一 致結果,為避免研究誤差,仍將自覺體型列入個人背景因素中予以討 論。

(六) 自覺健康狀況:

33

文獻中單獨針對自覺健康狀況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研究數 量極少,而研究主題多為探討整體之飲食行為與自覺健康狀況之關 係。如姚元青(1994)以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自覺健 康狀況對飲食行為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對飲食行為有顯著相關。

蔡杏汶(2007)研究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發現,對自 己的健康的感覺愈正向,在飲食控制及低熱量攝食技巧表現較佳。

廖慧琳(2007)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意象及減重意圖對飲 食控制行為進行相關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對自己的健康評價越負向 者,越容易採取飲食控制行為。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發現研究對象身體意象中的自覺體型、自 覺健康狀況與飲食控制行為具有高度相關,推測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 狀況愈負向,欲容易使其採取飲食控制的策略,也可能會導致飲用含 糖飲料的行為頻率或飲用含糖飲料的份量減少。

二、 含糖飲料消費知識、對含糖飲料的態度、拒絕飲用含糖飲料自我 效能、飲用含糖飲料社會支持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之相關探討

(一) 含糖飲料消費知識:

蔡佩珊(2001)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飲用含糖飲料

34

之相關因素,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含糖飲料消費知識與飲用含糖飲料行 為並無相關。單文珍(2003)與李坤霖(2004)的研究亦顯示含糖飲 料知識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並無相關。國外研究亦發現相同結論

(Glanz, Cristal, Sorensen, Palombo, Heimendinger & Probart,1993)。

劉貞秀(2007)的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含糖飲料知識越好,越不 常飲用含糖飲料。

江玉婷(2008)研究台中縣東勢鎮國小高年級學童含糖飲料飲用 行為之相關因素,發現含糖飲料知識與飲用含糖飲料行為並無相關。

陳麗娟(2008)以營養教育介入教學研究小二學童飲料攝取量及 其影響因素,發現實驗組在含糖飲料知識較營養教育課程介入前明顯 進步達顯著水準,但實驗組的含糖飲料飲用量並未明顯減少,白開水 的飲用量卻明顯增加達顯著水準。

柯文華、趙婉瑜、林俊伯(2010)探討高職餐飲科學生營養知識、

態度與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發現,營養知識與飲食行為並無 相關。

但楊淑苓(2004)以台北縣永和地區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飲用 飲料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發現,飲用飲料相關知識與整體性飲用行為

但楊淑苓(2004)以台北縣永和地區國中學生為對象,探討飲用 飲料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發現,飲用飲料相關知識與整體性飲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