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於研究過程中,發現在公部門和民間部門合作時,彼此間的弔詭。簽約 前公部門深怕服務發包不出去,民間部門夥伴重要性提升;但簽約後由於負責對 象是公部門,公部門又須以上級機關之姿指導民間,這其中的弔詭關係,亦是簽 約外包之下的一特性,需要更多實務研究加以驗證。

此外,在人才往公部門靠攏情況下,非營利組織亦注意到社工人員追求穩定,

福利措施的想法,對於薪級的訂定也明文化,考評獎懲措施亦開始往公部門型態

85

發展。在其組織規模日漸龐大之後,行動遲緩、官僚科層等弊病是否將是難以避 免的原罪,或是非營利組織因其組織特性、願景的支持仍能保有其彈性開放,仍 須後續研究的深入觀察。

在個案分析中,本文認為社工師事務所授權員工、自主式管理是能達致組 織和諧與提高產能的較佳管理方式,這種新的組織型態的優缺點於目前學術文 獻中定位仍舊不明確。社工師事務所這種具公益性的私法組織究竟如何分類,

在不同專業環境,不同組織的適用性亦仍待評估,本文雖借用代理化

(agencification)的概念來進行討論,但相關實務探索仍需後續研究近一步補 充指正。

8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煌譯,Janet V. Denhardt and Robert B. Denhardt 著(2004)。新公共服務 服務,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王千文(2008)。官僚體制中「服從」與「自主」矛盾現象之探討—韋伯觀點的 詮釋。中國行政,80,101-127。

王士峰(2003)。非政府組織知識創新之機遇與挑戰。研考雙月刊,27(6) ,13-21。

王仕圖(2007)。社區型非政府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臺 灣社會福利學刊,52,103-137。

王振軒、董瑞國(2006)。公辦民營體系建構及非政府組織於體系中角色之政策 分析。政策研究學報,6,235-266。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

丘昌泰(2010)。公共管理。台北:志勝。

江明修 編(2002)。非政府管理。台北:志勝。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理念、實務、省思。台北:志勝。

朱鎮明(2007) 。以平衡計分卡提升政府服務及競爭力。研考雙月刊,31(4),112-127。

呂啟元(2009)。「兩年考績丙等即資遣」制度之評析,2010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3/5741 。

余韶誠(2012)。政府人力資源的招募管理 ─以公務人員高普考試為例。文官制 度季刊,4(1):61-83。

沈中華、林智勇(2009)。銀行民營化的績效表現-配對理論的應用。經濟論文,

37(3),369-405。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

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李宜穎(2011)。社工人員工作壓力與離職意願及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政 府 社 會 局 暨 家 庭 暴 力 防 治 中 心 為 例 。 2015 年 6 月 20 日 , 取 自

http://www.dgpa.gov.tw/ct.asp?xItem=9054&ctNode=279&mp=7

吳瓊恩(2002)。公共行政學發展趨勢的探究:三種治理模式的互補關係及其政 治理論的基礎。公共行政學報,7,173-220。

───(2005)。公共管理。台北:空大。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勳(2005)。公共管理(再版)。台北:志勝。

87 蘭仰山兩家文教基金會為案例。公共行政學報,18,21-50。

邱華君(2010)。公務人員訓練變革與價值意義。國家菁英,5(1),123-139。

邱顯仁、朱寶青、游婷熙(2003)非政府組織與其志工溝通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紮根理論分析。大葉學報,12(2),55-71。

邱顯貴、吳婉寧、鄧春梅、楊青梅、簡綺瑩、楊懿萍(2006)。非政府組織創造 價值的營運與績效評估模式:平衡計分卡觀點。資訊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 會論文集,106-113。

林文瑛(2009)。國家選才還能有什麼錦囊妙計嗎?國家菁英,5(3),19-25。

林淑馨(2004)。電信事業民營化對普及服務影響之研究。政治科學論叢,2(2), 221-253。

───(2009)。日本公私協力推動經驗之研究:北海道與志木市的個案分析。

公共行政學報,32,33-67。

林豐智(2003)。台灣之基金會運用網站行銷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57,97-128。

林鍾沂、林文斌譯,Owen E. Hughes 著(2003)。公共管理的世界。台北:韋伯。

林靜雯、俞嫆嫆(2005)。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績效評估-以台肥與中華電信之營 運構面為例。績效與策略研究,2(2),1-34。

施能傑(2003)。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評估。台灣政治學刊,7(1),157-207。

───(2006)。政府薪資績效化的政策設計。公共行政學報,18,51-84。

翁興利(2003)。治理模式與委外決策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3(1),97-126。

陳基國、謝明輝(2005)。基隆港裝卸作業民營化對裝卸效率影響之實證研究。

運輸學刊,17(4),359-391。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增訂二版),台北:一品。

───、鍾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結構。公共 行政學報,16,107-135。

孫煒(2004)。非政府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之體系建構。中國行政評論,13(3), 119-138。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

39,75-104。

張四明(2010 年 1 月)。公務人員之考績制度分析與改革方向。全國人事行政暨 主管會議,台北。

張世雄(2001)。策劃一張自願與非政府組織研究的認知地圖:研究類型、議題 與展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223-262。

張耀仁、王增勇、張耀升、周立德(2008)。非政府組織運用 Web 2.0 社群運算

88 為例。華岡社科學報,19,31-30。

張其祿(2015)。公共服務動機概念操作與應用之研究紀要。中國行政評論,6(1), 1-14。

許立一(2002) 。新公共管理的省思:以黑堡觀點為基礎。公共行政學報,6,29-65。

曾軍榮 (2008)。公共服務動機:概念,特徵與測量。中國行政管理(2),21-24.

彭錦鵬(2010)。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變革與未來展望。國家菁英, 6(1)

197:1-22。

劉淑瓊(2001)。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學刊,5(2),7-56。

潘瑛如,李隆盛(2014)。中文版公共服務動機量表之信效度驗證。測驗學刊,

61(1),135-158。

蔡良文(2008)。人事行政學。台北:五南。

sms=F0866217F17BDF5F&s=057199E150AE8725 。

慶正(2010)。考績法修法達成共識,立院:丙等改 1%至 3%,2010 年 5 月 21 日,

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5/21/301-2605589.htm 。

蕭元哲(2003)。產業化趨勢下非政府組織策略思維之探討。研考雙月刊,27(6), 52-61。

蕭全政、林鍾沂、江岷欽、黃朝盟譯,Nicholas Henry 著(2003)。行政學的世 界。台北:韋伯。

89

蘇偉業(2009a)。公共部門事前定向績效管理:反思與回應。公共行政學報,30,

105-130。

蘇偉業(2009b)。什麼是公部門的良好表現?公部門績效管理之回顧與再定位。

T&D 飛訊,88,1-20。

蘇偉業(2012)。政府契約人力之政策定位與現實:政府內部人力市場之啟示。

文官制度季刊,4(1),33-59。

蘇偉業、黎世輝(2011)。為什麼初任公務人員職位配置採用「分發」制度?一 個歷史回顧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53,25-64。

90

貳、西文部分

Behn, Robert D.(1995). The Big Ques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5(4), 313-324.

Brewer, G. A., Selden, S. C., Facer, I. I., & Rex, L. (2000). Individual conceptions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0(3), 254-264.

Brooks, Arthur C.(2002). Can Nonprofit Management Help Answer Public Management’s “Big Ques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3), 259-264.

Carino, Ledivina V.(2001). Private Action for Public Good ?:The Public Role of Voluntary Sector Organizations.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1, 55-74.

Common, Richard.(2004). Public Management and Policy Transfer in Southeast Asia, Aldershot: Ashgare.

Frederickson, H. George.(1996). Comparing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with the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6(3), 263-270.

Govekar, P. and Michele A. Govekar. (2002). Using Economic Theory and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Volunteer Behavior.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3(1), 33-48.

Herzberg, F. I. (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ublishing Co.

Hughes, Owen E. (1994).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Hood, C.(1991).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1), 3-19.

Hood, C. and Guy Peters. (2004). The Middle Aging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to the Age of Paradox.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4(3), 267-282.

James, O. and Sandra van Thiel ( 2011).Structural devolution to agencies. In T.

Christensen and P. Laegried(ed), The ashgate research companion to new public management(pp. 209-222).English: Ashgate.

Kramer,Ralph.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wis, D.(2003). Theoriz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on-government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5(3), 325-344.

Lewis, Gregory B. and Sue A. Frank.(2002). Who Wants to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4), 395-404.

Mann, Gregory A.(2006).A Motive To Serve: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PSM in the Nonprofit Sector.Public

91

Personnel Management, 35(1), 33-48.

McGregor, Douglas Murray.(1957).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 Management

Review, 46(11), 22-92.

Mesch, D. J., Tschirhart, M., Perry, J. L., and Lee, G.( 1998). Altruists or Egoists?

Retention in Stipended Service.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9(1), 3-21.

Osborne, David.(1993). Reinventing Government. Public Productivity & Management

Review, 16(4), 349-356.

Pollitt, C., Talbot, C., Caulfield, J. and Smullen, A.(2004).Agencies: how governments

do things through semi-autonomous organizations.New York: Palgrave.

Perry, J. L. (1996). Measu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n assessment of construc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6(1), 5-22.

Perry, James L., Debra Mesch and Laurie Paarlberg.(2006). Motivating Employees in a New Governance Era: The Performance Paradigm Revisit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5), 505-514.

Rainey, H. G., & P. Steinbauer (1999). Galloping elephants: Developing elements of a theory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9(1), 1-32.

Talbot, C.(2004).The agency idea: sometimes old, sometimes new, sometimes borrowed, sometimes untrue.In C. Pollitt and C. Talbot(ed). Unbundled Government-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tend to agencies, quangos and contractualisation(pp. 1-19).New York: Routledge.

Vandenabeele, W. (2007). Towards a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9(4), 545-556.

92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

一、 請問您現在工作的主要內容為何?請分享您想要當社工的原因。

二、 請問對於在民間組織或公部門工作,您的抉擇因素為何?

三、 請問您是透過什麼方式進入組織?(例:朋友介紹、丟履歷應 聘…)組織通常透過什麼方式招募新血?

四、 請談談您在組織內感受的組織氛圍、組織文化、同儕關係。

五、 請問您認為工作過程中能激勵自己的因素為何?組織提供您的激 勵誘因為何?

六、 請談談您在工作上遇到的限制與壓力。

七、 請問組織內有績效評定嗎?您認為如何考評較適當?

八、 請問您認為現行工作環境足以讓您提供良好服務?或是有何改善 建議?

您好,我是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研究生,目前正在撰寫學位論文「民間 組織管理給予公部門的啟示」,以社工人員為研究對象,主要想要了解公部 門和民間組織間人員在激勵因素上之不同。本研究會秉持研究倫理,對於個 人資料將以匿名處理,保證研究對象的隱私性,還請您不吝分享工作經驗,

非常感謝您的熱心相助。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徐意善

93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 訪談時間:20150521 訪談對象:GCD1

94

95 trouble case 或是陳情案,那就必須我要處理,但跟案主第一線接觸其實是 我的 worker。還有一部份就是有時候他們不知道怎麼下筆,不知道這個案 子到底該去哪裡,能不能結掉,要轉去哪,那個就要回到我這邊要處理。

問:所以這也是會變成你的壓力?

答:是。因為我每天都會被問我從來不知道的問題,我常常跟我的社工講說這 個問題我也不知道,老師也沒教過我,你讓我想一下。我每天都要被問很

96 來的原因是這個個案很 trouble,可能責任要由公部門承擔,我們相對資源 可以指揮調動的比較多,那我相信也有一些政治的考量啦!

97

98

99

訪談時間:20150519 訪談對象:GCS1

100

101

102

103

104

家願意接。

問:那講一下開心的故事好了。

答:我曾經遇過一個阿姨,大概五十幾歲,我看他的舊案是非常多的,但是他 從來都不去做進一步的處理,就是報警、驗傷然後就結束了!然後社工打 電話去,他又說不需要協助。那我印象很深是有一次打電話去,後來他就 哭了,他就說他覺得他年紀大了,不希望她老公孤單沒有人,可是我問他 說你會不會擔心自己生命有危險?因為她受暴情形很嚴重,他說我會啊!

我擔心我會被他殺死。所以她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情緒,可是他那次跟我 說他願意試試看,看可不可以脫離這個現實。我那時候蠻感動,因為他在

我擔心我會被他殺死。所以她其實是一個很矛盾的情緒,可是他那次跟我 說他願意試試看,看可不可以脫離這個現實。我那時候蠻感動,因為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