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的去選擇最適當的技術,與新服務介陎結合,方能加速創 新服務的傳遞。

(2) 而單由服務創新的角度,去觀察服務創新驅動因子也略顯不 夠完全,因為科技製造業的創新聚焦在過去都集中於技術與 生產流程的創新,其策略陎或組織陎的構思自然也都以此為 中心。所以,本文作者認為,企業必頇從策略陎的角度整體 思考如何驅動服務創新,方能落實以服務傳遞價值的初衷。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建議

在本文的研究中,分別以創新經營模式、服務創新與兩者相互 結合的關係之論述來分析跨國科技業分公司的銷售策略與服務創新,

提供跨國科技業在銷售策略上的參考。本文作者真對後續研究提出 以下建議〆

(1) 本研究由於時間及能力的限制,目前傴針對跨國科技製造業分 公司的銷售策略與服務創新的方向作一探討。然而,總部設置 在台灣的跨國科技公司亦屬多數,後續研究亦可針對母公司與 子公司的總體策略與服務創新的結合深入研究。

(2) 創新往往發生於企業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服務創新亦然,後 續研究可將組織內部的微觀現象如知識的創造、擴散與累積,

如何結合知識管理與創新的優勢與服務創新的理念做一詳盡的 描述,應可獲得產業在提供創新的服務時,其知識流動更清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A-A公司在台分公司的服務創新實例 N媒體新大樓UPS建置專案

N媒體是近來台灣市場最風光也是規模最大的帄陎媒體業者。在 決定跨入傳播媒體業之後,N媒體決定在台北市郊建立新的大樓,以 因應電視台建立之後持續增加的營運規模。由於媒體業不間斷運作 的特性,新大樓的電力備援系統包含發電機與UPS的建置就顯得非常 重要。

N媒體的採購部門就直接聯絡A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其中一家零售 商A,詢問業務人員兩台一定規格的UPS之價格資訊,A零售商的業務 人員就很快速的提供報價資訊。在議價過程中,N媒體認為他們的新 大樓還在設計階段,目前電機技師還在規畫中,仍有許多需求會與A 公司交易,所以在價格上一定要有大量的折扣,他們無法接受目前 這個報價。在議價的過程倉促結束的狀況下,A零售商轉而回頭向A 公司台灣分公司申請特價。

A公司台灣分公司收到A零售商的特價申請後,並沒有直接進行 審核的流程。因為他們認為A零售商並沒有實際了解N媒體的需求,N 媒體也由於電機技師仍在進行設計,所以只能跟各家UPS供應商提出 單一設備的詢價要求。而A零售商雖然有針對電力備援系統的設計與 細部施工能力,但只能依據N媒體的需求回覆單一設備的報價。於是 A公司台灣分公司的專案團隊就透過A零售商邀請N媒體的電機技師與 使用單位一同參予設計專案的會議。在會議上,A公司與A零售商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解到電機技師因為N媒體的預算限制與資訊機房的空間規畫限制,所 以尚未完成所有設計,其中更透露出電機技師對兼負資訊機房空間 規劃的能力缺乏與抱怨。於是A公司台灣分公司就在會議上利用會議 室裡的電腦透過網路開啟InfrastruXure Designer,在這個介陎上,

A公司針對電機技師的需求直接進行設計,A零售商也提出細部施工 的細節與建議材料,而N媒體的使用者也透過Trade-off實際了解整 體成本架構與興建完成後的用電費用預估。

最後,N媒體新大樓的電力備援系統由A零售商承包,A零售商採 用A公司的完整解決方案,這當中並沒有進行特價申請的流程。

F公司雲端計算機房建置專案

近年來,雲端計算的應用持續廣泛,F公司是全球資訊設備代工 的 領 導 廠 商 , 在 雲 端 計 算 服 務 中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這一層積極拓展商機。

在雲端應用中,高密度及模組化的可移動式資訊機房是實體設 備的關鍵,在Google的機房建置中,是以貨櫃式的高密度機房實現 這個訴求。F公司原本為客戶代工高密度的伺服器,整合上下游原本 就是代工廠商跨大利基的主要策略,F公司的管理階層清楚的意識到 如果他們能為客戶代工整個雲端的基礎設施,包含伺服器與貨櫃式 資訊機房,那公司的營收必然在雲端應用上有預期性的成長。但由 於資訊機房的基礎建設並不是他們專精的技術領域,於是他們找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了全球前兩大的資訊機房設備的供應商尋求合作的機會,A公司就是 其中之一。

F公司在早年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能夠非常有效的控 制生產與研發成本。現在,這已經是他們的基本成功要素。在雲端 計算機房的發展計畫中,他們同樣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高品質 的機房基礎設施的研發與生產,這從他們同時與全球前兩大的資訊 機房設備供應商尋求合作即可一窺端倪。因為F公司的企業總部地點 在台灣,於是A公司台灣分公司就積極爭取這個合作的契機。

在限定預算上限的狀態下,F公司要求A公司與競爭廠商提出專 案計畫建議書,包含了設計與成本架構分析。A公司台灣分公司在一 開始就了解F公司的預算上限對整個專案而言是非常艱困的限制條件,

而F公司的技術團隊,因為專精的領域不同,並無法詳細敘述整個資 訊機房的細部需求,這讓設計規畫的過程充滿許多變數。

在第一次的專案計畫提案會議中,F公司暫停了A公司台灣分公 司有關設計規畫的說明,原因是A公司的預算規劃超過了F公司的預 算限制。A公司台灣分公司並不氣餒,並透過研發部門的安排,以技 術為貣點重新再進行一次說明會。透過InfrastrXcture Designer Portal,A公司台灣分公司讓F公司了解整體設計的理念,並澄清了 許多設計上的關鍵點々利用Trade-off讓F公司可以計算機房內的非 資訊設備的使用電量、機房運轉後的電費預估與碳排放量預估々選 擇器的使用讓F公司在機房擴充時可以清楚計算需要的模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 公司台灣分公司利用 A 公司的服務帄台,成功的建立與 F 公 司技術溝通的帄台,將整體設計的服務很完整的傳遞給客戶。未來,

更希望藉由這個介陎帄台,與 F 公司在行銷與協同設計的合作上,

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Atkinson, Richard, Court and Randolph (1998), “The New Economy Index: Understanding Americ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2.

Bilderbeek, Hertog, Goran, Miles (1998), “Services in Innovation:

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As Co-producers of Innovation”, SI4S synthesis paper no. 3 published by STEP, Oslo.

3. Bartlett C. and Ghoshal S. (1989), “Managing Across Boarder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BS Press.

4.

Voss C., Johnston R., Silvestro R., Fitzgerald L., and Brignall T.

(1992),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performance in service”, 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 3(1), pp 40-46.

5. James A. Fitzsimmons and Mona J. Fitzsimmons (1999), “Service Management”, Irwin/McGraw-Hill.

6.

Gann & Salter (2000),” Innovation in Project-Based, Service-Enhanced Firms: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and Systems”, Research Policy, Vol:29, pp 955-972

7.

Ghoshal & Westney (1993),”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opera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8. Gary Hamel,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HighBridge Company.

9. Gershuny J. (1978), “After Industrial Society: The Emerging Self-Service Economy”, Macmillan.

10.

Johnson (2000),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 Service Process:

Integrating Servic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Design”, Sage Publications.

11. Jon Sundbo (1998), “Standardization v.s. Customization in Services Innovation”, Topical Paper, STEP Group.

12. Jon Sundbo, Faiz Gallouj (1998),” Innovation as a loosely coupled system in services”, SI4S Topical Paper 4.

13. Mingione (1981), Social Codict and theity, Basil Blackwell.

14. Murdick, Robert G., Barry Render, Robertas Russel (1990),

“Service Operation Management,” Allyn and Bacon.

15.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246-249.

16.

Rosenzweig, P.M. and Singh, J.V.(1991),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2):340-361.

17.

Sanjeev Agarwal, M Kristina Erramilli and Chekitan S. Dev

(2003),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Service Firm-Role of Innovation,”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7(1), pp68-82.

18.

Steiner, G. A. and Steiner. J, F. (1994),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Text and Cases”, New York:McGraw-Hill.

19. Sundbo & Gallouj (1998), “Innovation as a loosely coupled system in services”. SI4S Topical Paper No 4. Oslo: STEP Group.

20.

Tax & Stuart (1997),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new services:

The challenges of integrating service systems”, Journal of

Retailing, 73(1): 105-134.

21. Levitt T. (1966), "Innovation Limit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 63-65

22.

Walters, Peter G. (1986),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Policy: A Discuss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Contruct and Its Relevance for Corporate Policy,”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tudies,17(2), pp55-69.

23.

Wills, James, A. Croskun Samli, Laurence Jacobs (1991),

“Developing Global Product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A Construct and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1), pp1-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文部分

1. 中華民國經濟部技術處 (2008),「製造服務推動計畫:台灣新價值

─結合製造與服務,推動跨領域整合,邁向知識密集服務產業」,

中華民國經濟部。

2. 史欽泰 (2005),服務型經濟與對科技管理之挑戰。

3. 申靜 (2006),知識型服務業的服務創新,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 吳萬益、吳雅蓉、劉界富 (2002),「國際企業之策略性角色、組 織結構、人力資源與組織績效之關係-在台子公司之實證」,輔仁 管理評論,第九卷,第一期,pp.151-196。

5. 李欣岳、盧諭緯、李書齊 (2004),「數位時代: 台灣 PC 產業看 IBM→聯想併購案」,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6. 林孝禹 (2003) ,「知識密集服務業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林基源 (2001 年七月),「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五期」,

pp.67-69。

8. 林彩梅 (1994),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

9. 施焕錤 (2004),「企業經營策略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 A 公司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高軼飛、陳亞光 (2007),GE 的變陏-傑克〄威爾許通用領導,緋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化。

11. 黃以箎 (2002),「國際企業在台分公司之知識管理-國籍文化管理 特性、子公司策略定位及組織網路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 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楊子江、王美音譯,野中郁次郎(Nonaka I.)&竹內弘高

(Takeuchi H.) (1995),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遠流出版社。

13. 蓋瑞〃漢墨爾 (2000),啟動陏命,天下文化。

14. 趙麗梅 (2006),製造業企業服務創新戰略研究。

15. 劉武雄 (2002),「台灣工程顧問業核心資源個案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6. 劉詵帄 (2004),「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創新研究-以工研院全溫層物 流技術的創新服務系統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17. 數位時代雙週第 64 期 (2003),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